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啥意思?有什麼區別嗎?

農夫也瘋狂


自古至今,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輪迴,而我國對於去世的親人是十分重視的,很多的子女們為了表達自己對祖先的懷念就會給他們立一個墓碑,在農村並不是所有農戶都會給逝去的家人墳前立碑,這個可能與家庭富裕程度會有一定關係,一般村裡有錢人就會有立碑講究,而普通農戶往往並不注重,只有墳頭而已!而關於立碑時間,一般需要守孝三年之後才能進行立碑工作,三年內是不能掃墓添土的!而關於在墳前墓碑上會寫哪些內容,一般會事先刻好墳墓中去世者的名字、身份和生卒年月日,以及立碑後人名字、安葬和立碑時的年月日等內容。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墓碑上面寫什麼字都是非常講究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古代墓碑上經常出現,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一般人都不知道!那麼這四個字表達的都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這個墓碑上面,這幾個字的意思就是指的是年紀大的人尊稱。每一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代指的。

一個:“故”,故的意思就是故去,去世的意思。而這就子女或者後代們對於先輩的一種紀念的,雖然人人都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先輩去世的。但是在墓碑上還是要刻上,而且在很多依舊保留有土葬的農村地區來說,墓碑上這樣的字是必須要有的。
第二個,顯。一般比較常用的還有“先”,在很多的地方先和顯的意思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如果是父母其中的一個去世之後,就會用先,要是兩位都去世了的話,就會用顯。而顯還有一種顯赫的意思存在,是一種稱讚和美稱,而先的話就是一種尊稱,那麼這兩者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一般來說用顯的話,表示已故之人的上一輩已經沒有親人了,他就是輩分最高的人,而且下面的子孫後代也十分的昌盛,所以就會用“顯”,而先的話就剛好相反了,在他的上一輩依舊有人活著,而且沒有孫子之類的,就會用先,所以對於顯和先來說的話,顯還是需要有一定要求的。而再往之前研究的話,還可以使用“皇”字,但是因為皇帝的關係就被取消了。
最後就是“考”,“妣”了。其實這兩個是要在一起說的,先考就是去世的父親,先妣就是去世的母親。而考妣在古代的時候也是對父母的一種稱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就成為了去世父母得專用,而且考在古代的時候還屬於是五福之一。
如果一戶人家的父母都已經過世,這時在墓碑上書寫就會遵循傳統夫妻關係中的“男左女右”,也就左尊右卑來進行排序!而對於逝者的生卒年月日,一般會刻在墓碑中榜的兩側,也會依照男左女右順序排序,大多會將年月日都寫齊全,以便後人能及時瞭解先人的情況,以便更好的寫清家譜或家族傳承!

而最後關於立碑人,一般會刻在墓碑的右邊,也稱為“虎邊”,按理說墳墓主人的子女都應該寫上,也會按照長幼尊卑以左尊右卑排序,如果子女中已有去世之人,應該要在名字上加框標註,以便後人能更好的識別瞭解!不過,有時候子女過多或有些後人不願鐫刻自己姓名,這時就可以刻上“子女敬立”、“叩立”或“百拜敬立”等文字方式也是可行的!

不管是什麼時候,中國人講究的永遠都是“死者為大”。對於這些喪葬制度也是十分的考究,尤其是在很多的農村地區,他們只是想讓自己的父母走好最後一程而已。


新郎中國新娘越南


最近這些年,農村確實流行給先人墓前立碑。我爺爺奶奶是1994年去世的,前些年也立了碑。碑上用的是“顯”。

如果你仔細看一下墳地的這些墓碑,確實如題目所說,有的寫著“顯”有的寫的“先”,還有的寫著“慈”。此外,還有“考”“妣”“諱”等字。這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規制,非常講究,是不能亂用的。

碑文能透漏出很多的信息,懂得的人能根據碑文直到墓裡埋葬之人的姓名、生卒年、家庭情況,去世時族人情況,立碑人與埋葬之人的關係等。

各地風俗不同,墓碑上所刻內容也會有所不同,甚至相同的字在不同地區代表的意思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南北差別大。

下面我們按照題目一個一個來說。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故去的意思。在古代“故人”有兩個意思,一是指老朋友,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指死人。


這是對先人的一種敬稱。後面一般會跟著父或母字,顯父,顯母。根據清朝學者的記載,這個“顯”字在以前是寫成“皇”字的,也就皇父,皇木。這並不是說其父母是皇帝皇后,而是古人對故去的先人的美譽,以示死者的尊貴。後來因為規定“士庶不得稱皇”,就改為了顯字。

我們會看到,有的墓碑用的是顯字,有的用的是先字。這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說先字是對逝者的尊稱,顯字則是對死者的美稱。在有的地方,死者去世是父母、岳父母戒亡,且下有子孫才配用顯字,一般的人只能用先字。


考/妣

這個也簡單,考,指的是父親,妣,指母親。也就是說這個墳墓裡埋的是立碑人的父親或母親。

除了考和妣,有些地方也會用嚴和慈二字,意思差不多。嚴指父親,慈指母親。嚴父慈母嘛。

此外還提現大家注意區別使用“諱”“智”字。古人講究忌諱,尤其是晚輩不能直呼長輩的名字,所以在立碑時提到長輩的名字也要作諱避處理。提到男性長輩名字時用“諱”,提到女性長輩名字時用“智”。如,公劉諱XX。


南京老張


別的地方我就不懂,我們這我就知道,顯考,說明是老人好命,上面沒有父母,下面兒孫滿堂!死者男性,考!女性妣!至於故考,視為夭壽命,就是死者上面還有父母或者更大長輩的人還活著!女性為故妣,其他的也就不是很懂了!比如我爺爺墓碑寫著顯考21世文水鄭公之墓!我奶奶寫著顯妣劉挽鄭母之墓!我父親去世時候因為爺爺還在世,墓碑寫著故考22世建家鄭公之墓!因為我當時我不懂,為啥上面不一樣,有一天,問族裡長老,才告訴我,也就是我上面所說!至於21世,是我們譜系傳承,我們族譜從閩南鄭氏開支鼻祖算下來,到我這40世!後來家族差點被滅族,跑出去三個,後來三個人又重新開枝散葉,我們稱為二世祖,到我這23世!



野狼207


“故、顯、考、妣”一般用於農村人的喪葬文化中,是對逝去祖先的一種尊稱,體現出子孫後代對逝去祖先的一種尊敬和懷戀之情。



在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啥意思?有什麼區別嗎?

“故”:指逝去的老人,農村人在墓碑和農曆七月半給逝去的祖先燒紙錢的時候,一定是用“故”作為開頭,這是一種尊稱。這種民間的喪葬文化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祖祖輩輩就這樣傳承了下來,基本上全國統一。

“顯”:在農村喪葬文化中代表“父輩”,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兒子或女兒給自己逝去的父母立墓碑或者燒紙錢,“【故】的後面就要用【顯】”,這是一個輩分關係。如果孫子孫女給爺爺奶奶立墓碑或者燒紙錢,“【故】的後面就不能用【顯】”,這又是另外一種說法,暫且不表。



“考”:指男性逝去的祖先,凡是男性祖先,在農村的喪葬文化中一律用“考”,這是咱們老祖宗發明的,代代相傳,一直沿用至今。“考”在現代新華字典裡可沒有解釋成性別,但在農村人的喪葬文化中,大家都默認了是對逝去祖先性別的區別。

“妣:在農村的喪葬文化中,“妣”代表女性,不管是輩分高低,只要是女性一律用“妣”。在榮哥老家農村有這樣一種說法,陽間男女分雌雄,陰間男女分考妣,“考”和“妣”就是用於對逝去祖先男女性別的區別,也是一種尊稱。


農村的喪葬文化中不光有“故、顯、考、妣”,還有一些特定的字詞用於對逝去祖先的尊稱,比如“曾、高、祖、嶽”等等,這裡就不再多講了,那是題外話,在多說就和題目無關,跑題了。


黔世界榮哥


在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啥意思?有什麼區別嗎?

首先,這四個單字刻在墓碑上,都是一種對過世人的“尊稱”,同樣也是一種區分“稱謂”的方法,刻什麼,主要還是在於“主祭人”是誰,也就是主要是誰刻的碑的一種“主權”顯示。

1.先說“故”:

這個應該挺好懂的,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是“已故”,通常放在最前面,比如“故先考,故先妣”等等,雖然,看起來有點“重意”,因為既然刻在碑上了,當然是已故了,其實沒必要再加一個“故”字,但是,一般來說,加這個字,更顯尊稱。

2.再來說“顯”:

這個“顯”,其實是從古代的“先”,慢慢化用到現在,變成了“顯”。

首先,“先”其實和“故”的意思也差不多,主要表示“先逝”的意思,其實也就是表示此人已經“去世”了。

但後來慢慢發展為“顯”,則是類似一種後代對過世人的“尊崇”,像是宣傳其的德行優秀,廕庇後代等等,常見的就是刻“德顯考、行顯著”此類。

古代人講究的是三不朽,大概的意思是:“太上立德、其次立功、三次立言”。

而一般家族,通常是難以“沾”上前兩不朽的,所以,為了突顯先輩的“功績”,一般在“三次立言”上下功夫,比如宣傳其“德行”,所以用“顯”來讚頌先輩的德行“好”。

(其實,在古代,階層等級極為森嚴,這個“顯”字是不能亂用的,什麼人,是什麼身份,做了什麼事,只有得到家族的認可,才能刻上什麼樣的前綴的,而現代,通常沒這麼嚴格,為了“面子”上好看,刻個“顯”,顯得有文化。)

3.最後說“考、妣”:

首先,這個兩個字,其實說的是“父、母”,但其實在不同地方的說法,是不太一樣的。

比如,通常大部分地方都會依循當地“規矩”,在墓碑上刻“先考、先妣”,或者是“顯考”、“顯妣”等,其實兩種都可以;

但也有某地認為,如果父母先去了一位,墓碑上刻的就該是“先考”或“先妣”;

而如果父母雙亡的話,墓碑上就應該刻“顯考”、“顯妣”。

再來,還有地方認為,如果父母一方在世,一方去世,是不可以立碑的,而有些地方則認為可以立碑,總之,還是因地制宜為好。

總結:

在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的意思分別是“故”:顯示故去、逝去;“顯”:表示德行,威望等;“考、妣”:就是“父、母”。

區別在於後代對先輩刻在墓碑上的尊稱,稱謂,以及“美好願望”,比如宣傳德行等。


長了鹿角的兔子


第一: “故”就是指去世的意思,也就是墓碑上常見的“已故”,表示子女對已故父母的尊敬。這個是罪常見的從古至今一直在延續使用的,而且農民在舉行喪禮時都是比較注重講究的,都會嚴格按照老一輩的傳統進行,所以這也算是一種傳統的延續吧!


第二: “顯”,一般也會用“先”來替代,這個也是地區不同用法不一,而且不同地區所表示的含義也有區別。比如有的地區,如果木府當中有一位先去世,那麼在墓碑上就會用“先”,如果兩位兩位老人都去世了,就會在墓碑上用“顯”。在有的地區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顯”字和“先”字分別代表美稱和尊稱,不過主要目的是頌揚自己父母的美好德行。在我國古代就有“德顯考,行顯著”的說法,因為一般家庭的父母是很少能寫出出名的著作或為國建功,所以這樣寫,也只是為了能表達對父母德行的尊敬。而還有一種說法,在以前沒有用“顯”字前,用的是“皇”字。元代以後,因為考慮到只有皇族才可用“皇”字,所以在民間就不允許再使用“皇”字,但百姓又想表達對父母的敬意,所以就改用“顯”字。


第三點: “考”和“妣”,在墓碑上還會經常出現“先考”和“先妣”,這分別是農民朋友為了表達對自己父親或母親的懷念之情。其實在我國,墓葬文化已經傳承了2千多年,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受各個時期文化的影響,墓葬文化也經歷了很多發展變化,而且地區不同,其文化也有差異。希望大家能瞭解這一民間文化,不要弄錯。除此之外,大家也要清楚,說到底,這也是大家懷念親人的一種表達方式,不要把它當成封建迷信來傳播。


DinosaurVideo


這個問題其實是不需要長篇大論的。單就人老去後,民間對逝者用的故,顯,先,諱,考,妣等幾字,不單是光用在墓碑上的。除了故字以外,其它幾字均可用於卜告,請柬,文書,司程,牌位上的。加上故可用於墓碑上,其它地方均不可用故。

故:是指老人長輩逝者的尊稱並早已安葬有年。顯:可用於墓碑和牌位上,顯字適用於老塋地,有先人在,父輩不可用先。是說明輩份親疏的關係的。先:是指已逝去的所有長輩的諱稱,如先祖,先祖父,先考,先考妣等,先是用於新塋地單稱已逝父或母的。諱:是對逝者名字和稱謂的避忌而而改稱諱字。而用諱字必須右出一格方可。考者:指已逝的父親之諱稱。妣者:是指已逝的母親之諱稱。無論牌位與墓碑,若父逝可用先考,母逝可用先妣。父母同逝可稱呼先考妣。墓碑同理,單用考與妣,合用先考妣。書寫必是:

妣考

xⅹ諱

。考必在人的右首,妣在下首。

左邊落字,必是孤子,哀子,或孤哀子泣拜或典立,父逝稱孤子,母逝稱哀孑,父母俱喪稱孤哀子。冷喪也可以稱大德望稱呼兒輩。請柬稱泣血,牌位稱供奉,墓碑稱哀立或敬祀。喪事與碑,兒女均為不孝男或不孝子。

餘不再論。


福自福地來wjf


故,這個字比較好理解,就是表示已經故去、去世的人,這也便是子女或者是後代對於先輩的一種紀念,也是對逝去之人的一種懷念,這個字用在墓碑上,一般都表示是十分親近的關係,去世的人一般都為立碑人的長輩或者至親。

  顯,墓碑上除了“顯”字還有“先”字,有些地方認為二字可以互通使用,而大多數地方則是認為“顯”和“先”二字,其含義有所差別,各有各的講究,應當區別使用。“顯”這個字有彰顯和顯赫的意思在裡面,一般來說若是用“顯”的話,則表示表示已故之人的上一輩已經沒有親人了,他就是輩分最高的人,而且下面的子孫後代也十分的昌盛,所以就會用到“顯”字。如果不滿足以上要求,那麼墓碑上便只能使用“先”字,相比而言,“顯”字較為講究,而“先”字則沒什麼要求,只要去世之人是立碑人的長輩便可使用。所以在立碑之時要注意“顯”和“先”二字的講究,比如去世之人上面還有長輩,則千萬不可使用“顯”字,而要使用“先”字。

至於“考”和“妣”二字,分別指代的是父親和母親,古書《爾雅·釋親》中有:“父曰考,母曰妣。”之說。也有個成語叫“如喪考妣”,意指像是死了父母那般悲痛,形容非常傷心和絕望,如今多為貶義詞。如果墓碑上有用到“考”字,則表示故去之人是立碑人的父親,如果墓碑上有用到“妣”字,則表示故去之人是立碑人的母親。立碑之時,這兩個字千萬不可弄混了,否則“考”寫成了母親,“妣”寫成了父親,那便是天大的笑話了。當然,在如今墓碑上對於已故的父母也可直接稱作“父”和“母”,用這二字也不必擔心用錯啦。

  對於“故、顯、考、妣”四字,我們在祭祖掃墓之時的墓碑上常常還會見到它們的組合,例如:“先考”、“先妣”、“顯考”、“顯妣”、“故顯考”、“故顯妣”等說法,不過,不管如何組合,這都是為了體現對已故長輩的尊敬,表達我們對於逝者的思念。

綜上所述,我們也瞭解了墓碑上“故、顯、考、妣”四字的區別和含義了。給去世的人立碑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我們中國人講究的乃是“死者為大”,對於這些喪葬制度也是十分的考究,這種方式一直流傳到現在,已經作為一種文化傳承深入了我們的靈魂中,不管怎麼說,對於先人,我們都該懷揣著尊敬與懷念之情。


Scorpio987123


的確如此,農村的墓碑在刻字上是有許多講究,你所說的這四個字的確在墓碑上經常見到。那麼,這四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說,你的這種寫法是不正確的!正確的寫法應該是:故、顯考、顯妣。

接下來說說這四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一、故

對於“故”這個字,大家都明白它的意思,就是“故去”、“已故”的意思。我在網上看了許多回答,大部分人都認同這種解釋。並且,我諮詢了民俗專家,專家也認同這種說法。因此,“故”就是“故去”、“已故”的意思。

二、考、妣

我國有句成語,叫做“如喪考妣”,其意思就是“如同死了爹孃”。由此可見,“考”就是“父親”;“妣”就是母親。

三、顯

關於“顯”,有許多人把“先”混同。有許多人認為“顯”與“先”諧音,因此,“顯”就“先”。其實,這是完全不正確的!“顯”就是“顯;“先”就是“先”,誰也代表不了誰。

關於“顯”字,現代漢語是這樣解釋的:

1.“顯”是對“有名聲、有權勢、有地位”的一種表述,譬如:顯達、顯赫。

2.“顯”是人的“姓”。

3.“顯”的本義是“頭上的裝飾品”,準確來說應該是:人人都能看到的“頭上的裝飾品”!故此,引申出了“明顯”、“顯示”等詞語。

如果從墓碑上的用詞來講,“顯”應該屬於第一種解釋,就是“顯達”或“顯赫”的意思。

四、顯考、顯妣

“顯考”,來自於古籍,其中:《書·康誥》:“惟乃丕顯考文王 ,克明德慎罰。” 曹植《責躬詩》:“於穆顯考,時惟武皇。” 曹植《王仲宣誄》:“伊君顯考,弈葉佐時。” 李周翰 注:“考,父也。”~~故此引申出對已故父親的敬重。因此墓碑上才在“考”前加上了“顯”字。同時,也暗含了父親對於家庭的貢獻非常“顯赫”的意思。

而“顯妣”,則來自於漢 王粲 《思親為潘文則作》一詩:“穆穆顯妣,德音徽止。”意思是:對亡母的尊稱。也暗含了母親對於家庭的貢獻非常“顯赫”的意思。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會明白這四個字其實是對已故父母“功績的表述”,也顯示了對父母的尊重。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意思。


綜上所述,“故、顯考、顯妣”這四個字雖然很簡單,但暗含了子女對父母的尊重,也暗含了對父母功績的表述。是一種非常含蓄的表達方式。同時,也體現了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是值得後人推崇的。



老胡說三農


在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啥意思?有什麼區別嗎?

雖然每個地區都有自己不同的殯葬儀式,但是在給逝者建墓立碑時的傳統都大多相似。在很多地區都有在墓前立碑的傳統,墓碑上的刻文可以讓人對逝者的身份以及立碑者的信息一目瞭然。那麼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刻文是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這裡,當家裡有老人去世後,都會將老人葬在整個家族的墳地裡,在剛剛學字的年紀,看到不認識的字或者是詞的時候便會問大人讀什麼,是什麼意思。在清明節掃墓的時候便注意到了每個墓碑上所刻的碑文都不相同,有的墓碑上是故先考、故先妣,有的墓碑上則是故顯考、故先妣,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一般墓碑上的刻文多是故先考和故先妣,故的意思是已經去世的意思,故考指的是去世的父親,故妣指的是去世的母親。一般墓碑多是由逝者的子女來立,所以便是故考、故妣。在故考和故妣中間加一個先字,其實是子女對已逝父親或母親的尊敬、思念之情。

在農村的墓碑中常見的刻文便是故先考、故先妣,但是也有少數例外,有的墓碑上會刻有故顯考、故顯妣,雖然先和顯都讀“xian”,但是要表達的意思卻不相同。其實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刻有故顯考、故顯妣的墓碑很少,這是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再去世以後都能用顯來形容,一般只有對社會做過貢獻或者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人,在去世以後才能刻有顯字,也可以說顯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其實墓碑上所刻的文字也屬於一種文化,雖然現在要求對喪事一切從簡,但是我們該知道的文化不能簡化掉,更應該將這些文化傳承下去,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