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指出,生活中,那些越是“不要脸”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原因是为什么呢?

曹晖


这是哪个心理学家说的,难道在倡导不要脸吗?想心里健康就从不要脸开始吗?

虽然质疑这种说法,还是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不要脸的人,基本没心没肺,基本不会在意别人的感受,是一种破罐子破摔,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里,爱咋咋地,一切都无所谓,这种人肯定没有压力,不会压抑,不存事,心里肯定健康。

反观那些心里不健康的,有一部分是因为太看重某些事情,太放在心上,太想做好,结果期望很高,失望很大。一旦失望超过心里承受能力,要么忍住,最后抑郁症。要么爆发,但有可能发泄在无辜的人身上了 ,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好影响。

同事说过一句,脸皮厚,吃饱饭。现在看来,脸皮厚,既能吃饱,还能心里健康。咋,这么多好处呢。无语了。


刺猬学


朋友讲起她婆婆。

年轻时就爱漂亮。爱买买买。老公收入挺高。结果有次问她要钱。她说没有。老公说家里钱都给你了怎么没有呢。她说花了呀。怎么花的呢。谁知道怎么花的。后来老公问急了。给了老公一张1块钱的存折。

后来老公受不了离了。改成吃儿子。有次出去旅游。让儿子带着钱来接她。原来是旅游中买的东西太多了,老太太就借团友的钱买买买。儿子就在机场,给人家挨个还钱。这个五千那个一万。

不过她这婆婆,心理是真健康。天天可开心了。

因为人要跟他人互动,就需要提出需求做交换。

我们讲的好人,要脸的人,他说不出口。要请他人帮助难的死,别说被拒绝,就是别人晚点回复都为难的要死,觉得跟人添了麻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攻击性都向内攻击了。

不要脸的人呢,自我需要理直气壮的表达。被拒绝也不会难过。再找别的办法实现就是了。攻击性不留在自己 身体里,能不健康么?

所以啊,有想要的就说。被拒也不要难过。别压抑自己。


槿里情感工作室


的确,生活中越不要脸的,心理越健康。

我娘家旧院里的一个婆姨,就是典型的不要脸,但是她心理非常健康。

早晨起来后,先在院里泼水,然后叫鸡骂狗,扰乱的四邻不安;中午休息时候,骂孩子,打孩子;晚上了出去,找想好的。

她老公知道后偷情后,往死里打她。但是,她依旧我行我素,把给男人活活气死。

她依旧每天乐呵呵地上街,吃喝玩乐,现在活了80多了,身体还非常好。

不要脸的人,她能够随心所欲,满足自身的欲望,所以心理健康。


健康育儿心理


那些“不要脸”的人,往往是善于自我调节,什么是都不在乎,不存气的人,当然心里健康,身体也容易健康。

我的一个亲戚就属于这种人。只要他心里有气,他是要想办法出出去的。年轻时,只要跟他媳妇有气,就直接在吃饭时摔筷子打碗,把他媳妇骂一顿或打一通,孩子也都吓的哇哇大哭,他没气了,他才不管别人怎么样,他知道老婆孩子过几天就没事了。

这个亲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媳妇。儿子老不结婚,不听他的,他骂他媳妇;女儿找对象不听家里的,他也骂他媳妇,他骂他媳妇不听他的,闹得孩子们也都不听他的。他说他媳妇一辈子净找事,他从来不会找事。他一骂,能骂半夜,骂到自然睡着,第二天该吃就吃,该喝就喝。

他不打人骂人的时候,尤其在外人面前,可文明了,话说得那个好听。他媳妇在他面前一贯是面无表情的样子,一般不拉家长里短的闲话,以免刺痛了他哪根神经,闹得鸡犬不宁。他不出来气是不会完的,留给别人的只有忍气吞声。

大道理他懂得多着哩,一天到晚看新闻,跟着电视又唱又跳。年纪大了也是那样,发脾气翻脸的几率虽然降低了,可也是一言不合就翻脸的。他也天天锻炼身体,文体结合,又有他媳妇照顾着,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一根筷子不给他拿他也是要上话的。

反过来正过去,错都是别人的,他从来不会有错,想说什么就口无遮拦的说出来,全然不顾及他人感受,遇到跟他冲突时就死抱着歪理,知道大家对他无可奈何,能吃能喝,心理健康,身体倍棒,这就是我的这个亲戚。这就是你口中的“不要脸”的人吧!

有心事,看👉陈大大新语,我们一起聊一聊吧!


陈大大新语


“不要脸”,应该是“要脸”的人给出的定义或者说标签。

“不要脸”的人,活得自在

我们往往认为那些不要脸的行为是我们做不出来的,这些事不一定是不光彩的,可能只是我们做不出来的。

说个我的经历:

我有两张星巴克的券,可以免费兑换两杯咖啡,我叫另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跟我去了,但是部门里的一个姑娘说要和我们一起去,我本来是不太想的,但她说了,去就去吧。

我就只好兑换处两杯咖啡,又给她单独买了一杯。

这个女孩,其实平时经常会蹭点部门内的吃的,喝的。

在我们眼中,其实她的这些行为就是“不要脸”的。

但是,人家活得自在。

“不要脸”的人,心里想什么,就做什么

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心里怎么想就去怎么做,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是身心一致性的人。

即便他所做所想,不太被其他人所接纳,但是他们依旧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相反,另有一些人心里想的和做的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上面举的例子,我本不希望女孩和我们一起去咖啡店,但是她说了我又不好意思拒绝,我想如果换做身心一致的人就会直接表达出这种想法。

为什么“不要脸”的人,心里更健康

  • “要脸”——向内攻击

“要脸”的人,有时做一件事会犹豫,思考这样做好不好,会不会对别人产生影响?做了的话,别人怎么看我?

我们会预想别人的看法,并预想为别人在批判、讨厌我们,因而不敢去做。

当然也因为社会道德以及社会良心存在,我们不好去违背。

这两种原因,都是在向内攻击自己——如果我这样做,别人会认为我不好。

因为难以承受这份攻击,所以不会去做。

但内心并不舒服,可以理解为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 “不要脸”——向外攻击

“不要脸”的人,想什么就去做什么,他无论开心或不开心,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示出来,也不管别人能否接受他及他的行为,这样就不会在内心产生纠结。

他把自己的能量直接向外释放了,不需要转化为向内攻击的这种能量。

成全了自己。

这样,我们就不难想象,一个人总在打自己,一个人总在打别人,谁的压力释放得更多?心里更舒服呢?

当然,这样的人会有个问题,别人可能因为他的行为而远离他,但是前面也说了,他们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们,所以是否远离,他们觉得无所谓,并且会认为那些人和他不是一类人,不会理解他。

总之一句话,他们活得自在,所以更开心。


王蘑菇


有承受能力和化解的力量,以前我和父亲下棋我下棋水平很差,他比我还差,但他棋品好,从不急躁或懊恼。输多少盘也无动于衷,羸了就高兴,这是他的人生哲学。

他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愁什么,愁有啥用?现在他八十多了,身体不太能自理,眼也看不见了,脑子也不好了,但心情仍平常少急躁,知行合一是很难的。一旦做到,则烦恼断。


阳光明正


今天我学习到一个内容,与您的问题刚好匹配。

有研究指出:“选择”越多的人,越健康。1967年,教授迈克尔、马蒙特做了一个长达10年之久的实验,对这个实验选取了10000名各大公司的老板、二把手或中层干部做的实验。实验结果得出,老板的健康情况比中层干部要好很多。原因在于老板的选择比二把手、中层干部的选择多。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当你感受到“选择权”时,你的大脑就会释放积极的信号,而这些信号会抵消一部分的压力。但是二把手和中层干部就没那么多选择权了。


我相信,没有真正不要脸的人,只有情商高不太计较的人。


在心理学的角度:所谓“不要脸”的人基本倾向外向型人格,他们会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相比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更加畅所欲言,然而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不会与人主动沟通,什么事情都会放在心里不说出来,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感受,在意旁人的眼光,所以心理上的负担也是非常重的。


所以说,在面对负性事件的时候产生的负面情绪若是不及时表达,那么将会一直压抑在自己的内心,而且这些感受也不会随之消失,会不断的消耗在自己的身上


最后,与上面那个实验一样,有方法(选择)去释放心里的压力或负能量,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帮助身体带来健康。


Pako


我对心理学感兴趣,所以看了一点心理学的书籍,应该能对题主的问题作出回答。

答案确实是这样,“不要脸”的人活得非常自在而,善良的人倒是活得非常累。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为什么我那么聪明?因为我从来不把精力浪费在无关的事情上。”

其实人的精力是一项有限的资源,就像游戏里人物角色的魔法值一样,用一点少一点,也可以通过冥想来回复,也可以通过运动来增加魔法值上限,精力就是在损耗和恢复之间来维持人的运动。

那么生活中消耗精力的行为是什么呢?

工作、维持人际关系、闲暇时的娱乐等。

能回复精力的行为又是什么?

摄入食物、运动、睡眠、冥想等。

如果你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你会发现:

在一天的精力消耗中,人的精力至少有5成浪费在维持人际关系上。

在一天的工作中,你不仅得想如何把工作做得漂亮,你还得想如何与同事与上司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说服喋喋不休的客户、如何带那个刚入职一个月的新人走上正道~~~~总而言之,你得维持人们心中职场精英的形象,维护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正面评价。

善良的人为什么活得很累?

因为他们的重心都放在讨好他人的需求而过分压抑自己的需求,太过于在乎外在的评价会忽视自身潜在的需求。

“不要脸”的人为什么逍遥自在?

因为他们不在乎他人的评价,而将精力用于自我的提升。


广西巴马寿乡旅游


与其说越是“不要脸”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倒不如说“不要脸”的人在爱护自己这一点上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利己主义者毫无疑问做事的第一原则是对自己有利。一个人做的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越来越多,获得的也多,当然心理健康了。那这些“不要脸”的人赢在了哪里呢?

心理特点:把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

要面子要脸的人普遍很看重外在的评价,哪怕遭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很多时候也会选择“

算了吧,哪能跟她一样”。

说个特别小的事情,我们有次一起去吃饭,其中有个孕妇,吃到后半截的时候隔壁桌来了两个男人,坐下等菜的时间在那儿抽烟。我们几个女士都受不了,那么多人吃饭没人抽烟就他俩抽烟,我们斜着眼看了他们好几次,但碍于情面没有一个人去阻止,最后选择结账走人。

这么“要脸”的我们是如何考虑这件事的:其一,那么多人吃饭都没说,只有我们别人说会不会觉得我们事儿多?其二,反正我们快吃完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自己不喜欢烟气缭绕,但还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了最后。

而一个“不要脸”的人会怎么办?直接说,甚至是吵起来,直到自己处在无烟环境中。换个角度讲,这个抽烟的人也算得上是“不要脸”,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烟瘾,不让自己那么难受,所以根本不管是不是在公共场合,也不考虑旁边人什么感受,他的感受最大。

心理界限极富弹性,没有自己的原则,你的界限就是我的界限。

这里的不要脸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心大,一种是只为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

朋友的嫂子就是个很心大的人,跟婆婆住在一起,婆婆是个挺能叨叨的人,孩子的袜子乱丢,玩具乱放,衣服不洗什么的就会叨叨儿媳妇。儿媳妇从来没生过气,每次都说“你说怎么办呢,我就是记不住啊,我这是什么脑子?”一副特别真诚谦虚的语气,搞得婆婆也没办法,更生不起气来。你说她不上心吧,人家结婚十几年一直不愿意跟婆婆分家过。这种人就是心大,你说你的,我继续干我的。


第二种情况就是为了自己某个特定利益选择一些不要脸的行径。听说过这样一个人,自己家拆迁有几套房,工资也不低,但就是上班从来不带饭也不花钱,每天中午挨个办公室蹭饭吃,一人一点就蹭饱。谁那儿要是有个吃的用的,从来不打招呼直接用,害的办公室的人说也说了骂也骂了,甚至把抽屉上锁。人家丝毫没有羞耻心,这个不给继续找下一个,也不生气,等同事心情好的时候接着来蹭吃蹭喝。

他缺钱吗?不缺。人家就是不顾一切的让自己省钱,至于采用什么方式无所谓。省下钱来给老婆孩子,还换得一个好丈夫好爸爸的称号。

“不要脸”的人不大在乎外界看法和评价,一切凭本心做事。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开心多是因为太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想,而且会拿别人主观的看法来给自己贴标签。有人不经意的说了一句:你真小气。接下来你就可能因为这一句话想到诸多事情:我真的小气吗?可能我确实没做好。说我小气,也不看看她对我做了什么?她以前是怎么对我的,怎么对其他人的……如果不阻止,可能你会脑海里拍出一部电视剧来。接下来还有可能跟朋友同事吐槽一番。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短短的几个字,所引发的心理能耗有多重。而那些“不要脸”的人,从来不会想这么多,你说我小气就说呗,反正我就是不让你占便宜。

一反一正,在乎外界看法的人接受了外界的信息刺激,给自己制造了一堆麻烦,浪费了时间精力还开始怀疑自己。不在乎外界看法的人,保住了自己的利益,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了。

一个人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多,他怎么可能不会心理健康,不但心理健康,身体还健康呢。

“不要脸”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有好处的,只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还是要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以及客观环境。毕竟,没有人愿意跟一个只考虑自己利益的人共事,风险太大。


心驿社


  一不要脸属于外向人格,懂得发泄不良情绪

  

“不要脸”的人属于外向型人格,根据人格测试,不要脸的人有着较高的外倾型,他们会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相比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更加畅所欲言。

  在心理学上讲:当一个人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不去主动攻击他人时,心里的愤怒反而会向自己发泄。

  所以说,在面对负性事件的时候产生的负面情绪若是不及时表达,那么将会一直压抑在自己的内心,而且这些感受也不会随之消失,会不断的消耗在自己的身上。尤其是当我们在反复回忆的过程中是极其痛苦的,会让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呈反方向发展,而且精力也会得到耗损。

  而不要脸的人总是希望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不太顾及旁人的眼光,即便有时候行为不合时宜,他们也会“做自己”。

  这表明着他们往往“说得多,想的少”,自然不太容易被一些负面情绪困扰,也不会因为什么事情一直压在心里、不停纠结。

  二突破羞愧的防御体系,比较能认怂。

  羞愧是人的一种情感,也是自我防御机制,但是过度的“爱面子”和羞愧是不好的。如果你能做到“不要脸”,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让他人明白你心中所想。

  不要脸的人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容易认怂,愿意给他人道歉,属于那种比较懂得及时止损的人,懂得珍惜当下的人。

  你看前些日子西安的奔驰女坐引擎盖上的事件,最后不还是按闹分配么,会哭的车主有人管,这就说明了一个人敢于放下脸面了,才能获得了一个体面。

  @小明:我单位里的一个小伙子,原本能进来单位已经实属不易,从小家里不富裕,父母省吃俭用供到毕业,招考的时候运气好,前面有人放弃后他被补录招了进来。原本是要“出人头地”了,可偏偏因为女友家人的要求,得买车买房才结婚,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没什么存款,上哪里搞钱去一下子买车买房,所以动了个歪脑筋,都最后婚没结成,还没单位开除了,工作也没了。

  三这类人的自我意识的完整性和心态上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测算,当厚皮人士与薄皮人士,同时遭受到拒绝时,厚皮人士受到的伤害比薄皮人士要少得多,而薄皮人士则像被人砍掉一条手臂般剧痛。

  就像在历史上,楚汉年间,刘邦与项羽并争天下。刘邦是底层出身,面对机会往往敢去争夺,他与项羽之战,几乎是交手必败,但他从不气馁,养精蓄锐认为自己终有一天可以打败项羽,而乌江一战,他无法忍受世人的眼光,自刎而死。

  不要脸的人,心态上是积极的,不要脸本身就是指无视令自己感到羞愧的因素。

  例如,公园里对男女正在打情骂俏。男生,冷不丁亲了女生眼袋。女生脸上顿时一片红晕娇嗔,一句不要脸。这种情况下,女生,是真的对男生的行为感到讨厌嫌弃吗?当然不是。那么这个时候的不要脸的男生反而具有了某种积极特性。

  实际上,“不要脸”是需要勇气的,也是一种表现自我的方式,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一些违背群体意识的事,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焦虑、紧张、害怕,这样的做法,更能让你选择正确的道路。

  《一代宗师》里有一句台词: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而只有里子,才能赢得真正的面子。

总之,把面子放下来,把事情做好了,从内心充实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

谢谢您的阅读!请您轻点小手关注一下,么么哒!微信公众号:心理竹先生,期待您的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