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回母校任教,与自己原来的班主任在一个教学小组,要处处让着吗?

村姑说村事


不知道题主说的处处让着是什么意思?方向有点大,指代不明朗。

作为一个新人,刚刚入职,既不要想着处处让着别人,也不要一上来就想着自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马上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大学毕业刚分到学校工作,跟你的老师做同事,这时候更多的是从老师身上学习到一些经验和做法,以此来让自己快速成长,提升自己。别以为自己大学毕业有什么了不起,学富五车有时候不如一点实际经验,因为你那学识没有试过,不知道是不是完全有用。而别人的经验却是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至少是符合眼下的实际的。

相信你的老师也会很欢迎你,跟你做同事,毕竟你是他曾经带出来的高足。只要你态度诚恳,他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

题主所说的要处处让着她吗让人有点不太好理解,是因为他处处都在掐着你吗?处处都在跟你毫不相让,所以你需要跟他争锋相对,或不想让,是吗?

新人入职最好是谦逊一点,目的很明确,汲取他人身上的长处,为自己所用,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让自己更快更好的在职场站稳脚跟。


苏小妮


我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我岳母已经是多年的老教师、优秀班主任了。在一次校运动会上,我们班总分全校第一,而岳母的班,丢掉了连续3年(或者更多)的第一。岳母郁闷坏了,晚上我和老婆去岳母家吃饭,岳母说:你们怎么会第一的?肯定算错分了!我连话都不敢说,吃完饭就逃了。[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但是,在遇到不好管理、或者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岳母会教我如何处理。

这可能是教育战线上,做老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吧。对了,我岳母家,岳父岳母、老婆、小姨子,都是教师。我们饭桌上谈到最多的,就是如何管理班级和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但从没讨论过如何放弃一个孩子。尽管我们都知道有一千种办法,可以打击、放弃一个学生。


老Z家的小Z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师生同在一个组的例子。不过我好像没发现有什么大的矛盾存在。不过这个问题可能与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情感有关。

一、很早之前,我在湖北一所高中任教,同组的张老师是备课组长。除我之外,雷老师和文老师都是张老师的学生,我和雷、文年龄差不多大。我感觉我们组相处非常融洽和睦,到现在都还怀念。

我们都是那种对荣誉不是特别在乎的人。张老师年龄大,高级早评了。我们都很尊重他,凡是出去开会、跑腿、印卷子之类的活我们都主动给他承担了。上级部门来听课什么的,也是我们来做。但我们组內经常组织教研活动,就会请他讲课,我们去听课学习,他也乐意。

然后,张老师也很照顾我们,有时学校的工作安排或其他利益关系对我们不利时,他作为一个老教师就会站出来替我们说话。市里有什么赛课活动,张老师也会极力向学校推荐让我们去,并给我们出谋划策,联系市教研员。

我们组内经常在一起吃饭,差不多一个星期一回,轮流做庄。每逢春季开学,我们都相互约好去给张老师拜年。现在回味那个氛围真是太舒服了。

后来,张老师向学校申请不做教研组长,说应当让年轻人做,就让给文老师了。再后来,雷老师当了副校长,这种氛围也一直没变。

二、10年我来到四川之后,发现组里氛围也很好。组内老师有什么问题,都是积极想办法,互相帮助。没出现过背后使绊子、拆台的现象。

这里组内很多老师之间也是师生关系。有意思的是,我们选择办公桌位置的时候,都是师生关系的老师要求坐在一起。

象我们组的邓老师就是宋老师的老师,廖老师是李老师的老师。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比对其他人要照顾得多,除了教学上经常高考的考点高法,知识处理技巧之外,就是帮他们处理学校人际关系以及处理学生问题事件。真的从未发现出现你所说的问题。

当然,整个组内也很和睦啊。一旦有某个老师临时有事不能上课,根本不需向学校报告,组长马上在组内安排解决了,老师们也都很乐意帮助。学校有什么事情时,互相之间也会通气。

所以,有一个真诚的团队很重要。

三、如果碰到个别小肚鸡肠的人怎么办呢?

我认为在一些非重大的事情上,学生可以对老师多尊重一些。例如,打扫办公室卫生、试卷的领取、改卷任务的分配等小事上,多承担一点,我认为没什么,毕竟从年龄上讲,老师也大一些。

但如果碰见评优,尤其职称进级等,那就公平竞争。我认为在评优上冲突也不会大,一般老师不会特别执着,另外指标也不会只有一个。但评职称可能存在冲突,那只能公平竞争,我想老师也不会有意见。再如果是工作上的冲突,涉及到多人利益的,只能按工作原则办。

当然,如果碰见特别拧的,斤斤计较的,那只能维持表面的尊重了,自己当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谢谢。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和想法。我是一个高中老师。





小屋听雪


这样的事情,在我这儿的学校里,到时很常见,我所在的学校里,有的老师和学生只相差七八岁,平时说话基本上少了师生的称呼,有时会以兄弟相称。

我刚开教学时,学校里有三四位老师,都是教过我的,我和他们以“同事”的身份相处了(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依然尊称他们老师,他们依然是呼我的名字)有的是十几年,有的二十多年,现在他们都已经退休了。

与我的老师们相处了那么多年,我还从没有想到在某些事情上要让着他们,到是他们给了我不少指点和帮助。工作上的事情,大多的时候是他们或多或少地让着我,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

既然你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觉得即使要让着你原来的老师,但也不是处处让着,这样做既没有必要,也可能会让你的老师不好做人。所以切莫一厢情愿地做事情,以免好心办了坏事。

我的建议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人情。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你产生这样的想法,我觉得除了你有对原来的老师存在感恩的心理,另外你的心理上还有一种“优越感”,就是你认为你的知识水平比你原来的老师高,你认为如果你不让着他们,他们根本跟不上你的节拍,或者说他们比不上你,也或者是他们跟你没法比。

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你就真的错了,在“学识渊博”的程度上,你原来的老师可能跟你比不了,也应该是不尽然。但是在教学方法和经验上,你还是个新手,你有的只是“高高的”理论,实践却几乎为零。理论应用到实践,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复杂、繁琐的,是需要磨练和提炼的,是要进行一次外化,而后又要内化得过程。

教学不是那么简单。它不像其他的理论研究,或者是工厂做工,有一个固定的数据和程序就可以了。教学,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各异、思维多向的学生,要教会学生,不是老师有知识就可以了那么容易。你自己会,却未必能教会学生。

在这方面你原来的老师就有着“先天”的优势,这点你是没法和他们相比的。再说文化知识,你也不要太高估自己了,你原来的老师也学没有你学历高,但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是你凭想象所能到达的。

好学的老师很多,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在不断地学习充电,只不过没有学生时代的时间那么集中罢了。他们的对教育教学知识以及实践经验,不是你所能同日而语的。

所以要说让着,其实未必是你让着原来的老师,可能是他们让着,只是有时你被自己的“自以为是”蒙蔽了双眼,没有感觉到而已。

无论怎样,你有这份心思,当然是好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把精力用到教育教学上,教好学生才是根本。

至于其他的事情,你有心让,别说老师不接受,可能领导也不会同意,因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规矩,不能因为你让,就可以破坏规矩。不然工作就不能正常开展了。

所以,退一步讲,你即使能做到处处让着,但肯定不会处处让得出去。


超敏教育


有个女孩回到母校任教,的确学生时代是成绩很优秀,回校任教后趾高气扬,意气指使,目中无人,把教过她的教师数落个遍,后来想调个课都没人愿意理她,再后来生孩子去了,再后来听说不上课了,调其他岗位去了。

我在想,这女孩能考上大学,完全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吗?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把七分归她,但三分却不是天注定,而是她的教师为她作出的努力,我当年学习成绩一般,但在最关键的那一年,学校招到了一批名牌大学的教师,学校安排这些教师来教毕业班,一下改变了过去农村学校初中生老师教初中的现状,所有学生突飞猛进,成绩从中下升至全市前列,这批老师最后没有一个留下来,全被市里抢走,人家教得好,光进城这个诱惑就够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遇到一个好的教师团队是多么的重要,大部分好学生是因遇上好老师而成就了自己,你有理由不感恩吗?


牧童帅出天际


跟自己曾今的老师同在一个单位上班,甚至成为自己老师的领导,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小学是很常见的。那么,碰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跟老师相处呢?

身份发生了变化,对老师的尊重不变,但是原则,底线应当坚持。

我在一群乡村小学任教二十多年,跟自己的老师做过同事,也跟自己的学生做过同事。师范毕业后,我分配到家乡任教,应该说,同事大多数都是我曾经的老师。他们大多对我一如既往低关心,照顾。毕竟当年能考上师范的都是学霸级别的,在老师们的印象中,我还是那个刻苦努力的学生。

在工作中,他们耐心指导帮助我,在生活中,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但是,也有和别的老师在我面前摆资格,对我的工作指手画脚,颐指气使。只要不触犯原则,不碰到底线,一般的小问题我也就忍了,不去计较,但是涉及到原则底线,绝不退让。

记得有一次,学校评选区级优秀老师,最后入围的就是我和我的一个老师。老师要求我放弃竞争,这次我并没有听他的,大胆走上演讲台,最后如愿以偿,评为区优秀老师,对此这个老师耿耿于怀,但是我认为公平竞争,并没有什么问题!

作为老师,如果和自己的学生同事,也应该转变身份,调整心态

现在,我的学生也和我一个单位,成为我的下属,我对他仍然关爱有加,把机会尽量留给年轻人,他对我还像以前一样尊重,见面必先喊老师好。

我多次跟他说,现在身份改变了,虽然我们还是师生,但是在单位就是同事,如果我有什么不当的地方,不要顾忌面子,直接提出。见面也可以不那么拘束,微笑点头即可,不要每次都鞠躬叫老师好,搞得有点尴尬。他每次都说好,但是转头又是一样的,可能对年轻人来说,适应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吧。


结束语:不管是和以前的老师还是曾经的学生成为同事,要记住的是,身份发生了改变,那份感情还在,但是不能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开展,在涉及到原则,底线的问题上应当当仁不让,方法理念不同的时候应该大胆辩论。


周老师的工作室


跟自己曾经的班主任或者是曾经的老师在一起共事,这个现象在农村或者是乡下还是很常见的,毕竟农村和乡下现在的人也不多。我觉得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种缘分。

我在去年的时候,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农村老家,去支教了一年。就是和自己曾经的老师一起共事的。老师们还是像当年一样,对我工作和生活进行照顾,感谢他们。在工作中,他们会教我要对学生怎么管理,对课堂的秩序,学生的作业等等遇到的一些问题,将他们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交给我。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问我是否有生活中的困难需要帮助,真的很谢谢他们。

也许是因为我只回家支教一年。不是常年长久的跟他们共事,所以他们对我的态度是非常的不一样的。我没有遇到过像您说的这种问题。但是我也有我自己的做事的方法。并不是说他是我的老师我就要处处听他的。毕竟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一个做事方法。甚至还有可能我的学生,我的教学方法还要比他们的好。这个可以用学生的一个成绩来说话。学生对你的一个喜爱程度也可以表现出来。

我认为在工作中,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肯定是坚持我自己的态度。其他的生活上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一种处事的方法和态度,生活上的东西如果没有交集的话,大家能够和平相处那是最好了。不能够和平相处的。就找个适当的机会提出来,大家沟通解决。或者,尽量减少两人碰面的机会。因为上班的时候也就这几个小时,下班之后各回各家,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圈子。真正在一起的机会还是不多的。


小城光头哥


我毕业以后,到本村教书,八个教师中有六个都直接教过我。当然也是我的老师,并且二年后我成了他(她)的领导。我仍十分尊重他们,由于是本村的,不再喊老师,而是按辈份称呼,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虚心向他们学习。在工作中,小事讲人情,大事按原则。我们在近二十年的工作中,一直合作得很愉快。也不会因他们是自已的老师而无原则的迁就,但会与他们沟通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


卢红彦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种情况和我很相似,我就是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我当年的班主任和我在一个办公室,教同一个班,七年后我的学生又回到母校教书,又和我在一个办公室。现在我的同事既有我的老师,也有我的学生,这么多年我们一直相处得很好,在工作和生活上互相帮助,因为有之前的师生关系,所以比起其他的同事感觉更亲近一些,不存在谁让谁的问题。更有意思的是我当年的老师提了副校长,当年的学生成了教导处主任,他们都成了我的领导。据我了解,师生后来成为同事的例子并不少见。师生变成同事以后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以前对老师是仰望和尊重,现在和老师是同事了,有亲切的感觉,老师仍然是我的师长,老师经验丰富,在教学和管理等方面,我还要继续向老师虚心学习,当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因为有之前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成为同事后和其他的同事还是有所不同的,在相处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把老师当作教学路上的引路人

上学时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现在学生也当了老师,那老师要做教学路上的引路人,指导学生如何教学,把教学经验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叫之前的学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记得我上高一时,教我们数学的于老师是一名四十多岁的老教师,是山东省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课上得特别好,教学成绩特别好,在全市是非常有名的老师,20多年的教学生涯于老师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每次他上课都有一个听课的年轻老师,这个新老师是刚大学毕业又回到母校任教,于老师也是他当年的数学老师,而且也是数学老师,也是教高一。于是这个新老师快速成长的途径就是跟着于老师听课,学习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由于有于老师手把手地教,加上这个年轻老师虚心地学,他很快就成长起来,几年时间就成为教学骨干。



2、交往要有分寸,不必太彬彬有礼,也不可太随意

之前是师生关系,现在既是师生关系也是同事。所以这种关系和普通的同事还是有所差别的,作为老师对现在的同事学生,不能仅仅再当作之前的学生看待了,要尽可能的和谐融洽,亦师亦友。学生成为老师的同事后对老师也不要太过于彬彬有礼,当然尊重是必须有的。总之,毕业后和自己的老师成为同事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好好珍惜这缘分吧!


妞妈教育心得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师范毕业后,我就在我的母校工作。虽然只工作了两年,但是收获却很多。

1.对于上课,曾经的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关心和指点。

我们是9开学后到学校报到,10月份片区有个思品竞教,学校就指派我去,当时对上课几乎是一片茫然。于是,我就向我的启蒙老师请教,他以前教我们语文,后来因为年龄偏大了,改成了思品。我把思品书拿给他看,他研究之后给我说了上课的大概流程。

其中我有一个环节是给孩子们讲故事。那个时候没有没有网络,我们只能在录音机上录音。另外一个老师就指导我用录音机,并且告诉我讲故事的技巧。

这是我上的第一堂竞教课,虽然我获得最好的名次,但是在心理上已经得到了成功。因为刚上讲台一个月,还得了二等奖(还有三等奖)。这对我的教学生涯是一个一次不小的鼓励。

所以我由衷的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2.在管理学生方面,我也总是向他们请教。

刚出来参加工作时,没有工作经验,有什么问题我总是会向我的老师们请教。他们也总是热心地和我探讨。有的老师还亲切的叫我(用我的名字加上老师)。我笑他们让他们直接叫我的名字,他们说现在我与以前不一样了,是老师了,是他们的同事了。这样的称呼让我感到对我的尊重以及对我的亲热。

3.学生帮帮老师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也有个别老师会让我做事情。我觉得挺乐意的,反正自己年轻缺乏经验,多做事情,正好积累经验吧!

对于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人,甚至是一个陌生人,我们都会热心地帮助他们,何况那还是我的老师呢。所以,学生帮老师做事很正常。

4.工作业绩是硬件,不需要让与不让。

我现在任教的这所学校也有很多老师是本地人,他们参加工作后一直就在这所学校。他们与自己的老师相处得非常融洽。至于评职称,评优秀都是打分制。优胜劣汰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就不存在,让与不让。

不过有的学校可能评职称、评优是凭关系说话,这在处理起来就稍微有点难度了。适当范围的让是可以,但是不能毫无底线的让。因为职称和优秀对年轻人也同样重要。

结束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都十分微妙,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把握一个底线。谦逊和宽容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但是却不是懦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