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善良?善良有用嗎?

陳皮


說二句,善良,是人們必須具備的良知。善良,是人們處事交往的基礎。善良,是社會發展向上向好,不可缺少的良心良知的存在。善良,給夫妻家庭國家社會帶來了,無限美好。無限寬容,無限和諧,無限完美。縱古觀今,為了個人,為了私利,雖有邪惡在表現在實施。總歸被善良戰勝,被善良代替,善良賦予邪惡良心發現,善良賦予邪念良知的起緣。試想如若國家社會沒有了善良善意,那將家不則家,國不則國,社會只有恐怖,整個世界就是魔鬼亂舞。要問善良有用嗎?善良,不但善良有用,還可以改造邪惡,更新邪念,把整個社會變成人間天堂。淺談善良,有用嗎?個人觀點不足指正。


手機用戶烏龍


善良不一定有用,但是必有迴響。

就拿身邊的人舉一個例子吧

小事影響很大

大一初入學生會認識一個師姐,為人很好,對我們也很關照,沒有什麼架子。和她熟了之後,有次一起經過圖書館,我沒有帶學生證是不能進去圖書館的。我就說你先過去再把卡給我之類的,師姐拒絕了我,她說你要相信任何違反規則的小事都會有報應的,繞開圖書館多有幾步路就當減肥了。

這或許不是什麼大事,但這也體現出了她的態度,遵守規則,善良處世。也是從這時起,每當我要做一件事時都會想想她這句話,會想一下我的行為會不會給別人帶來不便。

她在自己的工作圈子裡,也是深受他人歡迎,不僅僅是因為她把自己的任務做到很好很完美,還有她平易近人的態度以及幫助他人的那份熱心。

我們都很喜歡她,都願意學習她身上的一些東西。也因此在她考研期間,大家都會給她送一些小零食之類的東西為她加油打氣。所以善良不一定有用,但是必有迴響。或許不是財富上的增籌加碼,但也是人情世故上的互相幫助以及感情上的溫暖相依。

從此,我相信萬事必有迴響,所以一定要做一個不傷害他人的人。


壯月二十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天性,善良的人內心平靜,能帶給別人幸福,也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百善孝為先,孝是善的集中體現。王祥臥冰求魚,想的是讓母親吃上魚,治好病。郭鉅沙灘埋子想的是讓繼母吃上飽飯。孝的人必然善,所以很多人交朋友一定要看看這個人對老人孝不孝。

我出生在沂蒙山區的一個小山村,這裡民風淳樸,人們善良,鄉親之間和睦相處。親戚之間椀換椀,鄰居之間碗換碗,一家有好東西都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碗水餃,一碗餚肉,全村就像一家人一樣。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考入臨沂師範,平生第一次吃上了大米飯。臨沂種植水稻,大米便宜。放年假,我就買了二十斤大米扛回家。父親一瓢一瓢把大米送到各家,這年過年,全村人都吃上了大米飯。

鄰居薛大爺家子女八個,吃飯穿衣困難,全村的姐姐嫂子們就給他家的孩子做鞋做襪。擔心他家年初一吃不上水餃,除夕之夜,姐姐嫂子們就先幫他家包完水餃,再回家包自己的水餃。

善良的人總會得到善良的回報。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善始善終吧。


老虎嶺往事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每個人只要不作惡,都做好自己的事,社會只要嚴厲懲惡,沒有惡社會不知要好多少倍。而善良往往助惡,讓惡肆無忌憚。統治者為了方便欺壓、奴役、控制、利用……人民。會宣揚善良。可善良真的對人民有利、有用嗎?人只有聰明、強大才能維護自身利益。才能對抗惡,不被惡欺吧!!善良老實只是無能軟弱的表現吧??善良只能被人欺、被人騎吧!!理解的不到位,求大神指教


標峰理評論


我認為:善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積善成德是每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若要具有好的品德,就必須要行善、積善。所以善良我認為很有用。

1、擁有善良美德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和諧離不開善良。擁有善良,才會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幫互助的局面;才會擁有將心比心的赤誠;才會出現千里送鵝毛的執著;才會有雪中送炭的至愛;才會擁有歡聲笑語、載歌載舞的良好氛圍。

2、擁有善良,才有團體的作大作強。

無論是企業單位或者是事業單位,領導的以人為本、與人為善的領導理念定會讓員工倍感溫暖,從而使其上下具有良好的親和力,領導人性化愛下屬,群眾心裡舒服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就高漲,最終其單位的成果就顯著,才會作大作強。

3、擁有善良,才有家庭的幸福快樂。

一個家庭,如果人人有了善良的言行,就不會相互猜忌,相互衝撞,相互鬥嘴。人人誠心誠意就會相互感到心裡舒服,心裡踏實。所以,一家人將會其樂融融,幸福美好!

4、擁有善良,才會夫妻恩愛。

夫妻之間,如果相互之間說話和氣,態度溫和,而不是表現的很強勢,總想壓倒對方的言行。心心相印,以誠相待,這樣由相互間的善良引發出的彼此相愛,終將會讓夫妻恩愛、白頭偕老,終將笑顏如花、幸福快樂!

擁有善良,才有…………

以上是我對這一問題的一點粗淺的看法,其間會有一些不當之處,望廣大朋友們批評之正吧!








在水一方259996587


善良是一種境界,人生最後拼的是境界

能力是後天培養、鍛煉出來的,受環境的限制。

而善良是人的本能,是一種境界,由自己說了算,不受環境的限制。

人的成長要經過三個階段:知識、能力和境界。

第一階段是學知識。但知識再淵博,如果沒有能力,為人處事一塌糊塗,也是個書呆子。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把所學的知識、理念和智慧運用到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更好地服務社會,利益人群。

否則就會像佛教所說的那樣——誦經被經轉。

當你有了知識,獲得了能力,這只是人生的第一、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才論境界,這時候境界才可能高,才顯得重要。

人活得是輕鬆還是累,是成功還是失敗,全在境界上下功夫。

許多人成功之後並不快樂,因為他只獲得了知識、能力和財富,境界並沒有提升。

世界上很多功成名就的人最後都鬱鬱寡歡,甚至尋了短見,就是因為境界沒有跟上。人生到最後是要靠境界來引導的。

和諧靠善良

小到一個家庭,中到一個企業,大到一個國家,要想和諧和睦,必須靠善良的品質,也就是境界。在世間上,處級以上的幹部,個個能力都達標,不需要考核。

就像在寺院裡,能做到當家、住持位置的,都通過了知識、能力的考核,只要考核境界就可以了。

而當家以下,如八大執事,就需要看能力。

倘若做住持的沒有境界,下面的人就會很辛苦,要受氣,只有受得了的才可能留下。

古人修行,最後都是在修善良的品質,修境界。

一個人連善良都達不到,又談何慈悲?慈悲只是善良的放大。

善良就相當於一粒種子,沒有它,就不會有參天大樹——慈悲。

倘若你只有能力而沒有善良的品質,最後只會傷人傷己,給大家帶來煩惱,給社會帶來危害。

什麼是真正的善良

佛教講的無我,不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才是真正的善良。善良的對立面是什麼?是處處考慮自己,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剩下一點殘羹冷炙,才拿去打發別人。

——摘自《萬行大和尚開示:善心與能力》

萬行大和尚簡介: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踐行佛法、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4年佛學專業、7年閉關、18年建寺安僧、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國語言……

2000年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國旗;2016年創立中國首座佛教愛國館;2000年至今,東華禪寺18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並多次榮獲省市“模範和諧寺觀教堂”稱譽。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東華禪寺


二千多年前孔夫子曾教導我們,人之初性夲善,我已到了不惑之年,回頭想一想孔子說的話千真萬確,我不信主也不信教,我信我的心擺正了,一生信善是我為人之本,頭半生是凡讓我遇到的需要我伸把手幫助的事我義不容辭,有的亊情我因力量有限沒幫上,那每每想起很是耿耿於懷,

我認為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作為國家公民必須具體善良之心,善良能體現人民的社會公德,文化素質,個人修養,也是文明社會的標誌,善良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雷鐸,白雙禮老爺爺是我們民族的好榜樣,他們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茉莉花8888


人是高級動物,有情感,善良就是本能情感的表現,是一個人的優良品格,人之初性本善。善良表現為:有心底善良,有行為善良。心底善良,對人不抱惡意,有同情憐惜心理,自己不做壞事。行為善良,大到做慈善事業,小到能幫則幫一把。善良要有底線,要有原則, 對壞人壞事不能講善良,慈善就是助紂為虐。善良還要量力而行,沒有能力不能說是不善良。堅持原則,維護個人正當利益,也不能說是不善良。


老君兄


不管善良有沒有用,我們都要善良,因為不管福報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因就有果,我們現在種下的因,將來必將會有果,是善果還是惡果,就看你自己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好壞總有一天會有回報的,或者今生或者後世,舉頭三尺有神明啊。


用戶159649032151蘇蘇


人一定要善良,但是也不要善良的讓人覺得好欺負。

1.善良的人心裡踏實,過的開心。因為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2.行善不一定當時就有好報,但是一定不會有惡報

3.心地純良的人最能吸引人和他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4.大部分人都不好意思欺騙、傷害善良、無心機的人。所以不擔心生活、工作中需要去和同時玩心眼。

5.積德行善,都說人有來世,積德和行善會給下輩子帶來好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6.有人說我從不做壞事,為什麼卻要受那麼多的苦,這是無解的題,有可能你上輩子沒做好事,所以今生才受罪。

世界萬物有因才有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