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是怎样发现镭的?

用户7949004684831


土土来讲讲这个故事,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哟。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名叫玛丽.居里,生于1867年。她毕业于巴黎大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同时,她也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以研究放射性物质出名,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家的女性。



目前,一共有5位女性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她们分别是居里夫人,伊伦.约里奥-居里,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阿达.约纳,弗朗西斯.阿诺德。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

要讲这个故事,首先要先认识一下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居里。

皮埃尔.居里是法国巴黎人,同样毕业于巴黎大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



居里夫人结婚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896年,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这引起了居里夫妇的关注。居里夫人就猜想,这可能不是唯一具有放射性的元素,也许还存在其他的元素。因此居里夫人选择了这个方向,并通过元素周期表逐一排查,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钍。

同年,根据同样的方法,居里夫妇在简陋的工作环境下,从沥青铀矿提取铀后的残渣中,分离出了镭盐,并经过提纯得到金属镭。

镭的化学符号Ra,原子序数88,是天然放射性物质。镭的所有同位素都有强烈的放射性,其中镭226半衰期约为1600年。镭在地壳中含量极其稀少,而每2.8吨铀矿才能提炼1克镭。

大家都知道,放射性物质是把双面刀,一方面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另一方面,长期大量接触放射性物质,对身体是有很大危害的。也因此,居里夫妇身体上受到极大损伤。

后续

这个故事听起来简单,其实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设想,哪怕中间出现过丝毫的差错,或者瞬间的放弃,这个故事都将出现另一个版本。

人们会永远记得这些在历史的长河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而他们的故事也会经久流传。

土土你好


敏锐目光、精巧实验设计、坚强毅力

故事开始于1895年的德国维尔茨堡大学,50岁的物理学教授伦琴发现了一种前所未知的新射线——X射线。这个发现,揭开的新时代物理学的序幕,

也吸引了很多人跟随着他的脚步,开始探索过去不为人知的射线。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幸运儿,就是法国巴黎工艺学校的物理学教授贝克勒尔,他于1896年发现含有铀元素的矿物,能发射出与X射线类似的穿透力很强的射线。比如,能使荧光物发光,使包裹严实的照相底板感光。这个新发现很快就激励了一名年轻女性科学家的兴趣。


然后,重心就转移到当时28岁、一年多前刚把姓名从玛丽·斯科罗多夫斯基改为玛丽·居里、并刚刚产下一个未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女婴、自己又开始考虑获取博士学位的年轻母亲那里。这位母亲就是后来两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而那个女婴就是

1935年与丈夫约里奥·居里一起获得诺贝尔奖的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年轻的居里夫人在为博士论文做准备期间阅读文献时,注意到了贝克勒尔的工作,并认为这是个很有意思,并且别人还没太重视的课题,值得继续进行下去。所以,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商定之后,决定选择是否铀元素之外的其他物质也具有放射性的问题作为自己博士论文题目。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夫妻俩在皮埃尔·居里所在的巴黎理工学校申请到一个简陋的实验室,然后利用一些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矿渣进行实验,最终从这些矿渣中发现并分离出了两种新元素:钋(

Polonium)和镭(Radium),从而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举世瞩目的华丽转身,也揭开了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以往介绍居里夫妇工作的各种材料里,大都强调他们工作的艰苦性,包括工作条件以及工作本身有多么艰苦和艰难,赞美夫妻俩、特别是居里夫人的毅力是多么的顽强,云云。这些当然也是事实,是他们的研究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这远不是故事的全部,甚至,笔者以为,也不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有毅力的人多得是,为什么偏偏是他们取得了成功?所以,故事的最主要情节应该是另外的东西。那就是:居里夫妇有着非同寻常的敏锐目光,以及巨大的创造性和技巧性方法,而这种目光、创造和技巧,风云际会,恰好此时此地都集中在了居里夫妇身上。

贝克勒尔对物质天然放射性的发现,在今天看来,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当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重视是十分令人吃惊的。仔细考察,其原因固然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对X射线的兴趣更加浓厚,以及囿于传统理论,对天然放射性本身的非同寻常意义还没有深刻理解有关,但也与贝克勒尔工作的相对粗糙性有关。而他的工作之所以粗糙,主要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精确测量放射性的技术手段,使得他的工作只能停留在在定性阶段,而无法深入下去,因而没能到达与物质结构这个核心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程度,所以无人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居里夫妇不同,他们不仅仅是在埋头苦干,他们工作最关键的地方,首先是用敏锐的目光发现了贝克勒尔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是通过一整套实验仪器装置精心和巧妙的设计,从而实现了对放射性物质之放射性强弱度的精确测量。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发现与铀元素不同的其他放射性元素,并且能从含量极低的矿石中精准的把这些新物质分离出来。要知道,靠传统的化学分离办法,根本不可能把它们分离出来,更不可能分辨出各种不同放射性物质有什么区别。

那么,居里夫妇的创新性到底体现在哪儿呢?这就与居里和他的哥哥前期关于压电晶体的工作高度相关了。居里兄弟在1891年前后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并创造出一种计量压电电流的装置。这个装置在居里夫妇的新工作中发挥了奇特的作用,即实现了对放射性物质辐射强度的精确计量。关于其具体的实验设计,确实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个既精巧又简单的构思,如果详细叙述,那又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此处就不再赘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居里夫人的自述和其他相关研究结果。

在行将结束本文的时候,值得再一次强调指出的是,居里夫妇的工作,不完全是靠埋头苦干就能成功的,其中的创造性和技巧性,是当时的条件下,的确是一个奇迹。

伦琴1901年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1903年共同获得了第三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国科大科学与人文


居里夫人从理论上推测到了新元素镭的存在,但是巴黎大学的董事会却拒绝为她带给她所需要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助理人员,正因她无法用事实来证明这一点。无奈之下,坚强不屈的居里夫人只好把校内一个无人使用、四面透风漏雨的破棚子当成“实验室”。然后,她把从矿上收集到的沥青矿渣用大麻袋运回,便开始了伟大的发现之旅。

当然了,实验室里的“设备”简陋得无与伦比,一口煮饭用的大铁锅、一根粗棒子以及一些必要的试剂和试管便是居里夫人全部的实验家当。而用那根粗棍子不停搅拌锅中煮沸的沥青液体,便是她的整个实验过程。她期盼着自己石破天惊的那一刻,因此在整整四年中均不辞劳苦地工作着。最初两年,这位日后震惊全世界的化学家干的其实是粗笨的化工厂的活儿,接下来的两年,才是她试验的初衷——分析沥青溶解后的分离物,也就是镭。

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劳作,“实验室”外面那8吨堆得像小山似的矿渣最后变成了此刻她面前器皿中的这一小点液体。居里夫人满怀期望地等待着,等待着这些液体结成一小块晶体(镭)的时刻。但是等啊等啊,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原本激动不已的她感觉越来越沉重——玻璃器皿中的液体,她4年来的汗水和8吨沥青矿渣的最后结果,居然只是一小团污迹!

夜深人静的时候,疲倦至极又失望之至的居里夫人回到了家,她躺在床上,无论如何都不能入睡,她不甘心,她想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企业宣传语

“只要能找出自己为什么失败,我就不会对失败这么在意了。但是到底为什么呢?为什么它只是一团污迹,而不是一小块白色或无色的晶体呢?那才是我想要的镭啊!”居里夫人一边想,一边自言自语着。忽然她眼睛一亮:既然谁都没有见过镭,凭什么自己这么肯定镭是白色或无色的晶体呢?没准儿,那一小团“污迹”正是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啊!

想到那里,居里夫人翻身下床,以最快的速度朝实验室跑去。结果还没等开门,她便从“实验室”的墙缝里看到了自己伟大的“发现”——白天器皿中那毫不起眼的污迹,此刻正在黑夜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镭!”居里夫人惊喜地叫了出来。没错,这就是镭,一种具有极强放射性的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