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還在按輩分取名字嗎?這樣固守陳規必要嗎?

愛笑的潔寶


這不僅是農村,城市裡也有,影響也有好有壞。

好處是中國的家庭觀念不同國外,尤其是老一輩兄弟多,結婚早,很容易就出現了一種情況,那就是老大和老末年齡差距很大,這樣再傳到下兩代的時候,就出現了輩分可能差兩輩但是年齡一樣甚至你的姑媽伯父老爺爺年齡比你都小,這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應該有出現過吧。就以我家為例,我祖籍山東,太爺爺在民國時期來到了東北,四代了一直生活在東北,但是祖墳還在山東蓬萊,所以清明節就要去山東,回到老家,終於感覺到了我名字裡第二字重要性,只要知道了小夥伴的名字,就知道他是我爺爺還是我叔父有可能是我侄子或者叫他哥哥,如果沒有家譜名字,我想很可能就真的亂了輩分了吧。

有好處自然就有壞處,家譜一般都是很久以前家族裡一位名人寫下來的字,依然以我家為例,名字據我爸爸說是明朝我們家一個祖先那一代兄弟三人一個南下海經商去了東南亞,一個在江蘇做買賣守家業,老大則在朝為官,北上了,於是兄弟三人為了他們的後代能夠相認,就定了12個字,如果姓氏相同,並且第二字又符合就一定是有血緣關係的,如果後面再出能人,就讓他續寫12個字。這是我家名字的故事,我想大家應該和我家也差不多,都是祖輩很久以前就寫好了幾代以後得名字。

這就有一點衝突,那就是隨著社會進步,新的網絡用語詞彙誕生,那個年代連上姓氏可能是好詞,現在“變壞”了,所以有些名字現在再叫就有點搞笑不好聽,很多人應該聽過這樣一個名字吧,楊偉建啊楊偉生啊等等,這名字前兩個字搞笑至極,但是細想很可能是這一個家族祖輩名好了字號,偉大的偉,但是古代肯定沒有陽痿這一詞的,但是現在如果傳承叫下來就很尷尬了

戶口其實還有一個別名可以填寫的,所以如果想尊重祖輩並且遠房親戚相認,而字有很不好聽的,其實可以考慮兩個名字。


還不讓我起名了


說實話,現在農村按輩分取名字,還是有,但已經不多了;

先說件事,有一年大約是中秋時節,我回村去參加一個宴請,同桌一年輕人看到我叫了句:“老哥”,同桌一位長輩就不高興了,“還跑江湖,輩份都不分了。”

弄得我們一臉尷尬,其他人忙把話差開。

1、現在年輕人取名字,已不蠻按族譜排序來了,若非經常接觸,真不蠻搞得清輩分了。但家族續譜時,會依譜序幫你歸類。

2、老輩人取名,姓不能動,輩分字也不能動,一般姓名中三個字,有兩個字動不了,只有一個尾字可以動,就這個字,也受蠻多限制。

首先,要明白孩子金、木、水、火、土中,命格中有無缺失,有缺失,就要補,這個尾字就要用缺失偏旁來補,比如缺木,就用有木字偏旁:如楠,林、柏、柱、梅、根等等。

其次,要寓意吉祥;但是,適合取名,又合數理,還要男女有別之字畢竟有限,因而當時一個村裡重名蠻多。



3、雖然不按輩分來取名,作為族人,還是應該知道自己是什麼輩分;以免在交往中失之於禮。

知來龍去脈,曉匹夫之志;方可繼承發展,走向遠方;

1、按輩分取名,並非陳規,有沒有必要固守,也儘可悉聽尊便。

現在社會,對此已經寬容多了,就象有些孩子,既不跟父姓,也不跟母姓,硬要自己選個姓,別人只覺得有些怪,孩子也覺得有個性。但不管什麼姓,還是這對夫妻孩子。



2、我輩雖非名門望族,也應知曉應有知識,承擔應有責任。

3、新時代,面對繼承與發展,我們更應務實。

不一定按輩分取,並不是否定輩分;輩分是一個家族延續之標誌,你在家族中屬於哪個輩分,早在你出生之時,就已經決定,不是一個名字能夠攺。



以上是我個人之觀點,希望對朋友能有所幫助。若有疑問,歡迎到我作品主頁(海峰鄉村題材原創作品)評論處留言、探討。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要福祐!



我兒子是按家譜取名字的。

我問老公孫子是什麼輩字,老公說不知道,去年年底,修祠堂,找到了祖譜,清朝時代的畫像,共有三代人,老公說孫子為字輩,我跟兒子說:我們家按輩子取名,以後走出去,遇到同姓的,輩字相近的就是一家人,老公姓姚,祖上輩字為,玉,光,家,齊。

兒子說結婚以後有了小孩,按輩字取名。


信手皆來


你好,看完你的提問,我及我醫院的所有同仁感到非常震驚,短短的一個月不到,你的精神病又復發了,這讓我們醫院的陳醫師非常內疚,作為你曾經的主治醫師,他確實難辭其咎。不過你也不用太過擔心,精神病雖然容易復發,但是可防可治,只要心態放鬆,按時吃藥,相信很快你就能成為一個正常人!


左持


以前的農村,一個家族都居住一處戓幾處,逢年過節,有大小族內事都相互走動。現在人就是一家弟兄,房子有買到這的,有買到那的,父母去世後,沒有大事小情的,都惰得來往了,過個十年二十年的,如果沒有輩分,一家小孩子都不認識了。

我姓徐徐氏輩分:光,緒,繼,景,德,傳,士,本,忠,山,鼎,嚴,開,宏,業,作,孑,永,萬,年。

我徐氏宗親第6代傳字輩,我叫:徐傳承。徐姓氏,輩是:傳字輩,名為承。

現在的人,沒有一點家族關念,取名字就帶一個姓就算了。例:張扣扣,李樂樂,王婷婷…

還有更奇葩的,小孩子跟媽姓,小孩子跟奶奶姓,小孩子媽離婚,小孩跟別人姓的,亂七八糟,想怎麼起就怎麼起。

中國輩分的幾千年傳統文化,真讓人十分擔憂!!!


海羊的天


大家好,我是山採三秀。

從小,爸爸說在我們老家,賈家的輩分還清楚,李家的就太亂了。尤其是我們這一代,很多小孩子都不知道我們的輩分是什麼。不過上一輩兩輩 的輩分還都清楚,現在生的小娃兒基本上都沒有按照這輩分取名字了,大多數都是個性化的名字。

有深深的感觸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姓氏輩分就可以分出個大致的祖先情況。有一次在成都,同舅舅打的,上車後,舅舅同出租車師傅聊天,不知道是怎麼扯到姓氏的,然後他們都姓肖。出租師傅說上一次的肖氏宗親大會參加沒,舅舅說有事沒有去。然後他們兩個在排輩分,說先輩可以追溯到漢朝的蕭何。下車後,出租師傅愣是不收錢。

先輩一直很在意家族傳統,因此各地的宗族祠堂都很多。一個是方便後人祭奠先輩,另一個就是讓後人相互銘記,而銘記的具體方式就在輩分上體現出來。名字的中間部分加上輩分,可以清楚的理順各個關係。

這是一個傳統,可以按照輩分取名,也可以不按照輩分取名。因此這個也不能說是固守成規,只要你自己願意就可以,不願意就不取,沒人強迫。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封建陋習,你可遵守,可違反。


山採三秀


咋說裡?肯定有,農村有,城裡也有,農村多些,城裡少些,這種傳統文化已經不太被年輕人所重視了,安輩分取名的情況整體是越來越少了。祖祖輩輩形成的規矩就是文化,但是這些年我們疏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心往錢看,大家都很浮躁,所以越來越少了…我的父輩是“海”字輩,我是“潤”字輩,我家孩子應該是“申”字輩,但是沒按家譜來,為啥?因為我侄子,也就是我爸的大孫子就沒按家譜來,為了體現我孩子和我哥家孩子的親情,他們的名字又有相同性,人啊就是這樣的,想幹點啥就乾點啥只要不違法![呲牙]


二六七二工廠


提起按輩分起名我就來氣。我兒子2005年出生的,懷孕時婆婆沒有管過我們,生孩子時照顧我兩個星期就回鄉里去了。我兒子起名把我的姓帶進去了。當初婆婆也沒有提醒我們要按輩分起名。後來二妯娌生的女兒,再後來生妯娌生的是兒子。老公問打電話問他媽媽他們家起的什麼名字,你們猜婆婆說什麼:說我們家沒有按輩分起名,老二家是女兒不能按輩分起名,所以老三家要按輩分起名能傳宗接代。老公在電話裡說他媽,不安輩分起名就不能傳宗接代嗎?這是我(老公)聽見無所謂,媳婦聽見又要嘔氣。我真是無語了。對了我老公姓吳,接下來孩子們是“才”字輩,你們說該起什麼名字。


囀裑説侢見


外國的不知道,在中國安輩分取名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然有時候還真的有些尷尬。我們村就有一個實例,一家子老太太九十多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兒子叫王金貴,閨女叫王金花,有一次老太太不舒服住院了,我們幾個鄰居一塊去看她,等到了病房猛然發現老太太的床頭病床卡上赫然寫著李金花,我說李金花是誰啊,老太太說是她的名字,我一直覺得不可思議,一家子取名怎麼能這樣任性呢?不尷尬嗎?


金峰輝


到目前為止我們家族到我兒子這一輩都是按輩分取,我這一代我堂弟沒按輩分取,他爸媽離婚了跟了媽媽,現在也改了姓,還有一個堂叔他做了上門女婿,他小兒子跟他姓葉沒按輩分取,除了這兩個堂弟我們村的都是按輩分來,沒有一個例外,這是大家的默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