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I类降压药(普利类)有什么副作用,其中培哚普利有什么不同?

无名药师


在高血压患者服用的降压药中,名字里带“普利”两个字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降压药,从药物分类上来说,这类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简称ACEI,但为了大家便于记忆了解,有时候也将其称为普利类降压药。

普利类降压药是非常好的一种降压药物,作用明确,还有多个靶向器官的保护作用,但在我国高血压患者身上,应用的却远远没有它的同胞兄弟,沙坦类药物广泛,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普利类降压药在我国高血压患者身上,引起副作用的发生率偏高有关,这类药物,到底有什么副作用,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在介绍普利类药物的副作用之前,我们先来说说普利类药物的“好”。

普利类药物属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血管紧张,降低血压效果的降压药,对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高血压,都有很好的降压作用,除了最早的卡托普利,其他的普利类降压药都属于长效降压药,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达到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的效果。

普利类药物除了能够有效调节降低血压以外,对于微量蛋白尿问题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对于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朋友,普利类药物具有降压又护肾的作用。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蛋白尿肾病等情况的患者,普利类药物是首选的药物之一。

另外,相比其他降压药物,普利类药物在心衰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普利类药物具有心肌修复,这种作用主要来自于普利类药物能够抑制人体内缓激肽的降解有关,缓激肽这种物质,能够扩张血管,还能够对抗内皮细胞的凋亡,因此,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普利类药物也有着重要的临床地位(金三角药物之一)。对于高血压伴有急性心梗,高血压伴有心衰的患者,普利类药物也是首选的降压药物之一。

普利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普利类药物这么好,为什么临床利用率却并不算太高呢?这是因为普利类药物容易引起一个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干咳。普利类药物引起干咳,属于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以上,在我们亚洲人种身上发生率更高,也更容易出现。之所以服用普利类药物会发生干咳的不良反应,还是因为普利类药物对缓激肽的抑制分解作用,普利类药物抑制缓激肽分解,缓激肽浓度增加,对于心血管来说,能够对抗内皮细胞凋亡,对抗心衰,但对于人体来讲,缓激肽是一种过敏源物质,会引起过敏性的咳嗽反应,这就是这类药物引起咳嗽的具体原因。


对于普利类药物引起干咳的不良反应风险,还是要说明一点,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服用此类药物都会发生干咳的不良反应,还有部分患者服药初期发生轻微的咳嗽,随着服药周期的延长,身体也会逐渐的耐受,如果属于这两种情况,普利类药物还是可以放心服用的。

除了干咳的不良反应以外,服用普利类降压药物,还应该注意监测血钾水平,避免高血钾问题的出现,另外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一些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也是值得注意的方面。

单独说下培哚普利

培哚普利是普利类药物中的一种,普利类药物即降压又保护心肾的作用,培哚普利也同样具有,4mg的常规日剂量,相当于卡托普利50mg的降压效果,相当于依那普利10mg的降压效果,这个药物同样也是一个长效药物,服药后6~7小时达到最佳降压效果,而其降压药效可以持续18~24小时,而且其降压效果平稳,还有改善左心室肥厚方面的疗效,是很好的降压药物。

这个药物的吸收受到进食影响,因此一般推荐晨起后空腹服用效果更好,对于有夜间高血压的朋友,睡前服用培哚普利,对于纠正非勺型高血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从副作用方面来看,培哚普利的干咳发生率在各类普利类药物中不算高,大约在2.5%左右,除了要注意干咳的不良反应风险以外,服用培哚普利还要注意其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方面的风险,另外头痛,皮疹,血钾升高等方面的普利类药物共有的不良反应风险,也都值得引起注意。


李药师谈健康


您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您!普利类药物可引起非特异性气道超反应性、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持续性干咳等。其中,咳嗽多发生于夜间,并且夜间或平卧时会加重,尤其是妇女或非吸烟者。


普利类药物副作用

原来,普利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干咳,其发生率高达20%。普利类药物还可能引起低血压。普利类药物可以减少醛固酮的合成,对于那些肾功能不全、正在补钾治疗或者正在服用保钾药的患者来说可能引起血钾升高,严重时引起高钾血症。普利类药物可能导致神经血管性水肿。所以,对于可能发生神经血管性水肿的患者来说最好不要服用普利类药物。

培哚普利

培哚普利常释制剂主要不良反应:血钾水平升高、头痛、咳嗽。培哚普利片必须饭前服用,因为食物改变其活性代谢产物培哚普利拉的生物利用度。培哚普利每天服用一次。培哚普利片必须饭前服用,因为食物改变其活性代谢产物培哚普利拉的生物利用度。

在所有ACEI中,培哚普利优势凸显。培哚普利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抑制作用强,每日单次8 mg降压效果显著,目前已拥有超过5万例患者的丰富循证积累,铸就了ACEI经典循证。


研究表明,培哚普利可显著降低PCI术后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培哚普利8 mg/d应用1年可逆转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左心室重构,从而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黄志艳大夫


我们知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也就是普利类是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这类药物降压效果温和,服用2-4周后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起始剂量从最小推荐剂量开始,按降压疗效或患者耐受性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类药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对靶器官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应用非常广泛。



普利类药物有一些副作用是需要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比如干咳,ACEI类药物会引起10%~20%的患者出现喉咙发痒、陈发性发作的刺激性干咳,以夜间为重,严重的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这种干咳不良反应女性多于男性,这种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长短不一,可以在服药一周或一个月后出现,甚至一年后出现,如果做一些辅助检查多为阴性结果,一般镇咳、祛痰、消炎等药物无效,临床常常会误诊,给患者带来痛苦,减量或停用 ACEI 类药物后咳嗽可明显减轻或消失,多数可于停药 1 周后消失,停药后可以换用ARB类药物。

ACEI另一类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血管性水肿,症状轻微者,停药数日后便可消失,但偶可发生喉痉挛、喉水肿、呼吸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危险性较大。多见于首次用药或治疗最初24h内。一旦疑为血管神经性水肿者,应立即停药,同时告诫患者应终生避免使用所有的 ACEI 类药物。普利类其他不良反应有低血压、皮疹,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味觉障碍。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

至于培哚普利和其他药物的不同,培哚普利主要是拥有最广泛人群循证证据的ACEI,它是第三代,高脂溶性ACEI,组织亲和力更高,是谷峰比最高的ACEI,持续24小时降压,更平稳安全。总之,这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钾及血肌酐变化。

参考文献: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

培哚普利说明书


南开孙药师


培哚普利是属于血管经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它的作用机制是显著降低血管紧张素II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素系统,从而发挥降压作用。



培哚普利是前体药物,在肝脏内可以被转换成有效的药物,发挥降压作用,目前来说,培哚普利是临床证据较多的ACEI类药物。

与组织结合力相比较,贝拉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卡托普利,所以培哚普利在几种普利类降压药中效能中等。



培哚普利主要经过肾脏清除,其半衰期为24小时,所以它为长效制剂,通常每天使用1次即可。培哚普利降压的谷峰比为35,卡托普利的谷峰比为25,依那普利谷峰比为51,雷米普利谷峰比为50-63。谷峰比是药物的血药浓度最低浓度与最高浓度的比值,谷峰比越高,说明血压波动较小,降压作用越平稳,所以培哚普利相比其他普利类药物,可能控制血压并不是很平稳。


ACEI类降压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咳嗽,培哚普利发生咳嗽率是2.5%,与其他普利类药物比较,相对较低。使用一种ACEI类制剂发生咳嗽,可尝试换用另外一种ACEI类,有可能缓解症状。



欢迎关注无名药师,我会分享更多合理用药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