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泥泞不堪,下雨如何出门?

柒慕吾尔


90年代的农村,几户没有水泥路,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泥泞不堪,我们出门只能穿上胶鞋,鞋子上面也是泥巴,想想那个时候的我们上学也是踩着泥巴水去的。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直到出去工作之后,慢慢的发现村里修了水泥路,最后连湾子里面也修了水泥路,到现在再也看不到泥巴路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农村人做了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xxH征战囧途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记得小时候,农村道路确实是泥泞不堪,直到02年的时候,村里第一户人家开始在家门口铺地板砖开始,越来越多的住户开始模仿,比如我们巷子里就有很多人家开始自己购买地砖,自己铺路,那会大街上的道路已经硬化,只是巷子里面还是土路,下雨和排水都特别麻烦。

维持了一年左右,村委会决定整个村无论大街小巷,于是将原先村民们自己铺设的道路全部拆除,全部实行道路硬化,现在全是柏油马路,不用再担心出门,尤其是下雨天,感谢时代的进步!

后来,分别在03年和13年的时候,全村进行下水管道铺设,于是又将原先铺好的道路全部拆除,现在全村除了没有实行统一供暖外,其余均已实行统一规划。

在道路没有硬化的有些农村,你们也可以进行像我们以前的那种措施,自己买砖头,自己铺设,否则确实不便出行,剩下的,就是等待政府的行动,村里现在自行修路如果还没有解决,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是一大障碍!





金金的回乡日记


我家也是农村的,你说的村里道路泥泞不堪我特别深有体会,从我懂事开始一直到2018年我们村里的道路都是一下雨就是泥水没办走,后来我们由村名自己组织没通过村委会的情况下,每家出人出钱,自己弄了点石头子给垫上了,才能好一点。然后截止到去年五月份村里才同一修筑了柏油马路。


小赵生活录vlog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话题是我们村最真实的写照,我家是豫东地区平原里的一个小村庄,我们村有四个队,生活着一千人左右的居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是以土地为生,黄土地是我们的标签,以种小麦、玉米为主,以前都是靠天吃饭,现在党的政策好,田地头政府免费给打了机井,自来水也通了每家每户,方便了许多.

唯一遗憾的是村里没有修水泥路,每到下雨、下雪的季节,大家出行成了最大困扰问题,农村人吧其实这么多年下来都习以为常了,没有什么事都不会出远门,真有事了,夏天踩着泥泞,挽起裤腿走出我们村,最可怜的是小孩子上学,我们村小学是在村后黄河大堤上面,下雨后平路上都是比较滑,何况大堤有六十度斜坡近二十米长,小一点的孩子都是父母穿上防滑胶鞋背着或扯着上大堤。

随着社会进步,我们乡镇大部分村庄都修上了水泥路,唯独我们村没修,原因是开发商以新农村的名义购买了我们村的土地,建成后的房子以商品房的价格卖给我们,按当时价格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不起,而且带强制性的,另外房屋质量都存在问题,作为农村人那样设计的户型没办法适合农村,都是种地的农民,农具和柴没有放的地方。所以至今都没有卖到一半(包括其它村的购买),这个问题留下的后遗症就是:你们村不买,现有的村庄就是不给你修路。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做评论!谢谢!





柱子有空说


在九十年代时候,我们80后就经历过。那时候路上都是土路,一到下雨马路都是泥浆,一出太阳到处都是泥尘。

我们在小时候去上学,我们村到学校离的好远,有五六公里。每天六点半就要起床,如果到冬天时,天还没亮就要走路去了,走路到学校要四十多分钟,我们上学一到下雨的天气,我们就要全副武装,穿上长筒鞋,打着雨伞🌂,还要把书包用胶袋装起来。在那个年代都是自己走路去上学的,也没有单车,我们都是沿着路两边慢慢走,路两边也都长满了草,如果走到草边上就有早晨露水很多,裤脚和衣服都会变湿,如果雨下的大,到学校都全湿了,还是现在读书的好,还有车接送。

还有就是我们上学下雨碰到有些路段到处都是泥巴水洼过不去,还要搬几块石头一个间隔一个放过去,那个年代我们还很小,大的石头都是搬不动的,只能一小块一小块叠起来,那时还觉得很好玩。

最后我们在那时也没觉得不方便,大家都习惯了这种生活环,对比现在要好上几倍,就算泥泞不堪,穿上长筒鞋带上雨伞☔️大胆出去,回来洗干净就好!


小乐随拍


我们80后有深刻体会。那时候几乎都是土路,一到下雨马路都是泥浆。

小时候去上学,学校离我们村有两公里。一到下雨的天气,我们就是穿上雨鞋,打着雨伞🌂就去了。沿着公路两侧走,只有这两侧没有被车走过,都长着草没长草路段也比较硬,草走起来就是露水太多,裤脚湿的厉害,其它都还可以。

碰到有些路段都是泥过不去,就搬石头一个间隔一个放过去,那时候还小稍大的石头搬不动,都要修好久才能过去,那是一路走一路修一路玩。快到学校了把鞋洗干净,或者走一段草路就干净了。

在那个年代没觉得不方便,大家都习惯了这种生活环境。对我们小孩来说反而觉得好玩。


畲乡兄弟


对于泥泞不堪的农村道路怎么走,我是相当有经验的。我是一枚农村八零后,小时候村子里的道路都是土路,下雨过后就满是泥泞,出行特别不方便。 那时候每家都备有几双雨鞋,雨天出行全靠它。虽然雨后的道路泥泞不堪,积水遍地,但正是这样的环境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

接入正题,那时候走泥泞道路,道路旁边有草的话可以踩着草走,可以顺着别人的走过的脚印走,还可以走机动车车轱辘压过的道路,前提是你要穿一双雨鞋。


乡村魏小魏


记得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遇到过连阴雨的天气,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雨鞋、秋天的季节温度也不是太高、每次从学校到家脚丫子都红的像个萝卜,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那个时候的书包是我老妈用布块一块一块手工对接的)戴着我父亲的草帽去村子边的水沟捉鱼、那个时候只要下雨水沟就有鱼,最多的鲫鱼🐟和泥鳅,那个时候有多穷现在的九零后是想不到的,我把捉的鱼拿回去我妈说你捉那么多鱼干啥,哪有油给你做着吃,我讲这些估计现在的孩子都不相信!现在想起来挺有回忆感的,那时候虽然穷但是并着快乐🎉


义乌八爷


我们这里现在都是村村通水泥路,下雨也不会很泥泞。记得小时候人手必备的就是一双水鞋,没有它是寸步难行。院子里还会铺上几块砖头,延伸到大门口。下雨天,穿上水鞋,会特意往水里使劲踩,看水花四溅。现在想想都是美好的回忆。


白山黑土


以前小时候哪里都是泥路,一下雨都是泥乎乎的,穿一双胶鞋走路还都是小心翼翼的找隆起来没有水坑的地方走,当时也不觉得有多脏。现在好了国家政策好,都是村村通,哪里都是水泥硬化路面,都不记得多少年没穿过胶鞋了。偶尔走一些泥路真的下不去脚呀。[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