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的“道”是什麼,是宇宙的本原,還是萬物的規律?

夢露居士讀國學


道者,太和之氣,充滿乾坤,其量包乎天地,其神貫乎古今,其德暨乎九州萬國。胎卵溼化,飛潛動植之類,無在而無不在也。其為體也,空空洞洞,渾無一物,若不見為有餘,及其發而為用,沖和在抱,施之此而比宜,措之彼而彼當。詩經言′:左之左之,無不宜之,右之右之無不有之。真如百川朝海,而海不見盈,誠為萬物之宗!

或問道究何狀?儒曰隱微,其中有不睹不聞之要。釋曰那個,其中有無惡無善之真。道曰玄關,其中有無思無慮之密。一經想象,便落窩臼,一經擬議,便墜筌蹄。故古來聖賢先真,讚歎道妙,曰美曰善,要皆恍惚其象,非實有端倪!是以為善,就有惡對,以為美,就有醜對。況美在是,惡也在是,善在是,醜也再是,此皆後天陰陽有對待,勝負有參差。故老子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極言世人不知虛無一氣,而第言美之為美,善之為善,也捨本逐末矣。

道德經,周易此二書,中國人可以缺衣食,猶不可或離者,此二書,乃是天地人三才之機秘,遵而行之,成聖成仙作佛,世之興廢存亡,人之禍福窮通,無一不在我䄂手握之!背其道而行,則為人為物為鬼也無一不逃悔吝咎兇。

昔聖人之治天下也,與其有為,不如無為,尤不如有為而無為,其化民成俗也。與其能感,不如能化,尤不如相安於無事之為得。是以堯.舜恭已垂裳,而四方悉昭風動。其理不過是上無心而民自靜,上無好而民自正,上無慾而民自定。

若是紛紛擾擾,自以為為民興利除弊,實不知擾民也實甚?故曰,民本無爭也,而上爭奪之。民本無貪也,而上貪婪之,民本無思無慾也,而上以奇技淫巧鮮衣美食先導之。欲其不爭不貪,不嗜不好也,豈能得乎?

苟能修其身,正其心,恬然淡然,毫無事事,不以賢能相尚,則民自安靖而不爭!不以難得之貨為貴,則民重廉恥而不為盜!金錢富貴,人人之所欲也,剋制已欲則民無慾,倡導私慾則民為欲而不惜身以冒法也。是以居上者以此修身,即以此治世,在已無知無慾使民也無知無慾,不但愚者混混沌沌,上合於穆之天,即聰明才智之儒,平日矜恃智,惟恐以不逞為憂,至此也淡恬無事,自忘其知識之私,一歸渾樸。此能為而不為,非不能,實不敢也。人生天地間,不能逃虛空而獨超物外,必有人倫日用之道,又何得而不為??順其自然,行所無事,雖有為,實無為。猶天之不言而自化,罒時代宣其教,帝無為而自治,百官代理其政,,,,

大道之源,在於道德一經,熟徹斯經則文足定國,武可安幫,治大國如烹小鮮矣


一明道首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先秦時代老子一系的思想家以道為尊,以道為本,故而被後人稱為道家。道家創始人老子寫了五千餘言《道德經》,闡釋了自己的哲學思想。老子的哲學思想也全部是圍繞著“道”這一概念而展開的。那麼老子之“道”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居士我從三個方面闡釋老子哲學中最重要的這個概念:道。

一、道是一種實存之物

老子認為,道首先是一種真真切切存在著的實存之物。但道這種東西和其他實存的事物不一樣,因為它雖然存在,但我們看不到它的形狀,聽不到它的聲音,也摸不到它的質地,正如《道德經》第十四章所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道雖然真實存在,但卻沒有形象。所以我們無法用經驗去把握它,也不知道它的名字,老子也不知道,只能勉強把它稱作“道”。

道沒有形象,也沒有名字。因為有形象、有名字的事物,只是存在於特定時空中的具體事物,它們不能永恆存在,有生有滅,有來有往。但道不一樣,它一直存在著,無始無終,遍佈於任何一個地方。所以道不受任何形象、名字的限制,道就是無限。正如《道德經》第一章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把“道”這種東西同時稱為“無”和“有”。說它“無”,是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說它“有”,是因為它真實的存在著。

道不僅真實存在,而且它在天地宇宙生成之前就已經恆久存在了,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因為天地宇宙都是具體的事物,在時間上有一個開端,而道是永恆的,沒有開端,一直存在著。不僅如此,道還是天地宇宙萬事萬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從道中產生的。

道是如何產生萬物的呢?老子描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這一過程的詳細解釋,請見:萬物是如何產生的?老子說:道經過一、二、三生成天地間一切事物)而且道不僅僅是創生萬物,它還附在萬物之中,蓄養它們,培育它們。

二、道是萬物運動的規律

老子為什麼要把“道”稱為“道”呢?

因為“道”就是道路,我們今天依然這麼說。不過《道德經》中說的“道”,可不是我們日常所走的道路,而是萬事萬物所必走的道路。這個道路是什麼?就是事物的規律,但不是每個事物的特殊規律,而是所有事物的最普遍的規律!

道生成萬物之後,附著於萬物,作用於萬物,表現為一種普遍的規律。那麼道的規律到底是什麼呢?主要可以分為兩方面:

1、一切現象都是相反相成的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性質,而且這些性質是兩兩相對,兩兩相反的,如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下等等……這些相反的性質又是相互成就的,因為離開一方的對比,就無法顯示出相反另一方了。比如我們說某個身高一米九人長得高,是因為有身高不足一米九的人和他相比,如果他站在姚明跟前,他也成了矮個子。可見,高與矮相互成就,沒有矮就沒有高。因此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正是這種“相反相成”的作用推動著事物的發展變化。

老子還指出,這些相反的性質不僅相互成就,還會相互轉化,一方之中就蘊含著相反的另一方,事物總是朝著它的反面運動。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2、事物是循環運動的

道是創生萬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從道中產生的,事物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離道越來越遠,最後又復歸於道,形成了一個圓形的軌跡。正如第二十五章說:

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這句話的意思是:道能生成萬物,它的作用廣大無邊,所以將道稱為“大”。萬物從道中生成後,周流不息的運動著,所以稱為“逝”。萬物在運動過程中離道越來越遠,所以稱為“遠”。但是物極必反,萬物遠離道後,又會復歸於道,所以稱為“反”。

正如上面所說,事物朝著它的反面運動,因此就形成了一個循環的圓圈,就像太極圖一般,事物的運動總是回到它的最初狀態。其實這種現象在自然界中極為常見:月亮從盈變缺,又從缺變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週而復始;歷史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從嬰兒漸漸長大,生下後代後逐漸老去、死亡……

所以老子說:“反者道之動”,道的運動規律就是返回其初始狀態,生生不息。

三、道是人行事的準則

道作用於萬事萬物時,就表現為事物運行的規律,當它作用於人類時,就成為人行事的準則。當道成為人的行事準則時,又被稱為“德”。“德”字其實就是“得”字,德就是人從道中得到的東西。正如《管子》中所說的:“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職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謂所得以然也。”道是萬物的普遍規律,而德是專屬於人的特殊規律。如果人對於道有所體悟,能夠遵守道的規律去做事,那他就是有德之人。

因此老子的著作被稱為《道德經》,就是說此書不僅闡釋“道”,還要闡釋“德”,即指導人們如何做。

那麼人究竟應該怎麼做才符合“道德”呢?

1、自然無為。

老子說的無為,指的是不妄為,即順應天地間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因為道不是依靠外在的力量,而是作為外物的內在規律,驅動著萬物的運動與發展,這就是“道法自然”。所以我們人類在做事事,也應該順應事物的內在規律去做,不妄為,不強求。

比如賢明的統治者(聖人)幫助黎民百姓自我發育,不用嚴刑峻法去約束百姓,也不用橫徵暴斂去侵擾百姓,如漢代的文帝景帝用老子的學說讓百姓休養生息,開創了著名的“文景之治”。而那些失敗的統治者們則恰恰相反,他們要麼是什麼都不做昏君,要麼是胡作非為的暴君。

所以《道德經》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並不是教導人們無所不為。它的真實意思是:只要採取“無為”的態度,所有的事都會水到渠成。如果君主以“無為”治天下,那麼就能“為無為,則無不治”。

2、清淨無慾。

因為萬事萬物,包括人類,都是從道中產生的。而且正如上面所說,一切事物的運動都是最終復歸於道。而道的特性是空虛寂靜(無),但它發揮出的作用卻是永不窮竭的(有)。空虛之中蘊含著無窮的力量,空屋才可以住人,空碗才可以盛飯。所以人也應該復歸於道,像道一樣清淨無慾。

3、柔弱不爭。

上面說過,道的運動規律就是相反的屬性相互成就、相互轉化,所以我們在做事時,不應只考慮正面因素,也應從事物的反面去考慮。

普通人在看待問題時,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看不到其反面。老子則認為,要全面的看待問題,執守事物反面所產生的作用可能要勝過事物正面的作用。

具體而言,世上每個人都爭強好勝,想向上爬,所謂“人往高處走”,這就是隻看到正面。老子認為,具有最高道德的人會像水一樣,因為“水往低處流”。世人爭強好勝,學道的人就要柔弱不爭,正如第二十二章所說:“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


道是萬物本源,也是宇宙客觀規律,還是紅塵遊戲規則。三者,即三即一,即一即三。

只是要表達清楚,太難了。

三聖各表:

孔子:中庸不可能。一以貫之。

老子:可道非常道。大逝遠反。

佛陀:真法不可說。因緣流轉。

簡單說,說白了,道就是因果律,同時道是結構亦是功能,因果決定結構,結構決定功能,功能隨緣嬗變。

大道至簡,大道甚夷。佛說放下,佛法說完。愛出者愛返,善往者善來,大道直行,只是世上微斯人!





柒道友


站在中國道學的角度來講,道既是宇宙的本原,道既然是宇宙本原,那麼這個宇宙及萬物與自然規律或者說一切規律都來自於道,都來自於道之設計設定。必須強調一下 宇宙本原必須必定首先具備無限的智慧與能力量,否則這個世界什麼也沒有 一切空空如也。那麼宇宙本原其事實本質又是什麼呢?

宇宙的最初本原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什麼性質呢?量子力學中的“量子”到底是什麼東西?是小到不能再小或者說比夸克還小的小不點,量子既是個物質又是個意識,既物質與意識的疊加,但確切究根結底的說就是個意識。。。宇宙的最初本原第一因就是量子力學中所說的“量子”。宇宙本原姑且稱為量子,我稱之為“靈”。宇宙的本原因為祂是宇宙的第一因必須必定有著無限的智慧與能(力)量,否則這個世界(宇宙萬物)怎麼來?現代的科學界講宇宙是個無限量的奇點大爆炸來的,行呀可以這麼玩呀。科學界只是忽略了奇點(宇宙本原)有著無限的智慧。宇宙本原第一因祂是“靈”確切的說是一個意識思想,那有人會問這個“靈”是怎麼來的又是誰創造的?這個“靈”是自有永有的意識,先天意識怎麼創造誰能創造?只能說沒有這個“靈”這個世界什麼也沒有,一切空空如也。這個“靈”既是宇宙之意識思想又可說是眾生之意識都來自這個“靈”。。。。。 。在宇宙最初沒誕生之前一切空空如也,但有個比夸克還小的小不點(靈),這個靈(意識)不斷的成長為思想智慧到無限的智慧,能力量也不斷的增大到無限的能力量,比夸克還小的小不點也不斷的無限的增大擴大直到宇宙形成。再創造萬物,也就是我們說的大自然(宇宙及世界),靈是大自然的本質,大自然是靈的表象。這個靈也就是宇宙的本質本原必須俱備無限的能力與智慧,否則就絕對沒有這個宇宙(世界)的存在。為什麼宇宙本原必須要俱備無限的能力與智慧,為了這個複雜多變繁華多彩的世界的存在與滅亡。這個現實世界的所有生命都是活在一個“人”的意識裡思想中,這是虛幻的世界 但又是個真實世界,這個世界既虛幻又真實的疊加。那麼究根結底這個世界到底是虛幻還是真實呢?究根結底就是虛幻。有虛幻就有真實,有真實就有虛幻,虛幻生真實,真實化虛幻,真實從虛幻而來又歸於虛幻,週而復始 生生不息 永無止息。。。解義,(這個現實世界的所有生命都是活在一個“人”的意識裡想象中,這是個虛幻的世界,但又是個真實的世界)這個世界的一切都由靈無限的能力與智慧幻化(或叫變化或叫創造)而來,這個世界的一切都與靈有著直接的聯繫與間接之間接的聯繫,這個靈有著無限的智慧與能力也必須必定要創造這個宇宙(世界)。否則“靈”無限的能力與智慧是無意義的,或者說這個世界什麼也沒有,所以說這個世界既虛幻又真實。…………


神的哲學思想家


世界沒有本源,本源是生死出現後的產物,所以老子的道佛學的自性真如孔子的己是一個意思,不過佛學的自性更如實。自性不是我我即無明即生死根,老子的無為即無我,所以說無為不爭順其自然,自然即道即後天命運之元始。以人類並萬類為受造物並永恆奴役控制為代價建設自身之永恆權柄及榮耀即道即神即上帝,這是生死苦海的根源本質。

也就是說人類是自性的自在自為,被掌控後而有我即無明,無無明而無明盡就是無我證真而破碎後天即道即神即上帝。


陽光明正


我來說說我所理解的“道”。

何謂“道”?道法自然,道,其實就是在自然條件下所產生的一切規律、規則與規矩。

浩瀚宇宙中有著無數的星球與星際雲,它們都按照自己固有的軌跡運行著,彼此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這才使得人類居住的地球有了陽光和風電、有了雨水與空氣、有了白天和黑夜、有了潮漲和潮落、有了寒冬和盛夏,也有了植物和動物相互形成的食物鏈,更有了這被稱之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和被人類稱為“地球”的這個美好家園。這一切,都是“天道”。

隨著人類開始逐漸的走出原始狀態,慢慢形成了思維力和思想之後,許多長期以來約定俗成、需要大家都去共同遵守的規矩和規則變自然產生了。

後來這些規矩與規則都演變成了法律依據、道德規範、社會風俗、行業規則等形式,要求全體社會人共同去遵守它。這些規律與規則,就是“人道”。

“道”字,是由“走”字偏旁和一個“首”字組成的。古人造字也真是奇妙的很,“走”字代表的是動,是行走,是經歷閱歷;“首”字代表的是頭,是頭腦,是思索思考。一個人只有經歷了行萬里路,並一路上閱人無數,他才可能會成為一個得“道”高人。

行走還可理解為是實踐,實踐出真理。當一個人在踐行的過程中,能讓自己的頭腦不斷的運轉起來,去總結、去提煉、去思索、去感悟,久而久之,其思想便自然產生了。這種由實踐中感悟出來的思想,它就是真理,它就是“道”。

如果一個人只知道像牛和驢一樣每天吃飯睡覺幹活休息,而從來不去動腦想事、不去思索人生、不去感悟生命,那他就永遠也成為不了一個精神上的富有者。這樣的人,其道何有?其出路又何在?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這句話我是這麼理解的,世上的道理通過別人的嘴巴說出來,那只是普通的尋常道罷了。只有自己從實踐中感悟出來的道理,那才是非一般的“道”。

就像我今天的這篇雜文,膚淺也罷,玄虛也罷,它是我思索後的產物。裡面傳遞出的一點點思想火花,它就是我所悟出的“道”。



牛哥談人生


道就是能量,能量就是道。道無所不在,無所不能,道可生萬物,亦可毀滅萬物。

----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能量可以產生能量,也可以毀滅能量。可與非是一正一反對立的,兩者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這就是整個宇宙的現象。就像太陽與地球,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因為有能量的成在。如果能量不存在,宇宙就不存在了。修煉內功也是如此,如來修煉成佛也是領悟了宇宙的平衡能量,最後修練成佛。



內功傳人


道非道,非常道。道指必須尊守的規則法制。即德,無德不立身,無道不立世。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愛二人隨,這些必須遵守的規則就是道


大海142581829


道,有多種解釋:

1.道理。

2.原理。

3.結構。

4.過程。

不管任何事或者物只要複雜到一定程度,那麼他的結構、原理、過程等等都可以稱之為道。


明宇智遠


老子曰:“大道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即老子已深刻地認識到了“道”就是宇宙萬物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根及規律與規則。又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即認為“道”之所以能“無不為”地治理好萬物,其模式就是無為法治的模式(即靠其定式定規)。正因此老子堅信人類社會只要以道無為法治的模式與民立契治天下(即“故有德司契”),而不主觀有為地瞎掰亂折騰,就能夠“道者同於道”地促使社會自正自化得向前發展與進步!如其“候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及“復歸其根”以及“復守其母”與“貴食母”等哲理都是此意!總之老子《道德經》就是一本治國的寶典。如它所揭示所體現的就是宇宙先天大道的內在機理,而將其用之於人類社會的學說!也正因此,老子才會無比自豪地說:“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