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运河水滋润的嘉兴民风

大运河是一条古老的河。然而环绕嘉兴城的“原生态”的江南运河更是古老,有2400多年历史。春秋时期的吴国,以都城苏州市为中心,凿了许多条运河,其中一条向北通向长江,一条向南通向钱塘江,这两条南北走向的人工水道,就是最早的江南运河。这条河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都进行过多次整治,到了隋炀帝时又下令作进一步的疏浚。无论写一部运河史还是江南史,运河嘉兴段都有光辉的一页。

被运河水滋润的嘉兴民风

滚滚的千年运河,日夜奔流不息,像一位慈祥的老翁,平和、宽厚、沉静、包容、默默无闻地为人类造福。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千百年来受古运河滋润、孕育的嘉兴人,有着醇厚的民风民俗,勤劳、朴实、善良、聪颖、宽容、厚道,像大运河一样默默地作奉献。膏腴之地的嘉兴,历史上是全国主要产粮基地之一。唐代朱自勉来嘉兴屯田三年,粮食产量达到浙江六州之和。一船船的漕粮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运向北方;嘉兴作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大量的丝绸经运河运往世界各地。

被运河水滋润的嘉兴民风

运河是嘉兴文化的血脉。嘉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醇厚悠久的民风民俗,有着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老人们会讲述三塔白龙潭的惊险故事;运河边上西施学刺绣所在地的学绣塔故事;北丽桥、西丽桥的故事——据说北宋时,高丽贡臣沿运河途经嘉兴,适逢修建两桥而得此名;长虹桥的民间传说故事——道士陈复古在静峰庵坐关三年,募银三万两而建成。以及运河边上的落帆亭、杉青闸散落的一串串故事——落帆亭对面的“羞墓”,有汉代朱买臣马前泼水羞妻的故事,杉青闸则是宋孝宗出生的地方。

被运河水滋润的嘉兴民风

与运河有关的民俗也有很多。三塔、血印寺一带,每年三月十六,为祭祀蚕花娘娘,自发举行踏白船竞赛,届时运河两岸万人会聚,沪、杭、苏及近郊各县乡皆成群结队赶来观看,数十条踏白船在宽阔的运河上竞渡争流,场面非常壮观。六月廿四荷花生日,入夜,市民在市河和南湖放荷花灯,以纸扎荷花,下系木片,中燃红烛,随其漂流,星星点点,烛光闪烁,煞是好看,成了嘉兴人观灯、放灯、赏灯的民间习俗。在大运河王江泾段东侧的嘉兴网船会,每逢清明、中秋,来自江、浙、沪等地成千上万的船只经大运河纷纷向莲泗荡汇集,祭祀历史上为民灭蝗的刘承忠。这种集万艘船只、十数万人于一个莲泗荡畔一隅之地的刘王庙前的水上集会,较之旧时陆上庙会更具特色而令人惊叹。庙会期间气势宏伟的长虹古石桥上,行人摩肩接踵,桥下举行踏白船比赛。运河边古老的王江泾集镇摊贩云集,处处表演舞龙、舞狮、调马灯、杂耍、莲湘、高跷、社戏等民间艺术。

被运河水滋润的嘉兴民风

伴随着川流不息的运河水,一代代传承着吴越文化的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