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大城市比如深圳、广州等地区外来人口逐渐减少,这些打工群体都去了哪?

So野蛮的骄傲


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外来人口逐渐渐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向外转移劳动密集性产业,如果说,这个称谓,对于我们不熟悉。

那么,说一个熟悉的,就是街边小店,也就是住宅区的底商,店面越来越少,大部分店面,处于关闭的状态。

这个,就是劳动密集性产业的一种。

一个街边小店,能够解决3-15人不等的就业,关一个,就是3-15人失业。

这样的街边小店,一个小区,能有几十上百个。可想而知,整个北京城,又有多少个。几十万个,不为过吧。

转移掉一半,就是几十万人失业,返乡,或者转行。

这只是小店,大型的劳动密集性企业、工厂,一家向外城市转移,恐怕就是数千上万人失业。

这么多人(劳动相对辛苦、赚钱相对少的人)离开了,夜市想火,难了,何况,夜市,本就是这些人撑起来的。


董江波


感觉大城市比如深圳,广州地区,外来人口逐渐减少,这些打工群体都去了哪?

我在深圳,都好几年了,让我感觉到人少是过春节那段时间,到了初八以后,感觉出门越来越拥挤,每次出行等地铁,第一趟总是做不上去,因为人太满了,又要等两分钟,坐第二趟,

感觉这些年深圳人口外来务工者并没有减少,像固定的一样,来来去去,都是那些人,

因为我之前在一个村里面,呆了有三年左右,每天上下班见到的人都是固定的,每天去菜市场基本上也都是那些面孔,路上遇到的人,一个时间段也是那些人

可能有少部分已经离开了,但是是极少的,因为农村人一般回去的话,过了年就没什么事做,又必须出来找工作,挣钱

这些打工群体去了哪?有些去了东莞有些去了浙江,有些又从别的地方回到深圳,


丽姐的周末VLOG


回省会二线城市或老家三四线城市发展了!

同学A大学毕业后去深圳工作,早期在一家外资企业从事文职工作,那时候月薪5000元,两年后跳槽月工资涨到了7000元,但是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是那种工资高增长的行业,所以去了三四年之后他就打算回老家发展了,现在在老家月工资也有4000多元。

同学B大专毕业后去广州从事电商运营的工作,工作了大概五六年的时间工资在八九千元左右,后来就回省会二线城市发展了,目前收入7000多元,已在二线城市买了一套小两居的房子。

在说一个我叔叔的事,在外打工已经一二十年了,在老家已经买了房子买了车,这些年一直在工厂里工作,刚开始去工资才千把块,现在工资大概七八千元,因为孩子要高考了,所以和老婆就从广东回来了,现在像他们这种工种,其实在老家也能找到工资差不多的,现在我叔叔就在老家一个工厂做机器师傅,一个月有五六千元。

现在老家城市的发展其实也很快,其实老家和外面大城市最大的区别在于,有些科技行业或者职位在小城市里没有,其他大部分的普通传统职业老家都有,加上这些年大家工资的提升,小城市里的工资也有一定提升,现在你去深圳做流水线工作,一个月加班也就四五千块钱,现在老家工厂一个月下来也有三四千块钱,可以说老家和外面城市的工资差距正在缩小。

看看现在的一些密集型产业,比方说奶茶店,一个小城市像这样的店子至少有上百家,一家需要3-5个人,像一些其他的加盟店是数不胜数,很多就业岗位都不低,我有个同学现在就是在老家一个奶茶店工作,一个月工资也有三千多到四千元。

如果在外面的工资不能很快的达到上万元甚至更多,比方说在四五千五六千元的水平,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太想出去打工,还不如回老家找个工作,而且还离家近!


楼盘网


老杨先纠正第一个问题:外来人口逐渐减少?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末,广州的常住人口增长至1449.84万人,比上年净增长4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897.87万人,净增27.38万人;户籍迁入18.06万人,迁出4.71万人,机械增长13.35万人。、

至于深圳,2017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252.83万人,其常住人口增量高达62万,是近年来的峰值!

由此可见,不论是广州还是深圳,人口都在增长,外来人也是越来越多的,根本不存在所谓外来人口逐渐减少的情况。

现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打工群体都去了哪?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题主提到的现象呢?其实,是跟广深两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布局相关的

另一方面是在这几年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下,薪酬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显露,拉近和了深圳等大城市的差距。而深圳等大城市虽然GDP不断飚高,2016年修订后的GDP数据,深圳首次突破2W亿的大关,达到20078.58亿元,广州市19805.42亿元,但是实际而言,普通白领的薪酬水平这几年增幅并不大,4000-6000元/月的并不在少数,房价高企,一般白领买房无望,房租又跟随房价涨涨涨,生活成本高企,存不了什么钱。相当部分的年轻人这些年心灰意冷在陆续离开深圳等大城市转到二三线城市或家乡发展,这也是导致大城市比如深圳、广州等地区打工群体减少的一大原因。不过深圳、广州这些大城市也总不会缺人,每年起码几十万的毕业生涌入,数年后想当部分人心灰意冷离开,周而复始。

总之,类似的大城市发展基本上处于了发展的转型期,人口红利也正在慢慢地消失,这就是类大城市应该警惕的发展拐点出现。不要看现在的GDP,这只能代表的是现在而不是未来。

整体来说,未来的城市发展还是会呈现均衡化,并不是向十几年前一般一二线城市“独角戏”,而是二三四五六线城市都会积极的参与其中。

如果大家觉得老杨说的有道理,欢迎点击关注,也可留言讨论!


北京华亿神州


大城市中外来人口逐渐减少,这并不是错觉,当然部分大城市人口并未减少,但是外来人口结构已经开始发生明显变化。


对于深圳、广州这样制造业发达的一线城市来说,外来人口减少有四方面原因。


一、房价过高,使得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昂,与其挣得多花的多,不如返乡就业或创业。

一线城市房价高有目共睹,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增长十余倍。一线城市收入高,但是中低收入人群工资并没有高到哪里去,但是消费水平确实高。同样的一碗面,小城市房租便宜,七八元一碗也很正常,但是到了一线城市,由于房租高,15元一碗还不一定赚钱。食品如此,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是这样,生活成本因此水涨船高。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大多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工资水平较低,管吃管住还好,如果自己租房吃饭,工资大半都要消耗掉,还不如返乡找个工资低点的工作,每个月还能剩下更多。

二、房价上涨的过程也是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减弱的过程,为了保持竞争力,大量企业向中西部和东南亚国家迁移,用工需求发生巨大变化。

房价上涨,企业用地成本随之快速上涨,员工为了买得起房租得起房也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持续减弱。

企业要生存,就必须盈利,越高的利润意味着越好的生存状态。当商品价格不能大幅提升时,降低成本就成为首要选择。降薪裁员是一方面,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区域同样是重要选择。

企业离开,就业岗位自然随之离开,企业用不到这么多人,又没有新的企业大量涌现,外来人口纷纷离开就成为必然。


三、一线城市落户困难,上年纪的打工者会考虑返乡照顾家庭,而新一代打工者的观念也在发生重大改变。

对于外来人口来说,一线城市落户难如登天,户口落不下,孩子上学就成为问题。父母日渐老去,留守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返乡照顾家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选择。离家近一些,父母都能得到照顾,也有更多的时间管孩子,工资哪怕低一点也愿意。

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人的打工观念在发生变化,生活条件的好转,也使得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吃苦,更喜欢轻松自由的工作,越来越厌恶重复机械没有激情的工作。直播、外卖、自媒体等新兴行业的兴起,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在家能赚钱,何必背井离乡去外面吃苦受累呢。


四、中西部发展在提速,与一线城市的薪资水平在不断缩小

大量企业西迁,带来众多就业岗位的同时,薪资水平也不断提高。资本会追逐更高的回报,中西部成本优势明显,人力资源丰富,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吸引力很大。

更低的用地成本,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容易提供食宿。与一线城市相比,哪怕月薪低2000元,但是扣除吃住花费,剩下的钱也不会少多少。

对于务工者来说,离家更近,工作性质差不多,每个月攒下的钱差不多,将来更有希望买房子,落户也容易,这些优势使得到一线城市打工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财智成功


前些年总有媒体言论到“逃离北上广深”,也确确实实的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三四线城市的人口确实得到了回流。但是,现在又有一种说法就是“逃回北上广深”,因为在“北上广深”城市待久了,还是认为城市的建设存在着区别。分分散散、离离合合,从感觉上却是大城市的人口逐渐的在减少。那么这些打工群体到哪去了呢?

一、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开始显像。很多的中老年工作者年轻的时候来到大城市打工,而妻儿老小的并没有移居过去仍旧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乡下,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岁月的流失,慢慢的变老,也只有回到家乡。一个人、两个人可能并不在意,可是时间一长,流失的人口也就多了。在加上如果当时没有全家移居的,而家中子女存在进入城市的,也就会到原有家乡城市居住了。还有就是子女有小孩以后帮忙照顾去了。所以,打工的人群逐渐的少了。

二、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很是迅猛。如果说十年前,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的发展、呈现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是现在呢?只有说是规模上的差异,发展的呈现并不比一二线城市弱,高铁站、飞机场、高档的商场也是拥有,在加上现在交通的便利,如果想购买高档产品也是能够随之高铁或者飞机至一线城市或者香港。

整体来说,未来的城市发展还是会呈现均衡化,并不是向十几年前一般一二线城市“独角戏”,而是二三四五六线城市都会积极的参与其中。


厚金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末,广州的常住人口增长至1449.84万人,比上年净增长4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897.87万人净增27.38万人;户籍迁入18.06万人,迁出4.71万人,机械增长13.35万人。

至于深圳,2017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252.83万人,其常住人口增量高达62万,是近年来的峰值!

由此可见,不论是广州还是深圳,人口都在增长,外来人也是越来越多的,根本不存在所谓外来人口逐渐减少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题主提到的现象呢?其实,是跟广深两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布局相关的。

首先,现在广深的房价、物价、地价节节攀升,迫使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外搬迁,或是搬离市区,去往郊区工业园区。过去,这些规模庞大厂工才是宵夜档的主力军。现在都被迁到远离市区的地方,所以在市区这类喧闹现象是不再有了。

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面积和娱乐设施都在不断发展。过去的大排档、宵夜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时尚高档的购物消遣广场。

最后,就是现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然而很多人的收入却跟不上。谁还愿意动不动就外面消费吃喝,都窝在家里吃饭了。


这些历史要读


改革初期,一线,二线城市优势相当明显。随着改革深入,一二线城市为什么难留住,人力,物力,财力?有利有弊,是摆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成本高,是导致人员向三四线五六线分离,重要因素,并不是说,你买房,就能够在城市生存。并不是租房就能应付每天实际开销。高房价,高消费,是直接导致无利可图,无工可打,人员分流。小型实体难以为继。关门或者向房租低,开销少的城市发展。这就是一线二线城市,人口越来越少的原因。因为优势不在,劣势尚存。:个人观点


石仁炎


这些减少人数可能是在你身边流动比较大,但是相对来说减少和加入是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而且这些一线城市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的首选,每年有多少人涌入?

以深圳来说,现在是示范区,又是创业之都,还是全国的科技中心,所有的发展趋势都是在前沿。有更多的资源倾斜,比如在深圳创业的政府给你提供创业资金申请,给你十几二十万创业,不要利息的,所以这就让很多人在深圳创业,同时这也是深圳为了打造现代文化。

每年有多少人离开就有多少人涌入,所以这也并不矛盾,毕竟大家都是来到这些城市都是为了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同时也能让自己开拓眼界。


深圳创业帮扶




大城市压力越来越大,外来人都是被迫离开。

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深圳、广州,连部分二三线城市如苏州、武汉、厦门都是如此。那原因究竟如何?

大城市房价越来越高

中国的房价经历了两次大涨,一次是所谓的金融危机的2008年,一次是所谓的牛市的2015年。如今的大城市,房价高的让我们望其项背,动则五万八万,有些人一年的积蓄还买不起一平米。在如此巨大的房价压力下,导致年轻人恐惧恋爱结婚,因为结婚就意味着要买房买车。

退而求其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靠着几年在大城市的拼搏,存了点积蓄回老家买房和发展。



工作压力大、节奏快

不可否认,深圳等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很多、工资也高,但与之相等的是工作的压力。比如华为腾讯工资高,但是每年依靠KPI去考核,每天工作到凌晨,压力山大。

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而选择离开。

老家发展有希望

我们都知道马云、刘强东们都集中精力发展农村淘宝、农村京东,无非就是看重农村的潜力。

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要不回老家找份工作,要不自主创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