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水稻,插秧后几天下肥呢?用什么肥好?

农友君


我是江苏北部连云港地区的一个农民,我们县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县,稻米之乡,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因此水稻种植多年且经验丰富。下面笔者根据亲身经验给朋友讲解一下水稻种植过程和施肥的有关知识。‘

我们江淮地区气候温暖,农作物种植以水稻和小麦轮作为主,每年实现麦稻两熟制,尽可能发挥土地价值,增加经济收入。

每年芒种过后收获完小麦,就要开始水稻插秧了。水稻秧苗多是在小块地提前培育,每年5月1号前后落谷。等到小麦收完稻苗已长至20厘米高,刚好适合拔秧栽插。首先,将麦秸秆清理干净(说粉碎还田都是骗人的,目前小麦收割机还不具备将秸秆加工成碎粉这一功能。),然后由村里统一开闸打水放水泡地,最好泡上一到两天再一拖拉机旋耕,这样能使土地泡透泡软,旋耕过后成糊壮无大团块,既能保水更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

土地耕完以后,在插秧前一天提前将肥料撒入地中,以每亩1袋(80或100市斤)氮磷钾复合肥作基肥。此时所施肥料应占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所用肥料的80%左右。

水稻栽完以后大约六、七天开始缓苗,这时要及时施返青肥,每亩可施5∽10斤尿素,最好结合除草药和杀钻心虫药一起拌均撒施,既施肥又除草杀虫,一举两得。

水稻生长一个月后进入分蘖期,开始封行,这时可据据水稻叶面颜色判定肥力大小,如叶面深绿则养份充足无需施肥,如叶面发黄颜色深浅不一就要补充肥料,特别是叶面发黄处更要重点施肥,这时应撒施少量尿素或将尿素溶于水和叶面肥搅拌均匀喷雾。这时进入7月,正是高温高湿天气,既有利于水稻生长又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要提前喷施井冈霉素、三环唑、菊脂预防纹枯病、稻瘟病和卷叶螟等病虫害。

到了后期水稻扬花过后进入抽穗灌浆期,这时有经验的农民往往会撒施穗肥,每亩撒3~5斤尿素,有助于防止颖花退化,促进稻穗良好发育,实现穗大、粒保满无空谷。

水稻生长后期,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这时要喷施三环唑、多菌灵、菊脂预防穗瘟、稻曲病和二、三代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确保粮食丰收。

以上就是笔者多年种植水稻的一点体会,请大家交流补充。





大哥带你看乡村


种植水稻,插秧后几天下肥呢?用什么肥好?

常规水稻种植,在移栽后是需要追肥的。一般是追施返青肥和分蘖肥。但是现在大部分都是省去了返青肥的环节,直接使用分蘖肥。返青肥一般是以硫酸铵之类的速效氮肥为主;分蘖肥,主要是以尿素为主。那么移栽后几天追肥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及时的补充扶苗水要比追肥重要的多,而且追肥也是在有水层的前提下进行的田间管理行为。水稻移栽之后,秧苗的根系由于“撕根”、机械“植伤”的原因,秧苗的根系受损,吸收田面肥水的能力基本停止,直至根系发出新根,这个过程就是咱们说的“返青”或者“缓苗”。这个过程中,水分是至关重要的。肥料的吸收也是依靠根系吸收水分来吸收水中游离的盐离子。所以,在缓苗的过程中,水分是必不可少的,移栽后未返青的秧苗,通过根系吸收的有限水分来维持秧苗活力。

移栽后补充完扶苗水,可以撒施一些硫酸铵类的速效氮肥,有利于秧苗的返青,这就是返青肥。用量可以控制在5-9Kg/亩左右,速效氮肥的特点就是肥效反应快,但是持效性短。硫酸铵施用后大概2-3天就能看到效果,叶片颜色变绿,叶绿素的合成加快。只不过肥效持续期大概也就7天左右;也有的是在田间撒施壮秧剂,也能加快秧苗返青的速度,只不过成本比较高。最好是在补完扶苗水、返青前使用。

在秧苗返青后就可以及时的撒施分蘖了,基本就是尿素了,大概3-4Kg/亩的用量,这个用量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对于尿素来说,施用过早没什么意义;使用过晚,秧苗前期分蘖借不上力。而秧苗在返青后就开始了分蘖的过程。因此,在返青后及时的施用分蘖肥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在移栽后多长时间追施肥料没有固定的时间。首先是及时的补充扶苗水,其次是可以适当的在返青前追施硫酸铵,最后就是返青后及时的追施分蘖肥尿素了,满足秧苗分蘖前期对养分的需求。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种植水稻插秧后几天下肥好?是什么肥?

中国农业因为南北气候差异比较大,各地对水稻插秧的的管理办法,秧苗月龄,大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插完秧几天施肥也有所不同。东北地区水稻插完秧施肥情况,愿意和大家在此分享。

在黑龙江寒地水稻的施肥情况大体是这样的:

第一遍肥,是水稻地泡田前,旱地机器扬肥,每亩地40左右斤,这也叫底肥,是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三大肥的混施肥,比例是1:2:1。也有专门使用水稻专用肥,不同地块不同农户根据不同情况使用比例也不尽相同,大体就是这样吧。

第二遍肥,就是插完秧的这遍肥了。一般是插完秧,三五天左右上一遍扶苗水,主要是缓苗作用。7 到10天,扬返青肥,这遍肥就是插秧后的第一遍肥,主要是速效氮肥,象硫酸铵,尿素等。现在随着专用肥的增加,主要使用水稻柯杈肥,或者水溶肥。至于亩用量都是按说明使用。在东北三四积温带地区都是在五月底进行。

第三遍肥是分蘖肥。这遍肥很关键,是肥和除草剂一起使用,把除草剂拌在肥里一起使用。肥量是尿素每亩15斤左右,再加上7、8斤水稻专用肥。这遍肥水稻抽水最低要5公分以上,并且保证7天不能缺水,以免封闭除草剂降低药效。这遍肥一般在六月十号到十五号进行。

第四遍肥是穗肥,是在水稻扬花前,亩用量尿素5斤左右,氯化钾10多斤,一般都是在七月十几号左右。这遍肥主要是钾肥,起到壮杆,提结实率作用!抗倒伏上籽粒,增加容重!

还有的用鼓粒肥,一般在水稻灌浆前亩用量3到5斤尿素,现在还没有特别推广开来,只是个别种地仔细农户使用。大部分嫌麻烦!

关于水稻用肥问题,东北地区目前大体就是这样。希望有不同施肥方法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北国飘雪


有15年种植经验的农村小伙,来回答您的问题,插秧后何时下肥要看秧苗缓苗如何,最好时间是4天,如果秧苗缓的不好,或者秧苗本身盘根就不好,要插秧的时候同时扬肥,这样秧苗直接就能吸收到肥,直接缓苗。


  1. 为什么要4天下肥?是因为秧苗在插下去后,要三天才覆水,水覆好了,才能扬肥,要不肥会随着水漂一段距离的,池口子就没有肥了,三天后覆水一个是为了防止秧苗漂秧,另一个就是防止地泥泞於苗。
  2. 秧苗如果盘根不好,就要边插秧边下肥,这种方式地就要先晾干,这样在插秧的时候,就不必再晒田了,直接扬肥,直接借力。


  3. 肥是每晌地一袋半硫铵加上一袋尿素,搅拌均匀,之所以选择硫铵,就是我们东北这是碱土地,硫铵有硫酸,在五月十多号以后,东北的气温还是很低,用硫铵能提高一下地温,让秧苗在更适宜的温度吸收肥力。

我们多数都是选硫基肥,因为硫基肥适宜东北的碱土地,用什么肥要根据自己家的土地特性,如果土里磷多就用低磷的复合肥,如果钾多就用低钾的,测土配方是最好的施肥方法。


  1. 在第4天下完肥后,再间隔7天扬分蘖肥,每晌地是两袋尿素,两袋硫基复合肥(氮磷钾含量:12,15,18,一百斤装)掺混着扬,扬的时候要覆水完毕,然后最好是间隔两天在蓄水,这时秧苗能多吸肥,扬肥后7天以内不要断水,防止肥效流失。
  2. 扬完分蘖肥,间隔十天左右,扬最后一遍肥,两袋80斤装的氮钾追施(25个氮,5个钾),这时追肥完毕,水稻就不要扬肥了,如果看见池口子不好,可以打微肥或生长调节剂,不要扬氮肥,池口子水凉,容易贪青。


  3. 经过多年的追施,还是硫基复合肥好,农家肥,微生物菌肥,有机肥,要么是辅助肥,要么是劲太长,要么就是易倒伏,效果都没有硫基复合肥好。
  4. 条件技术成熟的地方,还是秸秆还田好,它与农民用的农家肥一样,都是含有有机质,腐熟后肥效时间都长。

种水稻还要注意病虫害,尤其是稻瘟病,一定要预防到位,至少三次预防,分别为,叶期,齐穗期,灌浆后期,农药要交叉使用,预防效果好。


秧苗强壮插秧后4天扬肥,秧苗不好,边插秧边扬肥,肥料要选择复合肥,现在市场上宣传的各种特殊含成分的复合肥,效果都不太明显,请农民不要乱买 ,概念肥没有意义。


田俊超白


我们长江流域水稻栽插7天左右开始下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在栽7天后,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并结合人工拔草进行,水稻追施大多采用尿素,只有在水稻封行后才追施钾肥。


水稻栽插7天后,追施第一遍肥,用于水稻分蘗,撒肥时,水稻田积水不能过深,应该保持在2cm左右水位,撒完肥要结合人工拔草,把水稻田水搅浑,每亩施用尿素5公斤即可,水稻分蘗后,再追施第二遍肥,每亩施用尿素10公斤,同样,水位不能过深,要结合人工除草,在水稻开始封行后,再追施第三遍肥,每亩施用尿素15公斤,也可视水稻长势酌减,水稻完全封行后,一般不再追施氮肥。

水稻种植过程中,一般选择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做底肥,每亩15公斤,水稻种植一般不使用磷肥、磷酸二氨,容易产生水绵、苔藓,扼制水稻分蘗,刺激水稻呼吸,使水稻难封行,茎秆细长,不抗倒伏。

水稻种植上,对农家有机肥也要求不高,水稻田有机肥过多,营养过剩,容易使水稻“恋青”旺长,有机质过多,后期水稻倒伏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当地种植水稻一般不使用有机肥。我们当地在水稻“晒田”之后,追施氯化钾每亩5公斤左右,氯化钾是钾盐,使用过多会使土壤板结。

另外,水稻如果分蘗不好,封行难,可追施过磷酸钙每亩15公斤,叶面喷雾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内脂来调节水稻生长,促进水稻分蘗封行。总之,水稻封行前,以氮肥为主,水稻封行后,以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主。

水稻种植除了水肥管理之外,还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对水稻大螟、稻纵卷叶螟、1——4代稻化螟、稻飞虱、稻瘟病、茎腐病、纹枯病、立枯病重点防治。要防治夏季高温、高湿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采取措施保持水温在35°C以内。高温高湿是病菌、病毒滋生环境,容易爆发稻瘟病,因此,要做好夏季水稻四间管理。


长江老农


💔国庆节前后,南方就要收割二季晚稻了,进入秋收秋种了,全国各地油菜小麦产区,马上直播油菜小麦了,这类题我不回答,作为三农人要结合季节出题答题,让农民从中学到经验技术在生产中获益。💔

农家福报优秀通讯员


在我家乡种植水稻,关于施肥方面。

我就谈一谈,在我们哪里一般是在插秧前把底肥施足,插秧后7天是不会去秧田的,如果底肥没施上,哪最起码7天以后才能下肥。

原因是:当秧苗移载时,拨秧苗绝对伤根,因在移插时刚到新的环境,伤根还没有复活,如果给施肥,从而导致再次伤害,从此,秧苗变化相当差。还会导致生病的原理,应该7天以后才能正当施肥。

在我父亲每年插秧前,把该施的肥施好,施肥后,才将把秧田耕平,后才插秧,这样肥料下水化后,沉静在泥土中,当秧苗随活随长,当秧苗转换也相当快。





张正军2号


水稻各个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比率不同。水稻一生中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量,与品种、土壤类型及产量水平等因素有关。秧苗期氮磷钾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比例都在1%以下;分蘗期氮占30%左右,磷为11%~18%,钾肥为20%左右;圆杆期(幼穗分化至抽穗),氮占50%左右,磷为58%左右,钾为60%左右。抽穗到成熟期,氮占20%,磷占24%~31%,钾为20%左右。早稻生育期短,前期吸肥快,应施足基肥。晚稻生育期长,前中期吸肥比早稻少,后期比例相对较高,因此要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补施穗粒肥。单季稻全生长期和本田分蘖期较长,一般20天和60天前后,分别有一个吸氮高峰期,因此其施肥以适量多为原则,以保整个生育期不脱肥。


农人老殷


水稻插秧后5一6天就可以追施肥,此次追肥按每亩用有机复合肥40斤的用量另加5斤尿素拌匀撒施在水稻田中,应注意的事,每次施肥时,应控制好水的深度,保持水层深一寸为宜。在水稻整个生长期最多只能用三次肥。施肥规则应做到:头轻,中重,尾补足,第二次施肥继续用有机复合肥按每亩用量60一70斤施入田中,最后一次施肥应根据禾苗长势确定施肥量,一般正常情况下按每亩10斤量施入就行。在水肥管理中还应同时对水稻病虫关也应管好才有丰收的希望。


林林生态果园


施肥革命

一次性深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