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這個詞,你家鄉有其他稱呼嗎?

我就是飛飛姐


“外婆”這個詞在不同的地區叫法也有較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恰恰也體現了我國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不像英語系國家一樣外婆和奶奶都是一個“grandmother”,這樣的叫法是沒有靈魂的。



在河南洛陽部分地區,“外婆”常被叫作“婆婆”,聽起來很親切,也很自然。有人可能會說這不是和老公的母親名稱重複了嗎?事實上的確如此,但是作為女方哪有方面直接叫自己婆婆“婆婆”的,還是得叫“媽”呀。


而在河南省許昌地區,“外婆”一般叫作“姥”,單單一個字,叫起來也是平順異常,朗朗上口,更顯關係的親切,在叫法上變拉進了距離。

而河南的中西部地區也有很多將“外婆”稱作“姥娘”的,這種叫法在省內也很常見,雖然叫起來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但還算是中規中矩,畢竟是流傳下來的稱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樣稱呼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

在你的家鄉,“外婆”叫什麼呢?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萌之帆


在鄭州這片,外婆一般是叫“姥姥”或者“姥娘”,我一般是用河南話叫“姥”。我的姥姥今年已經91歲過半了。我和我弟弟小的時候就是姥姥照顧我們,小學的時候姥姥已經70餘歲了,卻還是每天上下樓去買菜,逛廣場,身體特別硬朗,嗓門大;雖然那段日子過得很苦,但是我的記憶裡都是姥姥一日三餐的問我想吃啥,想喝啥,今兒穿暖點,明兒個帶傘。姥姥辛苦了一輩子,生養了五個孩子,帶大了五輩人,如今兒排行第五輩的我的侄孫也已經上小學了。姥姥終於不再是以前那樣了,手開始不自覺的微微顫抖,聽力也下降了,腰板比以前更彎了,好像個子也矮了許多,或許是我長大了吧。唯一不變的是在姥姥懷裡的溫暖,姥姥用她乾枯的手撫摸我的頭說:“俺妞咋又瘦了,小妮家的別天天減肥。”去年我結婚的那天,姥姥拿了塊紅布裹了倆雞蛋,交代我路上吃,說我早上都沒吃飯,後來聽我媽媽說,在我出門上車的時候,我姥姥站在院子裡忍不住哭了,說我終於等到俺妞嫁人了,那時候她90歲,我25歲。姥姥,您一定要再走慢一點,我是個不孝順的孩子,我還想讓您將來給我看孩子。



AIgc0814


外婆,這個詞在我們當地是稱姥姥,我小時候每隔幾天媽媽帶上我們會去姥姥家,最愛走的親戚就是姥姥家了,每次去姥姥家,姥姥都會給我們做好吃的。有句俗語“外孫、外孫女是姥姥家的狗吃飽就走”,這句話至今我也不大明白是什麼意思,還有就是姥姥疼外甥再親也是假寶,意思是說姥姥姥爺們無論怎麼給外甥親,外甥長大後還是給爺爺奶奶親。是這樣的嗎?

每次我回家第二天就會去姥姥家,姥姥今年88歲了,老爺去世兩年多了,我特別想讓姥姥來我家住一段時間,去年冬天通暖氣後我想讓姥姥來我家過冬天,姥姥擔心她身體不好,我一個人照顧不了她,姥姥說她年紀大了那也不想去了,北方的冬天還是很冷的,今年冬天我還是想讓姥姥來我家。


中原陶陶


外婆,這個詞在我們當地是稱“喂婆”(同音),我小時候每隔一個月,媽媽就會帶上我們去喂婆家,長大了就自己去。最喜歡去的地方也是喂婆家,每次去喂婆家,喂婆都會給我們做好吃的,在家不能撒嬌,在喂婆那裡可以任情撒嬌🤗🤗🤗。

有句俗語叫“外孫、外孫女是喂婆家的狗吃飽就走”,這句話至今我也不大明白是什麼意思,還有就是喂婆疼外孫再親也是假寶,意思是說喂婆喂爺們無論怎麼給外孫親,外孫長大後還是給爺爺奶奶親。(是這樣的嗎?)我不這麼認為,人與人之間取決於感情,我就喜歡喂婆,曾在心裡發誓長大要好好孝敬她,在外讀書也會攢錢給她買衣服,水杯之內的小東西,可惜沒等我畢業,她己走。

記得小時候放寒暑假只要回家,第二天就會去喂婆家渡過快樂的寒暑假。如今,物事人非,喂爺去世2O多年了,喂婆也去世十多年了,特別想念他們,特別是他們生日,老是會夢見他們。現在儘管喂婆家已荒廢,也無親人在那裡,但我還是每年春節都去掛墳,(備註:在我們這個地方,不是很重視清明節。一般都是春節掛墳)。看望二老,願天堂的喂爺喂婆一切安好。


川東妹兒


中國語言真是博大精深,一個官方稱呼的“外婆”,竟然有數十種、上百種叫法。就是一個地區,一個縣甚至一個公社,不同場合叫法也不盡相同。比如,在我的家鄉,逢年過節,走親戚,見了面,我們喊外婆為:姥姥,或者叫“姥兒”,但如果有人問爹孃幹啥去?爹孃會說:到孩兒的姥孃家去,這時候,外婆就變成了:姥娘。

離開家鄉四十多年了,有些稱呼的方言記不太清楚了,歡迎大家指正。




天馬行空的老兵


立水來回答。

我是河南的,我們這“外婆”稱:“姥姥”或是“姥娘(別音lao ning)”,姥姥一詞源於唐朝時期,主要在黃河北部地區,剛開始是對女性老人的尊稱,到清朝之後,改為對“外婆”的稱呼,姥娘是根據姥姥演變而來的,根據地區不同發音不同。我們這叫(lao ning)。

在我們這農村,有人稱姥娘和外孫(外孫女)的關係為:“三不親”。主要原因:個人認為是,在北方農村,一般走姥姥家都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女方嫁人之後,主要生活在男方家,關係麼?當然越處越近,長時間的不走動,自然而然的就會疏遠,見面時間少了,雖說在親,也就那一會兒光景,相對於奶奶而言相處的時間就短很多,所以,在農村就會說:姥姥再親外甥,外甥還是親奶奶。因而“愛吃醋”的姥姥們就給外甥起了一個別樣的暱稱叫:“外皮角”。



反過來說,血緣關係有時候很奇妙,即便長時間不走動,外甥見到姥姥的陌生感往往不會太強,而姥娘對外甥的疼愛也是肆無忌憚,拿我小時候來說,姥姥家是開小賣店的,我到姥姥家之後,別管是啥,看到都要拿著嚐嚐,走的時候還要拿走很多,估計大多數人也跟我一樣,所以,在農村還留下一句話:“外甥是老孃家的狗,拿著啥都走。”

對於我來說,姥姥已經去世20年了,在時間的摧殘下,記憶也有點模糊了,但有些時光仍然如昨日一樣。祖父母的愛雖沒有父母的強烈,但卻給予我們更多的包容。



雖著時代的發展,農村人的思想也在逐步解放,對於以前一年都去不了幾次的姥姥家,也逐漸變得朝夕相處,而姥姥也成為了幫女兒帶孩子的生力軍,在感謝這個時代同時,也請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緣分。


立水


河北,叫姥姥,姥爺。對著奶奶,爺爺。從稱呼上是聽不出遠近的,一般這樣孩子跟姥姥會很親,稱呼真的很重要。


the_real_one


我家鄉河南叫姥姥


巨蟹雪梨在滬漂


嘎婆、嘎公~

衛婆、衛爺~

座標陝西商南


千壑君


四川仁壽:家婆、家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