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之差,迥然煙火

河南日報記者 趙大明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有時又會給我們造成一些有趣的困惑。比如平頂山的郟縣和三門峽的陝縣(現為三門峽市陝州區),乍一看,它們就像是在“照鏡子”,甚至一些快遞物品還曾被錯寄到對方那裡去。

像這樣高度“撞臉”的縣(縣級市),在我省還有一對,那就是焦作的沁陽和駐馬店的泌陽。沁陽古稱懷慶府、河內縣,因故城位於沁水之陽而得名,是我國首批“千年古縣”之一,位於我省西北部。泌陽則位於我省南部,因位於泌水之陽而得名。西漢時曾設有比陽縣,現在的“泌陽”,大概也是“比陽”的諧音——不過要“科普”一下的是,在當地方言中,泌陽常被唸作bèi陽。

一“撇”之差,代表了迥然不同的市井風物和人間煙火。比如,沁陽有朱載堉紀念館、丹河峽谷、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神農山、懸谷寺,有鬧湯驢肉和四大懷藥;泌陽有銅山森林公園、白雲山森林公園、盤古山,有泌陽花菇、夏南牛、泌陽驢和白雲仙桃……在這兩座小城裡,究竟有哪些值得說道的故事?還是聽當地的老鄉來嘮嘮吧!

沁陽——

做毛筆,編蒲扇

歲月在流逝,時代在發展,一些老手藝、老作坊也不可避免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漸行漸遠。比如在沁陽,做毛筆的、編蒲扇的,就越來越少見了。

今年73歲的任發喜回憶,自打他記事起,家裡就開有製作毛筆的手工作坊,名叫“德有泰”,祖上傳下來的。那時候,他家的老院在老西門街,就是現在縣城覃懷中路古樓十字口以西,路南。

說起做毛筆,任發喜如數家珍。比如他說,製作毛筆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毛竹,大都盛產於南方,武漢還專門設有批發市場。別看這種竹子細,其實既結實又有韌性,裁斷後中間有個針眼大小的孔。羊毛、馬毛、黃鼠狼尾毛等原料則多來自甘肅、內蒙古等高寒地帶,那裡出產的各種動物毛比較細膩,又長又硬。黃鼠狼尾毛被稱作“狼毫”,要用冬天出產的。因為每到冬天,它的尾毛細長、堅挺,毛尖透明耐磨,做出來的毛筆運筆有鋒;馬毛是用來裹筆頭的,就好像給它穿了層外衣,漂亮,還能根據顧客需求染成各種顏色。

“俺家的毛筆大多都銷往濟源等地,也有山西的筆商前來進貨。”任發喜說,有人在俄羅斯、日本等國家還見到過他家的毛筆。到了上世紀80年代,鋼筆、圓珠筆、鉛筆、水筆等書寫工具逐漸普及,毛筆市場被沖淡了。沁陽的純手工毛筆作坊,也就此慢慢銷聲匿跡了。

而說到蒲扇,更是為我們所熟知。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南尋村,家家戶戶編蒲扇。“隨便到村裡轉一下,就會看到門樓裡、樹蔭下、衚衕裡,一把把蒲草伴隨著歡笑聲在女人們的手中上下舞動,一頓飯的工夫,一把蒲扇就編好了。”村民王佔先回憶。

一“撇”之差,迥然烟火

編蒲扇

這項傳統的手工藝起於何年何月,或已無從考究。王佔先介紹,蒲草生長在澇河邊或者谷沱裡,麥收過後,村裡的男人們就三五結夥,到田間地頭尋找河溝或池沼收割蒲草。經過晾曬、去雜,就可以編蒲扇了。當年的物質條件差,輕巧、韌性好而又便宜的蒲扇便成了人們納涼遮陽、驅蚊趕蠅的重要工具。在炎熱的夏天,走累了就把蒲扇墊在地上,一屁股坐上去,靠著大樹迷糊一陣,很是愜意。

“它也給俺村帶來了一些‘活套錢’。賣蒲扇雖然賺不了大錢,但稱鹽舀油就靠它了。”王佔先說。後來,電風扇、空調等家用電器走入了尋常百姓家,蒲扇編制業也從此一蹶不振。蒲扇,也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少見了。

好吃的驢肉,不只在“河間”

說到驢肉,可能很多人會在第一時間想起“河間驢肉火燒”,不少網友還親切地稱之為“驢火”。不過真要比起來,咱沁陽的驢肉也不差。沁陽古為懷慶府,歷史上是驢肉之鄉。這裡地理環境獨特,豐茂的藥草植被養育出的豫北平原驢,體健精銳,肉質細膩,深受稱道,相關的美食品種繁多。鬧湯驢肉、五香驢肉、驢肉丸子、驢雜碎等美味,享譽“懷府八縣”。據傳,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懷慶,品嚐驢肉之後也是連聲叫好。

說到鬧湯驢肉,總有很多年曆史了。所謂“鬧湯”,指的是煮肉後的陳年老湯,湯裡富含膠原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它最早起源於沁陽城內的一條小巷,在明清時期就已出名,至清末達到鼎盛。據說,彼時巷內一董姓人家將自家一頭驢殺掉,精心製成驢肉上街出售,沒想到很快被搶購一空,從此他就幹起了賣驢肉的營生。久而久之,驢肉越做越香,賣驢肉的人家也越來越多,相繼出現了胡、靳、王、徐等家。懷慶府商賈雲集,每天都有各州縣的客商將肉販往各地。從此,懷府驢肉遠近聞名,這條小巷也因此得名“殺驢衚衕”,一直沿用至今。

一“撇”之差,迥然烟火

沁陽驢肉

在幾百年的傳承創新中,還逐漸形成了菜品豐富精美的全驢宴。改革開放前,驢肉產業長期停滯在小打小鬧的境地,規模難以擴大,品種也受限。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全驢宴得以發揚光大,成了沁陽的一張亮麗名片。

全驢宴,顧名思義,就是整桌宴席的各道肉類菜餚主料全部使用驢肉,從選料到烹製都很講究。比如專門要挑選3-8年的驢,經過一段時間調養育肥後才能宰殺;烹製工藝上,從清洗、醃製到煮、滷、燉、燒、清炒、煲湯、涼拌等,首先要嚴格按照傳統工藝,再加入一些現代技術,用料的比例和數量也都有嚴格規定,絲毫不能馬虎。

等到全驢宴上了桌,嚯!有的濃香醇厚、肥而不膩,有的淡雅清香、回味悠長;有的耐嚼筋道,有的綿軟細膩、入口滑爽,還有的外焦裡嫩、滿口酥香……正所謂“毛驢雖小,全身是寶”,從頭到尾,從耳朵到蹄子,從內臟到驢皮,各個部位都能烹製成美味佳餚,花色品種超過l00種。就拿驢板腸來說,也是特別好吃,所以沁陽人常說:能捨孩(兒)他娘,不捨驢板腸!

隨著全驢宴的聲名遠揚,驢肉餐飲業也迅速發展壯大起來。目前,沁陽有一定規模的驢肉餐館有十多家,經營驢肉食品的商戶有幾十家。各家老店還在省內外開設了分店和連鎖店,生意紅火著呢。

外地的朋友來沁陽,不嚐嚐全驢宴就真的太虧了,“不吃全驢宴,回去落遺憾”。相信我,它可比驢肉火燒過癮多了!

泌陽——

多才多藝的提偶戲藝人

流行於泌陽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有曲劇,有王店鄉的大裝表演——一種已有300多年曆史、融戲劇造型和雜技娛樂為一體的民俗活動,還有提偶戲。

據地方資料記載,泌陽的提偶戲已有二百餘年曆史。泌陽縣付莊鄉陳窪村的楊林忠等人,少年時跟隨呂十一老師學習提偶戲,傳承至今。

提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戲劇形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簡單的提線木偶上,腿、手、肩、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縛繩一根,幾乎能模仿人和動物的所有動作。

一“撇”之差,迥然烟火

提偶戲表演 周豫琳 攝

幾十年來,付莊提偶戲都是在周邊鄉鎮舉行節慶活動、香客許願還願、婚喪嫁娶等民間活動時進行表演。佈置舞臺背景完畢後,表演者在後面手提木偶表演各種動作,演繹出各類故事情節,並演唱戲劇中的唱詞。值得一提的是,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可以靈活地演唱任何戲劇,但在演唱越調時不穿插其他劇種,因為越調的樂器與其他劇種有所不同。

楊林忠擅長各類民間戲曲,多才多藝。多年來,楊林忠等人積累了大批傳統劇目,題材上主要沿襲宋代傀儡表演的路子,絕大多數側重於表現歷史人物的風雲際會。除元、清兩朝外,對各朝代的歷史生活都有所反映。

“咱用的人偶由桐木製造,半米來高,每個人偶的頭、腳、手等部位均有細線相連,表演時採用各種民間樂器,能表演完整劇目30多種。”楊林忠說,他們常演的劇目有《桃園結義》《轅門斬子》《五關斬將》《大鬧天宮》《諸葛亮弔孝》等。

近年來,年近七旬的楊林忠在文化遺產日舉行的活動中精心表演,給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付莊提偶戲是優秀的民間文化遺產,深深紮根於民間,根植於泌陽人民的歷史文化之中,對於構建和諧社會、豐富文化生活、促進鄉風文明起到了積極作用,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它已被列入縣級首批非遺名錄,亦被市政府列入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化部門和當地政府為了傳承提偶戲而撥付了部分保護資金,為表演者們置辦了設備和服飾。楊林忠老人又主動培養侄女楊玉鳳、女兒楊花等人為下一代傳承人。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項目並不能帶來什麼經濟收入,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學。對楊林忠他們來說,表演更多地是一種心靈的慰藉。

如今,這種歷經二百多年風雨的鄉間戲劇正在漸行漸遠。楊林忠唯一的心願,就是能有人將這種古老的表演形式傳承下去,給後人留下一點美好的記憶,留下一小片精神家園。

“豆腐焦”散記

會做豆腐的人,不少。但能把豆腐做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不多。前不久,“焦氏傳統工藝豆腐”被列入泌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傳承人,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豆腐焦”。

一“撇”之差,迥然烟火

焦保臣用傳統工藝磨豆腐 馮華豫 攝

“豆腐焦”名叫焦保臣,今年66歲,是古城街道草店村的農民。20歲那年,他開始用家裡傳下來的工藝磨豆腐,至今已經46年。對待顧客,他一視同仁,童叟無欺。除了“豆腐焦”,大家都喜歡尊他一聲“老焦”。

老焦磨豆腐,總是挑選粒大色正的上等黃豆作原料,用祖傳的石膏工藝點豆腐,各個環節一絲不苟。改革開放前,老焦靠磨豆腐掙工分養家餬口;改革開放後,磨豆腐又成了他全家人生活和致富的門路。

40多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對於老焦來說,做生意的初心始終沒變。他的口頭禪是:“講良心,寧吃虧,不坑人。”

每天清晨,老焦的豆腐攤都是縣城一景:來自四面八方的市民早已自發排起了長隊,等著搶購老焦磨出的豆腐。有一天,我也排在隊伍裡,跟前面一位排隊的老太太聊了起來。這位老太太家住城西苗樓村,離這四五里遠,第二天要到鄭州的閨女家,小外孫特地打來電話,要姥姥無論如何帶上幾斤泌陽縣城老焦磨的豆腐。“外孫說,在鄭州吃不到這麼好的豆腐。”老太太說。

旁邊一位中年漢子接過話茬:“同志你不知道,老焦家的豆腐點得細嫩,入口爽滑,筋絲有味,遠近聞名。別說是鄭州,就連咱縣在北京、海南的企業家,只要家裡有人去,也要點名捎點兒老焦磨的豆腐哩。”

說話間,老焦開著裝滿豆腐的三輪車來到了。他中等身材,滿臉堆笑,按順序一面接錢,一面切豆腐,也不過秤,不大一會兒,帶來的豆腐全部賣完。

我隨手攔著最後一位買豆腐的姑娘,問道:“老焦賣的豆腐沒有過秤,你放心嗎?”

“一百個放心,老焦是個講誠信的人,他賣的豆腐只會多一些,絕不會少半兩。”姑娘說,有一次,有個人慌亂中拿錯了豆腐,回家後發現少了一斤,第二天同老焦順口說出了此事,老焦二話沒說,當即切了一大塊豆腐讓他提回家。還有一次,有個人忘了帶錢,老焦還主動拿出幾十元錢讓他趕集。

兩年前的一件事,至今仍讓老焦歷歷在目。那一回,一個年輕人買了他10元錢的豆腐,趁人多悄悄塞給他一張100元的假人民幣。老焦接過錢,憑手感識破了,但他沒有當場點破,只是淡淡地說:“年輕人,我沒有零錢找給你,今天我不收你的錢,你把豆腐掂回去吧!”

這個年輕人被感化了。第二天早晨,他自覺拿著10元錢還給了老焦,並當場賠禮道歉。

“我相信,好人最終會有好報!”老焦說。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沁陽市委宣傳部提供)

一“撇”之差,迥然烟火

《河南日報》2020年1月17日1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