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合的问题,为什么农民转院开转院证明,县级医院却不给办理呢?该怎么办?

办事百姓之声


新农合这个政策可以说真的是好的,为了广大农民看病大大减轻了负担,但是有的时候,一些好的政策却没有用到好的地方,明明是为了让老百姓方便,到了最后却成了折腾老百姓。

本来这个转诊制度的实施目的是为了遏制医疗资源的浪费。对于一些小病,简单的疾病,可以在下级医疗机构进行处理的,就不用跑到大医院去。本身大医院人太多,病人也不方便,也是医疗资源的浪费。

如果真的下面看不了了,那么就往上转,如果上面觉得比较简单,已经可以放在下级医院处理的,那么就转到下级医院,按理说这很好的政策,也很容易被理解,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经常变味。

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哪怕是农村家庭也想追求更高一级别的医疗,有时候一个感冒发烧,就非要跑到省里面去转诊,这种当然不给办,事实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科室里面办出的转诊,都是有限制的,如果你超了,那么你懂的。

但是这么控制,有时候又控制过头了,有的本来需要转诊的病人,却不能给转诊,这种可以说是这种制度的死板过度之处了。

作为医护人员,我也理解其中的为难,但是有的时候,真的觉得心中郁闷,好政策不能真正起到好作用,只希望将来有一天,可以有更好的措施来解决这种困扰,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实惠吧!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河南的口号是: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怎么才能做到呢,看来也是两手,一是出县必办转诊手续,二是大幅降低出县报销比例(我们这样是一半左右)。这两手很管用,转诊要拉关系求人,还要跑断腿,叫你知难而退。另一方面,转诊后多花钱,看你心痛不。今年我老伴生病,先到县人民医院,病房满满的,连过道都住了人。后跑到市三级医院,病人不多,有床位,条件比县好得多(病房设施、卫生、空气、医技),要求住院,医生帮开了转诊申请,到医院医保办批准,请求工作人员帮忙。医保办人员说,虽医保联网可直接报销,但你县有规定,没有手续不可报,叫我找熟人办。我当天回县到医保站,有幸的是他们没叫我去县人民医院,而是直接批了。也许是看在我们是70岁的老人吧。我建议看病不要硬性规定,让病人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如果有人不论病的大小,硬要去挤最好的医院,那就让他去排长队吧。其实好医院有差医生,差点的医院也有好医生。


闲言碎语话多余


问题:关于新农合的问题,为什么农民转院开转院证明,县级医院却不给办理呢?该怎么办?

题主的问题应该属于个别地方的个别现象,其实对于新农合制度本身来说,就是为解决农民朋友“看病难看病贵”而生的,它是一种互助共济制度,大家每年缴纳的费用加上政府补助的费用需要统筹协调,确保所有花费都用在合理的地方,这也就产生了新农合在报销的时候会提高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院的比例,越往上级医院住院治疗新农合报销的比例会越小,农民朋友需要自费的部分额度就会越大。


农民朋友在县级医院能够看的疾病,作为医院来说,肯定是希望大家留在他们那里治疗,虽然说有为了医院盈利的目的性,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可以节约看病的资金。同时,医院对于病人在哪里就医应该是一种引导式或劝导式的,最终还是要看患者的决定,如果患者不想再县级医院治疗,想转去市级或省级医院,医院应该是没有理由不给开转院证明的!而且很多时候,县级医院自己无法治疗的疾病都是及时让病患转往大医院救治,因为一旦耽搁了病情治疗,县级医院也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农民朋友在使用农合疗看病住院时,当地医院能够治疗的尽量还是选择当地的医院比较好,出院后可以报销的比例高。如果是病情原因,确实需要转院,也是需要开转院证明的,不然到时候新农合报销也会有影响。对于题主遇到的县级医院不给开转院证明的问题,建议在与医院的医患关系协调处理办公室协调无果后,可以前往当地的卫计部门进行投诉反应。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作者、扶贫达人团优秀成员,我将以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与大家一起交流三农问题,欢迎大家的关注!


洞察三农万象


2018年国家财政补助参合农民每人490元,有一个农民不交新农合,国家就可以省下490元。

不交新农合,减轻国家负担,算你爱国家。

新农合属县级统筹,比如一个县级行政区有10万人参加新农合,每人交220元,计2200万元,国家每人补助490元(2018年),计4900万元;个人缴费+国家补助=7100万元,这就是一年之内整个县域新农合可以报销的总费用。 说明三点:

1.新农合农民个人交费少,国家补的多,一倍多,没见有一个人感恩;

2.总量就这么多,要没有各种规定、限制,一年的钱三天五日就报销没了。比如转诊问题,一个县的合疗资金,要转国家级医院,一两个患者就就用没了,其他几万人有病难道就不治了?

3.为什么年底清零,你可能一年没看病吃要,但是钱已经被其他参合农民的病花掉了,这就是新农合是的互助性;


潘发明3


这个没办法医保农合为了省钱,不让开转院,你开了,主任不签没用,主任签了院长不签没用,院长签了,农合医保不认没用,就这样,你要是自己转院的你就去当地医保部门备案就可以了,照样能报,很多就是因为不给开转院殴打医务工作者的,这个也没法,打了就打了也没人管,反正就是开不了,你开了,主任签了,医院即便同意了,回头会处罚相关科室的,那是真金白银的罚啊,受不了的,我不高调,我当医生就是给医院打工的,挣得就是这份钱,你想想谁会拿自己的饭门去帮患者,你会吗?有人说医生挣得多,我告诉你一个事实,我二甲医院的内科大夫工作十年了,工资2500,奖金2000左右,还根据绩效,各项考核扣罚,有的时候根本没奖金,这收入高吗?我们这一个打工的,搬砖和泥搞装修的一个学校至少六千,我才2500,这高吗?很多家属不理解就整天干仗。医院也没法,你开了扣医院的。反正就是不能开


尘埃也霸天


我来说说新农合转诊的问题。

重整制度的实施不单纯是新农合的患者,也就是说并不是针对农村居民,这是卫生系统按照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而实施的。

然后再说关于新农合转诊方面的一些事情。

新农合大家都知道是保障农村居民医疗的一项根本措施。新农合的资金来源,是属于农民交一部分,中央省市县配套一部分。这些资金首先是有限的,要保障辖区内农民在当年看病钱必须够用,这是前提。

而转诊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遏制医疗资源的浪费。比如说可以在县内看,就不用转往上级医院,在上级医院治疗后期可以转往下级医院,这种双向转诊制度才是分级诊疗的初衷。

实际上在新农合制度实施以后,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群众在患小病之后,不信任所在县域内的医疗机构要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比如说,我所知道的就有患者因患阑尾炎而要去三级医院做手术的。在县级医院花两三千块钱就可以看好的病,去三级医院有可能要花七八千甚至上万元,不但增加了自己的经济负担,对新农合的基金也是一种冲击。

当然这只是个别情况,但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普遍化,新农合方面也会在这方面不断加强管理。出台制定一系列政策,比如说没有。转诊回当地报销之后会降低报销比例等等一系列措施。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新农合的部门在制定这方面的政策时也比较人性化。比如说年龄超过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不用转诊13周岁以下的儿童不用转正,孕产妇不用转诊,急诊患者不用转诊。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很多人的问题。

同样还有一种问题,比如说某一部分人群在外地打工,要在所在的城市就诊,那么还有一种政策叫备案制。就是你可以提前跟你所在地的新农合部门进行沟通,选择四五家你所在城市的你觉得信得过的医院进行登记,如果真的患病了,可以直接去你所登记的这几家医院进行诊疗,出院时也可以获得补助。而且是按正常比例的补助,他不会扣你任何的费用。这种备案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等都可以实现。

毕竟医疗保障方面涉及到10多亿人的利益,各种政策的严格也是应该的,而在对政策的不断完善中也体现出了服务思维的改变。


龙语堂


这里呢,大部分人的回答是错误的,只有少数人回答是对的。普通老百姓对医院,对医生不满意,其实医生也不满意大家,不满意什么呢?就是不懂装懂,瞎咧咧。

医保改革要达到什么目的,一是能看好病,二是省钱。

从看好病看,很多县级医院就能看好病了,为什么要转诊。只有县级医院不能解决了,才转诊。不给转诊,那是县级医院认为他们有能力治你的病。要求转诊而不得转诊的,往往都是患方认为人家不能治。这里转诊的界定权不在患方手里,由医院决定。这也不是霸王条款,因为患方根本不懂医学,当然由懂医学的医院决定。

为什么要分级诊疗,都知道县级医院费用低,医保负担轻,所以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尽量在县级医院治疗,这就是分级的意义-为了省钱。省钱不是坏事啊,这里没有毛病。

为了保证分级诊疗得以实行,有两个规定,1.转诊率,我们这里的是不超过10%,从而限制随意转诊。2.不按分级诊疗,自己转诊的,降低20%报销比例,这也是限制不合理转诊的举措。

同时分级诊疗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分流患者。之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县级或者更加小的医院,门可罗雀,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就是之前没有实行分级诊疗的结果。分级后,把利益重新分配,上下联动,大家都有事做。可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

最后,我费心费力认真解释,听懂了吗?看看我这样详细解释,还能招致哪些喷子,这个我很想知道。


might003082


好吧,看了一圈基本都是责问谩骂的,没有一个回答的,那我就来抛砖引玉一番吧。

新一轮医改以“看病难,看病贵”为切入点开展的,而看病贵问题对应的政策便是药品“集中采购,零差率”销售,及相关的一些列药改政策,而实际取得的成绩大家也都知道,就不再多述了。

而面对“看病难”问题解决的相对应办法便以“分级诊疗”为主。而医保便以不同等级医院的报销比例不同为主要引导手段,其中有有分级诊疗,单病种付费为主要实施措施。其中单病种付费就是将某种疾病规定医保赔付多少,患者自费多少做出一个疾病定价,当这种疾病治疗过程中,如果超出定价部分将有医院担负,剩余部分也可以作为医院结余。而在医院的执行过程中,如果说那个医生的病人的定价费用超额了,那超额部分将由医生负担!

而分级诊疗中,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将疾病按病分级,我们本地是乡镇卫生院诊疗50种疾病,县级医院是150种,(后来又有新增,具体数字以新增为主。)在乡镇卫生院诊疗定价了的这50种疾病如果不通过卫生院转诊,直接去县级医院就诊,那么就是越级诊疗,属于违反新农合规定的不报销范围。如果说是卫生院转诊上去的,那么就真明医院技术力量不够,新农合会从医院将这个病人的费用扣除,而医院会扣除转诊医生的费用。在乡级相对来说还不是太严格,因为农合是以县为单位统筹的,再口也是在一个手里转,但到了县级医院,如果转诊了,那就成别人县的财政了。所以在县级来说,转诊这块管理相对比较严格。

而就在最近,我们本地又有新政策,如属于分级诊疗内的患者越级就诊,可以不用转诊证明报销,但是报销比例只报销规定费用的一半。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病是分给县级医院就诊的,那么你直接去了市级医院就诊,县级医院这病可以报销2000的话,你就只能报销1000了。

这样制定政策的好处就是通过就诊费用的杠杆引导患者按级诊疗,能在卫生院治的病尽量不要去县医院,能在县医院治的病就别去市医院了,以便改善全国人民挤协和,各种病人找专家这种情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就诊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我们全国医生的培养,毕竟医学是门实践科学,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都看专家了,那这些专家逝世了还拿来的医生?当然分级诊疗范围内的病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制定的,大多数情况下基本上是可以保证得到科学、合理治疗的疾病,如果医生感觉治疗有问题的时候,肯定会及时转诊的,毕竟现阶段的医疗环境是不容乐观的!

当然这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疾病是复杂多变,有些疾病的隐逆性比较高,基层(乡级、县级)医院不一定有设备及技术人员可以诊断检查出来,专家之所以受人追捧肯定是物有所值的,但对于绝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而言,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基层医疗水平足够应对了。

当然各个医院的水平发展病不均衡,同样是县级医院,一个和一个同样是有差距的,有些病某个县级医院束手无策,但到另一家或许就手到擒来了!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病情实际选择合理的就诊医院。

就目前来说,基层的医疗技术还有很大的欠缺之处,但就长远来说,这是利国利民,解决看病难问题的根本方法,等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的就诊医院的时候,我想那些真的需要专家看的疑难杂症才会让专家有精力有时间去研究攻克,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十个专家号,六个是来开药的!就是图专家的名声,放心!既浪费了专家的时间,也让一些需要的人见不到专家!

改革没有不痛彻心扉的,正因为有先辈们无私的奉献与热血,才让我们今天能够和平,安逸的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假如我们能够牺牲我们目前的一点意外,而换来我们后辈们的健康的就医环境,让该看怎么样医生的人能看到怎么样的医生,为什么不呢?

报销政策只是引导手段而已,当真的能够达到根据自己病情而选择医院的时候,我想我们的报销政策应该也会随之改变的!

也正因为自己无法判断该去什么地方就医,所以需要专业医生的转诊与推荐就医医生,你要相信医生推荐的医生绝对比你从病友口中听说的医生肯定专业,因为只有同行才懂内幕。


散v人


转诊制度基本是一刀切,根本没有考虑到外出打工者的难处,我国本就是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外出打工者所占的比例也绝对不是小数,甚至有些打工者都是拖家带口的,得了紧急疾病需要就近就医的,难道要坐车回家去看病吗?既然不能回老家看病,那合作医疗还有意义吗?也违背了合作医疗的初衷吧?并不是转诊不好,而是需要多一些灵活多变吧?做个假设,也许不恰当哈,假如同市就诊需要转诊,异市和跨省就医的不需要转诊。


强子80615182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新农合的目的就是为了统筹所有人的看病问题,为了能够确保资金池的钱充足,所以国家对转诊制度有了新的要求,如果不是重大疾病,医院有能力治疗的,那就不能进行转诊。

新农合的原则是“以收定支、略有结余”,而患者如果来到市级医院中治疗并报销,那就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加大,这样的话患者的看病负担也在加重,而新农合的资金池也会受到影响,一旦资金池里的钱用完了,可能所有人都不能参与报销了。为了所有人着想,国家才会加大了转诊的难度。

而新农合在治疗的时候,在乡镇医院的报销比例是最高的,可以达到80%以上,有什么感冒发烧都可以进行治疗。而在县级的报销就要少很多,只有55-65%左右,这样的话大家的看病负担就会加剧。不过在市级医院中的报销费用更少,才不过30-40%。

可见越往上医疗费用越高,农民的负担也就越大。可能只是简单的阑尾炎手术,在县级医院才上千元,而在市级医院却需要上万元。而正因为医疗的基数大,报销比例就算少点,但报销费用也会增加,对新农合资金的损耗量也会加大。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今想要办理转院证明比较难了。很多人对县级医院并不信任,往往有什么疾病都会在市级医院治疗,这样就会导致市级的医疗资源紧张。因此如果是一般的疾病,题主还是在县级治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