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反腐”——一次值得深思的反腐运动

最近看了著名演员胡军主演的电视剧《朱元璋》和著名历史教授张宏杰所写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让我对朱元璋洪武时期的事件有了深入的了解,

尤其是“朱元璋反腐”,一直被后人所探讨、深思。

“朱元璋反腐”——一次值得深思的反腐运动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朱元璋反腐

由于朱元璋是草根皇帝,农民出身,他的父母兄弟都是因为遭到元朝贪官污吏的剥削,最终挨饿而死,所以朱元璋对于官员的腐败十分痛恨。

“朱元璋反腐”——一次值得深思的反腐运动

洪武帝:明太祖朱元璋

他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创建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来监视大臣们的一举一动,创立了《大明律》,并用最严厉、残酷的手段反腐。

“朱元璋反腐”——一次值得深思的反腐运动

大明律

因此,整个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因为反腐被杀的人达到几十万人,这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是绝无仅有的。我认为“朱元璋反腐”应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四大案时期(1376年~1393年)

所谓的洪武四大案指的是: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先根据时间顺序简要概述一下这四大案:

  • 空印案

空印案发生于1376年,府州县都需派出审计官吏前往京师户部,核对其所在钱粮、军需,

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为了不浪费来往路途所需时间,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这是从元朝就有的习惯性做法,可朱元璋得知后大怒,把涉事官员全部处死。

“朱元璋反腐”——一次值得深思的反腐运动

空印案

  • 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发生于1380年,淮西人胡惟庸因为开国功臣李善长的推荐担任丞相,

“朱元璋反腐”——一次值得深思的反腐运动

电视剧《朱元璋》中的胡惟庸

可是胡惟庸做事过于专断,并且扶植淮西亲信,史称“淮西党”,与以刘基(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党”针锋相对,甚至毒死了刘基,大权独揽。这些都让朱元璋对胡惟庸起了警戒心。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占城使者来访,胡惟庸却密而不报,使得使者被迫住到客宅,这件事最终被太监告发。

“朱元璋反腐”——一次值得深思的反腐运动

电视剧《朱元璋》中朱元璋对此的态度

由于胡惟庸的密而不报并与礼部互相推卸责任,让朱元璋疑心大发,最终决定处死胡惟庸,此案又牵扯到好多“淮西党”人及其相关人士,包括开国功臣李善长。

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中官出见之,入奏。帝怒,敕责省臣。惟庸及广洋顿首谢罪,而微委其咎于礼部,部臣又委之中书。帝益怒,尽囚诸臣,穷诘主者。未几,赐广洋死,广洋妾陈氏从死。帝询之,乃入官陈知县女也。大怒曰:“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乃敕法司取勘。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属咸当坐罪

《明史》中对此的记载

  • 郭桓案

郭桓案发生于1385年,郭桓利用李彧、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人,私吞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外,还私分了浙西的秋粮,并且巧立名目,征收多种赋税,中饱私囊,被余敏、丁廷举报。此案涉及金额、人数巨大,朱元璋利用此案杀了很多布政司,六部官员以及地方官,并在《大诰》中感叹:

“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这么过分的,实在是不多!”

  • 蓝玉案

蓝玉案发生于1393年,蓝玉是明朝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将领,为明朝屡立战功,最显赫的就是洪武21年(1388年)的捕鱼儿海战役,消灭了大量的北元主力,令北元一蹶不振,陷入分裂。

“朱元璋反腐”——一次值得深思的反腐运动

电视剧《朱元璋》中的蓝玉

蓝玉因为功劳巨大,被封为“凉国公”,但立下汗马功劳后的蓝玉开始居功自傲

,在军中不听皇帝号令,有一次因为守关士兵不让其进入,他就擅自毁关进入。此外,他还在封地内擅自养奴婢,霸占民田,这些都被锦衣卫举报并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最终蓝玉九族被杀,并牵连到了军中很多将领和开国功臣。


四大案的影响

四大案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国家腐败问题一度得到缓解,但也起到了巨大的副作用:

很多官员都是被冤杀的

四大案从上到下牵扯人数巨大,大多数涉案人员都是被处死,开国功臣几乎全部被杀光。除了四大案还有成千上万这样的案例,整个洪武年间被处死的人超过几十万人,其中不乏有很多被冤杀的官员,例如:在郭桓案中,很多被迫为贪污人员补饷的百姓,地主,本应该被保护,但在处理案件中全部被杀害,此事引起了很大的民怨,为了平息民怨,朱元璋又处死了审理此案的官员,

从中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残暴、盲目。

丞相的废除

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认为胡惟庸之所以能够结党私营,排除异己,就是因为他身为丞相,权利太大,因此朱元璋废除了维持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丞相制度虽然说使皇帝的权力变得空前庞大,但也增加了皇帝的很多负担,所以后来的明朝皇帝大都不愿意管理朝政,因为要他们管的事情太多了。

“朱元璋反腐”——一次值得深思的反腐运动

万历皇帝不理朝政达到28年

功臣杀的太多

在四大案时期,朱元璋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功臣,这也使得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文继位时无将可用,在靖难之役中只能听信大儒方孝孺,李景隆等人的话,这些人都不会打仗,根本不是燕王朱棣的对手。

引起了党争

都说明朝亡于党争,党争的源头就来自这次反腐运动,朱元璋为了反腐,鼓励官员之间互相揭发、举报,并有赏赐,这就使得官员之间为了利益结党,不管对与否举报、揭发另一党,

朱元璋不进行遏制,反而鼓励,加剧了党争。


更重要的是四大案时期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到腐败问题如此严重的根源所在:

1.明朝官员的俸禄太低,甚至连家人都养不活

朱元璋认为官员腐败就是因为他们有钱去贿赂,所以把他们的工资定的很低,让他们没钱去贿赂。但他没有想到官员没钱养活自己的家人,反而会铤而走险,变本加厉的去贪污只是为了养活自己的家人,甚至不怕死。所以,洪武年间明朝的贪污腐败问题十分严重,并随着工资的俸禄减少越来越严重。

2.没有建立完善的监察体系

四大案时期的反腐运动基本上都是朱元璋亲自操办,手下的监察机构都是根据朱元璋的指示办事,朱元璋也是人,有时的指令也是错误的,可是却没有任何机构能够驳回、指正他的指令,这也使得大量人被冤杀却无人指出。

这也不能怪朱元璋,这也是君主专制统治造成的必然结果。


第二个时期:学“大诰”运动时期(1385年~1398年)

经过了四大案时期的折腾,明朝的贪腐问题却仍旧没有得到解决,朱元璋认为问题在于监察机构的办事不利。因此,他想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让百姓去捉拿贪腐官员。

1385年,他开始编写《大诰》,这本书以皇上的口吻来写,写了朱元璋希望百姓如何逮捕贪官污吏,并列举了很多贪官污吏祸害百姓事例让百姓毛骨悚然:

皂隶潘富犯法外逃,沿途有二百余家知情,有的人家并曾提供食宿。追者回奏,将豪民赵真、胜奴并二百余家尽行抄投,持杖者尽皆诛戮。沿途节次递送者一百七户尽行枭令,抄没其家。呜呼:见恶不拿,意在同恶相济,以致事发,身亡家破,又何恨欤?所在良民,推此以戒狂心,听朕言以擒奸恶,不但去除民害,身家无患矣。

《大诰》中的事例

写完后,他让手下大臣拼命印刷,发到每一个村,每个村组织人专门学习《大诰》并组织讲堂,向村里百姓传授。

“朱元璋反腐”——一次值得深思的反腐运动

大诰

据统计,《大诰》的印刷量达到了千万册,为明朝之最,朱元璋把百姓当成机器人,认为只要通过书本的灌输,就能让百姓判断出谁是贪官,并进行逮捕,从而解决贪污腐败问题。在随后的十三年时间里,《大诰》几乎是人手一本,全国百姓都在学习,到处都是百性冲到官府,逮捕他们不满意的官员,抓到的一律处死的景象。可是很快,这场运动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百姓错抓了很多官员,仍然有很多官员被冤杀,甚至有百姓为了逃税,把当地的收税官抓起来处死。

但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成了垂暮老人,再也没有精力再想出其他办法,这场运动一直维持到了洪武31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才停止。


反腐结果

“朱元璋反腐”历时30年,分为“四大案”和“学大诰运动”两个时期。其期间被处死的人数令人触目心惊,并且经常是株连九族,可谓十分残酷,朱元璋试图用残酷手段来制止贪污腐败问题,却因始终没有找到问题根源,反而适得其反:洪武年间爆发了好几次农民起义,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农民起义次数最多,最腐败的王朝。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广西阳山县山民十万余反。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广州的曹真和苏文卿等叛。 同年,福建福安县民江志贤聚众八千反。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广东铲平王叛乱,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湖广铲平王吴奤儿继洪武十一年(1378年)叛乱逃脱后再次造反,

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江西赣州夏三聚众数万人反。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广西的瑶族、壮族数万人叛乱

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年),陕西沔县高福兴等叛乱,打败汉中卫明军,攻陷略阳,徽州,文县。

《明史》中的洪武朝农民起义记录

随后,他又发起了全民学《大诰》运动,试图让他认为纯洁的百姓来逮捕贪官污吏,却没想到百姓也是人,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乱抓人。


总结

可以说,朱元璋发起的反腐运动值得后人去深思,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要建立完善的反腐监察机构,靠领导人一个人推行是不行的。
  2. 在没有找到问题根源的情况下盲目、残暴的去反腐注定是失败的。


史实资料:《明史》 《大诰》

书本资料:《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