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做一個“知事”之人,積極存在於世間,才能避禍求全

菜根譚:拋開心性陋習,做一個“知事”之人。

菜根譚:做一個“知事”之人,積極存在於世間,才能避禍求全

01

一個人從年輕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他會經歷一個過程,就是發現自己內心性的稜角並不適合外在環境的時候,需要收斂自己光芒的這樣一個過程。

這就是打磨自己的稜角,很多人經歷這一個過程之後,總會抱怨生活讓自己變得麻木了,其實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並不是生活讓自己麻木了,只是生活抹去了那些不該有的稜角,讓自己變得成熟了。

經歷時間之後,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活著,應該怎麼順應外界的環境,這也是時間給一個人帶來的力量。

因為在人生這樣一個過程中,很多人最初年輕的時候總是帶“刺”去生活的,他們心性中的那一些陋習仍然存在著,當吃了虧之後就懂得收斂心性,做一個“知事”之人,知事故、知事態、知人事,能夠讓自己的行為更符合這個社會的環境。

年輕的時候我們想去改變世界,可是成熟之後我們才知道,最好的狀態是適應這個世界,這也是一個人睿智的智慧。

菜根譚:做一個“知事”之人,積極存在於世間,才能避禍求全

在《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智慧: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牘無節,要使人難見,以杜倖端;居鄉,不可崖岸太高,要使人易見,以敦舊好。

意思就是說:讀書人做了官之後,不能無節制的接受各種舉薦書信的推薦,要讓那些求職的人難以見面,要防止那些投機取巧的人趁機鑽營。退隱居住到家鄉後,不能過於清高自傲,要態度平和使人容易接近,以保持親族鄰里之間的友好感情。

身在高位的時候要收斂自己心性的陋習,不接受外在的汙穢,以防止投機取巧的人傷害到自己。當自己退居低位的時候,也要收斂自己內心清高自傲的態度,以平和之氣去和人接觸與相處,保持鄰里之間的一種柔和。

這一種智慧之所以會被單獨提出來說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一智慧,收斂的是心性陋習的那一些“刺”。

菜根譚:做一個“知事”之人,積極存在於世間,才能避禍求全

02

在生活中,我們見過太多的人,身居高位的時候,因為沒有與一些人撇清關係,而受到投機取巧的人趁機鑽營而拖自己下水,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又有很多人從高位走下來之後,仍然保持著清風傲骨,不容易與人接近,與人刻意的保持距離,都是內心陋習給自己帶來的禍患。

而換一種方式,去除不該有的“刺”,以柔和處事待人,才是處事必要的智慧。

郭子儀在汾陽王府居住的時候,每天大門敞開,任人出入,也從不過問。

有一個將軍過來拜訪郭子儀,正好看到郭子儀的夫人和女兒梳洗打扮,而郭子儀在旁邊拿毛巾端盤遞水,像個下人一樣。

這件事情傳出去之後,很多人就來勸郭子儀,說:“大人功業顯赫,但如果自己不尊重自己,無論地位高低,誰都可以在你的房間隨意走動,這成何體統呢?”

郭子儀笑著說:“這並不是你們想的那樣,我有500匹馬吃公家草料,1000人吃公家米糧,位高如此不能再高,雖欲隱退但是無法退回,如果我圍起高牆關起大門不與人往來,他們勢必會設計陷害我不守臣子的法度,而我這樣空空蕩蕩,沒有阻礙,我的大門四門大開,即便有人想詆譭也找不到理由。”

那些人聽了之後,都佩服不已。

菜根譚:做一個“知事”之人,積極存在於世間,才能避禍求全

郭子儀身居官場,位高權重,但是他深知位高則兇險的道理,所以有一套獨特的趨利避害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的行為光明磊落,不給別人添禍害,也沒有讓別人中傷自己的機會。

甚至為官幾十年,都是將自己的家門敞開,表明自己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看似委屈了自己,實則保全了人生。

這就是身在高位,也懂得收斂自己心性陋習的智慧,以防止別人投機取巧來陷害了自己,一切光明磊落,與人保持柔和以及友好的狀態。

用一種看似低姿態的智慧,“積極”的存在於世間,這才是避禍求全的智慧。

菜根譚:做一個“知事”之人,積極存在於世間,才能避禍求全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