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晚年能享儿孙福的,绝大多数是教子有方,对此你怎么看?

豫东二妮子


我认为这就是传承,是家风家训家规的体现!一代一代的发展历程,有的家庭老人晚年很幸福,儿女们都很孝敬父母,通情达理,有的家庭老人晚年很凄惨,儿女不管他们,有的伸手给老人要钱,不给就跟他们闹,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原生家庭里父母的责任,父母的教育,父母对自己的长辈如果处理的关系的,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所以说父母榜样的力量太重要了!


梅子心能量


[喜欢NEW生活的人都在看,点击右上方加关注]

一、事例

题主的这个问题,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单位的一个家庭的故事。那都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们单位的浴室,到了冬天都是每周开放一次,周六下午开放。因为一周开放一次,所以洗澡的人很多,都要排队。而在排队的人群中,总能见到一个小伙子,推着一辆轮椅车,带着一位老爷子来洗澡。

因为进浴室有一个比较高的台阶,轮椅车推不进去,小伙子都是把轮椅放在外面。然后背上老爷子去浴室。老爷子因为中风瘫痪,小伙子帮老爷子擦洗、搓背,洗好了还要帮老爷子穿好,再背出去坐上轮椅车。冬天无论天好还是天阴下雪,小伙子总是一周不落的带老爷子来洗澡。

在熟悉的人中都知道,他们是一对父子,而且这个儿子是养子。老两口从小把这个孩子带回来,视如已出,疼爱有加。但是老两口子在教育孩子方面非常有方法,对孩子从来不打不骂。两口子话也不多,没什么文化,但是老两口子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很有智慧。例如在孝顺这个问题上,老两口在年轻的时候对自己的父母就很孝顺,常常把他们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来住,一起生活。听周围的同事说照顾的非常好。

老人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有一手非常好的木工手艺,在单位里修修补补,非常勤劳,人缘好,口碑也好。他的孩子学习很勤奋,在那个年代考上了大学,然后又上了研究生,毕业后在我们所在城市里一所大学留校任教了。这个小伙子对父母很孝顺,在我们那里是远近闻名的,谁要是提起孝顺这个话题,人们总是拿他来做榜样。

二、总结

说了这么多,该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了。其实我们晚年生活幸福与不幸福,跟儿女有相当大的关系。孩子的孝顺不孝顺,不单单是一个品德问题,也是一种习惯。父母亲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非常重要。孝顺也是一种家风,有代际传承的。老人们对自己的老一辈孝顺了,儿女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的言行无形为儿女做了榜样。

同样的,父母非常勤劳,只要教育得法,也能给儿女做出榜样。不管孩子是上学,还是做其它事情,总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做出一番成绩来。

总之,父母持之以恒的言传身教,用心良苦的付出,总能得到回报,到了晚年可以安心享受养老生活,也就是题中说的享儿孙的福啦。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谢谢加我关注并点赞,转发收藏。


NEW生活


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是,一个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另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

晚年能享儿孙福的都是教子有方吗?这话虽然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

在五六十年代,每一户人家大都有几孩子,大人们为了生计忙活着,一般情况下对子女都是任其自然,偶而如果犯了不写作业或者偷拿别人的东西的错误,免不了要挨一顿胖揍,如果这也是教子的话,在那年头出生的人恐怕没有几个没有领教过这样的教育,那么为什么这些长大之后的人对待父母的态度竟然千差万别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同父同母一个家庭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所受到父母的教育应该是一样的,可是他们对待父母的态度是一样的吗?

国人有着很顽固的看法,认为一个人的好坏是教育的结果,因此出现了“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的提法,还有一些五花八门的这教育那教育,就是想着把别人教育好,事实证明效果如何,每一个人心里没有数?所以教子只是一个方面,个人的主观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单纯的强调哪一面都是不可取的。

每一个人都想着晚年能享儿孙福,不能夠如愿以偿的也大有人在,别指望教子有方就能实现愿望,那只是一个美妙的愿景,难道不是吗?


丅FK


晚年能享儿孙福和孝顺也是一种家风,是代代传承的,父母对自己的老人孝顺了,儿孙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用心良苦的付出都是为儿孙做榜样,以后总能得到回报,到了晚年一定能享受儿孙福的,也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福,我觉得是正确的。





果果奶奶7069


享儿孙的福主要是指儿孙孝敬,有能力给老人养老,这两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孝敬心非常重要,然而这两者不是与生俱来,必须有一个有良好的环境影响,家长的培养教育。

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你怎么教育他,他就是什么样子,教育并非是指口头说教,它是多方面的,主要和家庭环境熏陶和教育有关。

一 家庭和谐,一家人和和气气,没有吵闹声,只有欢笑声,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下长大,性格豁达。

二 有父母的疼爱,在被爱的环境中长大,这样的孩子内心强大不会自卑。

三 父母言传身教,教育孩子怎么做人 ,尊敬父母,孝敬老人,并且培养孩子从小孝敬父母的习惯,习惯成为自然,长大也自然孝敬父母。

总之, 晚年是否可以享儿孙的福,除了家庭环境熏陶养成良好的品德,懂得感恩,孝敬老人,还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否则,孩子有孝敬心没有能力,要享儿孙福也是一句空话。你们说是这样吗?








康养轩


享儿孙福,是教子有方,没有错,但仅当辈教子有方,还不够,家风要一代代传承。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家人家儿子不孝,父亲教育儿子说:“爹娘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容易?你不孝,对得起爹娘吗?”儿子反唇相讥:“我爷爷奶奶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容易?你不孝,对得起我爷爷奶奶吗?”父亲无言以对。这说明,光说教不行,要身体力行,做出样子。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很难让儿女孝敬他。好的家风,需代代相传。


用户80587892566


要想儿女孝,自己应该先做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媳妇不孝别强求,自己的儿女行前头,只要儿女能力强,不怕媳妇怎么样,别说媳妇与女婿,要想自己的儿女是正题,如果自己的儿女能吃苦有能力,没有不孝顺的媳妇女婿,爸爸妈妈是儿女的一级老师,从小看着父母的处事为人长大的,所以人之初性本善,后天的教育是关键....这是我个人的经历和体会.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爱舞小小草


晚年享儿女福的老人,是教育子女的家庭专家,我有多位全国各地的老人朋友。老年享福讲话好用,子孙亲切关心照顾周全。这些老人各人有各人自己的套路,理解沟通尊重自由平等。不孝不合的家庭老人胡作开始,老年受罪吃喝穿带最基本的事情,后代喂狗不给吃,生不养死不葬,儿女拼命往死里打。


董芳142365933


享儿孙的福主要是指儿孙孝敬,有能力给老人养老,这两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孝敬心非常重要,然而这两者不是与生俱来,必须有一个有良好的环境影响,家长的培养教育。

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你怎么教育他,他就是什么样子,教育并非是指口头说教,它是多方面的,主要和家庭环境熏陶和教育有关。

一 家庭和谐,一家人和和气气,没有吵闹声,只有欢笑声,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下长大,性格豁达。

二 有父母的疼爱,在被爱的环境中长大,这样的孩子内心强大不会自卑。

三 父母言传身教,教育孩子怎么做人 ,尊敬父母,孝敬老人,并且培养孩子从小孝敬父母的习惯,习惯成为自然,长大也自然孝敬父母。

总之, 晚年是否可以享儿孙的福,除了家庭环境熏陶养成良好的品德,懂得感恩,孝敬老人,还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否则,孩子有孝敬心没有能力,要享儿孙福也是一句空话。你们说是这样吗?


会计索索


孝顺并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有的人钱不多但很孝顺父母,有的人很有钱就不孝顺父母,而且有些对朋友大方对父母小气,前几天在头条看到有一个妈妈临死前想见在美国的儿子都没有实现,在美国定居没有钱吗?能到美国留学难道母亲没有好好培养他吗?所以说孝顺跟人品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