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丨節後返程怎麼辦?老人孩子怎麼辦?這次發佈會細說詳情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1月29日下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預防公眾指導建議有關情況。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北京市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解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主持發佈會。


回應節後返城潮

回應500萬人在春節前離開武漢

談公眾如何配合防控工作

談人員限流措施

回應兒童和老年人的防護問題

回應面對疫情是否需全民戴口罩


熱點丨節後返程怎麼辦?老人孩子怎麼辦?這次發佈會細說詳情


回應節後返城潮:

建議從離開疫情流行地區的時間開始,連續14天進行自我的健康狀況監測,每天要做2次。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為全力降低春運返城潮可能帶來的疫情風險,目前各地有關部門和專業機構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了一系列通知和技術指南,強化對防控工作的指導。國家疾控中心編寫公眾預防的指南,設置6個常見的、可能遇到的場景,提出了個人疫情預防的建議。我們建議從離開疫情流行地區的時間開始,連續14天進行自我的健康狀況監測,每天要做2次。


回應500萬人在春節前離開武漢:

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疾病,不是武漢人。隔離的是疫情,而不是真情。

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表示,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疾病、是病毒,而不是武漢人。所以在當前疫情形勢比較嚴峻的條件下,控制潛在的傳染源,大家一定要理性對待。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隔開的是物理距離,但隔不斷心靈交流,隔絕的是疫情,但隔不斷真情。


談公眾如何配合防控工作:

主動報告,主動隔離,主動參與防控。

吳浩表示,早期的時候,公眾的恐慌心理還是有的。隨著疫情的發展,隨著新聞媒體的傳播,公眾已認識到危機意識,應該達成共識,就是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是最佳、最有效的辦法,但我們仍要發揮和動員社會的全部力量去進行網格化、地毯式管理,從而實現綜合性的防控,才能防止疫情的輸入、蔓延、輸出,最終控制疾病的傳播。

前幾天有居民從湖北迴來,他發熱了,主動打電話,我們指導他到醫院就診,經過一天觀察和隔離,排除了疫情。所以,我們希望更多民眾有這種意識,主動報告,主動隔離,主動參與我們的防控。


談人員限流措施:

必要時適當地控制人流,對防範疫情的傳染是很有必要的。

吳浩表示,隔絕疫情不是隔絕真情,適當地隔絕交通也是一樣的。為了更好的隔絕疫情,必要時適當地控制人流,對防範疫情的傳染是很有必要的。


回應兒童和老年人的防護問題:

加強對兒童和老年人的保護,孩子、老年人要減少外出。

馮子健表示,從目前疫情監測情況看,確實發現一些兒童和嬰幼兒的病例,但是這些病例的臨床症狀、臨床病情都比較輕,重的還是以中老年人為主。現在看,中老年人,主要是有慢性基礎病的老年人,發生重症和風險的相對高一些。建議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特別是在疫情發生強度比較高的地區,要加強對兒童和老年人的保護,老年人外出時要儘量減少到公共場所活動,儘量減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須要出行時要儘量做好個人防護,比如戴口罩。在家庭中,對孩子要減少外出,特別是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場所去活動,如果家裡人出現了相應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要注意做好對兒童和幼兒的保護。


回應面對疫情是否需全民戴口罩:

如果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者是自己散步,沒有特別密集的人員接觸的情況,可以不戴口罩。

馮子健表示,佩戴口罩個人預防首先基於個人暴露於疾病的風險來考慮,如果要到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這時候建議戴上口罩。如果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者是自己散步,沒有特別密集的人員接觸的情況,也可以不戴口罩,因為這樣的情況感染風險是很低的。疾病是通過近距離接觸,飛沫傳播的,如果沒有這種情形,其實戴口罩也是沒有必要的。

公眾佩戴口罩也不必隨時換,醫務人員是有嚴格規定的,使用多長時間就要更換口罩,每次照料病人和病人有接觸,進入醫療紅區、汙染區,一出來就得把口罩換掉,再進入要換新的口罩,這是有規定的,而且佩戴口罩的時間也是有規定的。

來源丨

最高人民檢察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