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跌倒,嘉庆吃饱”。那嘉庆究竟吃的有多饱?

爱情灰常假


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都知道王刚扮演的“和珅和中堂”这个角色。此人在剧中对乾隆百般谄媚,溜须拍马,一副奴才相。同时又极其贪婪,贪污受贿,不计其数。和珅这一辈子到底贪了多少钱呢?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说法,说和珅被抄家之后,抄出的家产折合白银八亿两之多,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而查抄的和珅 家产最后都进了嘉庆皇帝的腰包,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那么,和珅“跌倒”之后,嘉庆真的“吃饱”了吗?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恐怕与事实不符。

(王刚在荧屏上塑造的最为经典的和珅和中堂的形象)

【嘉庆帝】

咱们先来看看“和珅贪污八亿两”这种说法的源头在哪儿。从笔者查到的资料看,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清末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一书中。书中说:“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赐自尽,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时人为之语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按中国传统计数方式,一兆就是一百万,八百兆就是八亿。以乾隆朝平均一年4000多万两白银的收入来计算,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这个说法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认定为史实。然而,这个说法实际上漏洞是很大的。

(“和珅家产八亿两”说法的来源——《清稗类钞》第四册)

首先,根据学者研究,到乾隆末年为止,通过对外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总数只有2亿4000万两左右。而中国自产的白银,从康熙初年到乾隆末年平均一年只有大约40多万两,一百三十多年间总共产银不过6000多万两。即使说,清代发展到乾隆末年,全部产生的白银(包括海外流入和自产)只有3亿两出头,即使加上明代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4亿两和自产的白银大约4000多万两,整个中国当时一共也只有7.5亿两左右的白银存量。要是和珅一家就占有了八亿两的财富,别的不说,那多出来的5000万两的差额又是谁来补的呢?

(清代广州十三行场景,广州是清代海外白银流入的主要地区)

其次,从和珅被抄家的情况看,所谓“八亿两家产”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和珅被嘉庆帝下狱之后,嘉庆帝曾下诏公布和珅20条大罪。这20条罪状里面,涉及到其家产情况的有:“……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串,多于大内数倍,大珠大于御用冠顶,大罪十五;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于大内,大罪十六;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藏银三百余万两,大罪十八;通州、蓟州当铺资本是十余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在这些家产里面,真正的金银统计起来,黄金是32000多两,按乾隆时期金银1比15的比价,大概相当于白银50万两不到;藏银超过1000万两,加上地窖里埋的300多万两银子,估计白银总数不会超过1500万两。也就是说,和珅的家产里,真正的黄金白银估算起来最多也就是一千五六百万两的样子。至于珍珠手串、宝石之类,以清代上等珍珠、宝石的价格折算,其价值往多了算也不会超过1000万两银子。而其他家产,像和珅的当铺资本才十几万两银子。和珅府邸的不动产无法估价,但以乾嘉之际的一般价格来看,也不会高到离谱的水平。至于传闻的和珅拥有百万亩良田的说法,至少在嘉庆帝的诏书中并未提及。即使真的有百万亩之多,按乾嘉之际的平均地价,每亩大概也就在20-30两银子的水平,最多价值2000-3000万两银子。所以,和珅可以认定的家产(不包括传闻中的田产)往多了估算也就是在3000万两银子左右,如果估算少一些大概也就是2000多万两银子的水平。即使加上传闻中的百万亩良田,总计也不过5000-6000万两的水平。虽然不可谓不多,但离所谓“八亿两家产”的传闻也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和珅府邸即后来的恭王府,在和珅被抄家后,其府邸并未出售折现,而是给了嘉庆的弟弟僖亲王永璘

最后,从“和珅跌倒”之后清朝的财政状况看,可以说并无什么改善。以国库的历年存银来看,嘉庆元年(1796年)尚有5600多万两,但是就在这一年,川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清朝的军费开支暴增,国库存银随即开始雪崩式下滑。到嘉庆二年(1797年)就下滑到了2800万两,到嘉庆三年(1798年)又下滑到1900多万两。“和珅跌倒”的嘉庆四年(1799年),国库存银也只是回升到2200多万两,但随后又继续下滑,到嘉庆六年(1801年)下滑到了1600多万两的谷底。此后随着白莲教起义逐步平息,国库存银才开始缓慢回升。由此可见,“和珅跌倒”并没有让嘉庆“吃饱”。抄没的和珅家产对于庞大的军费开支来说,只能说是略有裨益,但根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清朝平定白莲教前后九年时间,花费军费共计两亿两白银。如果抄了一个和珅就搞来了八亿两,嘉庆帝哪儿还会看着国库存银一路下滑而束手无策呢?

【到了嘉庆时期,清朝社会的重重矛盾开始爆发】

(图中红色区域为白莲教起义波及地区。这场大规模战争让清政府的国库存银雪崩式下降)

所以呢,历史上有些事儿,听听就得了,可别随便当真哦!参考文献:《清史稿》、《清稗类钞》、《

清代户部银库收支和库存统计》、《清代(1645-1911)每年流入中国白银数量的初步估计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争史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和珅,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清朝乾隆年间权臣。他因为仪表非凡,机敏而有口才,深得乾隆皇帝的宠信。乾隆将自己最宠爱的十皇女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长子丰绅殷德。和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掌握着清朝的内外大权,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和珅最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也比较清廉;随着权力的滋长,其私欲飞速膨胀。他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并用贿赂恐吓、迫害等方式笼络地方势力,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涉足工商业,开设当铺75间、大小银号300多间,并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珅的做法,在朝中激起了当时还是皇子的嘉庆及许多大臣的不满。大学士刘墉等人多次弹劾和珅,但在乾隆的袒护之下,未能触动和珅分毫。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仅仅五天之后,早就看和珅不顺眼的嘉庆皇帝迫不及待地下旨将和珅革职,逮入监狱。抄和珅家时发现,在其当权的20多年中所积敛的私人财产令人瞠目结舌,他所拥有的黄金、白银,加上古玩、珍宝等,其价值超过了清朝政府1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所以,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在官府公布的“和珅二十宗大罪”中,有七宗是关于和珅家产的。如第十三宗,说和珅家的楠木房屋不仅奢侈,还僭越本分,使用皇宫的式样,很多地方都仿照宁寿宫的布局而建;而花园中的点缀,与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没有差别,由此可见和珅之居心。第十五宗,说和珅家珍宝中的珍珠手串有200多串,比皇宫所藏的多了好几倍;其中一些大颗珍珠,竟然比皇帝所戴冠冕上的珍珠还大许多。第十六宗,说和珅的顶戴宝石不符合他的身份,他还藏此类真宝石几十个,而整块的大宝石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有的是皇家收藏中都未曾见过的。第十七宗,说和珅家里的银两及衣服等,折合为银两可超过千万。第十八宗,说和珅府邸内有夹墙,里面藏了金子二万六千多两,私库里面藏金六千多两,地窖内还埋了两百多万两银子。第十九宗,说和珅在京城附近通州、蓟州等地开设当铺钱店资产不少于十几万,堂堂首辅大臣,竟利欲熏心到与小民争利。第十宗则揭露,在和珅的庇护下,他的家奴刘全竟然也拥有二十多万的资产,还有大珍珠及珍珠手串。


起初,嘉庆是打算将和珅凌迟处死的,后来在皇妹和孝公主的再三求情下,加之刘墉等大臣的劝阻,决定按照康熙诛杀鳌拜、雍正诛杀年羹尧的先例,改赐和坤自尽,并不追究他的党羽,以安定人心而且,嘉庆看在和孝公主的面子上还做了一些人情:查抄和珅府后,给皇妹一家留了半边府邸及一定的资产,并饶恕了和珅之子。


尚武菌


事实上,“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只是一个民间传言。和珅跌倒之后,嘉庆并没有吃多饱,相反,嘉庆一朝始终是在艰难度日。



和珅是清朝的一大巨贪,据说和珅的家产折合当时的白银有八万万两。但是,无论是正史还是清宫档案并无这一确实的记载。嘉庆列举和珅20大罪状,其中并无一条是贪污。

当然,和珅贪污受贿确实是有的,而且多数情况下是乾隆皇帝默许的。例如和珅与乾隆南巡,扬州盐商一次性就给和珅送了20万两白银。但是,要说这些钱都落入了和珅个人的腰包,那也未必。因为,这钱乾隆也知道,和珅只不过是做了个幌子,实际上钱最后还是乾隆的。



另外,乾隆时期腐败就已然成风。乾隆又没有多加制止,甚至发明了议罪银,拿钱就能赎罪。而且这些议罪银都是皇上的私财,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所花的钱多数来自这些议罪银。和珅身为内务府大臣,自然是替乾隆打理这些私财的,所以,与其说钱是和珅的,不如说是乾隆的。

再有,嘉庆接手的江山本身就是个烂摊子。北有黄河泛滥,南有白莲教起义。治河要钱,平叛也要钱,即使嘉庆真的从和珅那里得到了一些,那对于整个大清王朝而言也不算什么。



然而,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嘉庆似乎并没有吃饱,反而是各种捉襟见肘。可见,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其中并非真实。


傅斯鸿


后人津津乐道于和珅的家产数额巨大,甚至还推算如果放在如今可以排名世界第几。

但是,和珅的所谓贪污受贿的实际情况,肯定不像世人渲染得那么严重。

清末李孟符《春冰室野乘》中有“和珅供词”的内容,供词用奏折楷书,是当时进呈给皇上的原件,共有四页纸。

其中提到了仿照宫廷宁寿宫样子建设的楠木房屋,二百余串之多的珍珠手串,比御用冠顶苍龙教子大珠还要大许多大珠一颗,十余个真宝石顶,供词还附有当时抄家清单一张,上面开列正珠小朝珠三十二盘,正珠念珠十七盘,正珠手串七串,红宝石四百五十六块,共重二百二十七两七分七厘。蓝宝石一百十三块,共重九十六两四钱六分八厘。金锭金叶二两平,共重二六千八百八二十两。金银库所贮六千余两。

这些家产固然不少,但和流传的和珅家产清单以及所谓家产换算成金银是当时大清帝国若干年(比如15年)的财政总收入的说法在数量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和珅供词所供出的贪渎财物,“与世传籍没清单多寡悬殊”,清廷正式公布的查抄清单,存在着许多刻意编造的内容。

事实上,假若和珅的贪污受贿问如此严重,嘉庆帝根本不需要处心积虑找出很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罪名,比如贻误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军机、向嘉庆帝递送如意“居然以拥戴为功”(这本身是和珅表示恭顺),完全刻意从一开始就以这个罪名定罪,这根据清律中的规定,本身就可以置和珅于死地,不必牵强地煞费苦心节外生枝。

其实,牟润孙先生在《论乾隆时期的贪污》论文中早就指出,和珅的所谓贪污,本身是有特殊原因的——事实上,乾隆帝向各省督抚以纳银赎罪的名目强索钱财,这件事秘密进行,经手人就是乾隆帝最信任的和珅,和珅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但最大的赃款其实进了乾隆帝的荷包。

乾隆帝的荷包本身就成了嘉庆帝的荷包,嘉庆帝已经很撑,和珅的抄没家产不过是小小的添附,嘉庆吃饱并不依赖对和珅的抄家。


谈古论金


回答者: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桂强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经过三年的忍耐终于大权在握。当天嘉庆帝就以料理乾隆帝丧事为由,剥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职衔。十一日,嘉庆皇帝正式昭告天下,宣布和珅的二十条罪状。同时,命令睿亲王淳颖、定亲王绵恩等人查抄和珅的家产。不过关于和珅家产到底有多少,长期以来存在着各种传说。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首顺口溜:“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果真如此吗?

淳颖、绵恩等人在抄完和珅的家,曾给嘉庆皇帝上过一份奏折,内面详细记录了和绅家产的具体情况。计有金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一两,银三百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自正月初八至上奏之日止,期间共查得和珅契置取房租一千零一间半,取地租一千二百六十六顷,共计银二十万三千三百两。此外查出和珅借出应追本利银二万六千三百五十两,大车八十辆,每辆计银一百二十两,共计九千六百两。 和珅家产被籍没后,他家的现金绝大多数被送到户部大库或内务府广储司银库,所有的金银玉器等物件,除一部分赏赐给了王公大臣,另一小部分变卖为现钱,交到内务府广储司银库,绝大多数都被内务府接收,成为皇帝的私有财产。

目前,一份《嘉庆四年正月丁卯抄检和坤相府物品清单》现身如皋,其持有人的祖先戴联奎为和坤生前同僚,曾任嘉庆年间兵部尚书。这份清单虽历经百年沧桑,字迹早已斑驳,但从中仍可看见和珅的家产之巨。

下列部分清单内容:

屋宇:正屋7进33间;徽式1所62间;花园台楼42座;侧室l所52间;钦赐花园l所64座;更楼12座;杂房130间;瓷器库l所;锡器库l所;珍羞房1所16间;铁黎紫檀房6问;玻璃器皿库1所;药材库房1所。

地亩:800顷。

店铺:当铺75家;古玩铺12家;玉器店4家;绸缎店2家;洋货店2家;皮货店1家。

玉石珠宝古玩:玉磬28架;玉马1对,高1尺3寸,长4尺;白玉观音1尊,高1尺2寸;玉罗汉18尊,每尊高1尺2寸;整玉如意120柄;白玉如意387柄;砒玺燕碗99只;砒玺烟壶300个;白玉汤碗154只;白玉酒杯124只;白玉冰盘25只;砒玉冰盘18只;白玉烟壶800个;玛瑙烟壶100个……


季我努学社


嘉庆以为自己吃饱了,其实是自己膨胀了呀!

清朝最鼎盛的时期是康乾盛世那会儿,康熙智勇双全建功立业,为大清朝奠定了良好的局面,儿子雍正皇帝老谋深算治国有方,孙子乾隆皇帝将祖辈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大清朝盛极一时,“四海八荒皆来贺”。

在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独宠和珅一人,和珅察言观色投其所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好不风光。和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极其圆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社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官位越来越大平步青云,深得乾隆爷心意,最后乾隆把女儿许配给和珅的儿子,两人还成为亲家了。和珅利用职权之便,搜敛钱财,据说其一人家产可抵朝廷十年收入,用富可敌国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后来乾隆去世后,早就对和珅贪污不满的嘉庆帝将和珅满门抄斩,震惊朝野,没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之快,可以想象的到和珅当时内心的悲凉,或许也是一种解脱:臣子终于可以继续陪在乾隆爷身边了。

和珅死后,众贪官群蛇无首,拉帮结派各自为营,朝中一片混乱,而和珅那些财务,究竟有多少被其他贪官收入囊中就不得而知了。但我们也可以推测一下,乾隆时期贪污成风,嘉庆以为除去大贪官和珅就能开创新局面,还是有点想当然了。

乾隆皇帝后面几乎不理朝中事务,全权交给和珅搭理,当时盛世多少有和珅的功劳。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深入人心,他曾对纪晓岚说过:“君忠我奸,君廉我贪,君善我恶,天下清名被你占光,天下恶名被我占光”。越到后面,就越体会到和珅的不易,贪污其身,赤子其心。

其实和珅一死,朝中混乱,嘉庆皇帝镇不住场子,各种问题却没有真正有人去解决,衰落是必然的啊。和珅的万贯家财,开始都被皇帝运进宫了,估计后面也都被大小贪官瓜分了。


温柔一辉


拜王刚老师所赐,我们都对清乾隆年间的宠臣和珅不陌生。这个经常在电视剧里和纪晓岚与刘罗锅斗得昏天黑地的智慧型胖子,无论怎么掰深受乾隆的信任,稳稳的屹立在贪官的头把交椅上。然而等到乾隆一死,他的倒霉儿子嘉庆握权后,和珅的权臣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据清人徐坷所说,嘉庆在皇考大行之日,就迫不及待的将和珅下狱处死,抄没家产达8亿两白银,以致于有些书直接写道:“以和珅一人的财产就相当于朝廷二十年的总收入。”故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然而,历史上的嘉庆真的吃饱了吗?

和珅作为执掌朝政二十多年的权臣,家资不菲是肯定的。但是要说有8亿两之巨,这个锅和珅还是不背的。据《仁宗实录》中关于查没和氏家产的其中一条上谕,我们可知其“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藏银两百余万”,剩下还有田庄、铺子、古董家具什么的,加起来又可以凑几百万两,顶天了。

要知道,乾隆年间中国处于鼎盛时期,库存之银也只有七千八百万两。如果和珅真的捞了8亿,那么意味着嘉庆上台后,清政府至少十年不愁没钱花。但真实情况是,嘉庆在当上皇帝后,一直在为糟心父亲生前狂刷国家信用卡的昏聩行为填补漏洞,心力交瘁到无以复加。

那么嘉庆为什么要在皇考大行之日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和珅呢?因为嘉庆对于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式有很深刻的认识,必须要诛和珅以整肃纲纪,振奋朝纲。并且,当时的清政府深受白莲教起义之扰,而和珅曾经是“出纳帝命之人”,为了扭转颓靡的军事局势,必须要将和珅踢出来顶锅,“因激变而起,将帅多倚和珅,糜饷奢侈,久无功”。由此可见,乾隆时期军营中的种种积弊,都有和珅在里面掺和的影子,若不能查处他,整饬军队督促剿匪是想都别想。

因此,可以说,嘉庆诛杀和珅,多是从政治方面去考量,而非单纯为了吃饱。并且,在惩处了和珅后,嘉庆并没有继续为难他的家人。在他其中一篇上谕中曾提到;“现在朕赐公主(嘉庆之妹、和氏儿媳和孝公主)物件甚多,累日携运不尽,焉肯转向公主额附(丰绅殷德)追问寄顿。况连日阅查抄物件,即随时颁赐者亦复不少 。”


锻彰趣义


和坤是乾隆朝后期的大学土和宠臣。他地位显赫,深得皇帝的倚重和信任,搜刮了骇人听闻的巨额财富。后来,嘉庆帝即位,财产被抄没,民间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谣。

乾隆时期,统治已经十分腐朽,官僚、地主、豪商,攫取了大量的社会财富,骄奢淫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河北怀柔县一个姓郝的地主,接待乾隆,一天的酒食费就达白银十多万两。清江浦的河道总督衙门,备办筵席,豆腐要有二十多种,猪肉要有四十多种。一盘豚脯要用几十头猪,一盘鹅掌需要几十只鹅,一味驼峰得三、四只骆驼。至于所住房舍,也是极为奢华。北京一个姓祝的商人,有一千多间房屋,亭台楼阁,十分华丽,游玩十天都不能遍看。江南更是盛行园林建筑,山水花木,争奇斗妍,不惜工本。园中陈设,也都精心设计。例如苏州容园,有厅三十八所,规模各不相同。夏天室内冰绡竹簟,冬天则换成锦幞貂帷。书画器具,都随着季节更易。遇到岁时佳节,华灯灿烂,烛就要用一万几千斤。

这时全国官吏贪赃枉法的风气十分盛行。大官勒索小官,小官敲榨小民,上上下下,形成一个巨大的贪污网。云贵总督恒文授意属员贡献金炉,山西巡抚蒋洲勒派州县弥补亏空,闽浙总督伍拉纳,为了报效和坤而吊打州县官,逼索财物,州县官只好取之于民,随意私派加征,上下勾结,共同分赃。他们明目张胆,不择手段,集体贪污之事,也层出不穷。甘肃总督勒尔锦和前任藩司王亶望、现任藩司王廷赞合谋将收捐监生的米粮改为折色银子,然后伙同道府州县官六十人捏报灾情,将银两全部侵吞。湖广总督毕沅与巡抚福宁,布政使陈淮朋比为奸,通同舞弊。毕沅假装高尚,坐分赃物,福宁广收贿赂,陈淮专门讹诈属员。当时流传的民谣说:“毕象蝙蝠,身不动摇,专吸过往虫蚁;福象虎狼,不顾人畜,一概蚕噬;陈象老鼠,钻穴食物,使人不防。”吏治败坏,到了极点。

贪污盛行,吏治败坏,不仅地方如此,朝廷更是根源所在。大学士和珅就是贪赃枉法的主要代表。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以官学生在銮仪卫充当校尉,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很快就授予侍卫、副都统、侍郎、尚书、大学士等要职。由于他善于揣摸和迎合乾隆心意,很得乾隆倚重。儿子丰绅殷德与公主结婚,弟弟和琳出任四川总督,势焰逼人。当时的官员想得肥缺、希望升迁和保持禄位,都要走他的门路,付以重贿。他恃权恣横,贪财嗜货,聚敛了惊人的财富。传说有一次七阿哥碎了皇宫中一个直径尺许的碧玉盘,这是乾隆喜爱的器皿。七阿哥派人与和珅商量,和珅拿出一个玉盘,色泽尺寸都超过了原来的玉盘。又一个叫孙士毅的官员,从越南回京,献给乾隆一个明珠雕琢而成的鼻烟壶。几天以后,这个鼻烟壶就转入和珅手中。可见和珅的专权和豪富了。

乾隆死后,新皇帝嘉庆帝颙琰即位。颙琰早就对和珅炉恨不满,即位后五天,就宣布和坤二十大罪。和坤被捕下狱,不久,被赐自尽,家产查抄。其他和珅党羽,也都一一议罪处治。

和坤的家财,据流传的抄家清单记载,共有田地八千多顷、当铺七十五座、银号四十二座、古玩铺十三座、花园的楼台一百零六座。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衣饰、器皿等,仅衣服一项,就有貂皮一千五百零二件,杂皮一千二百四十三件,其他衣服五千三百一十六件,整个家产折合白银有八亿两之多。当时朝廷每年收入约七千万两,和珅一人的家产即相当于朝延十余年的总收入,真是十分惊人。这些财产抄没后,有一部分嘉庆赏赐给他的亲信和大臣,其余大都为皇帝占有。

乾隆在位时,就经常接受和珅和督抚等官的贡献,每当皇太后和他本人寿辰之时,从朝内军机大臣到地方督抚、将军等官员,都竞献珍玩,一次收受金佛就达万尊之多。他不仅利用寿辰大肆聚敛,而且六次南巡,通过地方官员和商绅之手手搜刮和掠取了不可数计的人民财富。因此,乾隆与和珅一样,他们贪婪的本质完全相同,而在数量上,小巫见大巫,和珅又远不能与乾隆比拟。


苦茶庵


虽说自大贪官和珅被嘉庆帝法办起,“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就长期流传,但嘉庆帝永琰本人若听到,必然是一肚子苦水泛上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别看在嘉庆帝的圣谕里,查抄和珅家所得的家产,折合白银有数千万两白银之多。《清俾类钞》等野史里,更有“八百兆有奇”的恐怖数字,几乎相当于“康乾盛世”时期十年财政收入。这么多钱被嘉庆帝照单全收,难道还没吃饱?事实是,这些钱基本都是嘉庆帝只过了下手,没捂热就咬牙砸出去了——此时大清朝,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首先一桩叫嘉庆帝紧咬牙关砸钱的大事,就是已持续三年之久的西南白莲教大起义。

白莲教大起义,严格说来,就是嘉庆帝老爹乾隆帝挖的大坑:乾隆年间吏治败坏,民间矛盾激增,西南穷苦百姓也在白莲教的鼓动下愤然揭竿而起。拥有“十全武功”的清朝大军,更是连年被揍得稀里哗啦,连乾隆帝临终前都愤懑不已。待到1799年嘉庆帝法办了和珅后,更是忍不住含泪咬牙:“朕若不继承先志,当大不孝矣!”

下了这决心后,嘉庆帝也就发了狠,先把前线各位昏聩无能的勋贵将领一一裁撤,又是不惜血本砸钱,除了花大钱犒赏前线有功将士,更大力修筑寨堡工事。就是以这种步步为营的碾压,终于在耗费了两亿两白银后,艰难平定了这场空前动乱——这笔钱的相当一部分,都来自于抄没的和珅家产。

也同样是在这场战争的惨烈决战期间,另一个父亲乾隆帝生前挖的深坑,也叫嘉庆帝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砸钱填坑——黄河水灾。

乾隆在位时,一直号称对“河务”非常重视,花钱似流水的六次下江南,更把“考察河务”挂嘴边。但年久失修的黄河,单在乾隆帝晚年时,就爆发了二十多次决口,却大都被官员们欺上瞒下糊弄过去。嘉庆帝登基后,这件坑事终于捂不住:黄河在江苏山阳与山东曹县连年发生严重决口,京杭大运河也几度被阻断,治河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刚从和珅家狠刮一笔的嘉庆帝,也只有痛下决心:修!朕买单!

嘉庆年间的黄河治理工程,堪称清朝自康熙年间以来,最大规模的黄河全线治理。而且正为西南白莲教动乱闹心的嘉庆帝,生怕加税再激出民变,硬是咬着牙挤出钱来坚持。查抄和珅家的赃款,也就源源不断扔了进去。嘉庆九年三月,随着衡家楼工程的合龙完成,这场嘉庆帝亲自坐镇指挥,动用大批人力物力的工程终于竣工,意义也十分重大:如果没有这项大工程,已是风雨飘摇的大清朝,恐怕很难坚挺到鸦片战争时。

而比这连续不断砸钱更糟心的,是当时清朝近乎停滞的国民经济:

一直到嘉庆十七年时,清王朝的耕地面积也只有七百九十多万顷,尚不及明代时的最高数值。只此一条,就令清王朝完全倚重农业税的财政收入,年年处于原地踏步状态。花钱的地方却有增无减,外加闭关锁国带来的工商业停滞,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这样的大清朝,用钱简直紧巴巴。

因此,举步维艰的嘉庆帝,就是在这样艰难困境下,顽强坚持了二十多年,把风雨飘摇的大清朝交接给了儿子道光帝。民谣传说里“吃饱”的嘉庆帝,真实的帝王生涯,却堪称含辛茹苦。

说到底,只能怪乾隆帝生前挖的坑太大,纵是和珅留下多丰厚的家财,也没法帮嘉庆帝填坑。


我们爱历史


那是饱得要被撑死了。

有一种说法,嘉庆在和珅家中搜出价值八亿两白银的财产,相当于清政府十年财政收入。可如果要认为嘉庆惩办和珅主要是为了他手中的财富就错了。嘉庆惩办和珅的主要目标在于和珅手中的权力,通过惩办和珅将权力拦回到自己手中,消除和珅对皇权的威胁,不至于出现像“天下只知有和珅,不知有嘉庆”的局面。

史料记载,当时清朝政府年财政年总收入折白银约7000万两(5500万两+1500万石粮食),和珅家抄出了黄金32000多两,白银200余万两,地产1266顷,房产1000余间,各处当铺、银号及各种珠宝、饰物、古董、字画,华贵衣物、上品家具等,约折2000万两。

为什么有2000万和8亿这么悬殊的价格差距呢?

显然,土地、房地产、店铺、古董、字画这些实物是有价格差的。

低价就是内务府最终变现后的合计金额,高价则是最初的初步评估价。今天就算拿出清单肯定已经无法还原和正确估算。何况内务府变现过程中各种消耗、损失及盗窃贪污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2000万这个数字怎么也该加一倍才合适。

这样的话,和珅财产总计约4000万,也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五成以上。“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当然也是有道理的。

这笔钱,少部分拿来填补乾隆后期花费的亏空,大部分进了嘉庆的内务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