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书法界有三类圈子,你怎么看?如何识别?

向金港的象


说书法界现在有三个圈子,我认为还不够完整和准确。当今书法界应该分为:

一是,学院派,尽发表一些稀奇古怪的书体,把字写的七扭八歪,歪歪扭扭的,在书法历史上找不到这样书法的样式,纯属自己开创的新书体。我把这些学院派的书体叫前卫派书体。前卫派书体,是受日本前卫书法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伙人,前卫派书法就好像,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年轻人,穿着喇叭裤和奇装异服,留着长头发,戴着蛤蟆镜的一些人。大胆创新,行为超前。老百姓看着极不顺眼。视为流氓或不正经的一伙人。当然现在网上说这些学院派开创了“丑书”的先河。当然这些年学院派的标签就是“丑书”。

二是展览派。近三十多年,书协不断组织各种展览,要评选一些一二三等奖。书协规定评上几次奖就可进书协。一些年轻人不是把写好书法为目的,而是把加入书协,成为中书协会员为目标。为顺应评委的喜好,就找评委拜师,千方百计讨好摩仿评委的书体,从而又出现一伙摩仿书体,我叫它流行书风。这号人不老老实实学传统,改学评委书法。这些流行书风影响极坏。干扰了书法学古人的大方向。

三是江湖书风。江湖书风不好好学传统,为博得人们的眼球,把书法视为杂耍,求大求奇,求轰动效应。因此出现了拖把书法,佛尘书法,射书吼书,淫书等等。江湖书风不走正道,极大的损害了传统书法的形象。

四是老干部书法。书协给起个名号,叫老干体。书协的人说老干体不是书法,就是写字,还起个名字叫官阁体。这些退休老干部为了安度晚年,学习书法,多写楷书隶书或行楷书。这些老干部多写殴颜柳赵,写的规规矩矩,一丝不苟,继承发扬光大了传统书法。但不入书协眼,多被排斥在书协之外。老年人也看不上嘚嘚瑟瑟的年轻书协们,不愿被书协誣辱贬低,就自娱自乐,晚上在家写,白天拎个自制泡沫笔,与几个老朋友老哥们写地书。我还真去看过,真有写的刚劲有力,像模像样,写的不错的老先生。天天写,年年写,乐此不疲,值得尊重。

五是 在近三十多年书法界为名为利,枪掉帽子,群魔乱舞的环境下,还有一些书家,看不惯当今书法乱象,避而远之,嗤之以鼻,大隐于市。我给其起个年号叫逍遥派。他们不拜师,不入羣,不加圈,不参加书展,不参加酒肉圈子,不被名利诱惑。虽被各种圈子边缘化了,但这些人耐得住寂寞,埋头研究自己传统的书法。这些对书法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书家。不在少数,真是高手在民间,多是书法精英。书协对这些逍遥派一般视而不见。逍遥派不巴结书协和权贵,不图名利,是真书法家。是书法界的脊梁和楷模。

以上可以概括书法界的全部了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孔之见,欢迎大家友善讨论。


用户龍山老鐵


书法无大家,只有好书法,古有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近现代有毛主席继承传统创新成独特大气的“毛体”书法,于右任、赵扑初、郭沫若、启功、沙孟海、舒同、沈延毅等人,书法自成风格,受到世人欣赏喜爱.目前,无论是书法研究、协会、学校,均出现一些人才,然而,继承传统不足、不到位、不深入,无大效,无收益,别出心裁、闭门造车,创新不成,反向平庸、丑陋、无秩方面发展.其实,学习古人,借鉴碑帖,临写读帖,不失为好方法,社会上,一些青少年学生、各界人士对书法有兴趣,挥毫落纸,日月习书,高手在民间的确不假......







和平鸽151212276


在书法界能超越任政书写水平的人到现在也没有一人包括中书协所有人!民间还有些书法高手其书法水平接近任政水平但也没超越!


用户7081570443502


哪有这个圈子那个圈子,无非都是维护自身利益与立场的组织罢了!

争名夺利,起哄架秧,乌烟瘴气的名利场!


乱世卵事


你提出的这三派都是以贬义姿态出发的,这三派的代表人物本身都被人诟病。

其实应该分为正流派和支流派,正流派就是按着书法规律继承创新派(书法史一直是正流派的主干),支流派就像你上面说的那些,其实老干部,江湖体不是流派,而是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