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医学生本科五年,规培三年,读研三年、读博六年,你还愿意劝人学医吗?

妙小慈


我一直鼓励我儿子去学医,医学药学这个方向很好,现在分类也细致,不是什么都要学,可以选一个方向学习,觉得大学学对了专业才没算白上大学,我个人觉得医学药学都很适合男孩,可以学到博士,也可以大学毕业就工作,可以搞科研也可以搞临床,如果喜欢还可以当老师,可以一辈子搞一个课题研究,也可以学以致用。因为我工作以后一直觉得需要学习,还改专业自学过,那种人到中年需要换专业学习的痛苦,还有害怕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很难受啊,我觉得无论社会变成什么样,人工智能替代品再多,医生都不会没工作的!以后研究人体奥秘的医学药学都是热门专业


紫月丽香


我女儿也是学医的,我的感受与大家不同。

女儿高考时一批滑档,听别人说报考了本省的医科大学。这个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它在本省及全国都小有名气。就像她们教授说的:我们学校的名气是我们的学生努力赚来的。生在河南,长在河南,你不付出百倍努力初中就被淘汰了!而学医就要再加百倍。好在女儿知道努力,在群雄之中能够立足上游,我挺欣慰!

大家都说学医苦,但是人生何处不苦呢?年轻时努力学习一技之长,老来轻松生活,既经历了人生又享受了人生!多好!

12月女儿就要考研了,希望结果不负其付出!


用户661404326537


愿意啊,为什么不愿意?

既然我自己都学医了,为什么不劝其他人去学医?反正那么多人都说学医那么好,为什么不让其他人有机会去体验一下医生的生活,不亲自体验,他们怎么会知道学医是怎么样的好啊?



时间长算什么,以后老了就回本了。

  • 每每当我听到别人说学医时间久点好,老了能回本,以后的生活就是年薪百万,我就时刻记得这样的事情。所以如果那些人再向我打听或者咨询他们的小孩儿能不能够学医、可不可以学医的时候,我就会很乐意的告诉他们,学医好啊,只用读五年的大学,规培三年就可以当医生了。当了医生之后收入又高,社会地位又好,这么好的职业为什么不做?劝他们一定要学医啊,不能放弃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学医学历高啊,有面子

  • 虽然学医本科读书五年,研究生需要三年,学术型研究生可能还要再加三年的规培时间。但是一出来就是研究生了,多有面子啊,回到老家一说出去,别人那个羡慕的表情,心里得多高兴、多自豪啊,所以还是要学医的。



因此,我们不能够因为医学的学习时间长,就不让别人学医,恰恰相反,更要劝别人学医,让他们有机会接触这一个神圣的职业。


努力的90后医书


我儿子一岁五个月,我就希望他以后从医,一来我家有祖传的医治肺结核,胃病,淋病等药方,他可以发扬光大,二来我当初没好好读书,没考上医学院,我打小就喜欢医学,可惜没如愿。

我家几辈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父母算半个工人,我毕业在国企当工人,家里有公务员有教师有医生。说句良心话哪个行业都有苦的累的,哪个行业都不容易。那些说医生怎么辛苦的教师怎么辛苦的我觉得就是无病呻吟。你去当工人,当农民试试,谁都知道当老板好,考公务员好,做企业老总好,可是你行吗?既然做了就别一天叽叽歪歪的,踏踏实实的去做,要是真觉得不如意你可以选择其他行业,别一边喝着牛奶一边骂牛奶没有自来水好喝!


冬天里的一棵树2


我女儿学医,本博直读,在她还读博士的时候,高中同学年薪都20多万了,而她才有国家补助的1400元。博士期间,整天实验室,晚上9点还做实验。自己说半夜还得整理明天实验思路。实验是屡败屡做,失败是家常便饭了!辛苦养活了细胞,整天像照顾幼儿一样,小心翼翼的,不分时间长短,感染细菌,一命呜呼!都崩溃了!所以说,意志力不强,内心不强大的人,没有恒心自控力的人,不能学医。她说,有些实验就是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前进,不知道前面是荆棘还是坦途,更不知道是否成功。在她迷茫的时候,就坐很远的车,回家睡上一大觉,好好休息一下,我感觉她是想回到父母身边寻找一下安慰。天不负有心人,如期毕业了。不用托关系走后门就能顺利留院。但是还得3年规培,工资不高,为了临床多学些实际经验,这孩子都没有周末。无偿劳动。所以医生辛苦自知!她们没有什么光鲜亮丽,有的是无尽的付出和患者的不理解。如果回到10年前,我绝不会让女儿选择学医。高考时候是高分数,好多一流大学都可以去,却偏偏选择了医学,后悔啊!


qzuser267042055


坚决让孩子学医。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为什么在发达国家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学医。学习中等的学生都没有资格学医。医学招生标准极其严格。都是尖子生的尖子生才有资格去学医。抢着挣着去学医。北京协和医院吴阶平院士(医学家)吴门三代有30余人从事医学,是医生。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子女全是学医。南京军区总医院著名外科学家黎介寿三兄弟都是学医。3人都是医学界的院士。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父亲石美森是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母亲是著名妇产科专家。伯父是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胸心外科专家。石应康女儿是华西医院肾内科教授,祖孙三代都是从医。例子太多举不完。鲁迅留学日本学医。孙中山留学香港学医。郭沫若留学日本学医。可见医学对优秀知识分子的吸引,外科之父裘法院士祖留学德国学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获得者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从马拉西亚归国报考同济医学院,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获得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儿子也是子承父业留学美国学医,也是著名神经外科医生。现任清华大学长庚医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学家程辛农院士,儿子是中医学家。孙子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祖孙三代都是学医。是医学世家。可见越是著名医学家,子女从医比例越大。例子太多了。举不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a38000319fd02bc2073\

好医生2792


其实学医有很多不同的学年制,有本硕八年制(有规培),本硕博八年制(纯科研,可以参考人间世纪录片第二季医学生培养里面那个女的就是这种),可能还有直博(就是读完本科直接读博,没有研究生阶段也不发研究生证书,只有本科和博士的。具体有没有规培证不清楚。我估计应该没有,目前规培的要求就是硬性三年,这也是为何以前的本硕七年制改为八年制的原因)。还有一种就是普通本科五年制。

其实以上几种连读都很好时间短还不用考研,考博,当然这些人高考的分数都很高的。就是有的连读会没有规培,所以需要毕业规培,或者有的可以留院工作,本院规培也可以。还有就是普通本科的最苦逼,除非你不当医生只搞科研或者当老师可以考学术型研究生,不然你只能考专业型研究生。以所有的专业型研究生为例(不包括学硕和基础),现在的考研形式就是普通二本的考研率在百分之20左右,一个名气很一般的医科大考研率在百分之30左右。什么概念,就是一般临床专业一年收接近900人,而考上的只有180(二本)和270(医科大)。也就说还有百分之80和百分之70的人要不做医生(除非他们二战,说实话一战考不上二战考上的概率也很低),就算再有百分之10的人考上,加起来一共是30和40。也就说每年二本和医科大就改行的人接近一半。(去私立医院就业也算改行哈哈哈皮一下)。辛辛苦苦五年白费了,就这么现实。至于三年规培和三年研究生我看说的都不严谨。目前有本科考研然后研究生三年(就是规培)所以研究生和规培只需要三年。然后就是读博,读博需要专博也就是专业型博士。


8848钛金手机亮瞎眼


不请自来。

从我自身来说,我是推荐别人学医的。

在问答有很多无脑抹黑医生的回答,医患关系如此冲突,这何尝不是因为社会的浮躁,医学的价值是能用钱衡量出来的么?!

是的!学医苦,学医累,学医费用还有点贵。

尤其是从医后可能经济收入还不高。

但没有那个行业比做医生更有价值了,生命是至高无上的,而医生就是在挽救生命与死神搏斗!生死相拖,悬壶济世,尽己所能,救死扶伤。医生是一个精神与物质双满足的行业。

抛开情怀,谈点实际的,学医的好处。

1,给你保持一个不断学习的环境,医学要求人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2,医生人群总体素质较好,比较善良淳朴。3,医生的总体社会地位较高,受人尊重。4,医生虽然收入不算高,但最起码也不算低。5,家人朋友自己生病,能得到快捷准确的帮助。6,医生基本上不会失业。7,看病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8,医生容易好结婚(这点有木有啊)。还有很多好处…

当然,让你保持学医学下去的原因也很多

让你放弃学医的原因也很多。

但是keep doing what you do cause what you do matter。

坚持下去,医学的事业需要我们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王淘淘谈医养


规培本身就是崇洋媚外吭害医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必须给予废除。大学五年毕业了就可以行医,为什么想出各种怪招吭害学生。这些制定政策的砖家到底耍干什么?


张学龙儿童诊所


说的都很苦逼,可临床医学专业年年高考都是仅次于金融的第二大热门专业,一个地级市上的二本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都赶上一般的211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