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地區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丁寶楨 (1820~1886)

畢節地區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丁寶楨(1820年-1886年),字稚璜。貴州平遠(今織金縣)人。道光二十五年遷往平遠州進修,咸豐三年(1853年),33歲的他考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後任翰林院編修。丁寶楨是洋務運動重要成員,官至四川總督,曾誅殺驕縱不法的大太監安德海。

李世傑 (1716~1794)

  李世傑(1716——1794),字漢三,號雲巖。生於貴州黔西縣隱者壩(今城關鎮黎明村)。李世傑自幼聰穎好學,喜歡騎馬射箭,廣交朋友,為人豪俠仗義,愛打抱不平。由於其個性放蕩不羈,對四書五經沒興趣,以至多次鄉試都名落孫山。二十多歲時,他作詩諷刺州官而惹禍上身。

王明基

  王明基(原名王明、字丕承)是滇東北方言苗族(舊稱大花苗),貴州省威寧縣原八區新華鄉(今黑土河鄉)愛華村人。其父王道元是滇黔川邊苗族基督教會創始人之一。愛華山,原名“海垮山”(又稱“海角山”)。“愛華山”是王明基先生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他愛國之情取的名字。

劉興文 (1933~1952)

  劉興文,苗族,1933年6月生於貴州省納雍縣原治昆區採凱箐村(今左鳩戛鄉興文村)一個窮苦的農民家裡。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納雍土匪為患,地主、惡霸、民團等地方勢力橫行鄉里,坑害百姓。劉興文的父親劉玉順長年佃種地主的土地,終年勞動,衣不遮體,食不裹腹。

蔡標 (?~1906)

  蔡標(?—1906年),原名庭標字錦堂,貴州威寧人(今威寧縣城關人),明入黔鎮國將軍蔡確之後裔。幼年家貧,生活落魄,無以為生計。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以勇目入滇投效岑毓英軍,隨官軍克復宜良,獎給六品軍功。十年(公元1860年),克復路南州,以把總撥補。

鄧峰林 (1920~1988)

  鄧峰林(1920—1988),原名鄧德定,中共黨員,生於貴州省畢節市鴨池鎮一地主家庭。1934年至1936年在讀初中的時候,鄧峰林就參加了畢節“草原藝術研究社”,直接受林青、鄧止戈、邱在先、秦天真和徐健生等的領導和影響。

楊仕海 (1966~1990)

  楊仕海,1966年2月18日出生於貴州省納雍縣維新區梅花箐土坡村的一個農民家庭。楊仕海上學時,每天放學回家都主動放牛、割草,幫父母做家務。

丁道衡

  丁道衡,字仲良。出生書香門第,生活在一個世代以讀書進取為榮的環境裡,從私塾課讀經書,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和薰陶,天資聰慧,勤奮讀書,少年得志。17歲入貴州省立模範中學, 1919年中學畢業後,矢志深造,於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甲部預科,後經嚴格甄別,升入正科。

盧峻 (1904~1953)

  盧峻,號嵩嵐,1904年出生於威寧縣四甫鄉(今雪山鎮灼甫管理區)的一個彝族農民家庭。盧嵩嵐幼年讀過私塾,青少年時代,曾在家鄉的明德小學和昭通的宣道中學讀書。盧嵩嵐長於封建割據、軍閥混戰的年代。那時,社會極不安寧,兵結匪,匪連兵,橫行霸道,無所不為。

諶志篤 (1896~1971)

  諶志篤(1896-1971),號石僧,生於織金縣城大東門一個書香門弟家庭。他一生主要從事教育工作。

黎又霖 (1895~1949)

  黎又霖(1895-1949)貴州黔西人.幼年入私塾,1911年在貴陽南明學校讀書,1919年在北平法學院就讀時,積極投身於“五四”運動。

繆文龍

   繆文龍,字見甫,一字陽泉,明朝烏撒衛(今貴州威寧)人。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舉人,十七年(公元1538年)進士。觀政戶部,出使四川、陝西。還,任石首知縣,時松滋人爭墓地40年未解決,見甫調到僅一月,數語調解,兩方皆服,糾葛狀得以解決。任南京河南道監督。

陶新春 (1825~1867)

  陶新春(1825-1867),清朝貴州威寧縣人。黔西北農民起義領袖。苗族,出身貧苦,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五月,他與其弟陶三春及楊光宗集合苗、彝,布依族群眾一萬多人在威寧韭菜坪起義,建立了豬拱箐和海馬姑兩個基本點根據地,建立房屋,分田於民,實行屯田制。

管良相 (?~1622)

   管良相(?-1622),明朝貴州烏撒衛(今威寧縣)人。初為武舉鄉試第一名武舉人,繼襲烏撒衛指揮。明朝天啟初年(公元1621年),藺州奢崇明叛。水西安邦彥尚未叛,貴州巡撫李耘召良相議軍事。良相曰:“奢氏反,安必繼之。……宜招二萬,積二年穀,用許成名將以觀其變。

祿發奎

  祿發奎,別號浩月,1924年12月13日出生在今威寧縣龍街區灼甫鄉高營村一個彝族貧苦農民家庭。他自幼勤奮好學,剛直不阿。七、八歲時,他就讀於家鄉的明德小學(今灼樂多小學)。儘管家境清寒,他還是在校堅持勤奮學習,刻苦攻讀。1937年,他終於以優異成績獲得了高小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