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领八旗精锐30万猛攻南京,朱元璋领徐达常遇春步骑混合25万防守,谁能赢?

瓜太郎


我的答案是清军必将折戟南京城下。理由很简单:参照江阴之战。

公元1645年夏天,大明江阴典史阎应元以万余不习军事的壮丁,抵御二十四万满洲八旗兵和汉奸军队八十一天,击毙八旗兵和汉奸军队七万五千人,这如果是25万正规军,八旗兵可能连底裤都要输掉。


别说这24万人里八旗兵不多,战斗力不强,恰恰汉奸军队比八旗更懂得如何攻城,他们本身就是大明的正规军,明朝守城那一套他们都懂。

南京城比小小的江阴城防守不知坚固多少倍,那么大的城市,25万守军完全可以展开,而30万八旗军队只能集中兵力攻几个城门,南京城的外城周长是多少呢?120里,18个城门,要是围攻,30万人还真是不够看的。


如果从长江往南攻,就要攻定淮门,当年朱棣靖难就是朱穗和李景隆开了金川门占了大便宜,否则没那么容易进城。明朝水师全世界领先,廖永忠俞通海这些鄱阳湖大战的悍将不是吃素的,后金有水师吗?恐怕三十万八旗都得到长江里喂鱼。

如果从南往北攻,南京外城包括了紫金山,因为紫金山居高临下,大炮可以直接打到皇城,届时双方争夺的焦点必在紫金山一线,八旗兵要攻紫金山,就要先打仙鹤门,那就要问过架在紫金山上的明军大炮了。

再考虑谋略和用计,朱元璋团队的牛人徐达常遇春刘基李文忠朱升朱文正李善长冯胜傅友德蓝玉……努尔哈赤有谁?范文程……这真是尴尬了。


每日一段历史


看到这个题目,我的内心就燃起来了。

朱元璋和努尔哈赤在军事史上,同谓雄主,八旗劲旅的将佐和徐达常遇春一样是将星如云,30万八旗劲旅和25万步骑混合军都是久经战阵,想必一番龙争虎斗必不可少。

我定睛一看,原来这条题目还天才般的提出八旗劲旅打的是南京城,而步骑守着南京城。


本来嘛,一般情况下,在草原或者平原上,八旗劲旅靠着骑兵来去如风,这样这样显然对天然缺少五万士兵的朱元璋不公平,地形熟悉,补给快捷,多为骑兵,机动性强,胜机较大的必然是八旗劲旅。但是,题目很公平的指出——让骑兵为主的八旗劲旅攻打南京城,让有步兵和数目少五万的朱元璋拥有南京城这么一处战略要地。

这真是天才一般的设想,一下子就挑起了我内心的热情。为了使得最后结果趋于真实,我就先设定这么一个情况——在南京,朱元璋属于本土作战,因此士气高昂,补给非常便利,南京城池坚固,易于防守。

这场战端一开,势必是中华军事历史上最华丽,最酣畅淋漓的战争篇章,至于所谓战争依存国力,我们暂时不考虑国力的事情,就设定八旗劲旅和朱元璋都不缺给养。

考虑周全之后,我们宣布战争开始。

南京城,长江是八旗军进攻之前必须要考虑到的天然的屏障,但是考虑到八旗军那彪悍的脑回路,以及凭空多出来的五万人,他极有可能试试把这条天堑当成天然的交通要道。

顺江而下之后利用高机动骑兵“任尔几路守,我这一路去”洞穿一处防线,必然全线动摇江防守军,但是凿穿一处后,努尔哈赤会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直奔南京,第二个是继续掩杀江防部队,以达到控制江防的目的。按照努尔哈赤的性格秉性,极有可能选择第二种(参考历史上当年努尔哈赤袭击觉华岛,杀人泄愤)。

朱元璋面对来势汹汹的八旗劲旅,会如何应对呢?此时江防部队已经动摇,我们假设此时朱元璋只有十万骑兵,那么对于朱元璋来说,必然会任用常遇春和徐达两名骑兵大师,分兵合击阻拦或者接收江防溃兵与追杀的八旗劲旅,从而赢得自己布置南京守军的时间,对于南京城本身来说,城市本身背对着山,整个周边山脉相对北方就是一个凹形。

按照历史上的那些例子,一旦江防失守,敌人往往会趁机占据各处高地山脉,正如太平天国时期今天南京的俗话,“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轰进后宰门。”

不过幸好,努尔哈赤没有携带大量步兵,更没有携带火炮,他大量携带的是骑兵,他需要骑兵的高度机动以达到追击残敌的目的,因此他也不可能会分出军队放弃骑兵,去抢占制高点。

凭借着常遇春出色的突袭能力和不留俘虏的狠辣手段,阻击追击八旗劲旅问题不大,徐达收拢溃兵撤往南京城防,由于当年朱元璋根据南京周边的山川走势修建了南京城墙,又修建了周长六十公里的外郭城,其中仅仅有将近二十公里的城墙部分用砖砌成,其余四十公里城墙则相较简陋。


明初时,南京一度驻军将近二十万,而此时朱元璋军队数量严重不足(十万骑兵在外,五万江防军队在撤),城墙长反而成了累赘。

一旦徐达常遇春被八旗劲旅缠住,来不及回援,努尔哈赤只需分出一支部队,不用多,两万足矣,两万人绕过被缠住的徐达和常遇春,对着将近二十公里的南京城墙任意一处进行以点破面的战术,留守的大量步兵速度绝对跟不上机动性强的八旗劲旅,必然顾此失彼,南京外郭必破。

若是常遇春和徐达没被八旗缠住,及时奔赴回援了呢?那情况便会不一样,面对人手充足且存在大量机动力量的南京城,八旗劲旅无法使得朱元璋顾此失彼。最后会在旷日持久的围城战里面变得越来越焦躁,关键时刻朱元璋便可以令徐达常遇春为骑兵之将,出城野战,相持一段时间后,八旗劲旅便会疲惫不堪,最后必然惨败饮恨于南京城下。


所以,胜负手其实在于徐达、常遇春的骑兵部队能否完成在野外击溃不可一世的八旗劲旅?已知八旗劲旅人数在三十万,渡江过程中损耗五千(八旗造船业不发达),凿穿江防损耗五千(江防步兵占有地利),在追击泄愤江防各处的时候,损耗五千(江防步兵毕竟训练有素),留守三万看守后方物资(船),有人可能觉得太多,问题是三十万渡江的船,要是低于三万人看守,努尔哈赤能放心嘛?

在此期间,徐达和常遇春正在火速赶来,他们拥有一支十万人的骑兵部队,而此时敌人有二十五万骑兵,但是常遇春和徐达仅仅是收拢溃兵以及阻击任务,考虑到历史上二人擅长奔袭,按理来说,打疲惫不堪的八旗劲旅问题不太大。

所以,朱元璋在这场对决里胜利可能性极大。


夏目历史君


对比一下双方的优劣势就一目了然了。



明军优势:

朱元璋徐达当世名将,战略战术毫无破绽。

南京城城池坚固,还有长江天险。

明军有火炮。

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后勤补给不成问题。

本土作战,以逸待劳。

25万兵力不如清军多,但是守城绰绰有余。

明军劣势:

战斗力不如清军。


清军优势:

战斗力强

没了

清军劣势:

努尔哈赤当世名将,战术指挥登峰造极,战略上流寇作风,不如徐达朱元璋。

清军远道而来,水土不服。

清军后勤补给全靠抢。

江南河网密布 不利于清军奔袭。

清军没有攻城器械,也没有火器大炮。

30万攻城部队面对25万守城部队,兵力不占优势。

清军更擅长野战,攻城战不是强项。


努尔哈赤时代的清军只是东北地区一股大号的土匪,抢钱抢粮食还行,除了战斗力强,其他一无是处,连炮都没有。明军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一头小野猪不够朱八八吃的。


狗哥说奇葩


首先努尔哈赤的八旗精锐是没有30万之众的,顶天了15万就很多了。其次,朱元璋和徐达、常遇春都不善于守城,守城应该交给朱文正来做,而徐达和常遇春可以负责出城迎敌。

努尔哈赤的骑兵就算有30万,未必能打下南京城。

就算是给努尔哈赤双倍的兵力,足足30万骑兵,那努尔哈赤也未必能够打下南京城。因为努尔哈赤的骑兵并不擅长攻城,他们更加擅长的是在平地上的进攻。

比如说努尔哈赤在同一女真部落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平地战争。双方的力量各自摆开阵势,互相拼杀之下,的确没有人是努尔哈赤的对手。

所以努尔哈赤很快就拿下了整个女真部落,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努尔哈赤并没有攻打过什么正儿八经的城池,大多数都是城寨或者直接就在野外跟对方拼杀。

那么努尔哈赤也就没有训练出一支可以攻城的部队,这就是满洲骑兵的缺陷所在。我们发现满洲骑兵南下的时候,所向披靡,所经过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

不过他们在遇到顽强抵抗的城池时,一点办法都没有。比如说顽强抵抗的江阴城,清军打了八个月才给打下来,还是借助了红衣大炮的作用。

由此可见,努尔哈赤带着双倍的人马也未必能够打下南京城,因为他们没有一支足以攻下城池的部队,也没有相当成熟的攻城技巧,一切只能用人去拼杀,而在军队人马这方面,朱元璋手握25万人,并不比努尔哈赤少多少,所以努尔哈赤并没有任何优势。

由此可见,南京城努尔哈赤是打不下来的,不过这里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朱元璋没有选择带领大军全体出城,跟努尔哈赤决战。

朱元璋只要带兵出城跟努尔哈赤决一死战,那么事情就会有巨大的转变,因为努尔哈赤最擅长的就是互相厮杀,在这一点上,朱元璋未必就是努尔哈赤的对手。

朱元璋必须要坚守城池,随机应变。

按道理徐达常遇春所带领的人马,不会比努尔哈赤的人马差。但是这里存在一个兵种差距的问题,努尔哈赤都是骑兵,这本身就占据了很大的光,谁也不可否认,骑兵的战斗力,比步兵要强大太多了。

骑兵就相当于古代的坦克,可见杀伤力有多强大。所以说朱元璋这边的步兵即使再强大,那也不是30万骑兵的对手。他们手里只有少量骑兵,是无法与努尔哈赤的30万骑兵相抗衡的。

所以如果贸贸然就出城跟努尔哈赤决斗的话,我觉得朱元璋必输无疑。这不是将领带兵强弱的问题,而是兵种之间差距的问题。

这就好比,用现代化的加特林,去跟汉阳造对决一样,差距是一目了然的。那么朱元璋该如何取胜呢?我认为必须要坚守南京城。

守城徐达和常遇春绝对不是好手,不过朱元璋手里有一位守城的天才,那就是朱文正。如果朱元璋启用朱文正守南京城,那百分之百可以守住。

只要守住了南京城,那么朱元璋就能够消耗努尔哈赤的实力。努尔哈赤的力量被消耗了一段时间以后,自然会露出破绽。

这个时候朱元璋吩咐徐达和常遇春突袭出城,打努尔哈赤一个措手不及。一个毫无防备的骑兵军团,未必就是骑兵步兵相结合部队的对手,毕竟徐达和常遇春是早有预谋的。

这么一来努尔哈赤的力量必然是被击溃了,而朱元璋便能够取得这场跨世纪之战的最终胜利。

打仗打的不是人数多少,而是战略思想。

努尔哈赤的骑兵就是他最大的优势,所以他要想战胜对手,必须要把自己的优势无限扩大。而以逸待劳则是朱元璋的有点,他也必须要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

在放大自己优点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注意对方的缺点,比如说努尔哈赤必须要放大朱元璋在骑兵上的弱点,引诱朱元璋出城决战,就是努尔哈赤需要做的事情。

而朱元璋也必须要看到努尔哈赤的缺点,让努尔哈赤不断攻城,消耗努尔哈赤的决心和斗志,削减努尔哈赤集团的综合战斗力,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朱元璋集团才能取得胜利。

人多人少,其实只是一种概念上的事情。当双方人马都上升到了上万人的时候,其实我们不能很好地判断谁能获胜,大家都是赌一把而已。


江湖小晓生


努尔哈赤必败无疑!


努尔哈赤连孙承宗,袁崇焕,满桂,赵率教等人镇守的宁锦防线都拿不下来,别提跟将星云集,兵强马壮的朱元璋巅峰骑兵对决了。

守城的一方本来就占便宜,更何况朱元璋的骑兵根本就不虚努尔哈赤的骑兵。

徐达是不世出的名将,常遇春是百年难遇的勇将,这两人的组合为大明帝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你可曾听过有他俩打不赢的战役,拿不下的城池?



而努尔哈赤以及他的后世子孙自始至终都没能攻破宁锦防线,明朝崇祯年间,官吏腐败,民变四起,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多线作战仍能在山海关一带与努尔哈赤苦苦支撑,即使后来民族英雄袁崇焕被杀,八旗铁骑也没能攻破山海关。

如果不是吴三桂变节,恐怕八旗军也不那么容易入关,其战力跟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战力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要是李成梁还在努尔哈赤也没戏,即使李成梁死了,恐怕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领个十几万人,野战就能收拾了。



经典影视片段收藏站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厉害,朱元璋带着老伙计们来教训那些欺负他子孙的女真人了。

某年某月某日,金陵城外,旌旗蔽日,连营数百里,女真八旗30万大军将金陵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城内不甘示弱,城头密密麻麻站满了明军士兵,弓箭手躲在垛墙后面,刀斧手手持盾牌,傲立于城墙之上。

城墙下面,密密麻麻的是明军骑兵,骑兵后面还有大量的步兵。

明军安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空气中溢满了杀气。

三声炮响过后,八旗兵开始攻城。

一架又一架的云梯被扶上城墙,又被推倒,弓矢遮蔽了天空。

战事紧张到空气都要炸裂。

八旗兵只是比城内明军多了5万,要想围住铁桶一般的金陵城,简直做春秋大梦。

八旗的主力集中在正门一侧,偏门的兵力相对薄弱很多。

又是一声炮响,西侧的一扇城门打开,明军铁骑冲杀出来,为首大将徐达,军神一般的存在,威压八旗兵。

西侧的围堵很快被冲破,明军飞快的杀向正门集结。

正门一声炮响,常遇春从城门杀出,常无敌锐不可当,率军卷进攻城部队。

就在正门被常遇春搅得一团乱的时候,徐达的大军杀到,两军合力,其势更壮。

很快,八旗兵便开始溃退。

30万八旗兵想击败25万守城明军,简直是开玩笑。

写的生涩,见笑了,望海涵。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我是历史伶俜者,你来问我来答。

虽然朱元璋很厉害,但是还是努尔哈赤会赢。

单从士兵的战斗力来看,不可否认,明初时明军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强悍的,朱元璋也是一位很好的统帅,手下更是猛将如云,像常遇春、徐达、蓝玉等打的蒙元一路向北。洪都保卫战中,朱文正更是身先士卒,抵御住了陈友谅60万大军的攻击。再看八旗军,清末的八旗军虽然一击就溃,但是他们的祖先可是狠人,更有多尔衮、皇太极等猛将,毕竟那个时候的东北还未开发,生存环境恶劣,只能通过抢掠南边的明朝来满足生活,这就使得他们的战斗本能很强。所以明军在单兵战斗力上是不占优势的。




第二个是武器装备,朱元璋时期还是以冷兵器和火炮为主,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火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不仅火炮的制造工艺和射程均有改良,红衣大炮就是代表。努尔哈赤本来效力于明军,深刻明白火器的重要性,所以在发展部队的火器装备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武器上朱元璋是吃亏的,在双方士兵素养差不多的情况下,武器就起了关键作用。



第三,如果努尔哈赤已经打到南京了,那说明北方已经成了努尔哈赤的地盘了,有了北方的粮草供给,那完全可以围而不打哦,活活把朱元璋困死。如果出城决战,那八旗军还是有很大胜算的。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儿看法,因为达不到朱元璋、努尔哈赤的那种思维层次,只能通过几个方面来对比一下。


历史伶俜者


朱元璋会赢。

大明开国时军队的战斗力可不是明朝末年可比的,朱元璋的统帅能力也不是崇祯可比的,更不用说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了。



先看数量,30万精锐八旗军对25万久经战场的明军,兵力上差五万,差距不是很大,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



其次看质量,八旗军以骑兵为主,前期战斗力很强,特别是在大规模平原野战上更是步兵的克星。明军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先后与元军、张士诚、陈友谅大战,留下来的都是精锐,战斗力不弱于八旗。



再看场地,这是一场攻城战,骑兵的优势会降得很低,骑兵只能步行攻城。明军守城战做的特别好,洪都保卫战中,朱元璋的侄子坐镇孤城抵御住陈友谅六十几万大军,坚守85天之久,最终迫使陈友谅撤退。南京城比洪都更高更坚固,守将也更是厉害,坚守绝对没问题。



最后看结果,八旗久攻不下南京,肯定粮草不济,士兵疲乏,只能撤退。如果明军放弃守城,直接跟八旗决战,那结果就不好说了。


历史小学童


大家好,我是[历史不识君],欢迎各位来到本期历史小课堂: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八旗精锐30万,朱元璋步骑25万,谁胜?”

朱元璋和努尔哈赤,(明朝)对(清朝),两大军事领域人物之间的对决,谁胜谁负?

我觉得是朱元璋,朱元璋身边武将徐达、常遇春,明朝有名的战将,而且军队跟了朱元璋南征北战多年,对防守应该有经验!当年,陈友谅率近五十万大军进攻洪都时,洪都守军三万余人!还是坚持到朱元璋主力军回援,可见对于防守,明朝部队十分善于防守!


努尔哈赤即使从草原来到南京,依旧打不过朱元璋!八旗劲旗,虽然十分强悍但是入了中原,地形不利,粮草跟不上,又对上巅峰时候的朱元璋,根本拼不过!

如果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关注[历史不识君],下一期,更加精彩!


历史不识君


翻版“赤壁之战”就此上演

遇到擅长火攻明军,可能努尔哈赤八旗精锐在渡江途中就被明朝水师以火攻击溃。历史上陈友谅率60万水师进攻朱元璋,在遇到南京的边防要塞洪都时,打了整整几十天都没有拿下,紧接着朱元璋紧急调动二十万大军,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命运的决战,虽然敌我比例三比一,但朱元璋用火攻战术成功击溃陈友谅部队。在解决张士诚和陈友谅之后,朱元璋率大军开始北伐,派遣徐达常遇春率领率领25万大军。徐达擅长率领步兵,常遇春统领骑兵,北伐时常遇春经常率领骑兵与元军交手每战必胜,两人配合默契彻底将元军赶出中原,实现朱元璋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而反观努尔哈赤虽说拥有30万大军,但是根据史料记载清军入关是满八旗只剩下五万可战之兵,剩下的都是汉八旗与蒙八旗,这些都是仆从军不堪重用。满清八旗多是骑马的步兵,骑马接近敌人下马作战。反观明军骑兵和水师都是有赫赫战功,这一战努尔哈赤必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