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更准确的话来表达对当下农村现实的认识?

老孙遁世无闷


借用陶渊明的一句诗:草盛豆苗稀.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年轻人大部分出去打工或在城市定居现在的农村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老弱病残!尤其是在山区或者是丘陵地区的农村最为突出。现在在农村60岁以下的壮劳力非常少还在农村种地的大部分都是已经失去劳动力的在城市你本应含饴弄孙的老年人;与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这些相对弱势的人群是现在农村的主要人口结构。而正是因为劳动力的缺失才造成这种草盛豆苗稀的景象,因为壮劳力的缺乏已经没有能力再去精耕细作了!


看起来像70后的我


名不符实,口头重视农村农业问题,偏偏屋漏连蓬连夜雨,实际农村环境,种植,生活,养老,救医得不到有效改善,最重要的是粮食温饱,却偏偏彼忽视了,因为农村农业没金融,房地产,股票,工业,制造那么赚钱,所以农村和农业得不到很好的重视和大力发展。由于农村农业赚不到钱,青壮年纷纷出外打工,农村只剩老人和儿童住守。这就是认识的农村问题。


海栋樑


农村的现壮人少了,地荒了,老人多了,青年跑了,接班人沒了,面临粮食紧张的日子近了。


老兵话多


农村农业部以及农村研究室。对土地以及荒山70年不变的政策。不太符合农村的实际。有的村庄变成了鬼村。没有几个人住啦。城市许多退休的老年人愿意到农村去生活。还不允许买农村的房屋和土地。农村的政策还是死水一片。没有把它变成活水养鱼。


慈音1


四川地区:

年长的孤巢老人一生忠诚于土地,勉强度日难有结余;

打工的中青一代奔波于天南海北,大多数差强人意,极少数渐有起色;

留守的孩子多数缺少有效管教,心理脆弱,性格孤僻,或游戏成瘾,或沾染恶习;

还有部分留守农民风雨不改,天天喝闲茶打麻将斗地主,毫无进取之心,得过且过……

总结: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不会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少数人接管大部分土地是迟早的事!种地的多数传统农民日子艰难,技术型农民逐渐做大做强!


点墨成书LYH


能在城里哪怕镇里买的起房子的都走了,剩下的是无论如何都走不了了!由于孩子上学医疗养老负担太重所有人的生活标准都很低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种地由于化肥农药农资年年涨粮价几乎年年缓慢往下降所以很多人种地都没积极性,这样下去粮食供应真有风险……至于把地包出去,自己种自己的地人工不算只能保本更何况是租人家的地雇人种!?所以所有承包流转土地的都是为了政府补助款,补助期过去后立刻离开,这大概就是现状!至于说整天打牌的,都是老头老太,一直工作都混不上用的谁敢打牌!?不感冒发烧吗!?到什么程度知道吗!?一亩地一年利润不够一个人一次感冒发烧用的!这就是现状…………


微尘子3


用时下一句流行的话说家里空空二老守,地里干活老与残。孩子有爹妈整天不得见,只有过年才能见一面苦了哇孩子。还有一句就是外面红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这都是农村现状。不信你来我领着你去采访一下就明白了。


诗书传千古


农村不搞集体化机械化,偏偏搞分产到户个人发家致富,最后是乌烟瘴气一塌糊涂


用户5894665641740


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祖国农村处处新。


英子和靜静的老爸


要说目前农村的现状,用一句话是表达不完的,因为农村的变化各地不一,南、北方的农村面貌有着不同的地方,相对来说:北方的农村比南方的农村更有乡土气息的味道,广阔的天野里庄稼布满地,金灿灿、绿油油的飘香四溢,是象模象样的农村庄稼人(东北三省更为突出)。可南方却不一样了,也许出于土地没有那么集中连片,田块都分布在丘陵地带,难以使用机械化操作,导致农民对种田的积极性下降,都往外跑......

也只能给南方的农村说句实话:“平时看见老人和小孩,过年过节人气旺得很!!!”,可责任田哪块是哪家的都难辨认,杂草丛生过人高,放牛牧草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