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种植,豆角锈病发生普遍,病叶率达20%,该如何进行防治呢?

黄淑辰


豆角锈病以危害豆角的叶子为主,在豆角的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病,特别是始花至结果期间,由于豆角植株的抗性减弱,感病性增强,故而发病最为严重,可导致豆角叶片干枯脱落,造成豆角植株早衰,开花减少,豆荚畸形,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下降。



下面,针对豆角锈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分享,如下:

豆角锈病的发病症状

豆角锈病发病的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为95%,是由真菌引发的一种病害。在叶片感染锈病初期,呈现褪绿色黄白斑点,稍微隆起,随后逐渐扩大,颜色变成黄褐色近圆形疱斑,周围有黄色晕圈,严重的时候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发病后期,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叶片枯黄脱落。

除了叶片被锈病感染之外,茎杆、豆荚都会被感染。其中,茎杆被感染的症状与叶片差不多。豆荚染病之后,会形成突出表皮的疱斑,表皮破裂之时,可散出褐色粉末状物。



豆角锈病的防治措施

在豆角锈病发病初期,建议选用药剂喷施,比如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苯醚甲环唑微乳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每隔半个月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对于预防方面,建议采取多个措施进行综合预防。

一是,选用抗病豆角品种,比如大叶青、桂林长豆角、芦花白、红嘴金山、铁线青豆角、粤夏2号等;二是,播种之前对豆角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先是晒种2~3天,再使用45℃的温水浸泡种子10分钟即可;三是,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密植,及时整理枝条,雨后及时排水,收获之后及时清除田园,有条件实行轮作制度;四是,喷施药剂防治。在豆角锈病常发期,使用速净兑水喷施,每隔一个星期喷施一次即可。



好了,以上关于豆角锈病的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探讨交流。


终归农村


豆角锈病是豆角种植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作物的叶片,发病初期先是从下部叶片发病,初期黄白色斑点,扩展后生成黄褐色突起斑,这个斑破裂后会散出大量的黑色粉末,生长后期叶片枯黄脱落,最后植株枯死,严重时豆荚也会出现症状。锈病在豆角的整个生长期都会感染,但是在初花期至结荚期间是感病的严重时期。


豆角锈病比较常见,但是也是防治中比较难的一种病害,说它难,一个是病菌喜欢在温暖高湿环境中生存,发病最适温度为20-25度,在低洼、排水不良及种植密度过大、植株徒长、通风差的田块发病,可以反复侵染,春天种植时病菌以气孔侵入,在18-25度左右时,空气湿度大、叶片结露,侵害最容易;已经感染了病菌的植株通过气流、昆虫等又可以在田间植株间再侵染传播。另一个是因为一些地方频繁使用一些常见药剂导致锈病的抗性已经比较大,单纯使用一种药剂已经很难控制。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有效防治呢?除了清理枯枝败叶、种植抗病品种、控制密度、在施肥上控制氮肥的使用之外,在种植过程中还应该控制湿度,抓住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控。药剂可以选择氟硅唑、苯醚甲环唑、苯甲醚菌酯、戊唑醇、腈菌唑等复配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防治。不要使用三唑酮、丙环唑这些药剂,对豆角有严重药害。


乡村新天地


防治豆角锈病,可用三唑类杀菌剂喷雾防治,如:戊唑醇,或腈菌唑,或氟硅唑,或己唑醇等,喷雾防治。也可用苯甲.嘧菌酯,或吡唑萘菌胺.嘧菌酯。 常规浓度,喷雾防治。交替成分使用。 6-7天一次,连续喷雾防治2次。 建议用药,例:苯甲嘧菌酯或嘧菌酯+戊唑醇或粉唑醇+磷酸二氢钾。 或单打吡唑萘菌胺.嘧菌酯。 一线连续用药配方,农户反应效果不错。方法二豆角锈病打什么药好

1、种植抗病品种,如新秀1号、绿龙、九粒白、春丰4号等。

2、春播宜早,必要时可采用育苗移栽避病。

3、清洁田园,加强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密植。

4、a、预防用药:

方案一:在病害常发期,使用速净3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用药1次;

方案二:速净3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方案一:速净50ml+金贝30ml,兑水15公斤,3天用药1次,连用2次,根据病害控制情况,间隔5 天左右再进行1次巩固用药;备注:为增强其渗透能力,方案一可添加适当有机硅等渗透剂;

方案二:速净30—50ml,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连用2次。


snow2000liu


豆角锈病在种植过程中是一种多发常见的病害,在整个生长期都有可能发生,尤其在初花期至结果期最严重,主要危害豆角的叶片,严重时蔓延至茎果,影响豆角的生长及品质。

豆角锈病的防治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解决:

①清园,豆角收获完以后要彻底清理秧蔓,并集中销毁,减少病原体。

②选种优良的抗病品种种植,合理轮作,避免重茬种植。

③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多施钾肥,根据生长情况适时追肥,浇水。必要时叶面喷施壮果肥。

④药物防治,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杀菌剂喷施,配合渗透剂以增强药效,根据病害情况配合使用杀虫剂等其他药物。

以上就是对于豆角锈病了解的一些情况,希望和农民朋友共同学习





深海啸龍785


豆角锈病是豆角种植生产中的一种普遍发生的病害,无论棚室种植还是露地种植都会发生,豆角锈病主要发生在豆角开花结荚到采收中后期,而豆角是一直开花坐果的作物,所以其受害期比较长,病田率100%,病叶率20%左右,给菜农们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那么豆角锈病发病因素是什么呢?该如何进行防治呢?

一、豆角锈病发病症状:

豆角整个生长期均可感染病菌发病,主要是对叶片产生危害,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豆荚。

叶片染上豆角锈病,叶片上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逐渐变成黄褐色斑,严重时病部变红褐色。

患病部位出现凸起,并且出现粉红色的粉末,影响豆角植株光合作用,不利豆角生长。

叶片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荚少而小,生育期缩短,最后叶片干枯,功能丧失,植株衰老死亡。

二、豆角锈病发生因素:

豆角锈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源来自豆角的病残体或遗落田间的孢子堆。

病原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侵入植株,可借助风雨、昆虫或灌溉进行传播,引起频繁侵染。

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95%以上。

低洼、排水不良及豆角种植密度大或植株徒长、通风透光差,氮肥使用过量的田块发病重。

昼夜温差大,高湿及棚内结露时间长容易发病。

三、豆角锈病防治措施:

对于病害问题,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豆角锈病防治也要做到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

1.农业防治

①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豆角收获后,将残株死苗收集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②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多菌灵拌种,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

③豆角合理密植,建议双行植或单行植,比较容易排除积水及疏通透气,不利于孢子的降落及侵入。

④合理轮作,避免选择前茬作物为种植豆科或花生的田块种植。

⑤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使根瘤活动增强,植株生长粗壮,叶片浓绿厚实,抗病性增强。

⑥大棚种植豆角,要控制棚内湿度,不要大水漫灌,及时放风增温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棚内夜温,减少结露,减轻病害;露地种植在多雨季节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不要让田间有积水。

2.药剂防治:

豆角锈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间隔7至10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

常用药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戊唑醇、腈菌唑、甲托、嘧菌酯、氟硅唑、醚菌酯、烯肟菌酯、丙环唑、肟菌戊唑醇、粉锈宁、己唑醇、多菌灵等。

锈病防治以前上述药剂防治都不错的,但是近年来抗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发病后建议菜农用两种不同类别的药物混合使用,效果会比较好,而且持效期更长,防治效果更好。

所以呢,豆角锈病防治建议选择以下药剂:

苯甲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

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

三唑酮或氟硅唑、己唑醇、腈菌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醚菌酯或嘧菌酯,吡唑醚菌酯。








阳江小林子


秋植豆角生长环境气温高,降雨量较多,加上田间春植豆角遗落的菌源(夏孢子)大。因此,秋植豆角易发生锈病,应及早进行综合防治。

  主要症状:豆角整个生长期均可感染病菌发病,但在始花至结果期间抗性减弱,感病性增强。该病以侵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的叶片下面出现星星点点褪绿黄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增多,直至密布整张叶片。在病斑相应的背面生成黄褐色稍突起的斑痂点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大量的夏孢子,生长后期的老叶片上有时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叶片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荚少而小,生育期缩短,最后枯瘦而死。

  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单胞锈菌属。侵染来源是春植豆角的病残体或遗落田间的夏孢子堆,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以气孔侵入寄主。在18℃~25℃时,空气湿度大或雾露重时,寄主表面有水滴水膜时,夏孢子最易萌发侵入寄主,病株又以夏孢子通过气流、昆虫、人畜在田间植株间传播,引起频繁的再侵染,产生的冬孢子堆又成为翌年春植豆科作物的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以加强土种肥水的管理为基础,适时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春植豆角收获后,将残株死苗收集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2、选种与选地。①选种栽植。选用抗病品种,起畦栽培,宜双行植或单行植,这样易排除积水及疏通透气,不利于夏孢子的降落及侵入。②选地。最好选择前茬作物为种植禾本科的田块,不选前茬作物为种植豆科或花生的田块。这样能避过锈菌的直接侵害。

  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使根瘤活动增强,植株生长粗壮,叶片浓绿厚实,抗病性增强。

  4、适时施药防治。于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粉锈宁600~800倍或50%硫悬浮剂500~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施。每隔8~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秦巴山农村娃


豆角锈病病害主要危害作物的叶片,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朋友及时用药防治豆角锈病。

如何防治豆角锈病之症状,豆角整个生长期均可感染病菌发病,但在始花至结果期间抗性减弱,感病性增强。该病以侵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的叶片下面出现星星点点褪绿黄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增多,直至密布整张叶片。在病斑相应的背面生成黄褐色稍突起的斑痂点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大量的夏孢子,生长后期的老叶片上有时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叶片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荚少而小,生育期缩短,最后枯瘦而死。

防治豆角锈病的方法之发病规律,春植豆角的病残体或遗落田间的夏孢子堆,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以气孔侵入寄主。在18-25℃时,空气湿度大或雾露重时,寄主表面有水滴水膜时,夏孢子最易萌发侵入寄主,病株又以夏孢子通过气流、昆虫、人畜在田间植株间传播,引起频繁的再侵染,产生的冬孢子堆又成为翌年春植豆科作物的初侵染源



西北小鹏


豆角锈病,可以用三唑类杀菌剂喷雾防治。如:戊唑酵或者已唑醇,也可以用苯甲嘧菌脂喷雾,6一7天一次,连喷2次。另外,也可以用苯甲嘧菌酯十戊唑酵十磷酸二氢钾,效果不错!




海哥自媒体工作室


一、豆角锈病发病症状:

豆角整个生长期均可感染病菌发病,主要是对叶片产生危害,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豆荚。

叶片染上豆角锈病,叶片上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逐渐变成黄褐色斑,严重时病部变红褐色。

患病部位出现凸起,并且出现粉红色的粉末,影响豆角植株光合作用,不利豆角生长。

叶片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荚少而小,生育期缩短,最后叶片干枯,功能丧失,植株衰老死亡。

二、豆角锈病发生因素:

豆角锈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源来自豆角的病残体或遗落田间的孢子堆。

病原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侵入植株,可借助风雨、昆虫或灌溉进行传播,引起频繁侵染。

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95%以上。

低洼、排水不良及豆角种植密度大或植株徒长、通风透光差,氮肥使用过量的田块发病重。

昼夜温差大,高湿及棚内结露时间长容易发病。

三、豆角锈病防治措施:

对于病害问题,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豆角锈病防治也要做到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

1.农业防治

①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豆角收获后,将残株死苗收集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②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多菌灵拌种,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

③豆角合理密植,建议双行植或单行植,比较容易排除积水及疏通透气,不利于孢子的降落及侵入。

④合理轮作,避免选择前茬作物为种植豆科或花生的田块种植。

⑤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使根瘤活动增强,植株生长粗壮,叶片浓绿厚实,抗病性增强。

⑥大棚种植豆角,要控制棚内湿度,不要大水漫灌,及时放风增温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棚内夜温,减少结露,减轻病害;露地种植在多雨季节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不要让田间有积水。

2.药剂防治:

豆角锈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间隔7至10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

常用药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戊唑醇、腈菌唑、甲托、嘧菌酯、氟硅唑、醚菌酯、烯肟菌酯、丙环唑、肟菌戊唑醇、粉锈宁、己唑醇、多菌灵等。


渝妹儿小芳


也只有撒农药了。还有其他办法吗?撒石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