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硬座要坐將近四十幾個小時,你們是怎麼度過的?

亮叔雜談


我有15年出差的經歷,對予這個問題可以談淡:9o年代,智能手機還沒出世,坐火車的確枯燥,我曾七次去大西北新疆,從無錫坐丅51次到烏魯木齊需67小時;曾6次去大西南昆明,從上海南到昆明需63小時,在火車上像坐牢的感覺,如何打發呢?買2瓶11元長頸洋河大麴(粉紅色招牌),蝦和牛肉各半斤,不能太多,時間長了要變質,1斤奶油花生或油炸花生,5~6根黃瓜,5~6個蘋果或西紅柿,再買2本《知音》,一邊喝酒一邊看雜誌,似醉非醉,一路喝到目的地,保持清醒頭腦下車就完事……


一個老男人7o


我沒有坐過幾十小時那麼長時間的硬座,但我曾經站過10個小時的火車,那一年春運期間回家,沒有買到座票和臥鋪,只買到無座火車票,人太多了,好不容易擠上火車,乘務員費好大勁才關上車門,我擠到車廂裡面想碰碰運氣,看能否找個鬆快的地方,結果走了五、六米就走不動了,人擠人,我就只好扶著靠背站著,人太多,連腳都沒有地方放,站腳疼了,我抬起一隻腳想活動一下,腳下的位置馬上就被一隻靴子腳佔了,我只好金雞獨立站著,慶幸還好行李都託運了,我是空身子。又一會兒,後邊大叔的箱子往前頂過來,正好頂在我腿彎彎處,沒辦法,我又頂不動,大叔還在箱子上騎著呢!唉,只好騎馬蹲襠式站著,和後邊的箱子暗暗做著抗爭。旁邊大媽估計上車前剛吃了蒜,那個味道!和著一身臭汗味,真是讓人提神!就這樣幾個小時絲毫沒有緩解,我已經眼光迷離了。這時最麻煩的事來了,我想去廁所了……,扭頭一看,我靠!還是忍著吧,廁所裡還露出幾個腦袋來!那時候,看著座位上幸福的昏昏欲睡的人們,再想想臥鋪上打著呼嚕的人們,我發誓以後再也不買無座的車票了!那10個小時真可謂生不如死,受盡煎熬!終於在武漢時下去不少人,這才鬆快點,有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了,我已經心力交瘁,大汗淋漓,棉衣貼在身上,呼吸都不順暢了,幾乎暈厥了。想想在中國,計劃生育真是英明啊!

以上就是我最慘痛的一次坐車經歷,估計硬座幾十小時肯定會很難熬的。




梧桐樹下雨


四十多個小時硬座,確實很痛苦。不過經常坐火車也就習慣了。

想起了上大學時,每次開學和放寒暑假,歷經18個小時的火車旅行,痛苦又懷念。

臨出發之前確認手機充滿電,充電寶充滿電,平板充滿電,哈哈,上車後,這些就是我消遣的必需品了。平板裡放幾部電影,還有我在追的劇,手機裡下好小說,帶上兩本愛看的書,收拾好行囊出發。

我坐火車不太喜歡吃零食,喝水也不多,不過我會帶點麵包和方便麵,火車上的伙食一般,米飯很硬。喜歡窩在座位上看小說追劇,戴上耳機就是自己的世界。

上了火車還要看自己位置,如果能趕上靠窗的位置是最好的,能有個靠著的地。一般我坐火車的時候,碰到的學生居多,開學季嘛,大學生都趕往學校上學。

寒假的時候也會趕上農民工潮,會看到車廂裡大包小裹的麻袋就比較擁擠了。

時間長了坐的腰痠背痛,時不時去廁所轉轉活動活動,離開座位,一定要帶上貴重物品,或者請旁邊的人幫你看著點。火車上危險係數還是挺高的。

晚上只能趴在桌子上,或者靠著靠背睡覺,一隻手還要摸著自己的包,硬座晚上車廂不關燈,時不時旁邊有人經過,偶爾還有小孩的啼哭聲,睡不踏實。

想想那時候,還是挺懷念的。


葉貓旅途


去了南疆幾次,硬座還好點,我去的時候兩次都是站票,洛陽到吐魯番綠皮火車,48小時沒開水,到吐魯番轉車還有23小時到巴楚,都是過完年去的,人多的都沒地方往下蹲,開水也沒有,泡麵都幹吃了,去個廁所回來站的地方都沒了,手機不敢玩,怕撐不了三天三夜,還都是慢車,就站在哪裡瞪眼,想爬地上睡幾分鐘都沒地方,這種車便宜,五千公里二百五十多塊就到了。





吉行天下zzS


第一次坐火車做了最久的應該就是坐了二十八個小時的綠皮火車。

說來也搞笑,和朋友去雲南旅遊,放著飛機不坐,偏要跑去做綠皮火車。原因是什麼?就是,綠皮火車在電影裡面經常出現文藝漂亮的小姐姐拿著書本在火車的窗戶那裡看書。我和朋友也自認為是文藝青年的範疇。搭上了通往雲南的火車。

我們穿的很文藝風,噴了香水,抓好髮型,然後就帥帥的在廣州出發,搭上了通往雲南的火車。一上綠皮火車,呵呵!一個老壇酸菜面加上臭鹹魚的味道飄香而來。清一色的農民工大叔和摳腳大漢,各種髒亂差,和電影的情節完全不搭邊。果然那時還是圖樣圖森破。

剛上車,我就想下車退票了,朋友安慰我說,這是一場修行,。也許是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也會變得矯情,一路上,各種把鞋子拖掉,放椅子上,桌子上,還有直接把腳伸到我椅子上,實在是,叔能忍,嫂嫂不能忍。但最後還是忍下來了。

一路熬到雲南,人差點就掛掉,加上有點高反,本來就有點氧氣不足,再加上空氣中漂浮的腳氣味,和各種汗臭味。

去到雲南,在客棧睡了整整一天,人才回過神來。

好了就說到這,你們幾十個小時的火車硬座,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坐過來的,

可以到評論下方,一起吐槽。



美學生活


記得有一次重慶回福建龍巖,32小時,不過是臥鋪下鋪,很痛苦的是很吵,還有對面床經常一會就下了,換了3個人,有時候剛來人,拖個鞋都能把我燻醒,整個車廂異味還是挺重的,包括廁所,更別說還要在那吃東西😭,後面也是是在受不了,找到餐車吃了個飯,勉強度過~後來查了一下機票往返有些時候還很便宜,建議大家以後遠距離出行先看下機票有沒有更優惠🧐



hykgreat


曾經有過數次乘坐火車超過四十個小時的經歷,下面我就講一講感受最多和記憶最深刻的一次。

那是2010年,暑假快結束時一個人從廣州回四川綿陽學校,乘坐火車當天是自己20歲生日,一個在火車上過自己的生日,倍感孤獨,所以記憶深刻。

那時因為很多學生喜歡暑假外出到父母務工的地方玩耍,所以暑假開學時也是火車客運高峰期。當時我也只買到了一趟加班的綠皮火車票(有幾年沒乘坐過火車了,當年這樣的車都算少了,估計這兩年已經絕跡了吧!),車速很慢,全程四十多個小時。當時上車就感覺不舒服,異味太重了!車廂裡擠滿了人,還好我買到了座位,但是全程不敢喝太多水,因為害怕頻繁上廁,在過道上寸步難行。還有該列火車沒有空調,又是夏季,所有窗戶敞開都不能讓車廂裡的悶熱消散,列車運行時稍好,每當到站停靠時讓人更加難受。

經過四十多個小時的煎熬終於到站下車了,拿紙擦了擦額頭與頸項,尼瑪一層黑色的灰,因為沒關窗戶,火車駛過揚起的灰飄進車廂,撲在了臉上。恨不得馬上找個地方洗個舒服澡!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鐵路提速,動車,高鐵的普及,這樣的乘車經歷將不復存在,相信以後乘坐火車將會更加舒適快捷。




川X遠客


說實話,我真想體驗一下坐“硬座”40幾個小時的感覺。

直到現在,坐“硬座”火車,我最多才乘坐過16個小時。


硬座,是中國國家鐵路線上客運列車車廂內安裝設置的一種座椅類型,舒適度最低,但票價最便宜。由於硬座不能調節座椅,時間長了會不適,一般以乘坐四小時內為宜。

經常看到、聽到有人說乘坐火車20小時以上的“硬座”,把人難受的要命。還看到過有人說買“站票”乘坐火車40個小時,下車腿都腫了。

我心裡想,“站票”乘火車40個小時我都不體驗了,但是“硬座”坐40個小時,我還真有心想體驗一下。

月初從洛陽出發去上海,暑假高峰期票難買,我去時買的硬臥(全是上鋪),返程票我訂的“硬座”。為什麼要這麼訂票?因為我是攜家帶口去的,去時需要在火車上一晚上(晚上19:34分上火車,第二天中午12:35分下火車),所以選擇的“硬臥”;返程乘車時間是白天,夜裡11:21分下火車,所以我選擇的是“硬座”。

在我乘坐“硬座”的16個小時裡,我早已經規劃好旅遊時打發時間的方法。本來打算是帶本書、帶幾份報紙在火車上看,但是我最近在玩今日頭條的“悟空問答”,於是我事先把我會的、我想回答的問題寫在本子上,一下寫了十多個,在乘坐“硬座”火車時,我拿出我的本子和筆,開始寫問答,然後找個比較安靜的時間和地點,用語音輸入法把回答寫完。寫了二、三個問答後,我不想寫了,但是距下火車還有4、5個小時,於是就開始寫本次旅遊經歷,旅遊結束後,寫一篇“遊記”,發表在頭條或信息港裡,對這次旅遊做個記錄,以後想看了可以再看看。

為什麼我要用紙和筆寫完後,輸入到手機上而不是直接用手機寫?

那是因為一個車廂裡只有三個充電口,智能手機耗電太快,所以在火車上的大部分時間裡,我的手機都是“關機”狀態。


16個小時的“硬座”火車我已經試過了,哪天有機會了的確想試試乘坐40個小時硬座火車的體驗,看看我能否堅持下來。

只是希望我體驗40個小時“硬座”火車時,希望我的車廂裡不要有那麼多買“站票”的乘客,因為如果我的車廂裡買“站票”的乘客多,那麼上個廁所、接點熱水、洗下手等都需要“讓來讓去”,而且我的座位邊上如果有人站著,我總想盡我所能的幫助他,這麼一來,我的乘坐火車也很不方便。

排除一切外因,如果我乘坐“硬座”火車40個小時,我肯定會帶報紙、帶紙和筆,旅途中想看報就看報,想寫旅途經歷,就寫旅途經歷,累了就起來到車廂連接處轉轉、活動活動,到飯點時到餐車吃頓飯,感受一下在晃盪的火車上吃飯。

但是,乘坐40個小時“硬座”火車的體驗,我可能只想有一次,到第二次,我都要換成“硬臥”了!


人在風上走


我在2001年的時候坐過一次火車,其實也是一站著的,無座位:那是從山東濰坊到湖南張家界,途中是在株洲火車站轉車,期間沒有停過,下了這趟列車馬上趕坐另一趟列車。說實在的,當時根本就沒有手機,就帶一部朋友借給我的膠片相機,那時候火車上小偷特別多,心裡一心想著東西不丟,就是最好的事。

現在列車上安全,休息,上網聊天,拍照片拍風景等等都可以,想想都開心。

相信好多朋友以前坐火車也是這樣的是嗎?


情侶追夢記


這裡是荒野冒險家為您解答…

我火車四十幾個小時坐硬座出行的次數不多,回想上一次已經是學生時代了,那個時候沒有高鐵,如果坐綠皮火車從北方去南方的一些城市旅遊,四十個小時的火車還是很正常的,回想起那時候的感受,還是令人懷念的。

那個時候之所以選擇坐硬座,說白了還是因為學生時期沒有什麼錢。硬座價格低,對我來說是最經濟的選擇。如果是現在,我肯定是不會選擇坐硬座出行了。或者選擇高鐵,或者是飛機,一方面是節省時間,另一方面是為了舒適,因為40多小時的硬座,確實挺煎熬的。

不過在學生時期,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煎熬,反倒很享受。因為那個時候我們都不會一個人出行的,都是一幫同學一起出去,大家在硬座上,不會很無聊,我們在一起侃大山,一起打牌,總覺得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晚上睡覺的時候,有的人直接鑽進座位底下,有的人就直接趴在小桌板上睡到天亮,不過那個時候畢竟身體好,第二天醒來不會有什麼不適的反應。總之那時候就是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輕鬆度過了。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有過類似的經歷嗎?你是如何度過的呢?

我是足跡踏遍91個國家,跨過4大海洋的荒野冒險家,回到荒野,我的心才能真正活躍起來,喜歡依照大自然創造我們的方式存在於天地之間;我熱愛飛行自駕和自由潛水,分享旅行和冒險中的趣事,歡迎關注我,解答你旅行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