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孩子需要培养哪些习惯?

流光与花色


我是儿科医生鱼小南,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学龄期是宝贝身体及心智发育的高峰时期,此时宝贝进入学校这一新环境,会接触很多新的同学、新的朋友、老师以及学校的新秩序,这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此时宝贝需要培养的技能有很多,从生活方面来讲,此时的宝贝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所以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要养成早睡早起好习惯;食物对于生长发育来说也非常必要,所以此时宝贝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不能挑食,尽量不吃零食,多吃水果蔬菜,适当摄入海鲜及肉类;还要养成热爱运动,积极运动和劳动的良好习惯。在与同学和老师相处方面,要培养宝贝良好的品质,如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同时在学校,也要告诉宝贝要保护公共环境,爱护公物,不破坏学校的花草树木桌椅板凳。在遵守学校纪律方面,要告诉宝贝,应该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上课要认真听讲,不随意离开自己的座位,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今日头条年度优秀自媒体品牌、头条健康金处方作者,年度健康头条号。


儿科医生鱼小南


我有16年教龄,大多数都是任教小学低年级,同时我的女儿在各方面都很省心,就来说说一年级该养成的习惯吧!

一般来讲,低年级家长最应该在乎的有两个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首先说,生活习惯方面,请参看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本。

该书完全从孩子身心出发,符合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现在许多地区并不能认真对待这本书的讲解,我个人认为是不对的。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如果从生活习惯中获得一些自信和成就感,那也是非常可取的。

比如一个班里,经常有一些学习不太好的同学,脏活累活抢着做,多鼓励,会交到很多朋友,也许会有逆袭的可能。

而有的学优生遇到大扫除就上厕所,遇到同学生病呕吐就捂鼻子吐槽,平时没什么朋友,这也需要教育,可以预见未来的社交。

这本书中所讲授的一些好的习惯,都是极好的范本。而更多家长估计更熟悉语文数学课本,而没看过这本书。因此建议家长能够在家配合孩子阅读,并且鼓励落实,孩子生活习惯会不错。

学习方面有三个习惯要养成:尊师、自信、坚持。

1.尊重老师,从听见老师说话开始。

所谓的尊重老师,什么地方能够提前尊重呢?一年级期间,很多家长反映自己孩子不会听课,不会听课的根本原因,不就是听不见老师说话吗?如果告诉孩子尊重老师,就要从端端正正坐好,认认真真听老师说话开始,听课习惯是不是会好一点呢?

我就经常告诫所有学生:不只是班主任老师,所有老师只要张嘴说话,你就要安静地聆听,听完再来判断自己该怎么做。

2.不管别人如何说,我相信“我能行”。

一年级刚起步,会有很多孩子写字很丑。这个时候我就会告诉孩子:哪怕有的老师说你字丑了,哪怕妈妈说你写得乱七八糟,你只要认为自己是很努力完成的,就可以!

我常对孩子说:如果今天写得还不够好,老师不需要你明天一下子写得非常优秀,像书上印的一样。你只要每天努力一点点,今天写得轻,明天可以略微有力一点。今天写得歪,明天可以稍微正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就是最棒的那个!

3.坚持管住自己。

有的家长刚训完了,孩子好一会儿就又不行了。这个时候往往家长就会说,:“瞧你,五分钟都坐不住,一点自觉性都没有!”我从来不会这样说孩子,我会告诉他:“你已经管住自己了三分钟,你很棒,我相信可以坚持到五分钟。”

一年级的孩子,有效注意力最多也就十分钟,这时候最害怕的是家长给他泼冷水、扯后腿。

我们要做的是告诉孩子你已经做到多少了,再加油一点点,你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要给孩子力量,给他继续管理自己的力量。

我想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拥有许多好习惯,但好的习惯是根据年龄层次一点一点慢慢积累起来的,而不是说那么多好习惯一下子全都养成。什么年龄干什么事,慢慢来,再笨的孩子也有花开烂漫的一天。


花匠老陈


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今天我和女儿也探讨了一下,女儿今年正好刚上一年级,我和她一起梳理了一下一年级小学生究竟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

第一,阅读习惯

她认为第一重要的就是阅读的好习惯,每天阅读半个小时可以丰富知识,同时还可以认到更多的字,一年级学生识字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作为老师,我告诉孩子,所谓好习惯就是一旦养成就非常稳定,比如阅读,每天如果不读半小时的书,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这样的话这个习惯才是稳定的习惯。女儿说:我今天有空就读书,上午和中午都读过书了。



第二,良好的饮食习惯

上小学一年级了,孩子要独立吃饭。自己吃饭的时候要专心专意,既不能磨磨蹭蹭,又不要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同时在学校吃饭还不能够挑食,尽量不要剩饭。


第三,早睡早起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8点半就要到校,所以孩子七点过就要起床。周末的时候,如果不叫醒孩子,他一般都会睡到八九点钟才会醒来,所以要让孩子早起的话,就应该让孩子养成早睡的习惯,一般来说晚上9点至9点半之间上床睡觉比较合适。

第四,先做作业后玩耍的习惯

这个习惯也是一年级小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因为一年级已经开始布置家庭作业了,有的孩子家庭作业做到晚上都做不完,其实作业量并不大,主要是因为孩子没有养成先做作业后玩耍的习惯,总是先玩耍,先看电视,先吃零食,然后再把作业拖到最后,一直拖下来就很恼火。



第五,锻炼身体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体育老师也会布置一些体育作业,一年级开始有身体素质测试,比如跳绳,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项目,这些项目都要靠平时练习,只有多练习才能取得好成绩,身体才会越来越棒。


教育好文


苗妈也明确认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不是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孩子马上读一年级了,我会着重这几个方面的培养:

1.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

2.良好的写字习惯。比如坐姿、握笔姿势,以及尽量少用橡皮擦。

3.做完作业自己检查。

4.头天晚上把第二天要上学的行头一一准备好。比如书包的整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提前预备好。

5.每天都要安排一点锻炼身体的时间。

6.每天都要安排一点课外阅读的时间。

以上几点提出来虽然不起眼,但如果能坚持做好,会对孩子大有好处。


苗妈说


我儿子刚好上一年级,昨天晚上去开了学校组织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学校校长和一年级年级组长的分享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根据她们多年的教学经验,都认为一年级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这些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总结一下她们的建议,分享以下几点: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不管是穿衣吃饭等生活方面还是读书学习方面,都要给孩子培养这样的意识。大人要学会放手,要管住自己少插手,孩子才会这样去做。也才有可能做好。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写作业,写完作业要自我检查,遇到问题要自我思考。还要做好复习和预习。养成这些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在学习上家长会少操很多心,而且效果还好。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孩子的拖拉磨蹭,做事效率低,这是个让家长很头疼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小给孩子培养时间观念,做事情要有计划分轻重缓急,也要有时间限制。时间长了,养成习惯了,效率就高了。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很快写完,还有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而有的孩子拖拉到十点还写不完,根本没有时间做其它的。时间长了,差异就出来了。在这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时间管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4、培养孩子的纪律性,也就是遵守秩序和规则的意识。学校有学校的纪律,社会有社会的规则。如果我们在家里没有规则,处处惯着孩子,其实对他而言并不是件好事。学校和社会不会这样迁就一个人,最终受影响受伤害的一定是孩子自己。


5、养成锻炼的习惯,我倒是没想到会提到这点,但后来想想的确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很重要。


6、培养阅读的习惯。至于重要性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


一年级对于孩子来说又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新开始,而对于日后多年的学校学习生活又是基础,所以很重要,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然对于家长而言也是新的开始和挑战,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给孩子培养习惯,一定是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的言行非常重要。身教胜于言传。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上班又带娃的80后宝妈,带的好团队带的了娃。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都来自于自己的实践。欢迎关注,获取更多的育儿知识,成为更好的妈妈。


小晗晗爱阅读


我家今年二年级,过去的一年对我们来说都有很大的挑战。因为我家宝宝没有上学前班,也没有幼小衔接。刚上学的时候孩子没有意识,还想着和幼儿园一样。幸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养成了一些习惯,今年觉得轻松许多。



很多爸爸妈妈最担心的应该就是孩子做作业的问题。所以做作业的习惯要这样养成

1,固定时间做作业,放学后,吃点点心,立刻做作业。这样一年多来我们养成了一回家就吃点心做作业的习惯。6点前几乎都能把作业做完。

2:爸爸妈妈一定当心孩子不能好好做作业,我家刚开始也是这样,磨蹭,一个作业做半小时,一小时,特别抓狂。后来我做了个表格,每次做作业都给他定时。把每次作业花的时间写在上面。有进步就给奖励,我家是加星星✨经过一个月以后得记录,作业磨蹭的习惯改正了。

3,生活习惯上的改变,早上早起,晚上晚睡。看似简单,但是很多孩子晚上都有其他课要上。我家也是,二三四晚上都有画画,英语,语训课。所以这几天我都会让孩子做完作业立刻去洗澡,把睡前的工作做完。上完课八点半,回到家喝了牛奶,讲一本睡前故事就睡觉。正常都要到9点半才能入睡。有时到了10点才能睡着。所以后来讲故事的时候就选择比较温馨,语速放慢的故事。这样讲完故事他也睡了。一天基本保证9个小时睡眠。

4:阅读习惯的培养。都说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不管是否偏颇,但是阅读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孩子即使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孩子要是拥有了阅读的能力,那他这一生的学习途径也有了。有了学习的能力,无论长大后走到哪里,我们也不用愁他生存的能力

三个时间段可以安排,

1,因为我家离学校近,早上7点起床,把课文阅读三遍。这个时间段几乎是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的。如果你们孩子早起,就可以在路上给孩子听故事。

2:中午的时间段,因为我家不午睡,放学回家后,有作业做作业,做完作业,孩子自己读一本书,我再给孩子读一本。

3:剩下就是晚上的时间了,没课的时候,做完作业,散步,玩耍。提早睡前阅读,孩子洗澡后自己看书。等我洗澡完再给他做睡前阅读。

这几个习惯我们家养成了,应对一年级的学习已经够了。

还有一点我做的很失败的是,在书写上我过分的去要求孩子。想让他写的好看些,可是孩子现在被我逼的看见字多的书写就开始害怕了。所以现在我不在要求他写的多美,只要清晰,不太离谱就不去管他。希望能消除他的心理阴影。


郭Anny


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应该养成一下几个习惯。

第一,养成按时到校的习惯。小朋友以前读幼儿园的时候可能,上学的时间可能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早点去,也可以晚点去。但是现在开始正式上学了,必须要求孩子,按规定时间到校,不能迟到。




第二,要养成衣着整洁的习惯。有的小朋友以前贪玩,时常把衣服弄得脏脏的。现在虽然你可能只比之前大了几个月,但是现在你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就是做游戏也应该注意尽量保持衣服的整洁。因为整洁的外表,会给人一个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的小朋友会更受人喜欢。



第三,要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要经过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的高中,一共12年的学习生活,这个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非常重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定要严格要求,要求孩子上课不能东张西望,不能和小朋友搞小动作,不能和小朋友说话等等之类的,这样才能保证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四,要求孩子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既有利于培养孩子胆量,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组织语言的能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能够促进孩子对知识的掌握。



第五,要求孩子养成书写工整的习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虽小,但是从小就要求他把字写工整写漂亮,这对他的学习非常重要的。如果小学一年级他都把字写的是鬼画桃符。那他以后读高年级了,读初中了,可能要想让他写好都很难



第六,要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习惯。要求孩子不仅在学校要热爱劳动,在家里也要热爱劳动。在学校要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的卫生扫除,在家里要主动帮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说扫地抹桌子倒垃圾等等之类的。

第七,要让孩子养成积极参加学校文娱活动的好习惯。有的孩子怕苦怕累,每一次学校有什么运动会、文艺演出,因为都要需要反复排练。有的孩子能推尽量推,但是这对孩子非常不好。如果孩子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这既能培养孩子的胆量,又能提高他的技能,还能增强他的自信心,这是多好的事情呢

第八,主动招呼老师同学的习惯。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招呼应酬是最基本的,我们主动招呼老师,既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又让孩子养成了招呼人的习惯,这是多好的事啊!当然,同学见面也应该招呼,不能不能把同学当成陌生,视而不见。主动招呼人这对将来孩子的发展极为重要。

第九 ,要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以后的孩子拼的就是阅读量。要让孩子多读书,通过读书开阔眼界,寻找作文材料,提高写作水平。

当然需要小朋友养成的行为习惯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如果他能够把以上这几个方面做好了,那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小朋友了。


幽兰199112573


两孩爸妈来回答这个问题。一年级是孩子正式上学的开始,这个阶段孩子能否养成必要的良好习惯,对孩子未来十多年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认为一年级孩子需要养成的习惯包括:

1、上课认真听讲

幼儿园上课要求相对宽松,一年级上课要求,会比幼儿园严格得多,孩子需要学会适应相对严格的要求,认真听讲,不走神、不玩东西、不和同学说话、不乱接老师话茬。孩子听课质量高,学习才会不费劲。

2、自己记清楚作业

一年级会开始留家庭作业,老师一般会要求孩子用刚刚学会的拼音记下来,孩子需要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记得很清楚,而且回到家开始写作业时,会很明白今天的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自己记清楚作业,是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上不依赖爸爸妈妈的开始,所以培养孩子的这个习惯很重要。否则孩子上到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还认为作业不是自己的事,自己不会记清楚,需要爸爸妈妈到家长群里问作业。

3、独立写作业

很多爸爸妈妈都是从一年级开始就陪着孩子写作业,一直陪好多年。在这上面,我们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从一年级开始,爸爸妈妈就应该让孩子独立写作业,大人不在一边陪着(有问题找大人帮助;大人按老师要求检查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

独立写作业,培养的是孩子学习上的自律,有这样的自律,孩子才能不需要爸爸妈妈时时督促,就认认真真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4、上学放学自己背书包

很多孩子,都是上到好几年级了,还是早上由大人背着书包送到学校门口,放学一出校门,书包就马上到大人肩膀上。我们不是这样,两个孩子从上学期,就一直自己被书包。自己背书包,是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上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你自己的事,不是爸爸妈妈的事。

5、上学日不看电视、不玩手机、电脑、PAD

很多爸爸妈妈都困扰于孩子太爱看电视、玩手机、电脑、PAD,我们家的办法是,一上学,就和孩子约定上学日,不可以看电视、玩手机、电脑、PAD,只有周五放学后、周六、周日可以玩儿。孩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不会出现每天为了看电视、玩手机而不去写作业的情况。

6、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

尽量培养孩子每天上学都不迟到的习惯。很多爸爸妈妈更关注的是早睡早起,我们更关注的是,无论是否早睡,早晨一定要按时起床,上学不可以迟到。上学不迟到的习惯,对于孩子养成学习上的自律,也非常重要,否则孩子对待上学的态度,会比较散漫。

7、只有生病了才能不去上学,不随意请假

想多睡会儿懒觉、为出去玩向学校请假、为了这样那样的小事情向学校请假,我们认为,这些习惯,都不能养成。从上一年级起,大人就需要帮助孩子明白:上学就是学生第一重要的事情,除非是病了,其他任何原因,都不可以作为不上学的理由。

以我们带两个孩子的经验,如果能从一年级起,就培养起孩子的这些习惯,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会很顺畅,大人也会更加轻松愉悦。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毕业均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十四岁半。出版有《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所有回答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


真心爸妈


作为一个二年级男孩的妈妈,我算是有丰富经验的人了,我家儿子现在独立性很强,不仅学习上不需要我操多大的心,更重要的是他现在已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更可以帮助他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首先,规划合理的睡眠时间,保证孩子的成长需要。

对于孩子来说,睡觉绝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需要从幼儿园的懒散状态中调整过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首先就是要帮助孩子规划好睡眠时间。

我家是晚上8点30分准时睡觉,雷打不动的时间,周一到周五严格按照这个时间来执行,周末可以稍微让孩子放松一下,早晨根据孩子上学校时间来定起床时间,我们江苏现在是八点到校,我们就在7点10分左右喊他起床,这样时间很充裕。

第二,培养孩子自己收拾整理物品的习惯,让孩子学会有条理地管理自己。

从儿子上小学第一天开始,我就告诉他开始学着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写完作业把铅笔和橡皮放到笔袋里去,书放到书包里,书桌上整理干净,这些看似小事,但是孩子要做得到,需要家长不断地督促提醒的。

家长可以多一些耐心,指导孩子慢慢学会收拾自己的书包和书桌,但是不要急躁不要伸手帮他,让他自己慢慢来,孩子总会做得好的,这个好习惯培养出来,绝对会让孩子在学习上更有帮助。

第三,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放手给孩子自己学。

很多孩子上了一年级依然不会刷牙洗脸,不会自己洗脚洗袜子,这些事情对于我家儿子来说,都是他自己的事情,我要做的是给他倒热水,站在他身边看着一点就好,他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很认真。

还有收拾床铺,整理书柜,摆放玩具,凡是他自己的东西全都让他自己收拾,同时还要帮着我收拾碗筷,摆放餐具,这些事情他都愿意做,做得也很好。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再说了孩子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做这些事情,家长帮着做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一个人如果连事关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那就真的不能指望他能够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家长们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这样才会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心海一隅


成功没有捷径,但需要一些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比天赋更为重要!

从一年级开始,我有意识地鼓励孩子每天自己整理书包,将第二天的书和学习用具准备好。


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便要求她每天“画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没有上过学前班,不会写字。)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作业并整理好自己的学习和游戏区域,教会她自己的事自己做,只有完成好了每一个步骤,才会越走越轻松。



只要有人在班级群里问“今天的作业是什么?”,我基本上都会把小柠檬抄的作业内容发上去,其实每次我都会给她看,这也是对她的一个认可。这两本,就是她从14年到16年的作业记录本。


从最初的“画字”,到后来的写字,甚至不知道哪天开始,她找到了一个让自己不漏写作业的方法,就是在每一条作业后面画一个括号,完成一条打一个勾。渐渐地这成为了她的一个学习习惯。


我们不能期待孩子们天生自律,更不能期待将孩子往学校一丢就自动成人成才。大部分孩子,都很难完全自律,而更多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是在家里形成的,要靠老师、家长、孩子三方的努力和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