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主要是溪石斑和一兩斤的鯉魚,用多大線組和魚鉤?

噴我先問問樓上同意不


1、魚線選擇

注:本文摘自華夏釣魚網論壇《騎馬挎槍魚竿全系官方用線標準配置(2019)》

主線14.0 + 子線12.0:垂釣70斤以上的各種魚類(單子線);

主線12.0 + 子線10.0:垂釣60斤以上的各種魚類(單子線);

主線10.0 + 子線80LB PE/8.0:垂釣50斤以上的各種魚類(單子線);

主線8.0 + 子線70LB PE/7.0:垂釣40 — 50斤的各種魚類(單子線);

主線7.0 + 子線60LB PE/6.0:垂釣30 — 40斤的各種魚類(單子線);

主線6.0 + 子線50LB PE/5.0:垂釣20 — 30斤的各種魚類(單子線);

主線5.0 + 子線40LB PE/4.0:垂釣10-20斤的各種魚類(單子線);

主線5.0 + 子線2.5/3.0:垂釣10-15斤的各種魚類(單子線);

主線4.0 + 子線2.0/2.5:垂釣5-10斤的各種魚類(單子線);

主線3.0 + 子線1.5/2.0:垂釣1-5斤的各種魚類(單子線);

你要根據你魚竿官方給的參考配線來綜合選線。

2、魚鉤選擇

注:本文摘自華夏釣魚網論壇《騎馬挎槍 淡水湖庫野釣魚鉤選用指南(手竿篇)》

袖鉤:鉤尖中長、直、略內收,鉤門窄、鉤柄長、鉤條特細,袖鉤因為其輕量、高中魚率的特點,是垂釣小型魚類的首選,但是袖鉤遇中大型魚類因為其輕量的特點,容易出現刺魚力度不夠而刺深不到位被拉開鉤門跑魚的現象。



2號無刺袖:浮釣白鰺條

3號無刺袖:1-2兩的鯽魚/浮釣馬口

4號刺袖/無刺袖:2-5兩的鯽魚

5號刺袖:3-10兩的鯽魚

6號刺袖:一斤以上的鯽魚

海夕鉤:鉤尖短直內收、鉤門窄、鉤柄較長、鉤條細。海夕鉤沒有袖鉤輕量化,垂釣鯽魚的中魚率略低於袖鉤,但是針對大型鯽魚的跑魚率(脫鉤)大大低於袖鉤,可靠性(強度)大大高於袖鉤。此外,海夕鉤因為自身重量與強度較為均衡,是手竿粉餌浮釣中小型魚類的上佳選擇。



3號海夕(有刺/無刺):2-5兩的鯽魚

4號海夕(有刺):3-10兩的鯽魚

5號海夕(有刺):一斤以上的鯽魚

6號海夕(有刺):粉餌浮釣2斤以內的翹嘴/鯿魚/鰱鱅

7號海夕(有刺):粉餌浮釣2-6斤的鯿魚/鰱鱅

伊豆鉤:鉤尖短直內收斜偏,鉤門窄,鉤柄較長,鉤條有粗細兩種。我個人比較偏愛使用伊豆鉤作釣中小型魚類,因為中鉤率明顯高於其它鉤型,特別是細絲伊豆(類似海夕鉤)。但同時,因為鉤尖短直,伊豆鉤遇到較大個頭的魚類需要長時間溜魚時,容易在溜魚中脫鉤跑魚,故一般竿體硬度在5H以上的強力手竿和垂釣中大型和大型魚類不應選擇伊豆鉤。

在手竿浮釣鰱鱅中使用伊豆鉤較為適用,因為鰱鱅的力量弱於草鯉青等常見大型魚類,特別是花鰱(鱅魚)。



7/8/9號伊豆:針對5斤內中小型魚類的綜合垂釣;

10號伊豆:浮釣5-10斤的鰱鱅

12號伊豆:浮釣10-15斤的鰱鱅

千又鉤:鉤尖內彎斜偏、鉤門寬、鉤條中等粗細、鉤柄較長,俗稱“歪門鉤”,千又鉤是一款針對中大型魚的高能鉤型,鉤型與伊勢尼鉤相同,不同之處是千又鉤的鉤尖斜偏。

千又鉤在實際作釣中,中魚率高於伊勢尼鉤,但是可靠性不如伊勢尼鉤。在我的手竿作釣中,千又鉤針對15斤內的中小型魚類,伊勢尼針對15斤往上的中大型或大型魚類。

竿體硬度在標準3-4H的手竿應選千又鉤,釣竿硬度和刺魚力道匹配,硬度過高的手竿則不宜使用千又鉤。

6號千又鉤 = 10號伊勢尼鉤(兩種鉤型的大小可以此類推)



3號千又:浮釣2-5斤的翹嘴,掛青苔/南瓜尖芯浮釣6斤以內或左右的鯿魚。

4號千又:浮釣5-10斤的翹嘴

5號千又:浮釣10斤以上的翹嘴

6號千又:浮釣15斤以上的翹嘴

7號千又:掛青草浮釣15斤以內的草魚,掛活魚餌釣黑魚、鱖魚、鯰魚。

伊勢尼鉤:鉤尖內彎、鉤門寬、鉤條粗、鉤柄較長,是竿體硬度在標準5H以上的強力釣竿硬攻大魚的首選。竿體硬度如低於5H,容易發生在實際作釣中出現刺魚力度不夠,刺深不夠(刺得淺)跑魚或鉤門被拉開的情況。

如把伊勢尼鉤的鉤柄減短,便是“小磯鉤”,把伊勢尼鉤的鉤柄減短,鉤門再加寬,就是“鯉角鉤”。“小磯鉤”與“鯉角鉤”不適用於手竿使用。



7/8/9號伊勢尼:針對鯉魚、草魚、青魚等中大型魚類的綜合垂釣;

10號伊勢尼:掛玉米粒底釣15斤以內的草魚、青魚、鯉魚,浮釣15-20斤的鰱鱅。

11號伊勢尼:掛玉米粒底釣15斤以上的草魚、青魚、鯉魚,鉤脆螺釣10-15斤的青魚,浮釣20斤以上的鰱鱅,掛青草浮釣15-20斤的草魚。

12號伊勢尼:鉤脆螺釣15-20斤的青魚。

13號伊勢尼:鉤脆螺釣20斤以上的青魚,掛青草浮釣20斤以上的草魚,掛活魚餌釣20斤以上的鯰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