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的饅頭為什麼起皮?

千金公主2


蒸出的饅頭起皮,也叫皮皺或皺皮,其實它的隱患是存在於工藝上。



發麵時“菌種”量過少,麵糰醒發不到位。現在很多人都是用酵母粉發麵的,酵母也有保質期,若過了保質期酵母就會失去活性。平時買的時候要看清楚包裝袋上的標示。正常情況下1斤麵粉用5克酵母粉,但是酵母過期了就要加大其用量,否以麵糰醒發不完全。


如果是用老面發麵,老面最好是上次蒸饅頭預留的,下次繼續用。如果老面放了好幾天再用,老面的“活性”也很大大減弱,對發麵也有很大的影響。

和麵水溫度低,麵糰發酵不完全。一般來說,和麵水隨季節氣溫的不同而變化。和麵水溫度過低,不能催化酵母或老面的菌體,產生不多的氣體,說是發麵,其實是“半死不活”的狀態。和麵水最好用手去試,冬季的和麵水要有微燙感。

和麵水份過大,乾麵粉摻得太多。一般來說,冬季和麵要軟,夏季和麵要硬。和麵太硬,揉饅頭胚長費時費力,又得加水份;面和麵太軟,發好的面更軟,揉饅頭時又不得不往麵糰中加入乾麵粉。面越軟,則要多加麵粉。麵粉加得多了,實際上又是在發麵。


發麵時間過短。發酵時不考慮氣溫、水溫及發酵物的多少,“隨心所欲”。一發現麵糰稍有膨脹感就以為面已經發好。其實發面都有溫度的保證,是一個等待的過程。就是夏天用酵母發麵至少也要4小時以上。

沒有發揮醒胚的作用。揉好的饅頭胚要醒發,籠屜要預熱一下,但不能是饅頭胚表面有水珠。如果殘留水珠,輕則熟了的饅頭會皺皮,重輕會燙傷饅頭表面。醒胚夏季也不要低於15分鐘,冬季30分鐘以。饅頭胚醒發不夠,饅頭也不容易蒸得圓滑。

停火後籠蓋揭去過早。饅頭蒸得的好不好,這是最關繼的一步。停火即揭筆蓋,冷空臺會侵入蒸鍋內,嚴重者會形成水珠,燙傷了個別饅頭,並出現皺皮的現象。

以上幾種製作及蒸制的細節疏忽,都會是蒸熟的饅頭起了皺皮,必須做到防範,才能蒸出又大又圓的饅頭來。


為生活而提神


蒸的饅頭為什麼起皮?


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新手“饅頭俠”都會遇到,平時買的別人的饅頭或者媽媽做的饅頭,蒸熟之後皮都是光滑、緊繃的,而且老張小的時候最喜歡把媽媽蒸的饅頭的饅頭批都揭下來吃掉,為此老張小的時候沒少挨媽媽的嘲笑,到了現在每次在家媽媽掙了饅頭還在講老張的“英雄事蹟”。

俗話說得好“饅頭好不好,發麵有一套”,意思是說饅頭好吃不好吃發麵必須到位,因此發麵必須要做到位。發麵最好的是用醪糟發麵,因為醪糟發麵出來的饅頭嘴甜,其次是酵母菌、最後是泡打粉。上次老張說過一次關於發麵的問題,

今天就說蒸饅頭吧,因為你的饅頭起皮就是因為蒸饅頭出了問題。

饅頭起皮是因為饅頭上鍋之後火太急,因為咱們農村人蒸過饅頭的都知道,饅頭上鍋之後要看下饅頭醒的怎麼樣,如果面醒的不好,要在鍋裡悶一下,等發酵好了在蒸,如果醒好了的話,那麼蒸饅頭要先上小火。上小火的原因是直接上大火的話,饅頭都是冷水上鍋,一下自溫度提的太快,饅頭心是冷的,外邊是熱的,就容易起皮,因此蒸饅頭的時候要注意先溫火5-7分鐘左右,這樣子讓饅頭從裡到外都有一個熱起來的過程,然後再大火燒20分鐘,之後馬上要出鍋了,就要再溫火燒5分鐘左右,不然的話出鍋的時候水蒸氣太多,很容易燙傷自己。

蒸饅頭的時候時間沒有固定的,要根據饅頭大小確定時間,一般來說不能低於25分鐘,如果饅頭大的話,最好蒸夠35分鐘。最近天熱穿的少,起鍋蓋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水蒸氣,還有鍋蓋上蒸餾水掉腳上。


老張談三農


這個是很多因素影響的,我經常做饅頭,之前做都沒有發現過這個問題,可是昨晚做了紅糖饅頭,就蒸出去這樣的饅頭,我認真回憶了做饅頭的過程,首先,紅糖比白糖不甜,所以紅糖加多了,酵母放少了,因為糖多,抑制了酵母菌的活性,饅頭做好了發酵了一個多小時還是覺得沒有發好,可是又太晚了就上火蒸,十來分鐘,揭蓋,塌了,就是這些原因饅頭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