肉骨茶是什麼類型的茶?

調調su


肉骨茶是一種清湯,這種湯在新加坡被稱之為“茶”。

看似普通的一碗湯,似茶非茶。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這種有肉的“茶”就紅遍了世界。

肉骨茶有三種口味,一種是廣府肉骨茶,有中藥味;第二種是福建肉骨茶,湯色較深,沒有任何藥味;第三種是潮州式,有胡椒、蒜頭。

肉骨茶背後的故事,其實飽含了華人下南洋的艱辛。

肉骨茶以前是苦力們吃的食物,華人將廣東地區煮肉的方法,帶到新加坡改良,用胡椒來驅寒,用蒜頭來殺菌,大家吃好了就去幹活。

所以,這碗湯一開始就是從苦力工人的需求出發,通過這碗“茶”為他們增加體力、補身體。

如今的肉骨茶,早已從為苦力工人提供營養,變身為一道饞人的美食。

一碗正宗的潮式肉骨茶,最重要的是要用到上等的香料和新鮮的豬肉,材料的貨真價實是首要條件。

一碗肉骨茶湯,需要三種骨頭,慢熬5-6個小時。

首先,是大骨,加蒜頭熬煮5小時,骨髓被熬出來,湯才會鮮甜。

豬大骨的膠原蛋白,能增強人體制造血細胞的能力,大蒜的蒜素能消炎殺菌,減少病毒對人體的傷害。

其次,將熬好的湯,加脊椎骨,做第二次熬製。再加上馬來西亞的胡椒,熬出來的湯底就會變得熱辣鮮香。

最後把煮好的排骨和湯底大火煮開,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肉骨茶就此誕生。

喝完湯可以喝杯茶去油膩。


藝能八卦局


第一次聽到肉骨茶的名字,你是什麼反應

作為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的我,第一反應就是這東西應該跟茶葉蛋的原理差不多,把肉骨和茶一起煮就是了

不過很快就讓我朋友上了一課,在新加坡特意給我發了照片饞我,美其名曰科普

當時的我是這樣的,茶呢?

不過想想,老婆餅裡沒老婆,魚香肉絲沒有魚,肉骨茶沒有茶不是很正常嘛,有排骨吃,還要什麼茶?

要!!!

當你跟我一樣,真正吃到肉骨茶,你會明白一件事:茶,真的是一個好東西

去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朋友們一般都知道,肉骨茶是一定不能錯過的推薦

肉骨茶,選用上等新鮮豬排骨,加上各種作料(當歸、黨參、枸杞、桂皮、胡椒、西洋參等),精心熬煮五六個小時,湯極香濃,肉骨軟爛細嫩

肉骨茶是平民美食,在臨街的大排檔就可以吃到,據說肉骨茶就是來源於逃難到南洋的華人苦力,在炎熱潮溼的氣候下幹著苦力,為了治病驅寒,將中藥材熬煮,為了避諱,將藥包稱之為“茶”,後來有人將豬骨放入藥湯中熬煮,意外發現味道鮮美,於是流傳開來

之所以要叫肉骨茶,是因為在南洋以潮汕人和閩南人居多,都愛喝功夫茶,飲食中間或飯後喜歡沖泡功夫茶來消脂解膩,所以吃肉骨茶的同時,必須喝茶,而且茶必是烏龍茶,一般有單叢、水仙和鐵觀音等

功夫茶是肉骨茶的伴侶

就像川菜有三大流派,肉骨茶也有屬於福建派的馬來西亞肉骨茶,和屬於海南派的新加坡肉骨茶。口味上的主要區別在於,馬來西亞肉骨茶藥材味重,新加坡肉骨茶胡椒味濃郁

(號稱全世界最大碗肉骨茶)

都知道吃飯時和飯後不宜立即飲茶,但在美味的肉骨茶麵前,你怎麼捨得拆散他們呢

謝謝!

——公號:梳茗敘茶


梳茗


肉骨茶最早出自馬來西亞吉隆坡三十公里以外的巴生港,明末清初,很多華人下南洋,那時英國殖民者在當地搜刮了大量資源,需運回送國,在巴生建立了深水碼頭,很多華人在此謀生。


由於做的是苦力和體力活,為了維持體力和適應熱帶地區的氣候需要進補,他們把閩南及潮汕一帶的飲茶加以改良,加上當地的香料,製成肉骨茶包,早上出門前,燉煮排骨並配上白米飯或油飯,來增加體力,最早,肉骨茶屬於窮人家的食物,所以,湯裡也就有骨頭、內臟和一些碎肉。

起初,沒肉骨茶一詞,都叫“吃肉骨”,二戰後,有人以此做生意,在肉骨中增加中藥配方,大受食客歡迎,實際上,這就是一款藥湯,因為叫藥不好聽,就叫肉骨茶,其實並沒有茶葉或茶的成份,而且很多人食用時多會泡茶解湯肉的肥膩,就叫成了肉骨茶Bah Kut Teh。


現在肉骨茶已從當年的窮人食物,發展成貧富及男女老幼都喜歡的著名美食之一,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到處可見,每個廚師、每家店都有自己獨特的配方,新加坡的多被稱為海南派,馬來西亞為福建派,海南派重胡椒味,福建派重藥材。


馬來西亞以巴生肉骨茶出名,而新加坡最有名的是松發肉骨茶,新加坡的朋友說,其實松發肉骨茶在旅遊觀光客里名氣較大,而真正本地人喜歡去牛車水品嚐不同口味的特色肉骨茶。


肉骨茶通常和白飯一起搭配或以油條蘸湯來吃,一般當地人喜歡配一碟加了紅辣椒圈的醬油,肉骨茶最早是當成早餐來吃的,後來當夜宵吃,現在一日三餐,想吃隨時都可以。

肉骨茶配方:1000克豬肋排 4000克水 40克生抽 25克老抽 2克糖 米飯 油條 辣椒

1.6克桂皮 2克八角 5克白芷 6克黨參 5克當歸 5克枸杞 4克川穹 5克杜仲 8克淮山 3克黑胡椒 3克小米椒 6克黃芪 5克甘草


製作方法:

1,豬排切成五、六公分的段,焯水,洗淨。

2,把所有香料用紗布包成香料包,也可使用茶包袋,小米椒對半切。

3,鍋裡放水,加入排骨和香料包,再加生抽、老抽、糖,燒開。

4,轉小火燜一到一個半小時,直到排骨一抖,肉能從骨頭上分開或脫落。

5,檢查調味,可以加生抽或者鹽。

6,上菜時配上切塊的油條和加了辣椒圈的生抽,佐以白飯。

小貼士:

1,香料一定要稱精確,建議用0.1刻度的稱。

2,小米椒、胡椒和糖可根據自己口味調節。

3,為了保持湯的清澈,燒開後最好是燜熟。

4,如果佐以海南雞飯的米飯,味道更加。

5,可以嘗試用肉骨頭和內臟製作。

6,可以加香菇、金針菇或腐竹。

7,香菇的味道不要蓋過藥材。

8,金針菇煮半熟或略燙,不塞牙。


橡果美食


肉骨茶是一種骨肉兼飲茶的飲食方式,福建語:Bak-Kut-Teh ,風味享譽海內外。肉骨茶分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馬來西亞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較重胡椒味,福建肉骨茶較重藥材味。

名稱由來

相傳華人初來南洋創業時,生活條件很差,由於不適應溼熱的氣候,不少人因此患上風溼病。為了治病祛寒,先賢用了各種藥材,包括當歸、杞、黨參等來煮藥,但是,因忌諱而將藥稱為“茶”。有一次,其中一人偶然將豬骨放入了「茶湯」裡,沒想到這(茶湯)喝起來十分香濃美味,風味獨特. 後來,人們特地調整煮茶的配料,經過不斷地改進,就成為了本地著名的美食之一。

由於用藥材和豬肉煲煮的湯底除了非常美味可口之外,且營養豐富和抗風溼,並且提供了苦力們所需的能量,所以從此廣傳開來,後來經過不斷髮展和改良,便成了新馬華人社會的特色佳餚。而另一個名稱由來就是,據老巴生回憶,戰前在巴生南區一帶已經有好幾位永春老鄉在街頭巷尾擺賣家鄉小食,如蠔幹鹹飯,肉羹湯以及後來演變成肉骨茶的燉肉骨,只是當時沒肉骨茶一詞,都說是「吃肉骨」罷了。
戰後有個名叫李文地的人,曾經在這些食攤當過夥計,後來在後街經營起自己的生意,他只賣家鄉燉肉骨,並以豬油炒飯取代蠔幹鹹飯,由於他在肉骨中加進中藥配方,大受食客歡迎。當時,由於其藥材成分能強身健體,肉骨茶因而大受勞動工人的歡迎,漸漸地肉骨茶獲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
後來,人們更以李文地烹製材料(肉、骨)和他的名字(地)命名, 「肉骨地」,就有如賣豬肉的阿榮被稱為「豬肉榮」一樣,再加上吃肉配茶原是永春的食俗,李文地就乾脆掛起招牌寫上寶號「德地肉骨茶」!於是「肉骨茶」一名正式誕生;同時,坊間也稱李文地為「肉骨茶之父」。據李文地後代說,當初包括李文地在內,就只有區區七人售賣這道美食;李氏肉骨茶已傳到第四代,烹煮肉骨茶的秘方不外傳。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當地人在品嚐這湯底時,都喜歡喝上一、兩杯功夫茶來去油膩,所以自此就名為「肉骨茶」了。


無論「 \n肉骨茶」名稱從何來,肉骨茶從食材到服務皆不停獲得改進,已從最初屬於「窮人食物」,發展成為今日貧富及男女老幼都喜愛的著名美食之一,是巴生華人最具特色的早餐,更是招待客人的最佳選擇。由於巴生肉骨茶的名氣響噹噹,因此,許多外地業者都以「巴生肉骨茶」為名,在外坡做起肉骨茶生意;甚至遠至鄰國新加坡,都不難找到「巴生肉骨茶」。有人說沒去過茨廠街,便不算到過吉隆坡;來到巴生未吃過道地美食肉骨茶,豈能算來過肉骨茶之鄉─巴生呢!

吃肉骨茶,不是上高檔酒樓,而是在當街的大排擋。在吉隆坡的一些街衢里巷,這種肉骨茶的排檔總是很火爆,磨得光光的石桌石凳很少有空出的時候。肉骨茶排檔晚上是不開的,所以吃“茶”的時候,陽光便會在篷靠的兩側編織著束束光網。就在這暖洋洋的氛圍中,品味馬來西亞的名吃,怎是一個“愜意”了得!吃得雖然簡單,卻程序整飭。在馬來西亞,無論是高檔酒店、時髦熟菜店,還是設計特別的路邊小吃,用餐形式都非常考究。比如,吃串燒,擺桌時會附加上一碟花生辣椒醬、方塊飯糰、青瓜和洋蔥……吃肉骨茶亦然。先上一壺茶,你可以用茶水把杯子和餐具裡裡外外衝一遍,將套裝的調料、蒜米、樹椒油和辣椒絲倒入餐碟中,以備蘸排骨或佐湯調味之用。然後,在品茶間,一砂鍋熱氣騰騰冒著芬芳藥香的肉骨茶便端上來了。其湯極其香濃,有種獨特的味道,肉骨也很細嫩,再加些蘑菇或冬菇,就是地道的吉隆坡式肉骨茶了。當然,還可以配上一碗切成寸段的油條,泡在湯裡,這種方式吃油條,別有一番滋味。偶爾,攤主會向食客透露湯的秘訣,在於香料的精選和材料的新鮮。而他們每天凌晨5點,便會到攤口來用慢火熬湯,往往要用上三個小時。

肉骨茶Bak-Kut-Teh (閩南語) 是一種流行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的食品,是以肉與骨配合中藥煲成的湯,並沒有茶葉或茶的成份,但是由於食用時多會泡茶解湯肉的肥膩,所以一般都習稱肉骨茶。其中,以馬來西亞的雪蘭莪巴生肉骨茶最為著名。
肉骨茶雖名為茶,但實為混合中藥、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肉排熬製多個小時的濃湯。在馬來西亞的一些小鎮,甚至加入海參和鮑魚一起熬製。

肉骨茶通常伴白飯或以油條蘸湯來吃。以醬油、碎紅椒和蒜蓉一起調味。 各類中國清茶(馬來西亞的巴生河流域地區以鐡觀音最為流行)通常會隨湯奉上,相信可以清走豬肉的油膩。在馬來西亞,肉骨茶是一道典型的早點菜式。

食材

主料:肋排550克;輔料:肉骨茶料包1包;老抽適量;生抽適量;食鹽適量;冰糖適量;蒜頭適量\t\t\t\t\t\t\t\t\t

步驟\t\t\t\t\t\t\n\t\t\t\t\t\t

1.食材:馬來西亞肉骨茶料包,蒜頭和肋骨。

2.將調料包、中藥材和蒜頭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滾倒掉水。

3.重新加入適量的清水。

4.蓋鍋蓋,大火煮滾。

5.轉小火煲1小時。

6.將肋排洗淨,飛水,再次洗淨。

7.放入砂鍋中,再放入適量的蒜頭。

8.蓋鍋蓋,大火煮滾。

9.轉小火煲30分鐘。

10.揭蓋,倒入適量的老抽、生抽、食鹽和冰糖。

11.蓋鍋蓋,大火煮滾,在煲15分鐘,即可關火。

12.盛入碗中,上桌後就可美美享用啦(*^__^*) 嘻嘻……

華人老闆做了10幾年的福建肉骨茶,骨肉易分離,肉肥而不膩,一天只賣100碗\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a35000174a127586796\

怪獸恐龍2020


/ 肉骨茶的產生 /

到了新加坡,一定要品嚐的地道美食之一就是“肉骨茶”。當年背井離鄉下南洋的華僑,多以賣苦力為生,東南亞的氣候溼熱,因此很容易就患上風溼,肉骨茶就是在這時出現的,它不僅美味還能夠強身健體。後來經過改良,肉骨茶成為了老少皆宜的國民美食。

/ 名字來源 /

“肉骨”如其名,是以帶肉的骨配合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皮、丁香、大蒜等)煲成的湯。而“茶”字則是因為早期人們在品嚐肉骨茶時都會沏上一壺烏龍茶,人們都相信烏龍茶能沖淡肉骨茶中的高含量脂肪。後來這種湯品就一直都被稱為“肉骨茶”。其實小吃本身並不含有茶葉。

傅老師敲黑板

No 1. 肉骨茶是以帶肉的骨配合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皮、丁香、大蒜等)煲成的湯

No 2. 肉骨茶適合東南亞這種潮溼氣候地區的人飲用,幫助身體排出溼氣、寒氣,而北方地區本身很乾燥,不適合再吃肉骨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