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一場莫名其妙的疫情,把個熱熱鬧鬧的春節捂得密不透風,那裡冒出來的病毒,籠罩著中華大地。在抵禦這場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的肺炎疫情戰役中,除了自覺做好自身防護以外,是不是可以安安靜靜咀嚼咀嚼我們中華最燦爛的詩詞寶庫呢。

如此這般封門閉戶之日,正是修心靜讀之時。

欲想品賞文字之最,永遠還是唐詩宋詞。欲說詞中之最,當首推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沈訊《填詞雜記》將李清照與李後主並提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李清照,字易安,工詩善文,更擅長詞,人稱易安詞。她的詞以婉約為主,屹然為一大宗,獨成一體。人稱“婉約詞宗”。

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用15位世界名人的名字命名了外太空水星上15座環形山,其中就有一位中國古代才女的名字。

她就是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好個才華橫溢的奇女子李清照,提起她,首先腦海裡就出現了: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子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第一次讀到這首詞時,我當時的感覺就好像那白紙上的黑字全都在閃閃發光:“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我只讀了一遍,這後兩句就入了骨髓。我實在心忍不住,又重新讀了三遍,這首《一剪梅》就完整地背下來了。讀過了,不背下來都有點對不起李清照了。

相思的兒女情在李清照的筆下,竟如此輕描淡寫地寫得淋漓盡致,通俗中飽含著那一縷縷越思越長的真切的愁情。這樣的寫法,人人都讀得懂的流暢語句,偏偏是不可觸及的高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揪著心的思愁啊。

自李清照與才華出眾的趙明誠結為伉儷後,夫妻情深。二人共同致力於字畫收藏,金石蒐集整理等。平日裡,夫妻倆喜於文字遊樂之中,好不遐逸。

有一天,趙明誠見愛妻新作了一篇《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當趙明誠讀了自己嬌妻這首《醉花陰》後,心中暗暗叫好的同時,也是年輕不服,心想,我也作一首,好與妻子一決高下。於是,欣然動筆,苦思冥想地創作起來,並且把李清照的這兩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經瘦。”

巧妙地夾在自己的詩句中。終於在日幕時分,大作告成,並乘興將自己的好友請來品讀品讀一番。待好友讀完之後,就問道:“何如?”好友答曰:“你寫了這麼多這麼長,只有兩句最好。”趙明誠急不可耐地問:“哪兩句?”好友答道:“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時的趙明誠,苦笑著搖搖頭。從此,不得不承認自己妻子的詩詞水平確實遠比自己高啊。

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才女,在詩詞中也是霸氣直衝九霄的,好個“自是花中第一流”。

《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應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怎一個第一流的桂花花事,亦如她的人生軌跡一般。

桂花花開時,清香透天,滿城驚動。待細細品味時,似月中仙品。沁人心脾。後到那悽風苦雨摧殘時,也不肯墮落本色,原色原香報根而歸。直到無聲無息地悄悄融入大地,只留那一縷縷淡淡的仙香永遠定格在人間中秋。

李清照,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女性化代表之一。在文學領域,可與李白,杜甫,蘇軾,陸游等大文豪平起平坐之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李清照倖存下來的詩詞只有七十餘篇。但是,就是這僅有的七十餘篇,足可以與留下上千首詩詞的李白,杜甫相媲美,且毫不遜色。甚至超越李,杜,蘇。尤其是詞。李清照獨特的婉約詞作風格,把婉約詞派推到了極致,達到了無人能及的高峰。怎一個婉約詞的代表,不愧為一代詞宗。

李清照的詞可以說是詞中之最,無人超越。她的詞和她的名字一樣,歷經綿綿不盡的歷史長河,卻永不褪色。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自李清照之後,凡作婉約詞的人,都會註明三個字:“易安體”。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3年5月12日)字易安,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

早年生活優裕,生於書香門第。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據《宋史》中《文苑志-李格非傳》記載:“李格非,字文叔,濟南人,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

而《宋史》記載李清照:“詩文尤有稱於時”。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李清照的曾外公,王拱辰是宋時翰苑名流,最年輕的狀元。他中狀元時才19歲,是不是最年少的狀元,拱辰這個名字是皇帝給賜的。所以,李清照在年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環境的薰陶,打下了非常紮實的文學功底。

在這裡說一說李清照還是待字閨中之時就一語驚人的故事。

在唐朝有一個很著名的文人叫元結,他曾寫過一篇文章《大唐中興頌》。主題是“安史之亂”歌頌大唐中興。文句寫得非常好。後來請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書寫,刻在一塊石崖上:浯溪石崖。

到了宋朝,蘇軾的學生張耒寫了一篇《浯溪中興頌》應和這《大唐中興頌》,當時,很多著名文人都應和張耒這首詩。

就是這政治題材類的詩,居然待字閨中的李清照毫不含糊也提筆應和了張耒的這首詩。詩寫得很長,其中頭兩句,就語出驚人,表現出年輕的李清照就有超越大多數的政治遠見。

詩的開頭就直逼“安史之亂”的根源:“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唐代軍隊與安史之亂的軍隊一交戰就敗的原因是,那些打仗用的好馬都在替揚貴妃運送荔枝的道上累死了,所以沒有了好馬來打仗,自然就會吃敗仗。

如此立意高超的詩句,力壓張耒的詩文。並且還是一個待字閨中的十六七八的小姑娘所寫,驚呆了當朝所有的文人志士。當時的大哲學家朱熹道:“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是呀,這樣的話,怎麼是一個小姑娘說的呀。可以說少年時的李清照就具備了不同凡響的開闊眼界,實乃驚世之語。

這就是少年時期的李清照,一語驚人,少女時代就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李清照早年的詩詞,多有悠閒自在生活的描寫。

在此少不了欣賞大家耳熟能詳的兩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好個“綠肥紅瘦”,當時的文壇雅士,無不拍案叫絕。

由於歷史的原因,李清照經歷了南北兩宋動盪不安的時代,歷經戰亂之苦。正值中年時期又遭遇傷夫家破之痛。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何以安身啊?可憐兮兮的李清照一路逃避戰亂,一邊還要保存好夫妻二人共同收藏的字畫金石之物。怎一個“苦”字了得。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後不得以,為了生存,為了保存心愛的收藏品,左思右想,總覺得找個依靠要強得多。這時有個擔任右奉承郎臨諸軍審計司,名叫張汝舟的人。這個人就好比是現在軍隊裡負責財務審計之類的職務。好歹是個小小的官職。這時的李清照就與之結合在一起了。後來發現這是一個錯誤。在李清照堅決提出離婚之後寫給翰林學士綦崇禮的一封信中,才得以詳細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李清照在信中寫道:是張汝舟主動接近自己。當時又因為傷心過度,正需要一個安定的家,也可以共同保護文物,還可以安撫自己等,再加之,初開始接觸時,張汝舟巧舌如簧,以言語打動了自己,這樣就很自然而然的接受了他。可不久,在短短的時間內張汝舟就暴露了他那邪惡目的,就是衝著李清照的文物來的,李清照怎麼能夠把自己夫妻二人花了大半輩子的心血拱手讓給與他呢?直到張某原形畢露,大打出手。可憐一代才女,怎能忍受這般屈辱。有道是,“士可殺不可辱”。於是大膽高調離婚。這在千年前的封建時代是何等的勇氣。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在那個年代,一個女性提出離婚,不管對與錯,都首先坐牢三年方可離婚。這時的李清照非常有原則,堅決離,即使坐牢三年,也是在所不辭。後來在一大幫官朋文友的鼎力救助下,李清照在牢裡只呆了三天就被人解救出來了。也是幸運的了。

一代才女,總算走出了那短暫的恐怖,可怕的魔窟。

從此一個人孤孤單單,直到風燭殘年。

正是由於中晚年的生活艱辛和國破家亡的打擊,使得李清照在後半生的詩詞創作與早期的悠閒情調大相徑庭,全然不同。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如,這個時期段所作的五言絕句《烏江》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是不是人人都會背頌這首五言絕句。

這首《烏江》就一反李清照之前的創作風格,突然筆峰一轉。好個“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這鐵骨錚錚的豪邁,是不是有沖天之氣,頂天立地之勢。

當人們在品讀李清照的詩詞時,總覺得是在彼此交心對話一樣,是那麼普通,那麼平凡。完全沒有遠古時代的那種乾澀難懂之狀。偏偏就是這看似通俗易懂的話語,經過李清照之筆,在輕描淡寫的描繪一番之後,卻是字字脫俗,句句清奇。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終其李清照的一生,是集一個女性所有苦難於一身的人。中年喪夫,再婚家暴,晚年無後。雖然早年生活幸福美滿,可風燭殘年之季,無兒無女,無依無靠,怎不無限淒涼。這也恰恰反映了她的不屈與頑強。

一首《聲聲慢》如泣如訴。道不盡李清照晚年的寂寞和清冷。好不淒涼。讓所有讀“聲聲慢”的人,都不由自主的與這一字一句同步傷感,悲鳴。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聲聲慢》一開頭就是七疊連加,造句新警,絕世奇文也。沒有雕琢堆砌之感,反而是那麼自然順暢。又“聲聲慢”雙音疊韻,以齒音舌音為主線。李清照主張作詞以分辯五音。這首詞,齒音41字,舌音16字。全詞57字。特別是末尾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20多字裡舌齒兩音交叉重疊,又不知不覺更加重了語氣。如此用心細膩的巧妙筆法,只有李清照能運用到絕佳奇妙的境地。不得不使人讚歎李清照的高明之處。是不是從古至今無人能及。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這就是易安詞,在群苑爭豔的宋代詞苑中,可謂獨樹一幟,自名一家。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易安體”。所以,“易安體”之說始於宋人。

李清照屬於智商過剩型。“慧即通,通即無所不達,專即精,精即無所不妙。”少年時期就語出驚人,才情絕佳。直追當世前輩。一生詩,詞,文,書,畫俱工,以詞成就最高,注重協律,善用白描,自成“易安體”當朝人謂其女中“文采第一”。亦為婉約詞宗。

縱觀李清照作品,總與愁不分不離。特別到江山淪陷的國憂家愁,令她一步步地邁上了文學的聖殿,萬古愁心。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李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人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除這詩詞方面的成就外。還與丈夫趙明誠一起編有《金石錄》等流傳後世。

戴著口罩靜坐家中過春節,不如好好品賞自己最喜愛 的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