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偷拿媽媽的錢該咋辦?

春葉1980


首先:跟孩子說明偷錢是不好的行為,小時候拿一針一線長大了就牽牛,會變成大偷,甚至犯罪,說明嚴重性

其次:瞭解還在拿錢用處?為什麼拿錢,這樣就能知道她的心理

再次:養成好的金錢觀,正確教育孩子,要錢直接向父母要,但是要說明用途,父母也是要適當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知道父母會給,而不是不給她。


贛南稻草人


小孩長大了要給零花錢就是必須的。但是我們在給錢的時候一定要告訴他想用錢買什麼東西,一定要跟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覺得合理就一定會給你買。不一定要把錢藏起來。我家的伙食費都是放在抽屜裡面,孩子都是看的著摸得著的,他從來不敢私自拿。在他需要花費什麼東西的時候,他會徵求我們的意見。同意了他才會拿錢。這樣子讓他已經形成習慣了。管是必需品還是零花錢都要徵求父母的同意。養成習慣了就好。


柏世軍4624828842518


嗯,這個問題問得好!因為我小時候也偷拿過父母的錢,並且,不止一次。

現在回想起來,被我老媽用笤帚打手心、罰跪,這都不失為“懲戒”的好方法,因為小孩犯錯,並非所有錯都可以和風細雨地跟他講道理才會記得住,相反,適當用一點“暴力”,讓他記住犯某些錯的時候會很疼,這倒特別有效果。

其實歸根結底,小孩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特別是小孩的心智都不夠成熟的,跟小孩講太多的道理,只會讓他更迷糊,轉過身就忘了。在某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做家長的一定要讓他銘記在心,這才是硬道理。

我不贊同任何理由的偷拿父母的錢可以被原諒的“解釋”,因為偷這個字絕對是無法讓孩子獲得高尚人格和優異人品的,所以只能一次性訓誡並杜絕它。

以上是我個人的育兒方式和觀念,不求天下父母認同,但我就是這麼想的。


江城潮爸


現在8-16歲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問題,小時候孩子都有這種毛病,喜歡拿家裡的錢去偷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孩子的天性,慢慢教育,給她們講這樣是不對的,以後他們長大點意識到了這是在做錯事,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觀,就不會再偷錢買東西了。





攝影師屋頂


我小時候就偷拿過家裡的錢,拿去遊山玩水去了…不好讀書,現在只不過是一名黃袍加身的外賣員……閒話少說書歸正傳……遇到孩子偷拿家裡錢,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把孩子一頓胖揍,效果有沒有呢?有一點……那就是見了施暴者(爸媽)害怕,而沒有真正意識到這個偷盜行為的錯誤性和嚴重性,也就是說當孩子這個習慣慢慢養成大偷了,在意識裡就會覺得無非也就是被人打一頓這麼簡單,或是把錢還回去就了事了。而不會去在意這是要坐牢或刑拘的……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壞習慣家長更多的是教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簡單說就是勞動所得,你想要錢就得付出相印的勞動力,孩子學習成績提升了,家長做為獎勵也是其中一種手段。


雲霆277


孩子一定要教育好,現在的社會誘惑太多,大人一時疏忽就能把孩子毀了,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喜歡吃什麼我就給他買,一直買到放那沒怎麼吃了,我就不買了,還有學習用品看不多我就會買好多回來,考試好了會有獎勵,進步了也會獎勵,有想要的我也儘量滿足他,要看有沒有用,有時候回來說他同學買了什麼文具盒很好,我也會給他買,等等[捂臉] 我問他同學有沒有拿零花錢在學校附近買吃的,,答案有,我又問孩子你要零花錢嗎?,他笑著說,我現在還小,我要零花錢賣什麼,我要的東西你都給我賣了,我想吃的東西你也給我賣,等我大一點在說零花錢的事[捂臉],我不會盲目的去給他賣東西,吃的,學習用品我都會滿足,但玩具是他學習好,我獎勵他的,這是我的教育方式


簡單幸福287018806


我們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喜歡錶姐的蠟筆,回家時裝在口袋裡就帶回來了。沒有想過,沒獲得表姐的許可,這樣不好。同樣地,小孩拿媽媽的錢,也是因為有自己的打算,沒有“偷”的意識。

那麼,家長髮現小孩私自拿錢,該怎麼辦呢?

小孩子揹著媽媽拿錢,不要輕易定義為“偷”。

孩子小的時候,喜歡某一樣東西,想據為己有,沒有歸屬權、違法等概念。家長髮現孩子揹著大人拿了別人的東西,或者自己家的錢物,要平心靜氣地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並進一步培養孩子物品歸屬的意識。然後教育他,大人在別人不允許的情況下,將別人的東西拿來,叫偷,而且這種行為是違法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小朋友還不懂得這些時,不算偷,但要知錯就改。

家長髮現孩子揹著大人拿錢,不要著急,要跟孩子好好談談,問明白他用錢做什麼。

家長髮現孩子揹著大人拿錢,先不要著急,跟孩子好好談談,問明白他用錢做什麼。告訴他,喜歡什麼,只要合理,在家長的消費能力內,家長會給他的。

合理的消費,可以是並不昂貴的玩具,喜歡的衣物、文具,一場心怡的電影,喜歡的食物等。如果孩子拿錢無休止地投入到遊戲裡,要跟孩子明確迷戀網絡遊戲的危害,並通過培養其他愛好,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去旅遊等方式幫助孩子戒除網癮。

要反思,自己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存在什麼問題。

家長髮現孩子揹著大人拿錢,要反思為什麼孩子有需求,不肯跟最親的人提出來。是曾沒有滿足孩子的合理化需求,是自己剝奪了他嘗試的權利,還是給錢的時候態度、言語有傷孩子的自尊,或者不瞭解孩子現在的狀態?

有的家長自己小時候家境不好,現在生活也比較節儉,就覺得孩子索要的一些東西,沒必要買。比如薯片沒什麼營養,喝果汁就不如吃新鮮水果,家裡已經有一個玩具槍了,再買一個大的,沒必要等。但孩子內心渴望,家長不允許,就可能揹著大人拿錢買。

有時候,我們認為某些東西不好,不允許孩子吃,或者擁有,但同學們都在吃,或者擁有,孩子也有嘗試的慾望,那麼在對孩子不會有很大影響的情況下,可以讓他試試。同事的女兒小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在學校門前的攤點上買紅紅綠綠的小食品,很羨慕,也想嚐嚐。但同事說,那些都是些垃圾食品,不衛生,不許女兒買來吃。小孩子很渴望嘗試一下,於是偷偷拿了幾塊錢,買了藏著吃。有一次,吃了買的小食品後,肚子不舒服起來,同事就藉機教育她,不是媽媽捨不得給你錢買那些東西,是那些東西吃了對身邊不好。從此,孩子就再也不買小攤點上的小食品了。

家長還要注意給孩子錢時,言辭不要過激,傷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有負疚感。有的家長,孩子有需求時,滿足孩子的需求了。但會說很多刺激孩子的話,比如:我多麼多麼不容易,一點也不知道體量家長;就知道要錢,要錢,跟個催命鬼似的!等等。孩子為了逃避指責,就可能偷偷地自己拿錢去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家長要格外注意那些拿了錢也沒有買什麼東西的情況,觀察孩子的神情、表現有沒有異常,詢問孩子時,孩子是不是躲躲閃閃。這是避免孩子在學校遭受欺凌,遭到別人的勒索。我們學校,曾有一個孩子偷了家長2000元錢,卻並沒給自己買什麼,後來經調查,是遭到一夥同學的欺凌,拿錢給他們充飯卡,充遊戲賬號了。這時,就不光是孩子偷偷拿錢的問題了,而是要幫孩子解決如何面對校園欺凌的問題。

給孩子部分零用錢,讓孩子學會正確合理地消費。

孩子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後,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零用錢,多少視自己的承受範圍而定。家長可以允許他們自主嘗試,鼓勵孩子跟自己交流消費心得,並指導孩子消費。如果孩子短時期沒有什麼消費目標,還可以教給他們儲蓄,並做好目標規劃。這是培養孩子財商的有效途徑。

結束語:小孩偷拿媽媽的錢,是每個孩子都可能有的情況。家長切忌橫加指責,甚至大打出手。要跟孩子好好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並根據不同情況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相信,每個有智慧的媽媽,都能處理好這件事,幫助孩子學會消費,學會理財,學會面對各種情況。


樓臺明月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而家長又很著急,又不好意思,覺得這樣的事情很不光彩,因為這不像談孩子的其他錯誤,可以理直氣壯一些。

其實家長出於道德判斷,把這個問題看的太過嚴重了。只要我們認識清楚,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糾正這個毛病並不難。

我們先建議家長,對孩子拿家裡錢的行為,輕易不要用“偷”這個字,一,年齡較小的孩子,是非界限模糊,往往不把拿家裡錢去花當成一種嚴重的錯誤行為,只覺得沒經過爸爸媽媽同意不好,但花錢的需要佔了上風,就去拿著花,對錢沒有概念;

二,有的孩子認為大人可以自主去做的事情,我也可以去做,爸爸媽媽可以自主花錢,我要錢,家長不給我或給的太少,拿家裡錢花是應該的;

三,孩子本來是家裡的一個平等成員,因其小,不經過家長同意拿錢花固然是不對的,但畢竟花的是家裡的錢。所以,家長不宜用“偷”字來表達孩子的行為,應該用“拿”,這樣在心理上對孩子壓力小些,有利於教育。 孩子拿家裡錢花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比如買喜歡的文具、玩具,買喜歡吃的東西,玩遊戲機或參與其他娛樂活動等。他們要滿足這些需要,以正當的方式跟家長要錢往往通不過,於是採取私自去拿的辦法。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家長髮現問題後,不要怒不可遏,連打帶罵,而應儘量控制自己。

把孩子叫來,坐下來認真交談。讓孩子談是怎麼樣想的,花錢買了什麼東西,怎麼處理的。根據實情,給孩子重點分析兩方面問題:一是是非問題。聯繫實際,給孩子講清如何對待錢會反映一個人的品質,小的毛病發展下去,會鑄成大錯。二是想花錢應該怎麼辦。告訴孩子,想買什麼跟家長說,家長給錢或不給錢是經過思考的,要錢就給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如果家長平時忽視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應該向孩子做自我檢討,讓孩子服氣。 第二,給孩子適度的零花錢。

孩子需要零花錢,有的家長根本不給是不妥當的。給零花錢多少要從實際出發,看家庭經濟條件和孩子實際需要,而且要指導孩子怎樣花錢。

第三,在家裡專門準備一個抽屜或匣子,放上十幾元或幾十元錢,急需時取用。

錢最好是一元一張的,還可有些零錢,裡邊放一個本做記錄用。明確告訴孩子,這裡的錢在急需時可以拿去花,不過拿多少,找回多少,買什麼東西要記下來,還要寫明時間。這樣,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孩子覺得家長信任我,反而不會亂花錢。如果孩子花錢不當,要及時討論、引導,培養孩子合理消費的好習慣。 第四,教孩子學會存錢。

壓歲錢和剩餘的零花錢給孩子儲存起來,開一個活期存摺,陸續存入,真正需要時,用多少取多少。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積累資金的能力,而且培養量入為出的好習慣。 總之,改變孩子拿家裡錢的行為,出發點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隨意懲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長要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充滿理智,要有孩子出現反覆的心理準備,用反覆的教育去解決反覆的問題。


小仙女丫







dl981811


小孩偷拿媽媽的錢是一種不良行為,也是讓大人非常頭痛的問題。三番五次的教育可能起不到多大作用,孩子不明白,不理解,教育過後,還是會老毛病重犯,動手打吧,還是不長記性,怎麼辦啊?既然改變不了孩子就改變自己吧!只有嚴把死守,看好自己的錢,別讓孩子找到或發現,同時也積極引導教育孩子克服這個毛病,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就可能就會改掉這個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