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一天挣几十块时盼着发达,现在一天几百,为啥却“死心”了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和农民工的接触比较多,在和农民工接触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如果和农村出来的60及70后农民工聊刚出来打工那会儿的话题的话,我能感觉到他们眼中闪烁着渴望,确切的说是想通过打工来达到发达的目标,虽说那时还一天的收入可能只有六七十块钱,但他们内心满是干劲儿,觉得要不了几年,就能彻底地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农民工一天挣几十块时盼着发达,现在一天几百,为啥却“死心”了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那时候城市的建设也才刚刚起步,正是需要农民工投身城市建设的时候,而另一方面农民种地的收入也很局限,别的不说,想靠种地发达是不可能的,所以60和70后两代人就把眼观转移到了打工上。

和六七十块钱是盼着发达不同,在和农民工聊到现在一天几百的收入时,他们眼中闪烁着的那种渴望很快就消失了,多数农民工都会淡淡的说一句“就那样吧,不干能干啥”,言语之间看出了已经不再盼着发达,甚至有点完全“死心”的感觉。为啥会这样呢?基于我对农民干的了解,我认为主要原因有3点。

农民工一天挣几十块时盼着发达,现在一天几百,为啥却“死心”了

第1点原因:希望越大,失望越深,越想越心累

最初离开农村的时候,这些年近半百的农民工曾经也都是“毛头小子”,虽然不确定以后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但在他们心底对未来都有一定的预期,虽然他们知道自身没有学问,可能要吃很多苦,但他们相信吃过苦后会达到预期。谁料想打工路一走就是一二十年,当初稚嫩的少年如今已成了老头子,除了年龄大了点,身体差了点,病痛多了点,好像什么都没留下。甚至已经50来岁了,还得撑着继续在工地上干力气活,当初的希望如今都化成了失望,越想越心累,所以不管如今工资涨到了多少倍,都已经不再想着发达的事儿了。

农民工一天挣几十块时盼着发达,现在一天几百,为啥却“死心”了

第2点原因:打工稳定性不高,打一天算一天

有人说农民工心都不定,听别人说哪里工资高就去哪里,所以很多时间都花在了来回换工地上,这样的说法在我听来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农民工主动要换工地,也不是为了多拿几十块钱的工资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很多时候换也是因为别的原因,例如有些工地可能今天还在施工,可到了明天就因为环保不达标而停了,从农民干的角度讲谁也不能长期忍受没活儿干,少干一天就少拿一天的钱,表面上看是休息了,但没挣到钱以后有难的时候。当然,除了环保还有天气等其他原因,所以农民也就想不了那么多了,打一天算一天。

农民工一天挣几十块时盼着发达,现在一天几百,为啥却“死心”了

第3点原因:家庭的压力消磨了农民工的斗志

农村的70后现在在家庭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对他们来讲,父辈基本上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劳动能力,需要他们赡养,而子女们呢,正面临着读大学和结婚两件人生的大事,需要70后们从中周旋,中间再掺杂上农村的各种人情世故,亲戚邻里的应酬,可以说70后每一天精神都是紧绷状态,时间久了,家庭生活方面的压力已经消磨掉了农民工的斗志,很多人从想发达已经变成了能应酬过来就不奢求什么了。

农民工一天挣几十块时盼着发达,现在一天几百,为啥却“死心”了

最后,我也想劝农民一句,其实发达不见得是农民最好的归宿,相反的,家庭和睦、幸福,农民工身体健康可能更加是一种福气。至于说打工的生活,可能略显乏味,但在现在也算是农民较为合适的选择了,所以还是要做好自我调节。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分享,评论,让更多的农民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