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神用中國思想大敗俄軍,佔領中國東北:一生伏首拜陽明


一生伏首拜陽明。----東鄉平八郎

1905年,在對馬海峽海戰中,日本指揮官東鄉平八郎指揮艦隊大敗俄國艦隊,這一以少勝多的戰役也讓俄軍徹底敗退,雙方簽訂了《朴茨茅斯條約》,俄軍撤出中國東北,而日本則成為中國東北和朝鮮的主宰,中國東北成了日俄戰爭的戰利品。

日本軍神用中國思想大敗俄軍,佔領中國東北:一生伏首拜陽明

海軍戰船

而在戰爭的慶功宴上,東鄉平八郎面對眾人的一致誇讚之詞,卻默不作聲,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面只寫有七個大字:

一生伏首拜陽明。

對於中國人來說,東鄉平八郎利用中國聖人王陽明的思想佔領了中國的領土,頗為諷刺。

但這也說明了陽明心學的非同尋常,王陽明作為明朝的心學集大成者,既開拓了心學學派,又通過戰爭為大明王朝建立了許多功勳,這一切都來源於他的學說。

那麼,作為21世紀的中國人,我們當然有必要了解一下王陽明心學的精髓到底講了什麼,也要知道如何從中受到一些啟發,來為今後的工作、學習、交往提供幫助。

所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位聖賢。

日本軍神用中國思想大敗俄軍,佔領中國東北:一生伏首拜陽明

千古奇人--王陽明

王陽明,又名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

1508年,在貴州龍場悟道的他創立了獨特的陽明心學,從此開啟了傳奇的講學之路,據說王老師的講座非常精彩,有的地方官是場場不落。

當然人紅是非多,有人說他的那些理論只是紙上談兵,沒什麼用,但是王老師通過心學的力量,先後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為自己的學說進行了正名。

想必我們高中時期都在歷史課本中讀到過王陽明,也知道他的核心的觀點:知行合一、致良知。

但是我們今天要深層次地瞭解一下王陽明,通過他的四句教來看看這位明朝聖賢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大智慧。

先來看一個故事:

初春時節的一個正午,王陽明正在這生機盎然的田地間給弟子們講授心學,忽然間一個農夫過來要找他做一筆買賣。

日本軍神用中國思想大敗俄軍,佔領中國東北:一生伏首拜陽明

正午的麥田

農夫說最近家裡實在沒錢,日子快過不下去了。想把一塊田地賣給王陽明,以解燃眉之急。但是王陽明卻一口回絕,說道:君子應成人之美,不可趁火打劫。我買了你的地,你以後怎麼辦。於是借給農夫一筆錢,無歸還期限。農夫大喜而去。

過了幾日,王陽明與弟子山間遊玩,看到一處面山背水的寶地,王陽明不禁發出了感嘆。

弟子試探地問道:先生喜歡這塊地?

王陽明欣喜地說:怎麼能不喜歡,這可是一塊寶地。

弟子笑道:這就是那個農夫要賣給你的地呀,理應是你的,但是你舍了。

王陽明頓時大驚,臉色十分難看,人人都能感到他懊悔的表情。

然後王陽明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緊閉雙眼,許久才睜開。

說道:我剛才的想法就是私慾啊,幸好我克掉了

弟子恍然大悟。

其實講這個故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這個故事看到王陽明背後支撐他品行的”道”,而這個”道”就是陽明心學的四句教: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日本軍神用中國思想大敗俄軍,佔領中國東北:一生伏首拜陽明

陽明心學四句教

我們先看第一句:無善無噁心之體。

王陽明認為世間一切萬物都沒有善惡好壞之分。如果有,那就是你自己添加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就比如一杯咖啡,本來無善無惡,如果你精神疲憊,喝下它對你是有善的;但如果你馬上要睡覺了,那麼喝下它無疑對你是有害處的。

如果你的心無善無惡,那麼世界也就無善無惡了。所以世界是什麼樣子取決於你自己的內心。而你的內心,就是所謂的良知。

如果你不喜歡下雪,而你的孩子小明喜歡下雪。那麼當星期一的早晨你醒來時發現外面白雪茫茫,你肯定就會發牢騷了,下雪會把鞋子弄溼,會出行變慢,有可能上班遲到。

而小明肯定和你的想法截然相反,他覺得下雪讓世界變得好美,還可以在體育課上和丟雪人,玩得不亦樂乎。

所以說這句話要告訴我們:快樂是自己給的,要向內求。你認為世界很好,那麼這個世界就很好。事物的好壞沒有絕對一說,凡事要樂觀。

日本軍神用中國思想大敗俄軍,佔領中國東北:一生伏首拜陽明

人人皆為聖賢

再來看第二句:有善有惡意之動。

這其實是王陽明的人生觀,我們在上一句也有提到過:世界的善和惡都是你自己主觀所認為的。

有一次王陽明弟子的兒子生了大病,弟子痛苦不已,傷心欲絕的他告訴了王陽明此事。

但王陽明卻告訴他,適當的難受是可以的,這是天理,但是你的反應明顯過度了。你就算是哭死,你兒子的病也好不了。

對一般人來說,兒子病了這個事情肯定是壞的,但是如果你可以把你兒子生病當成是一種心性的磨練,那對你來說也有好的一方面。這種磨練心性的機會在人生中肯定不多,所以一定要抓住,不然平時學的那些東西也就是紙上談兵了。

這樣看來,兒子生病也有一定的好處了。

並且王陽明認為人人皆可為堯舜、皆可為聖賢。

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著良知,都有著善念。但為什麼會有壞人呢,這是因為壞人的良知被遮蔽了。比如你罵一個小偷是賊,他也會生氣,說明他也知道這是不對的。

這句話告訴我們:其實我們要做的雖不說比肩堯舜,但最起碼要有多的善念,少有惡念。

要讓良知始終光明,保持樂觀態度,各種事情往好的方向思考(例如工作任務突然變重,要認為是領導看中你,這個任務別人做不好,只有你可以;被領導批了不要急於狡辯,要從自身探索原因),這樣你的人生觀就會好很多,也就變得更容易成功。

你的內心是怎樣,這個世界就是什麼樣,永遠樂觀。

日本軍神用中國思想大敗俄軍,佔領中國東北:一生伏首拜陽明

致良知

再看第三句:知善知惡是良知。

這句話可謂陽明心學的核心。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搶劫,認為這是犯罪的行為;看到有人幫老奶奶過馬路,知道這是好的做法。之所以能分辨是非,就是因為你的良知在起作用。

我們都知道努力學習、打拼是好事,但是晚上一回到家就打開了愛奇藝和短視頻,說什麼工作了一整天,實在累的不行,必須放鬆一下。其實我們也知道晚上再看會書對自己有好處,也知道自己找的理由都是藉口,但就是做不到。

所以呢,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總是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但就是做不到。

搶劫的壞蛋也有良知,但是為了搶劫財富而違背了自己的良知。

下班回家也知道看書比看劇更有意義,但也是做不到。

日本軍神用中國思想大敗俄軍,佔領中國東北:一生伏首拜陽明

內心光明則良知光明

那麼,我們就要尋求一些方法,也就是: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是陽明心學的方法論。要為善去惡,就是格物,要你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進行事上練。

王陽明說,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學苦練,這是一種態度,我們的心靈經常會被一些習氣所染,只有我們不斷苦練,去除這些習氣,才可以光明良知。

越是遇到緊急的情況,越是考驗一個人的修為。所以他告訴弟子,一定要放到事情上去修煉,平常談那些大道理都是沒什麼用的。遇到事情了,你還能如此冷靜,那才是真的學會了技能。

聖人也不免犯錯,但是之所以他們還是聖賢,就是因為能夠改過。

這句話意思很明瞭:所謂為善去惡,就是要致良知,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並且在遇到困境時依靠自己的良知進行”事上練”。知道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到。

高中數學題老師講了就會,自己一做就懵逼也就是這個道理。你必須做會後再加以練習,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否則你永遠也學不會。而王陽明自己,可謂把致良知踐行到死。

1529年的1月9日,王陽明病死在了回家的船上。臨死前,僕人問他先生有什麼遺言沒,陽明微微的睜開眼睛,留下了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說罷便離開了人間。

王陽明雖死,但他的陽明心學卻永傳於世。

何心隱、李贄、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汪精衛、宋教仁、中江藤樹(日)、吉田松陰,高杉晉作,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明治維新)、素有日本軍神之稱的東鄉平八郎、稻盛和夫(日)等都成為了他的門徒。而且都藉助陽明心學在當時獲得很高的地位。

日本軍神用中國思想大敗俄軍,佔領中國東北:一生伏首拜陽明

每個人都要打開內心的鎖,做到"本心光明"

所以,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陽明心學都是每個人應該學習的思想,要知道:良知無所不能,天下一切大事,都是你良知的事。

我們可以在工作學習之餘多讀一些王陽明的故事,多瞭解一些他的思想。終有一天,你會明白什麼是一招(良知)吃遍天下事。

最後我們用王陽明的一句話結尾: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

本篇文章筆者水平有限,還望提出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