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後,是家人還是親戚?

紫玉duan


我從小聽母親對我們說:手足之間,小時是親情,大了是鄰居。

父母不在時,是門好親戚!





葉舞芭蕾時


親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後,是家人還是親戚?

親兄弟姐妹是家人還是親戚,我是深有體會:

體會一:

我有一位姐姐,從小就對我照顧有加,我從小上學的學費基本都是姐姐出的,遠遠超出了父母對我的疼愛。

在我蓋房子那年,由於資金不足,需要親戚的援助,就想到了姐姐家。

但是,我和姐夫是翻眼紅,一直處於冷戰狀態,按理說錢是不好拿的,如果這時候的你們會找誰借錢?

可是我的處理方式,會讓眾人大跌眼睛,我沒有給我姐添麻煩,直接找我姐夫哥拿了五萬塊錢,就這五萬錢我姐都不知道。

等我姐知道後,她又私下轉給我一萬元,並囑咐我是贊助的,不用還。

現在是家人還是親戚,一目瞭然了吧?

姐夫是親戚,有困難得吭聲,錢是借的;姐是家人,聽說你需要幫助,有能力可以無償支助。

體會二:

我和弟弟都出外打工,維持生計,少不了合作在一起。

但是,每當全家人在一起算帳的時候,我們兄弟倆也是親兄弟明算帳。

可是帳清之後,我弟弟會私下轉給我一部分多餘的錢。

現在再看看,妯娌是親戚,而兄弟是家人。


話不多說,親兄弟姐妹結婚後,都組建了新的家庭和新的生活,但要分清楚誰是家人誰是親戚?

除了自己新組建的家庭是家人,兄弟姐妹也是家人,其餘的都是親戚。

所以,家人心連心,無論人在何方,走多遠,總有一顆牽掛的心連著他(她)們,只不過處理的方式變了,要不然兄弟成仇,姐妹反目,也是常有的事。


阿張防水


在我看來,兄弟姐妹即使各自成家了也還是我的家人。

從感情上來講,我無法把親兄妹當成親戚,我們是一個鍋裡吃飯一個被窩裡睡覺一起慢慢長大的,打斷骨頭連著筋,永遠是一家人。

但對兄妹的另一半,我只能把他(她)們當親戚看,也是因為感情的原因,哈哈😄,沒辦法,畢竟是半途進來的。

很多人說,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不是一家人了,我也不這麼想,此時我們更要像一家人,彼此關心和愛護,因為這是我們父母在天之靈希望看到的。

父母永遠在我們心裡,兄弟姐妹永遠是一家人!


我影自徘徊


親情是否常在要看家庭氛圍,每個家庭情況都不一樣呢,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結婚後會常回家聚會,那是一家人的感覺,一大家子熱熱鬧鬧的。我的一個親戚家就是這樣,老人有一兒一女都結婚成家了,也都有了下一代人,父母在的時候回父母家經常一起聚會,其樂融融的,但是兩個老人都去世後,因為房產分配問題,姐弟倆反目成仇。老人在世的時候總盼著看到外孫早點結婚,外孫結婚後因為沒有房子就和姥姥一起住了,後來老人去世了,在北京房子就是老人唯一的財產,弟弟和姐姐商量房子按市場價格一人一半,誰要這個房子就把一半的房款給另一方,可是姐姐說沒錢,房子姐姐的兒子住著就是不搬家,也不給弟弟一分錢,弟弟非常

生氣,不久弟弟患了癌症,姐姐不但不給錢,弟弟生病了她連看都不去看,從此姐弟倆既不是家人也不是親戚了,互不來往至今。

而有的家庭則是親情常在,老人在世的時候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兄弟姐妹和和睦睦的,老人歲數大了需要照顧的時候大家都齊心協力照顧好自己的父母,老人去世後兄弟姐妹依然是一家人,逢年過節一起聚聚,還是親親熱熱的一家人。



麼石29189563


我的理解是,跟老公組成的新家庭,我跟老公是家人,老公的家人是老公的原生家庭,他的兄弟姐妹是老公的親人(有血緣),我跟老公結婚生子後,老公的兄弟姐妹依然是他的親人,對於大家來說是一家人,對於我跟老公的小家來說是親戚,當老公的兄弟姐妹都結婚後,各自組成的獨立家庭之間是走親戚的關係,而小家比大家重要


青春2899


我想將他們當家人,可現實是,哥哥姐姐們,已經越來越象我的親戚了。

當然我給他們的感覺應該也一樣吧?

我好懷念小時候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情景,想著那時雖然清苦,卻彼此親愛!

大的帶著小的,小的追著大的跑,有點好吃的,不用說都是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們…

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日子過的苦,笑聲卻一點也不少。

長大了,各自成家,各奔東西,見面的時間慢慢變少了,曾有的親愛漸漸稀薄,最親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生疏了…

家人,只有在一個鍋裡吃飯的時候,才是。

拿自己來說,父母在世時,一切都還好,父母走了以後,節假日我都不知道去那裡?

好像去那家都不合適,姐姐還好,哥哥家也就過年才去一回。

所謂的孃家,在父母親離世後,就沒得回了。

有些感情以為永遠都不會變,然而等我們長大了以後,一切都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兄弟姐妹各人有了自己的小家,也有了自己新的家人,過去最親的人,變成了外人。

失去了利益共同體,沒有了一致的目標,就失去了相互之間的粘性,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小家的利益奔波,眼裡早已不在視對方為家人了。

說現實在點,兄弟姐妹間沒有為了一些事情,變成路人,甚至仇人,見面還能客氣寒暄,已經是不錯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難受,兄弟姐妹之間的這種變化,

內心非常渴望,回到過去一家人的樣子!


十月竹子


我們兄弟姐妹四個,平時都有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工作,過年過節聚聚。直到母親有病和去世,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商有量的沒因為錢的事紅過臉,我因為傷心過度有病,兄弟姐妹都擔心的不得了!所以到有事的時候真的還得是親兄妹!


224774288


自己的兄弟姐妹當然是自家人啦!因為同一個父母所育,所以是一家人,這是沒法改變事實。

長大後各自成家立業而分開幾個家庭。

兄弟小孩之間相稱呼只能算是堂兄弟妹。

而姐妹外家只能叫親戚關係。

雙方小孩相稱呼叫表兄弟。姐夫妹夫只能說是親戚關係。

雖然各自成家,但是兄弟姐妹永遠都是自家人,都是自己父母親生骨肉。✌✌


大忙N222


第一,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因為確實是在兄弟姐妹各自結婚後,關係開始有明顯變化的,畢竟人類主要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生活的,我的觀點是 兄弟姐妹只有在成年以前和結婚以前,在同一個家庭一起長大,可以說那個時候是真正的手足,成家以後 ,只有父母健在的時候才相對親近,比如逢年過節聚一下什麼的, 一旦父母去世了, 都是各自過各自的日子了,可能不會突然就淡了,但是真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你可以去想想,你爺爺奶奶家和他們的兄弟姐妹家,比如你的姨奶奶家和你的舅爺家等,還有你父母的兄弟姐妹家,比如你姑姑家和你舅舅家等,所以,你的兄弟姐妹也不會例外,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另一半和子女,配偶和子女的地位肯定是大於兄弟姐妹的,從法律角度更是如此。

第二,家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子女的,毫無疑問,父母一定是偏心的,只是偏心的差別有多大,或者你有沒有意識到父母的偏心,本身偏心就是客觀存在的,雙胞胎也不例外。所以,父母的不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

第三,兄弟姐妹中,有的人重感情,手足情深,善良沒有心眼,有的呢,人也不壞,但是對父母對兄弟姐妹不是特別關注,只關心自己的小家庭,還有的,重利益,斤斤計較、心眼多,而這些呢,在結婚以前,體現不明顯,也許小時候就是誰吃的零食多,誰要父母的零花錢多,畢竟你人生大事都是在成年以後,考大學,找工作,買房結婚,生兒育女等,所以,小時候的關係沒有經歷太大的考驗,真的不是很明顯,成年以後,結婚以後,關係疏遠,就一目瞭然了。

最後的建議,不必過於在意,畢竟是你對象的兄弟姐妹,你只要做好表面你該做的就行,你沒有義務對他們一片真心實意,也不要對他們抱太大期待,還要看他們怎麼對你,人家敬你一尺,你也敬人家一尺就行了。


用戶263441754


處的好就叫家人,

處的不好叫親戚。

這個就看你心裡怎麼想呀,你把人家當親人,他就是親人。你把人家當親戚,他就是個親戚。🌺

我們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意思就是,父母在時,逢年過節,父母兄弟姐妹其樂融融,喝點小酒🍺,聊聊家常,即便有些不和,也是無傷大雅,我們都是一家人 ,哪裡來的家人,親戚之分。🌹

父母若不在,兄弟姐妹 ,便也有了微妙的變化。💔

  1. 有些妯娌,姑嫂,兄弟之間相處的好,變化也就小一點,大家逢年過節正常走動。長兄若父。做兄長的能友愛弟妹,弟弟妹妹能恭敬兄長,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都能輕財重義,言語上大家相互包容忍讓。兄弟姐妹互相幫助,外禦其侮 ,也就沒有了忿怒,怨恨也就無從生起。家庭和和美美,家族蒸蒸日上,人丁興旺,便也有了成為百年家族的雛形。成為一方美談。兄弟姐妹常來常往,自然也都是家人啦。🌺
  2. 還有一種家庭,父母在時,還算本分律己。但凡父母不在 心思便也多了。存了爭利好勝之心,兄弟姊妹間便有了罅隙,心思不同,想法不同,大家皆錯我皆對,十個腦袋想問題,都是領導,都是老大,要什麼包容 ,要什麼和睦 。便沒了容人之心,心裡只記得自己的善,忘了別人的好。除了自己哪裡還會有什麼家人。早早分了家產,豈不逍遙快活。兄弟姐妹便慢慢散了 ,要臉面的還能禮尚往來,以算不錯。兄弟姐妹也就成了親戚 。🍁

3. 還有一種。大嫂,二嫂,姐夫,妹夫 這些人明事理,懂進退 ,是家庭,家族之幸,家族也是必興旺發達。若這些人不起好作用,煽風點火,再加自家兄弟姐妹耳軟心歪,少了敬畏之心,兄弟反目,姐妹成仇 ,也是彈指之間。🦀這本也怨不得旁人,自己兄弟姐妹血脈相連,尚不能和平相處 ,又豈能要求旁人,心底無私天地寬,有了私。即便旁人不說,自己心裡也早種子草🌿家人也就變成親戚。時間一長有一搭沒一搭的便斷了聯繫。

4. 更有甚者兄弟姐妹之情全然不顧,兄無慈愛,弟無恭敬,為家產鬧上法庭,面紅耳赤,少了斯文。便只能各家過各家的小日子,形同路人,老死不相往來,也是大有人在。一世兄弟姐妹之情也就完了。家族也就散了。

想想也是有趣,朋友之間往往能處成兄弟,然而自家手足,一鍋吃飯,一榻而眠,幼時的呵護 ,曾經的溫暖。血脈相連關係反而淡了許多。能為手足已是緣分,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