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都很幸福,為什麼到現在自己選擇另一半反而分手離婚的更多了?

郭卓鑫


#資深瑜伽教練瑜伽師Amma#寵物領域媒體人#

現在人不會選啊!不看父母品行,不看個人德行,就看有沒有錢,還漂亮不漂亮


瑜伽師Amma


以前,女人大都遵規守矩,尊重長輩,重孝道。知禮儀。對丈夫百依百順。相夫教子。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女子社會地位低下。女人的地位決定了她的權力範圍,相夫教子,主內不主外。

一個家庭裡,尊卑有序,分工明確,有規矩才方圓,這種強大的向心力,決定了一個家庭的穩定平衡。

隨著現代女性地位的提升,也或許是長期受社會地位束縛不平等的壓迫,突然之間的角色轉換。受寵若驚下的現代女性,婉若放飛的小鳥,有些找不到北的感覺。

縱觀大江南北,全國上下都在以提倡對女人的百般寵溺為主題,任何場合,任何家庭,男女角色都以平等為主軸。嬌慣寵溺,似乎成了所有男人的必修課。社會地位決定了女人的權力範圍,在看看現在的中國男人,有幾個工資不上交?有幾個不是氣管炎(妻管嚴)。有幾個不是老婆說了算?

在加上另一個主要因素,男多女少,很多適齡男孩找老婆都非常困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嚴然已經成了女人的天下。

不合適就離婚,不如意就分手,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普遍現象了。

這就是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都很幸福,現在自己選擇的另一半反而分手離婚的主要原因。


卓氏員


也不能這麼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都很幸福”,“現在自己選擇另一半反而分手離婚的更多了”。這樣的提法是片面的。只能說以前老一輩的婚姻表面看來相對於現在的80後、90後是比較穩定的。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在過去的婚姻觀念與現在不同,也就是從道德觀念來看兩者之間有很大不同。舊的婚姻遵從的是女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三從四德”、“從一而終”等中國舊的傳統觀念,如果離婚,尤其是女子較難再成立家庭了,即使寡居也比離婚強。當然舊中國也不是完全不可以離婚或再嫁,也有保護女子權益的相當規定,比如“七出三不去”中的“三不去”就是對婦女權益的保護條款。現代的婚姻觀念變的更加民主,成年人都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婚姻做出決定而不需要他人的干涉,社會變化的也能接受離婚這一事實,尤其對女性的離婚更是一種包容的態度,因此很多離婚案例沒有了認為的“道德”約束也就普便了。

二是過去的婚姻程序上與現在不同,也就是從制度層面來看兩者之間有很大不同。過去結婚的手續相對是比較複雜的,不象現在這樣兩個人想結婚了,直接去民政局一會就辦好了。比如1990年代的婚姻是需要父母干預的,需要媒人牽線的,需要領導審批的,需要社區蓋章認可的,最後才可以到民政局辦一個幸福的紅本本出來。如果想離婚也沒有那麼容易,以上的手續還得走一遍,領導給你勸合,實在不行才簽字;到了社區,社區也要再勸合,實在沒招了才放行;到了民政局也是要勸合。所以這樣的過程也就能挽救很多的家族走向破裂。世間有一句話,勸合不勸離。實際上結婚、離婚的部分男女是一時的激動草率導致的,現在直接去民政局登記結婚和離婚可能就是這樣的結果,沒有了制度的約束也就有了比較草率的結局。現在已經有人提出了婚姻還是需要有一定的干預的,尤其是離婚,需要社會組織與制度干預,給雙方一定的時間降溫,冷置期過了再看效果。我認為這樣會挽回很多的家庭走向破裂。

三是過去的婚姻經濟基礎與現在不同。舊式的婚姻是男方一般在經濟上佔了主導地位,一旦離婚,女方一般會沒有了經濟基礎而面臨生存的嚴重問題。舊社會一旦離婚,孃家很難接受女方再回到孃家居住,這樣的結果使女方陷入被動,也不會輕易提出離婚,會踏踏實實地“從一而終”,不會有非分之念。現代社會一般女子的經濟能力加強了,如果離婚,可以獨處而不需要任何人的經濟支撐,這也導致了一種觀念,認為自己人生的婚姻有沒有無所謂。

四是對家庭的責任觀念不強導致。以前的社會家庭觀念對婚姻的雙方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雙方共同維護家族與家庭的利益,尤其是社會道德聲名方面不能讓家族聲名受損,離婚對家族聲名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西方理念的滲透,新一代對家庭的責任難念越來越弱了,沒有了“公序良俗”的強力約束,對家庭責任的認知也淡化了,導致可能一方認為對家庭的責任是無所謂的,離婚也就無所謂了。

當然影響婚姻幸福的因素很多很多,比如還有社會倫理道德觀念西化帶來的影響;社會化大生產帶來的社會分工的方面的變化給社會個體帶來的壓力影響;現代社會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追求對於年輕一代對子女的責任的影響等等,都是新時代離婚率高的原因。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前人總結的:柴米油鹽的事。婚姻生活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離了婚的人讓再去找一個,結果發現還是過的平淡的人生,或許發現再找到的一位伴侶還不如前面的伴侶好。有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也就在你幾十年的身邊大約有五萬的熟人,在這些人中找到一個自己的伴侶說容易也容易,五萬人總有一些和你脾氣對路的,你換一個也行。說不容易也真不容易,五萬人或許你還真不容易找到一個和你“對路”的人。所以還是珍惜自己的一生,珍惜在你身邊的伴侶吧!


老馮漫讀


其實現在離婚率的高低與自由戀愛或者媒妁之言並沒有多大關係:

時代與思想的原因:以前的女人都有“生是你家的人,死是你家的鬼”的思想。這種觀念根深蒂固,現在的人大多都不會將就,過委屈自己的人生。

女性朋友的獨立:以前的女性都有“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觀念。一般女性都是生活在深閨裡,她們沒有接觸到社會。生活經濟方面都不獨立,離開了父母出嫁了只能依靠丈夫,導致她們的性格比較軟弱。現在的女性朋友生活、經濟各方面相對來說都比較獨立,就算離開了家庭換一個環境也能好好的生活。

最重要的原因是夫妻性格:以前的人不敢輕易放棄婚姻,對她們來說離婚比死亡更可怕。她們害怕社會的言論,害怕面對那些三姑六婆的口水,不管生活再怎麼不幸福都要湊合的過。而現在的人“臉皮比較厚”離婚率不斷上升的情況下,離婚已經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是了。

新婚姻法:以前的男人如果不喜歡自己的老婆,他們可以納妾直到娶到一個滿意的為止。現在的婚姻法規定的是一夫一妻制,現在的人法律意識都比較強,輕易怕犯了重婚罪,反正現在離婚率那麼高,離了再好好的找下一位。

以前的人比較能隱忍:以前的人比較苦生活很艱辛,能夠活著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一般不會談離婚。以前的人都比較能隱忍也是不容易離婚的主要原因。夫妻相處之道就是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不要計較太多。但是現在的人性格相對來說都比較強勢,動不動開始發脾氣,吵架,計較誰付出的比較多。

總之,不管是自由戀愛還是煤妁之言那都不應該是大家輕易放棄婚姻的理由。好好溝通,提高生活質量,學習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才是最重要的。


落葉清秋


以前的父輩都是媒妁之言,他們那一輩還處在封建社會里,婚姻全憑父母說了算。過去講究男尊女卑,婦女沒有話事權,逆來順受貫了,哪怕是婆家嫌丈夫打也只能忍受。都是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了,所以她們對生活並沒有太高的追求和嚮往。

而現在的婚姻都是自由戀愛的結果,在物質充足生活美好的同時,各種誘惑也因此應運而生。婚姻半數以上都會受其影響!尤其是很多女性,面對金錢的誘惑失去了對婚姻的忠誠。而有些男生又經不起美色的誘惑,拜倒在美女的石榴裙下。這是個很現實又充滿誘惑的年代,處處都是美女,春光無限!試問又有幾個男同胞能夠把持得住自已?!女人傷心了,也須找個精神的寄託,外面憐香惜玉的男人有錢又有甜言蜜語!因此而導致婚姻解體的,實在是不在少數!

之前的長輩們可以攜手並進幾十年,剩下的時光就是親情累積後的牽掛。幾十年的風雨使他們都讀懂了熟悉了彼此,剩下的是寬容含笑的牽手。每當夕陽西下,那一對對白髮蒼蒼的老人牽手的背影才是最溫謦的!





曰冉海天


古代婚姻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決定的。他相比於離婚率較高的現代婚姻,顯現出他的優點,就是分手離婚率比較低,幸福感比較強。他的優點與它所處的教育方式和現實的社會狀況所決定的。如果放在現在,那他的優點就不是優點了。

看看古代的社會狀況和教育規則,在古代女子是不能隨便與男子交談,男女授受不親,這不但是一個道德標準,也是當時的一個法律標準。這個標準就決定了男女的交往。所以在古代男子和女子是不可能單獨交往的。沒有交往,自然不會有感情的發生。這就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相呼應。沒有婚前的男女交往,在婚後唯一接觸的男子也是自己的丈夫。只要這個丈夫品德不是格外的壞的話,這個女子的感情將全部放在丈夫身上,這就有了結婚後的愛情。相對來說這種婚姻鎖定了女子的感情的對象,並且對男子也是有要求的。想拋棄曹康之妻必須有七出之錯。這些規則都穩定當時的婚姻。

而現在的社會,男女平等,有著共同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男女交往很平常。這就增加了感情的對象,也增加了婚姻的選擇對象,感情對象的增加也造成了幸福感的降低,沒有了男女授受不親的約束,婚後男女也沒有規則約束。就造成了分手離婚率較高。

所以現在的婚姻比古代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分手離婚率高是社會大環境決定的。並不是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決定的。


動靜之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是以條件匹配為開端的,雙方一開始並沒有什麼感情基礎,只是覺得相互匹配,條件符合,再決定要不要和他發展感情。現在的相親也是這類模式。

因為雙方條件差不多,即使沒有感情,一起生活,慢慢培養,也會日久生情。再加上過去女性地位不高,經濟不獨立,即便過得不幸福,也會因為各種壓力勉力維持婚姻。

而現在自己選擇另一半自由戀愛式的婚姻以兩個人的感情為開端的,可以是一方喜歡上另一方,通過追求在一起的,也可以是兩個人相互一見鍾情在一起的。

也就是說,等感情到位了,準備結婚的時候,再來考量條件因素,看對方適不適合結婚。

由於先談感情再談條件,“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情況就經常發生,再加上現在講究男女平等,女性和男性一樣有工作,能養活自己,有條件買房買車,不必擔心離婚後的生活問題。生活不和諧,受不了委屈,就會主動提出離婚。

再說,當前的社會大環境對離婚比較寬容,大多數人能理解婚姻自由的意義,因三觀不同、門庭差異、生理缺陷等等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做出離婚的選擇,人們都能接受,覺得過不下去就會選擇分手。

現在很多人活的通透了,只是把愛情當作婚姻當中的調味品,不合適就直接拒絕,未來的路那麼長,再也不會把未來賭在某一個人身上!

不過,面臨婚姻選擇時,父母畢竟是過來人,不會強制包辦,但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還是值得參考的;而作為子女,應該結合父母的建議,細細考量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而不是對著幹或著賭氣做,都是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還是理性對待吧!

如果真的無法做到誰都滿意,那就至少做到不讓自己受傷害吧!畢竟未來的日子陪在你身邊最長久的是你的愛人,請謹慎做決定!

事實上,不管是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還是現在自由戀愛的婚姻,都有幸福的,也有不幸的。

生活過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自己。所以,真正的幸福不在形式,而在內心。


沐智健康生活


自由婚姻時代的離婚率的確遠高於包辦婚姻時代的離婚率。

大部分人覺得父母生活的年代,自幼接受的教育、生活的環境導致他們思想保守傳統,離婚無異於把自己與原生家庭置於了當地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是恥辱的象徵。

這樣的想法,導致出軌家暴都不選擇離婚,甚至於在父母及外人面前精心偽裝,維持體面。

但我認為無論從前還是現在,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更容易感受平凡幸福(請勿拿真愛這個詞出來抬槓)。

主要原因如下:

1.渣男渣女會迷住你的眼,卻逃不過父母的火眼金睛。

(1)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陷入熱戀中的男女不說全瞎,也是眼神不好了,只看見對方百般好,看不見萬般渣。

父母則不同,他們累積了半輩子的閱人經驗派上了用場,以偵探視角去放大審視你對象身上的每一個細節,吹毛求疵,嚴謹苛刻。因為一旦看走眼,耽誤的就是孩子的一生。

(2)父母給你選的對象從來不會是媒婆的隨機推薦,你的脾氣性格,父母比誰都清楚,什麼樣的人適合你,能像他們一樣真心愛你,他們自有分辨。

50歲的眼光總歸毒過20歲的眼光,也難怪他們的包辦婚姻比你的自由婚姻走得更遠。

2.媒妁之言無外乎門當戶對。

(1)包辦婚姻中的兩個家庭除了經濟、背景的對等,更是社會階層的對等。

工薪階層的女生配工薪階層的男生,除非男方年老續鉉有缺陷,不然媒人不會把工薪階層的女生介紹給官僚階層的男生。

(2)當今社會工薪女生自由戀愛嫁給了資本家大富豪,還被戲稱為飛上枝頭變鳳凰。

女生親戚朋友嘴上說的是恭喜嫁入豪門,心裡想的卻是看你們什麼時候離婚。雙方差距有多大,婚姻經營的難度就有多大。相反包辦婚姻中同一階層的男女,三觀契合度相對較高,也決定了他們婚姻幸福指數高。

以上看來,包辦婚姻中的另一半,未見你時已連過兩關,第一關是媒人,第二關是父母。還是很靠譜的。

世事無絕對,以上純屬個人片面觀點!


謹妍勝行


以前的人思想跟現在的人就不一樣,嫁雞隨雞,離婚是不被人待見的,能將就就將就,現在的人婚姻不將就,合不來就分。老人挑選人的眼光跟年輕人的眼光也不一樣,老年人看人從家庭,工作,人品,年輕人隨心所欲,只要鍾情對方,不顧一切!這個就沒有老人考慮的多一點,也是日後離婚的隱患之一。個人認為結婚是大事兒,聽取一下老人的建議還是挺好的



曉慧玉緣


你怎麼知道之前的媒妁之言都很幸福呢?你又從哪裡得出現在自己選擇的離婚的更多了?這個數據是從哪裡得來的?

我想說的是,之前媒妁之言那個年代,信息溝通是不對稱的,或者那個年代有手機有微信,有QQ嗎?他們失敗的婚姻,痛苦的婚姻,或者幸福的婚姻,知道的這麼多嗎?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過去的年代離婚觀念,與今天的觀念是一樣嗎?想想幾十年以前或者更早的時候,離婚是一種恥辱,羞愧,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離婚更加自由,人們將追求愛情為終極的目的,而不是維護一團和氣,所以有的時候,你是要一段高質量的婚姻呢,還是要一段看似維持其實很糟糕的關係呢,而且現在人們對離婚也更加包容。

離婚沒有好壞,沒有對錯,是非常私密的事情,正如我們常說鞋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我們太在意父母、親戚朋友的感受,而忘記了自己最真實的追求,你究竟是活給別人還是活給自己?

我是唐勇,一名心理諮詢師,如果我說的對你有幫助,請點贊關注,或者你有不同見解,也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