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錶越薄越貴嗎?

錢袋子414


機械錶越薄越貴嗎?

近年來,積家(Jaeger-LeCoultre),寶格麗(Bulgari)和伯爵(Piaget)等品牌一直在超薄道路上不斷完善自己,因為對於該品牌來說,手錶的薄型程度直接反映了製表的實力。當然,超薄手錶受到以下事實的困擾:零件易碎,並且在受到佩戴者的衝擊,撞擊或不當操作時容易損壞和損壞。

因此,對於佩戴者來說,個人強調舒適性,而適合您的尺寸是最好的。環脂薄,如果選擇超薄,則必須接受“不寬容”的本質。

答:如果需要絕對精度,則可以選擇射頻儀實時接收信號對。只要原子鐘不會出錯,手錶在30萬年內的誤差就不會超過1秒。

至於機械錶,一天24小時,總共86,400秒,有幾秒鐘的誤差,這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不同的機芯素養決定了手錶的誤差範圍。例如,精工4R機芯的合理時差為30秒,而6R機芯的30秒則可能難以接受。 9S機芯也是如此,不同的調整有不同的每日差異標準。

除了內部,佩戴環境也會對誤差產生影響。例如,辦公室白領和高爐冶煉廠佩戴同一隻手表。環境中的溫差會影響機芯的內部彈簧和擺輪,導致行程時間不同。


唯一風範


不是越薄越貴,機械手錶和機心,品牌有關哦,1959年,日本精工開發了一款名叫“Seiko Crown”的手錶,預示著品牌向高端精度手錶的征途。1960年,第一枚Grand Seiko原型錶款被製造出來。開發製表師小組由Seiko最有經驗、最佳技藝的工匠大師組成,他們被賦予開發出“最佳腕錶”的使命。當時精工的精度檢驗是按照國際度量局最高的標準來進行的,每日誤差在-3到+12秒。隨著製表和調教技術的進步,

1966年Seiko推出了超過瑞士標準的“Grand Seiko Standard”來自我約束,每日的誤差控制在-3到+5秒間。到了1968年,日本精工幹了兩件非常牛逼的事情,第一件是拿著自家的手錶去瑞士納沙泰爾天文臺競賽,結果因為把瑞士人給打趴下了,最後瑞士人不得不把天文臺競賽給停了。而二件事情是在納沙泰爾天文臺=認慫了以後,精工又把手錶送到了瑞士日內瓦天文臺,比賽結果更讓瑞士人絕望。1到3名是瑞士表,4到10名是精工表,不過瑞士人拿的都是石英機芯,而精工是機械機芯。這就好比舉重比賽,讓大象和人類同場競技。

不過後來,Grand Seiko機械錶反而被同品牌的石英機芯給幹掉了。隨著“石英危機”結束,Grand Seiko團隊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將注意力重新轉回機械機芯。1990年,Grand Seiko將旗下的機芯送至瑞士官方天文臺測試機構"瑞士天文臺官方認證(COSC)"進行精準度測試。四款原型產品中的三款通過了測試,隨後,公司又將50個量產的機芯遞交檢測,結果全部通過。為了做得更好,Grand Seiko團隊又啟用了全新合金材料,在製表工藝中甚至採用了半導體芯片製作技術,構建了全新設備。經過長期研發,9S系列機芯得以誕生。

1998年,搭載9S機芯的Grand Seiko正式上市,當時為了“噁心”瑞士人,精工還特意將手錶的平均日差限制在+5至-3秒,而瑞士COSC天文臺的標準是+6至-4秒。


月球的蛋


機械錶越薄越貴嗎?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吧。其實並非如此。

手錶薄是對手錶製造商的設計能力和工藝的考驗。人們普遍認為,在具有相同精度,材料和功能的機械錶中,表越薄,製作工藝越困難,價格越高,但薄而厚不能機械,不是機械錶。應該在很多方面考慮。

機械錶通常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手動上鍊和自動上鍊手錶(AUTOMATIC)。這兩臺機器的動力源由機芯中的彈簧提供動力,驅動齒輪並推動手。電源的方式是不同的。手動上鍊機械錶依靠手動扭轉彈簧來提供動力。機芯的厚度比一般自動彈簧的厚度薄,並且手錶的重量相對較輕。自動上鍊手錶利用機芯自動旋轉盤的運動產生動力來驅動彈簧,但手動上鍊表的厚度相對小於自動上鍊的厚度。


時尚都


不一定。有些表很厚的,一樣很貴。


薄也好,厚也好,都不是衡量機械錶品質和技術的單一標準,需要結合其他方面的綜合素質一起來看。


比如週末在日內瓦拍賣會上,拍出的George Daniels的懷錶作品Grand Complication,就是很厚很大的大懷錶,但是拍賣價格242萬瑞郎,1600多萬人民幣,超級貴了。

主要是表的功能,美學設計,鐘錶師的才華。


George Daniels是英國獨立製表師,2011年已經過世。


他留下遺囑,在他過世後,他的遺產將用於慈善事業,建立一個名為“THE GEORGE DANIELS EDUCATIONAL TRUST”的教育基金。


這個慈善基金將幫助那些將在鐘錶學、工程學、醫學以及建築學方面繼續深造的學生,這些學生由倫敦城市大學,和Worshipful鐘錶公司與倫敦鐘錶學校聯合提名。


在他過世後一年,2012年倫敦蘇富比拍場,他的134件藏品被蘇富比拍賣,包括他親手製作的時計作品,一共拍得820萬英鎊,全部捐給了THE GEORGE DANIELS EDUCATIONAL TRUST教育基金,其中一件他著名的Space Travellers 懷錶,拍出了130多萬英鎊。

5年後,2017年9月,這件Space Tracellers懷錶再次出現在蘇富比倫敦拍場,這次以近320萬英鎊成交,是他5年前價格的2.5倍,這大概是升值最快的鐘表了。

當初他為了驗證同軸擒縱可以被量產,可以適用現行量產的各大品牌腕錶,George Daniels買來了市面上各品牌的流行款腕錶,開始動手改裝。


百達翡麗,勞力士,歐米茄,真力時, Urban Jurgensen腕錶都被他替換成同軸擒縱機構,他還把這些“換了心臟”的腕錶帶到巴塞爾參展,讓更多的人們瞭解他的發明。

在與斯沃琪集團達成合作的簽字儀式上,他當時佩戴的正是自己改裝過的勞力士Date Just日誌型腕錶。

George Daniels製作的一些腕錶或者懷錶,除了在拍賣場上被私人藏家收藏,少部分被大英博物館和鐘錶匠博物館所收藏,這兩個博物館都是免費開放的,收藏了鐘錶歷史上不少重要的作品,特別是十八和十九世紀早期的重要鐘錶歷史上重要的,比如著名的約翰哈里森的H5航海鍾,還有寶璣的航海時計以及懷錶。


這些可都是很厚很大,也是無價之寶。


盧曦採訪手記


似乎大家都在追求電子產品的小而薄,例如手機從以前“磚頭”一樣的大哥大到現在“無所不能”的小方塊。

那麼機械錶是不是越薄越好,越薄越貴呢?

先了解一下超薄機械錶的標準:錶殼厚度為10mm以內的為超薄機械錶,10mm~15mm為普通機械錶,15mm以上的為厚重粗獷型機械錶。

手錶越薄意味著零件會越精細,每一塊機芯夾板、每一個齒輪、每一個螺絲做到更薄、間隙更細小。

在普通的機械機芯中,齒輪的輪軸和軸眼之間空隙在0.23毫米左右,但在超薄機芯中,這個空隙可能會縮減至0.1毫米到0.05毫米之間。且在如此微小的空間之內,還要保證成百上千的零部件能夠自如運作,保證精準的計時,難度可見一斑。芯夾板、每一個齒輪、每一個螺絲都要做到更薄,間隙更細小。

可以看出無論從設計還是製作來上來說,是難度更高的,那麼要完成這麼高難度的設計和製作,就意味著品牌具備更高的沒計水平和製作工藝。所以一定程度上說明機械錶越薄製作工藝會越好,價格會越貴。

我們在日常佩戴的時候也需要注意,越超薄的機械錶越脆弱一定要注意保養,佩戴的時候要萬分小心。不要帶著超薄機械錶去打球、洗桑拿及游泳,以免運動過程中可能引致的機械故障。因此,戶外運動的時候最好不要帶超薄款機械錶。


青雅鐘錶


機械錶越薄越貴嗎?

不是越薄越貴,機械手錶和機心,品牌有關哦,1959年,日本精工開發了一款名叫“Seiko Crown”的手錶,預示著品牌向高端精度手錶的征途。1960年,第一枚Grand Seiko原型錶款被製造出來。開發製表師小組由Seiko最有經驗、最佳技藝的工匠大師組成,他們被賦予開發出“最佳腕錶”的使命。當時精工的精度檢驗是按照國際度量局最高的標準來進行的,每日誤差在-3到+12秒。隨著製表和調教技術的進步,


1966年Seiko推出了超過瑞士標準的“Grand Seiko Standard”來自我約束,每日的誤差控制在-3到+5秒間。到了1968年,日本精工幹了兩件非常牛逼的事情,第一件是拿著自家的手錶去瑞士納沙泰爾天文臺競賽,結果因為把瑞士人給打趴下了,最後瑞士人不得不把天文臺競賽給停了。


唯一之家


機械錶越薄越貴嗎?這個問題我有獨特的看法,下面分享給大家。


機械手錶大多人以為,越薄越好,其實不是,前段時間,錶行不斷在介紹薄手錶,似乎潮流轉向大而薄,一直以來選擇石英錶的朋友無不喜歡它比機械錶薄,如果機械錶也逐漸走向薄,相信一定能讓愛表者更著迷於機械手錶. 大表風潮持


對於手錶上鍊機械手錶基本每天都要上一次發條,長動力機械手錶可以兩天上一次發條,而自動機械手錶只要每天正常佩戴8小時以上,基本是不用手動上發條的。如果自動機械手錶經常放置一個晚上後就出現不走的現象,那就優先考慮是動力的問題。


綜合以上可以說不是越薄越好,要看品質,質量,和品牌來定、


用戶1833617832547907


機械錶越薄越貴嗎?下面我來分享我自己的 看法,其實不是這樣的。

如果錶盤非常薄,是什麼原因呢?一方面,它是一款非常昂貴的手錶。零件非常精細,質量非常好。不過,這個價格的手錶適合少數人佩戴。不是在這個水平。另一方面,如果每天佩戴的手錶相對較薄,則可以將這些部件安裝在這樣的薄錶盤中。如果手錶掉在地上,零件將會損壞並損壞。所以手錶越薄越好。

在具有相同功能的前提下,越薄越貴。在著名品牌瑞士手錶中,一般的時針和分針機械錶,厚度小於8mm,櫃檯價格是10萬是最低的。表公司在複雜性和規模之間進行權衡。有些人喜歡複雜,有些人喜歡超薄和超輕。目前,複雜的桌子仍然略強,因為沒有秒針和日期的超薄桌子具有較窄


唯一表妹


機械錶越薄越貴嗎?

與機械錶和機芯更薄,更便宜,與品牌相關的哦,1959年,精工公司開發了一款名為“精工皇冠”的手錶,這表明該品牌向高端精密手錶發展。 1960年,第一臺Grand Seiko原型機問世。製表師團隊的發展由精工最有經驗和最優秀的工匠大師組成,他們的任務是開發“最佳手錶”。當時,精工的準確度測試是根據國際重量局的最高標準進行的,每日誤差範圍為-3至+12秒。隨著製表和調音技術的進步


唯一尊華


不是吧,現在好多機械錶的復古做工 尤其是男士的都比較厚重的款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