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大衣發明100多年,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為啥07年被我軍淘汰?

覃愛慶


軍大衣恐怕算不上發明,只能說是引進。軍大衣這種性質的禦寒衣物,在中國古代的確沒有見過,中國好像是那種棉袍子。而一直到清末,清政府組建新軍,就是袁世凱開始小站練兵時,在北洋軍中才開始見到這種式樣的軍服,應該是屬於從國外引進的全套服裝中的一種。



這個當被子蓋真的非常暖和。不過,使用的扣子一開始大部分是膠木的,這種金屬的扣子都是後來生產的了。

在北方的冬天,軍大衣屬於不可缺少的冬季禦寒衣物,而且這個時期的軍大衣由於長度到膝蓋,這樣可以當作被子使用。軍大衣在歐洲國家軍隊中是普遍裝備的物資,不過由於歐洲國家的毛紡行業發達,歐洲國家的軍大衣一般是用呢子面料,而中國由於毛紡工業不發達,所以中國的軍大衣一般都是用棉花,我沒記錯的話,中國最早的毛紡廠就是北京清河毛紡廠,還是李鴻章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

解放軍在紅軍時代並沒有裝備軍大衣,這個不奇怪,當時的紅軍主要活動在南方地區,用不著軍大衣這種東西,而到了1937年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國民黨提供的軍需物資裡邊有軍大衣,這才是八路軍第一次裝備了軍大衣。

在戰爭時期,解放軍的被服並不統一,可以說是找到什麼穿什麼。軍大衣也不例外。不過在使用繳獲的服裝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象林彪就是由於穿了繳獲的日本軍大衣,被閻錫山的哨兵誤傷,但是由於沒有足夠的生產能力,解放軍的軍服並不統一,只能是有什麼穿什麼。到了抗戰勝利,八路軍在解放張家口的時候,還繳獲過一些日本的軍大衣,也是都穿上了,而且說老實話,當時日軍禦寒裝備的質量還是不錯的。

到了建國以後,一開始在55式軍服中,軍大衣都是用毛呢作為面料,不過後來發現在一些比較寒冷的地區,呢子大衣的禦寒效果不佳,所以後來的軍大衣還是用棉花,不過在東北那邊的軍大衣是用羊毛襯在裡邊,包括西北那邊也是這種。這種綠色的軍大衣一直使用到近2000年的時候,而且這種軍大衣的產量極大,除了軍隊,民間使用的也是非常大,今天40歲左右的人,小時候多半都會有一件,穿著上學,而且可以當被子用。原來,北京的出租車司機在後備箱裡邊標準配置肯定有一件軍大衣,在機場酒店邊上趴活兒的時候用。

不過這種老式軍大衣也有缺點,就是重量太大了,而且到膝蓋的長度太長,行動並不方便,在1990年前後,解放軍裝備的新款軍大衣,雖然還是用棉花,但是長度就已經縮短到了膝蓋以上了,不過在民間生產的軍大衣多半還是到膝蓋,畢竟長一點當被子蓋還是長點好。


現在的防寒服,這個是屬於作訓大衣,主要是在野外使用的。

一般常服中的軍大衣是這種樣子,由於是日常穿著使用,除了保暖功能,還強調美觀,這種常服大衣肯定不會在野外使用。

到了07年解放軍推出的新式防寒服時,採用了派克大衣形勢的款型,長度進一步縮短,基本上就是蓋住屁股了,這樣就是行動更加方便。而且這時防寒的理論上採用了一種叫做分成著裝的理論。就是在防寒保暖效果中,最好的是那層固定在衣服中間不能流動的那層空氣,根據這種理論防寒服都是有很多層,現在戶外服裝採用的就是這種理論,像現在的戶外防寒服,都是最裡邊是排汗內衣,外邊是一層抓絨衣,再外邊是防風層,當然裡邊其實不止這些,而且分層著裝在天氣變化的時候都是通過增加或者減少衣服的層數來達到保暖的效果,而這種情況下,厚重的軍大衣也就慢慢的退出了歷史舞臺。不過在常服系列中還是有軍大衣,不過這種軍大衣除了保暖功能以外,更加強調美觀了。

而且現在解放軍的軍服已經是成系列了,不再是一種衣服什麼時候都穿著,像軍大衣也是分成了常服大衣和防寒服兩個系列,而老式的軍大衣就沒有這個分類。


有痰


軍大衣,顧名思義軍人穿的大衣。不過現在我們雖然還能看到身穿軍大衣的國人,但是基本都是片場拍戲的明星,街頭行走的糙老漢。

亦或是是撿破爛或者賣烤紅薯的某某大爺,以及放蕩不羈一時求個保暖的年輕人……然而軍大衣的“發明者”,卻早在07年就不再穿它了。

軍大衣,真的被淘汰了嗎?

事實上,軍大衣並沒有被淘汰。只是原來的軍綠色大衣,在07年的時候經歷了一次升級和改革。

老款的軍大衣,發明的初衷就是為了幫助士兵克服高寒的惡劣氣候。我在小的時候就曾穿過爸爸的軍大衣,當時軍大衣應該是家家都有。穿起來也真的是又笨又重,不過暖和和抗風性能沒得說。

軍大衣最早是由英國人在20世紀初期發明的。什麼時候大面積普及的?應該是在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主要特徵就是上面有兩排扣子,下襬很長,可以擋風。

後來經由袁世凱引進中國,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人造棉,棉衣是真的棉花,平常的老百姓不可能穿的起。一件實打實的棉花做的軍大衣,對士兵來說無異於一件中看又中用的奢侈品。


▲長得好看,穿什麼都好看

就這樣,軍大衣一直在軍隊中使用,經歷了清末、民國,再到後來新中國成立,軍大衣雖然經歷了很多次“改版”,但是總的來說萬變不離其宗。

後來軍大衣不只是軍隊的“特權”,新研製的各個版本,不僅在部隊受歡迎,普通老百姓也很是喜歡。於是軍大衣一時間風靡中國,直到21世紀初期,還是大多數人的必備單品。

首先比起羽絨服和呢子大衣,軍大衣便宜又保暖。其次軍大衣三個字,對剛剛經歷過戰爭的老百姓而言,還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如果去一些影城,還可以看到明星都穿軍大衣的“盛況”。

不過喜歡歸喜歡,普通老百姓穿它可能就是為了暖和,但是笨重不方便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士兵們如果穿著它訓練打仗就會增加不必要的束縛,抬不起胳膊邁不開腿,堪稱行走的棉被。

放在以前蹲戰壕守夜是個好東西。但是現在我國經濟條件允許,部隊也逐漸走向現代化,我們已經有條件給士兵換上更加保暖又輕便的冬季軍裝了。


於是2007年,我國在對軍裝進行改革時就取消了軍大衣。不過這個取消不是絕對的,在寒冷的北方和邊疆要塞,我們的哨兵在戶外站崗時還是會穿上它。

武器需要更新換代,服裝也要跟上形勢。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新一代的冬季作訓服不再是軍綠色,而是更加容易隱藏的松枝綠。長度削減很多,更加利於行動。沒有了雙排扣,有的款式腰間會系一條皮帶。

感興趣的可以趁著馬上就到雙十一了,趕緊去網上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同款,可以嚐個“新鮮”。


史之策


士兵的裝備總會朝著輕便、實用、美觀等方向發展,這是趨勢,也是綜合國力上升加快現代化軍隊建設的必然現象。我當兵時候武裝部就發了一身作訓服,到了新兵連才發的軍大衣,這時候老兵就說話了,軍大衣都細著點用啊!三年兵就這一件,髒了破了自己想辦法,復原了好帶回去。當時軍大衣在老家還是稀罕貨,一到冬天,老街上最靚的仔永遠是那個耷拉著拖鞋,裡頭穿件單衣,外頭裹著軍大衣的閒漢。當時他站在夕陽裡,低頭攏著火點菸的時候,沒係扣的軍大衣以一種極舒展的姿態將他瘦弱的身形塑造成一尊富有韻味的雕像,就連他裸露的腳後跟和不時灑落的頭皮屑都變得英挺和滄桑。那個畫面,讓我想到了犀利哥。

時至今日,世界現代化國家的軍隊,沒有還裝備軍大衣的。以美國陸軍為例,早在80年代就有美陸軍納蒂克士兵系統中心完成新一代防護服的有那發。系統包含防風衣、褲以及單兵服裝、帽子、手套和鞋子組件,不同的組合可滿足不同的嚴寒氣候環境需要。擴展式防寒服系統的使用溫度範圍是-51℃~4℃。目前,美軍的擴展式防寒服系統已研發到第三代。

新近研發的第三代系統由7層、14個組件構成,具有保溫性,可使士兵適應不同的任務需求和環境條件,並與防彈衣的生存性要求更為兼容。系統組件包括輕型貼身內衣和內褲、中型襯衣和襯褲、防寒羊毛夾克、防寒防風夾克、軟面夾克和褲子、防極寒/防潮夾克和褲子、防極寒派克大衣和褲子。


爆料搞怪君


軍大衣不但在中國風靡一時,而且在世界上也風靡很長時間,小時候看的電影列寧在一九一八,兵臨城下等電影軍官和士兵穿的都是軍大衣,

軍大衣相當保暖,不但上身暖,下身也暖,在冰天雪地裡能堅持很長時間,我的家裡曾經有一個軍大衣,是父親當兵退伍帶回家的,裡面是上等羊皮羊,可扺抗零下三十度寒冷,我也穿過,十分暖和,但十分笨重,沒有二十斤也有十幾斤,行軍時消耗體力很大,作戰時影響人的靈活性,這可能就是2007年淘汰軍大衣的主要原。

我們一般百姓冬天穿的衣服大多是絲棉做的,十分的輕盈,也就三斤左右吧,部隊的防寒服有的是太空棉做的,更輕便,而且十分暖和。現在穿軍大衣的大多是保安,晚上還可代替被子。


郭成軍


我是軍用服裝的工程師,軍工二代,專業對口。其實07式軍服裡是有“棉大衣”系列產品的,男款分為“07陸海空(後來增加火箭軍)士兵棉大衣”和“07陸海空(後來增加火箭軍)軍官棉大衣”兩個品種,女款不分軍官和士兵,只有“07陸海空(後來增加火箭軍)女棉大衣”一種,所以說不存在07式沒有棉大衣的說法,據說一線部隊官兵認為07作訓(數碼迷彩)大衣更短、更耐髒,更方便運動,所以更喜歡作訓(數碼迷彩)大衣一些,而機關官兵很少穿棉服,所以部隊配發作訓大衣更多些,棉大衣的配發不是很廣泛,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棉大衣這個品種!另外需要說明的是07式之前的棉大衣的保暖層是棉花(記得是國四棉),而07式的保暖層改成了化纖材料,更加美觀、輕便、防潮。[呲牙]



二六七二工廠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軍大衣在戰時並不很實用。

解放戰爭最後時期,國軍將領曾經研究過解放軍的服飾。

當時邱清泉在淮海最後階段,被包圍在冰天雪地中。他的部隊俘虜了少數解放軍士兵,邱清泉研究過他們的棉衣以後說:你們看共軍的棉衣,樣子不好看但實用。這種衣服一是保暖二是不影響活動。我們的一些美式軍大衣,樣子是好看但影響活動。衣服合身還好說,如果小個子穿大號,跑起來連步子都邁不開!打仗不是閱兵,共軍的衣服比我們更好。

不過題目的07年被我軍淘汰,怎麼解釋?

07年式軍服也是有大衣的。

只能說冬季作訓服比較短,嚴格來說已經不是大衣了。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薩沙去過俄羅斯等嚴寒國家。由於時代不同了,服裝科技發達,就算零下二三十度也根本沒有必要穿大衣了。

再冷的天氣,一件羽絨服也可以搞定,或者一件新式防寒服就沒問題。

薩沙有件傳家寶戶外哥倫比亞的冬季服,也是很保暖的,長度到大腿而已,完全不影響活動。

時至今日,世界現代化國家的軍隊,沒有還裝備軍大衣的。

以美國陸軍為例,早在80年代就有美陸軍納蒂克士兵系統中心完成新一代防護服的有那發。系統包含防風衣、褲以及單兵服裝、帽子、手套和鞋子組件,不同的組合可滿足不同的嚴寒氣候環境需要。擴展式防寒服系統的使用溫度範圍是-51℃~4℃。目前,美軍的擴展式防寒服系統已研發到第三代。

新近研發的第三代系統由7層、14個組件構成,具有保溫性,可使士兵適應不同的任務需求和環境條件,並與防彈衣的生存性要求更為兼容。系統組件包括輕型貼身內衣和內褲、中型襯衣和襯褲、防寒羊毛夾克、防寒防風夾克、軟面夾克和褲子、防極寒/防潮夾克和褲子、防極寒派克大衣和褲子。

他們雖也有大衣,但同我們的軍大衣那是兩回事了。


薩沙


 作為一名服役12年的老兵,你說軍大衣發明才100多年,我忍了,可是你說07年最被廣大官兵喜歡的07式軍大衣被淘汰了,小虎不答應。

  軍大衣作為士兵冬季禦寒的神器,按照條令分為:作訓大衣,常服大衣、以及軍官禮服大衣。

  一、作訓大衣。

  作訓大衣現在可以說已經爛大街,平常在街上隨處可見,主要有六種顏色,分別對應不同的軍種,當然了,在某寶上也隨處可見。

  

  這種作訓大衣是普通士兵、軍官巡邏、備戰最好的防寒保暖神器,往往好多士兵即使退役都捨不得上交的。

  二、常服大衣。

  常服大衣通常是配套穿著在常服外邊,普通士兵和軍官雖然都發到手裡了,人手一件,但穿著的機會並不多,除了擔負糾察、禮儀任務的士兵外,其他士兵幾乎是沒有時間穿的,通常也會要求退役時上交,但大多數人選擇交折舊費。

  

  主要也是這四中顏色,海陸空和武警,比較容易辨識,通常長度接近膝蓋。

  三、軍官禮服大衣。

  軍官禮服大衣大多數人是不常見的,小虎也是偶爾才得見的,還有配發的圍巾,穿起來可謂是非常的修身了。

  

  這三種大衣,相對於以前的單純禦寒,可以說是功能非常強大了,又帥氣、又實用,還配套了。而且還對軍種顏色進行了區分。最後再來回顧下老款大衣吧!

  

  軍大衣的確曾經在中國風靡一時,儘管我沒有研究論證它發明的年份數到底是不是100多年,只是暫且將其定位為一個多世紀。作為最軍用通用的軍品之一,軍大衣的風靡與被淘汰,都有其必然性。

  

  軍大衣的風靡,主要是由於它的保暖性能好。老款的軍大衣,長度過膝,能夠很好地為下肢保暖,這對於冬季行軍、在戰壕內蹲守過夜,都是非常有好處的,一個軍大衣基本上就是一床棉被了。軍大衣設計了假毛領,可以翻起來為頭部、面部、耳朵等重點部件保暖,也是其一大優點。正是看重了保暖的特性,軍大衣在地方才開始流行開來。

  

  軍大衣在地方流行到什麼程度呢?上個世紀中後期,中國大地不僅有純65式軍裝綠色的軍大衣,地方還開發了深藍色的“軍大衣”(並非警用那款),也就是軍大衣款式的大衣,在地方工農商學四大領域也非常常見。這種大衣下襬還有開叉,可以說不影響正常的勞作,挺方便的。

  

  不過,87式軍裝系列裡面,還是對傳統的軍大衣進行了改良,主要改良點就是將長款改成了中長款,大衣不再過膝,一般只能蓋住大腿的一半部位。這種改良,本文分析基本上是為冬季作戰考慮的,身穿這種大衣參加冬季適應性訓練,可以完成相對複雜的單兵戰術動作,比如匍匐前進、躍進、滾進等等,而這些動作如果身穿長款軍大衣,是做不出來的。

  

  到了07式軍裝系列,軍大衣這款式都被淘汰了。本文分析認為,設計方還是覺得它太長了,蓋住大腿的一半部位還是過長。因此,07式荒漠迷彩大衣或是常服大衣,下襬都只是略微超過了臀部,這樣的設計,既能為人體的重點部位心肺和消化道保暖,又能更好地便於官兵完成相對複雜的單兵戰術動作。

  

  如果在平時需要為膝蓋以下保暖,軍官可以身穿長款的呢子大衣。另外,07式軍裝也設計了輕便保暖的棉褲,本文分析認為如果未來到類似西伯利亞這類寒區作戰,這樣的棉被與迷彩大衣搭配,也能保證官兵的體溫的。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用戶769288457696924


事實上,軍大衣並沒有被淘汰。

只是原來的軍綠色大衣,只是在07年的時候經歷了一次升級和改革。

老款的軍大衣,發明的初衷就是為了幫助士兵克服高寒的惡劣氣候。我在小的時候就曾穿過爸爸的軍大衣,當時軍大衣應該是家家都有。穿起來也真的是又笨又重,不過暖和和抗風性能沒得說。

軍大衣最早是由英國人在20世紀初期發明的。什麼時候大面積普及的?應該是在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主要特徵就是上面有兩排扣子,下襬很長,可以擋風。

後來經由袁世凱引進中國,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人造棉,棉衣是真的棉花,平常的老百姓不可能穿得起。一件實打實的棉花做的軍大衣,對士兵來說無異於一件中看又中用的奢侈品。


在2007年,我國在對軍裝進行改革時就取消了軍大衣。不過這個取消不是絕對的,在寒冷的北方和邊疆要塞,我們的哨兵在戶外站崗時還是會穿上它。


武器需要更新換代,服裝也要跟上形勢。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新一代的冬季作訓服不再是軍綠色,而是更加容易隱藏的松枝綠。長度削減很多,更加利於行動。沒有了雙排扣,有的款式腰間會系一條皮帶。


歡迎大家評論交流~


民間宏圖


題主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軍大衣被淘汰了嗎?肯定沒有,軍大衣不但沒淘汰,還被髮展成了兩種形式的軍大衣。也就是07式常服大衣和07式作訓大衣,武警部隊配發有07式執勤大衣。總體上看,樣式雖然沒有多大的變化。但設計元素和用料包括保暖設計都改進了許多。07式軍大衣不光是有顏值,實用性也非常高。而之所以很少流傳到社會上,主要原因是戰士在退役時,這些軍用物資都要按規定上交。

大衣起源於約1730年的歐洲上層社會,其款式一般在腰部橫向剪接,腰圍合體,當時稱為常服大衣或禮服大衣。到了19世紀20年代,大衣的樣式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大衣樣式,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西式大衣才傳入我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這種西式大衣被改裝為"戰壕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軍大衣,主要功能是為了保暖。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國都開始給士兵配發軍大衣。尤其是二戰時期德國的軍大衣,其樣式和實用程度堪稱經典。

軍大衣之所以在我國流行,一是因為那個時代物資的極度匱乏。二是對解放軍的高度崇拜。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冬季身穿軍大衣,頭戴"火車頭帽"可是時髦的標配。雖然現在的物質豐富了,有各種樣式的大衣可供選擇。但仍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老式軍大衣的身影。

注: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另本人在部隊服役十二年,對部隊有一定的瞭解。歡迎各位家長和戰友關注諮詢當兵入伍,考學轉士官和士官轉業等問題。


路漫漫吾求兮


軍大衣穿在身上,著實能將自己的氣質提升幾個等級,可在二戰戰場中,這種軍大衣卻會讓很多人喪命。


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軍來說,由於大衣的長度過長,二戰戰場的機動性又很大,所以給士兵們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不利於運動戰,除了影響士兵們的跑動,還影響了射擊等方面的發揮。


在《兄弟連》中,就很形象的展現了德國軍大衣的弊端。美國上尉溫斯特在拉響信號彈後便衝出了戰壕,併成功的襲擊了一群德國士兵,由於德國士兵們穿著臃腫的軍大衣,行動起來非常不便,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還擊,結果死的死,跑的跑,最終美軍不到一個連的兵力幾乎全殲了德軍的大半個營。


在溫斯特的回憶錄中記載著,德國在二戰後期很多士兵都是沒有做好完全準備便踏上戰場中,可最終讓他們喪命的確實過膝的大衣和揹包。至此以後,我們很少能看到穿著軍大衣上戰場的情況發生。



今天,我們的軍隊都是有著保家衛國,搶災救險的責任的,所以這樣的軍大衣又如何配得上他們。我們的軍服才是最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