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專業人士:傳染人概率小但不能輕視

記者 | 趙孟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2月1日發佈消息,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發生一起家禽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消息稱, 養殖戶存欄肉雞7850只,發病死亡4500只。疫情發生後,當地按照有關預案和防治技術規範要求切實做好疫情處置工作,已撲殺家禽17828只,全部病死和撲殺家禽均已無害化處理。

一位長期從事動物防疫工作的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因H5N1禽流感屬於比較容易傳染的病毒,而且此前出現過動物傳染給人,導致人死亡的案例,故此次湖南邵陽爆出的疫情受到較高關注。但過往經驗顯示,從動物傳給人的概率較低。

美國人內森·沃爾夫寫的《病毒來襲》一書披露,2004年1月25日,生活在泰國西部邊境的卡坦,成為已知最早死於這種新型人類病毒的患者之一,這種病毒後來被命名為H5N1,不久後,全世界都將該病稱為禽流感。

公開信息顯示,1996年,H5N1病毒首次在廣東南海的家鵝中發現後,1997年在香港報道了人直接感染和死亡的病例。2004年,全國多地爆發家禽的H5N1疫情,造成大量禽只死亡。這次慘痛的損失,以及該病引起世界高度關注公共衛生風險,也讓國家確定了免疫、生物安全防控、撲殺三種方式相結合的措施。

但這種病毒如何從動物感染到人體,人類的認識又跋涉了近10年。

中國科學家在2013年就“破譯”了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機制,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這一發現對防止禽流感病毒擴散具有重要意義。

新華社當時的報道稱,科學家已經知道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並確認病毒表面一種名為血凝素(HA)蛋白的突變,讓禽流感病毒能夠通過空氣在雪貂之間傳播,但科學家一直不瞭解完成這一過程的分子機制。

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藉助蛋白質大分子晶體學研究方法,微觀研究了HA蛋白與相關受體的結構。他們發現,一旦HA蛋白髮生某種結構變化,其受體結合特性就會從禽類變成人類。

這項研究既有助瞭解禽流感病毒突破種間屏障的機制,也有助加強對禽流感病毒的防控。“一旦發現病毒有上述突變,就應該把相關雞禽宿主給處理掉,從而阻止病毒擴散。”其中一位論文作者說。

前述專業人士介紹,由於H5N1病毒容易發生變異,變異後可能會傳給人,甚至可能人傳人。幾乎所有病毒傳染給人後,治療方式通常都是支持療法,即通過增強自身免疫力,使免疫系統自身將病毒清除。但對於不同體質的病人,治療方法和結果也不盡相同,“流感不好好治療也會死人的”。因此,對H5N1的防控,也不能掉以輕心。”

這位專業人士表示,針對H5N1禽流感的疫苗已經研發出來,一般大型養殖專業戶都會給家禽接種,因此出現H5N1病毒情況不多見。由於這種病毒只能寄宿在活體內,因此發生N5N1禽流感疫情後,應該及時將可能感染的禽類全部捕殺並消毒,即可有效遏制病毒的傳播。同時,她建議人與家禽保持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