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三門峽同胞守好第一道關口,24小時堅守

張麻高速路口疫情檢測點

“帳篷外面零下4度,帳篷裡面溫暖如春,有單位做後盾,各位夜班人員恪盡職守,當好盧氏‘守門員’……”這是盧氏縣人民醫院夜班值守張麻高速路口疫情檢測點人員李浩傑1月29日晚發在院內微信群的一句話。

為三門峽同胞守好第一道關口,24小時堅守


辦公室主任李浩傑、CT室醫師王路佳作為檢測點第一班值夜班人員,從下午6:00接班到次日凌晨8:00交班,承擔著體溫檢測、車輛登記、對疫區返回車輛協助交警勸返等工作,說是帳篷裡面溫暖如春,其實他們根本顧不上回帳篷小憩一會,因為時不時會有車輛通過,他們得時刻保持警惕。就這樣,李浩傑、王路佳與縣二院的同仁及交警們一起,在冰冷刺骨的寒風中忙碌了一夜……

次日晨8點,特檢科主任劉萍、眼耳鼻喉科護士任滿春準時到崗,隔離衣、護目鏡、口罩層層包裹下,早已看不出她們秀麗的容顏……更令人感動的是,劉萍、任滿春都是夫妻醫路同行、奮戰在抗疫一線,劉萍的愛人腫瘤胸外科副主任姬亞軍,值守高速卡口第一班崗;任滿春的愛人宋振原大年初四值守發熱門診……

中午1:30分,腫瘤胸外科護士長莫豔豔、放射科工作人員馬驥接班。恰遇電視臺採訪,平常工作起來沉穩幹練、堅決果斷的莫豔豔,面對記者的鏡頭,卻緊張得渾身冒汗、語無倫次……

1月28日起,盧氏縣人民醫院每天6名醫護人員,24小時值守在張麻高速路口檢測點,犧牲休息時間,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只為給盧氏同胞守好縣城西門口……

院領導看望檢測點工作人員

預檢分診、發熱門診

1月20日起,盧氏縣人民醫院向預檢分診、發熱門診增派醫護人員,夜間發熱門診轉移至急診科,每天20餘名醫護人員輪番值守,24小時對發熱就診患者進行預檢分診,對返鄉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初步篩查。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為疫情防護的前沿陣地,最先接觸發熱患者,風險非常大,但是沒有一個人有畏難情緒……

門診部護士李咪,疫情發生後,她主動請纓,要求到預檢分診工作,她說:“我是黨員,關鍵時刻要衝在一線,其他同事都有小孩需要照顧,我還年輕,沒有小孩,公公婆婆把家照顧得很好,家裡人都很支持我,我沒有後顧之憂……”

1號樓2號樓限制探視卡點

根據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安排,為嚴格控制住院病人陪護人數,護理部緊急製作了陪護證,行管職能科室人員分別在1號樓、2號樓大廳門口處設立值班崗,對進入人員進行把控,無陪護證者限制進入,嚴格落實人員進入必須佩戴口罩制度。

醫教科工作人員劉東燕1月29日值守2號樓,劉東燕的孩子只有11個月大,還處在哺乳期,為了值好這班崗,她放棄回家餵奶時間,從8:00-13:30她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和她值同一班崗的李彥博勸她早點回家給孩子餵奶,她說:“我要是走了,你一個人忙不過來,孩子餓一會兒沒關係,我再堅持一會……”

扶貧工作隊員韓冰帶領家屬為1號樓、

2號樓門口處值班人員送來愛心食品

留觀隔離病區

1月21日,呼吸內科病區報告一例從武漢歸來並出現持續發熱症狀的患者,連夜建立留觀隔離病房。呼吸內科醫師胡振波、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弋亞楠、手術麻醉科護士崔婧進駐隔離病區工作。經過嚴密觀察及檢測,1月24日下午,患者解除隔離。胡振波、弋亞楠、崔婧也在留觀隔離病房整整呆了4天4夜,回到家已是除夕晚上,面容憔悴、精疲力盡……

問起在隔離病房害怕嗎?弋亞楠說:“說不害怕是假的,在裡面不僅僅承受的是生理上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考驗,在病人化驗結果沒有出來之前,我們也非常擔心,但是關鍵時刻總得有人上吧,我是護士長,我不上誰上……”其實弋亞楠的孩子只有1歲10個月,胡振坡的兩個孩子老大7歲、老二3歲,崔婧的孩子也剛剛1歲,正是需要父母照顧的年齡……

盧氏汽車站疫情檢測點

自1月22日(臘月二十八)起,每天分別抽調2個病區2名醫護人員值守汽車站疫情檢測點,對返鄉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初步篩查。

1月24日(臘月三十)接縣疫情防控指揮部通知,車站客運暫時停運,該檢測點工作人員隨時處於待命狀態。

正是因為有了一個又一個醫護人員前赴後繼、奮戰在抗疫一線,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關口,盧氏父老鄉親的生命健康才能得到保障……

致敬!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致敬!為疫情防控付出愛與汗水的各界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