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校,校長不上課,中層象徵性的上課,只有一線教師苦苦支撐,對此你怎麼看?

我是奮鬥的70後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或許對中層有點了解吧:

為什麼好多老師不願意競聘中層幹部、作為曾經當過校長的我很是清楚,理由如下:

1. 中層幹部的績效工資不高,哪怕是正職教導主任,其係數也只和班主任一樣,然而工作強度遠超班主任。

2. 中層幹部是三夾板。一方面他要落實上級領導的要求,另外一方面要討好基層老師,往日的那種自信被紛繁複雜的各項工作打得七零八落,

3. 不能教好書。由於中層事情較多,因此一定程度 會影響所教授的課程,我看到的情況是本來成績不錯的老師,當了中層成績就退,造成其在老師前的威信大打折扣。這也是很多中層後來不教主科的原因,是無奈之舉。當然也不是一概論之,還是有不少中層甚至校級奮鬥在教學一線的,教的也不錯,但反過來說,管理往往又跟不上了。

4. 雙休日節假日的犧牲。當了中層後,意味著多了很多加班的理由,而且情況往往是,如果要算加班費的話,還會收到老師的質疑,因為他們感覺,這些事情是可以在上班時完成的,事實上只有做過的人才瞭解中層幹部的處境。

5. 績效的犧牲。如果你的部門出了成績,理論角度你可以多拿績效,但是事實上是,會收到某些意見領袖的阻擊,認為成績是老師們幹出來的,你是領導,理應多談奉獻,無語了。

一位本來比較牛叉的人,做了中層後往往會失去往日的強勢、往日的得心應手。因此,對這個崗位很多老師都會望而卻步,


賞出好孩子玩出聰明娃


這有啥稀奇的,我們這裡中小學只要是領導都不代課,一個學校20多個領導,每天在空調辦公室悠閒的看電腦,坐累了,去學校到處轉悠一下,美其名曰,檢查各班上課情況,福利待遇比上課老師多好多,每個星期例會都要講很多大道理,不信你們可以實地調查一下


藍天雲歸處


這樣的話,真不知道是什麼人說的!!樓主是教師,不應該這樣說吧!我是副校長,今年50,副校長十多年一直教一個班數學,大循環,上級檢查驗收一個不少,教學質量和普通教師比不能差,天天忙如狗。我們周圍的學校,除了一把手校長,基本上沒有副校長不教課的,業務不強,在學校就沒有發言權。並且現在的幹部晉升制度也相對完善,當然也不排除有找關係走後門的現象(這是世界性的難題),想做領導沒有過硬的本領,在教師民主測評這一關就過不了。其實做教育的領導也就是《圍城》裡說的,城外的人想進城,城裡的人想出去。現在的領導,特別是校長,責任無限大,安全、教育質量、檢查評比驗收,焦頭爛額,前一段時間中央專門發文給教師減負就說明問題。呵呵,在嚴格執行八項規定上,想伸手多吃多佔,困難啊!!!昨天我們學校的績效考核結果出來了,除一把手是局面考核外,副校長是拿不過一線優秀教師的。行政崗位的所謂領導天天忙行政事務,檢查驗收,比教師一週少3-5-節課(我們學校),荒廢了個人的業務提升,考核就不佔優勢了。人生不易,各行各業都不易,現在社會對教師、醫生、警察等行業的輿情不佳,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教育工作者更要踏實工作,做好本職工作,而不是互相攻擊,以偏概全,否定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成績。


仁者許


大家好,我是魯南小倪vlog的作者。校長上不上課無所謂,他是一個學校的管理層,管好老師就行了。猶如說曾國藩是帥才而不是將材是一個道理。

我比較在乎的是中層的任課老師。

據我瞭解,有相當一部分的基層學校的中層幹部,為了儘量的向上爬升,教學放在他學校工作的最末位置。我就曾經接觸過一個老師,中層幹部,任課三年級數學。接手以前班級在年級中游,接手後數學成績倒數第一。當老師的都知道小學三年級的重要性。三年級開始加入了很多新知識,比如分數、周長、面積等孩子從沒接觸過的全新知識。上完一堂課,孩子對新知識的接收都極差。

我實在不敢相信作為老師,他是如何看待他所帶領的班級。教書育人的指責是一紙空談嗎?窺一斑可見全豹,這實在是目前教育的一大悲哀。

我最看好的改革是公辦教育交由民辦教育集團接管。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真正意義上回歸老師,少了那些不該有的浮誇。

當校長不以管理好老師並抓好管理為底線時,當老師不再單純的以教好學生為自己的主要職責時,當現行的形式甚至有點默許中層老師教學成績可以不好時,社會對政府辦學的質疑也會越來越大。從濟南和上海某些學校開始改制可以發覺,政府也逐漸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試點開始之時,就是全面改制啟動之時。

非常期待全新的教育環境,將學校再變回只有單純師生傳道授業的地方,而不是衝雜著各種不該的雜念。





魯南小倪vlog


校長這麼忙,上課?我就說我們學校中層領導幹部吧,原來上課的一個,由於經常要開會,有時候還要出差,只能讓別的老師代課,你想想,代課一是學生不認真對待,二是老師也摸不清學生的情況,你覺得這樣上課對學生好嗎?我是普通一個老師,我也沒有酸領導不上課~~畢竟職責不一樣


劉劉劉9409


看來提問的樓主和我遇到的情況是差不多的。

我原先單位就是這樣的情況,認認真真教書的老師永遠在一線教書。其他人就想辦法從一線脫離,開始做行政工作,然後進入中層。

現在學校的中層正職副職加上辦事員佔了學校一半人數,光副校長就四個,全校教職工一共也不過四十人左右。

現在這個單位,大概有六十人,正副校長一共三個,中層也就六個人。

一所學校是什麼樣的氛圍,與領導者有很大的關係。問題裡的這種現象不是沒有,也不是所有學校都是這樣,有的是因為各司其職,有的是因為各有所圖。

一個朋友原先是中層,後來她堅決不幹了,具體原因我們沒有問。不過,凡存在都是合理的,借用別人的一句話,就是這樣。


小治姐姐


我是退休教師,我所在的學校,不僅校長不上課,所有的中層也不上課,他們每天忙於開會,忙於檢查,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各種方式考核老師,大會小會教育老師如何如何上課,一位校長有一句名言: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師。他們的行政級別高於副高級教師,盡其所能保證自己的崗位不被別人取代。


chenjh673


一個學校,按規定只能是正校長和總務主任可以不任課。其他副校長和中層都應該上課。

如果副校長都不上課,那這個學校的管理機制是有問題的。中層再不上課,那這些教學管理的一手資料在哪裡取得呢?績效工資怎麼評價呢?太不應該了。

我們學校是正校長和總務主任沒安課。其他副校級、中層幹部,任教哪個學科就安哪個學科的課。而且是與一線教師一樣的考核,每次月考分析也是一樣的比較。在績效考核中,分教學和管理兩部分考核。教學部分與課時掛鉤。教學質量不好,也影響管理和在老師中的威信。



芸媽教育說


站在老師教學角度上看:非常的不認可校長不上課、中層象徵性的上上課。

親臨一線,你會知道師生的喜樂哀愁

親臨一線,你會知道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惑

親臨一線,你會知道學校的發展與師生的發展是同進退的,

親臨一線,你會知道師生的舞臺、教師的陣地、學生的戰場在課堂

親臨一線,你會知道老師是否靜下心來教書,學生是否靜下心來讀書

親臨一線……

不管你是公是私,不管你是體制外是體制內的,你都是一個學校做好教育教學的帶頭者!


吾生有涯知無涯小橋


我想一分為二的說句公道話。校長不上課,中層上課少,是因為管理層同時還要兼顧學校管理及其他事務性工作,各種計劃、方案、總結,各種迎來送往,各種檢查彙報,各類檔案資料收集整理,都是比較辛苦的,換算成課時,和教師課時不分上下,這個其實沒有什麼可計較的,分工不同而已。真正我覺得需要計較的是職稱評定問題。從學校實際來看,凡是當了校長的,不管帶不帶課,教學能力強不強,職稱都是學校裡最高的,準保在退休前個個都能至少整到高級職稱。校長評完,就可以輪到副校長評了。高級職稱名額是有限的,一個學校也就區區幾個,教師群體人數多,但能評上高級職稱的卻極少極少。校長又佔行政編,又佔技術職稱編,工資走拿錢多的技術職稱編。校長真要業務能力強,無可厚非,問題是大多數校長不從事一線教學,談何技術能力。申報職稱需有課題研究成果,甚至有些校長從未參與課題研究,完全是教師在做,但卻因為校長需要署名在第一,純屬學術造假行為。學校是具有育人性質的業務單位,評選職稱應該以專業技術能力為主,這種只要是領導職稱就是最高的現象我覺得極不合理,對真正俯身在教學一線的廣大教師極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