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戰疫|24小時“三班倒”在道口堅守,他們將奉獻與溫暖無縫銜接

青春戰疫|24小時“三班倒”在道口堅守,他們將奉獻與溫暖無縫銜接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周琳琳

8點-16點、16點-24點、0點-8點,長達8小時的“三班倒”不僅是入滬道口醫護工作人員的三班制工作時間,也是青浦區防疫青年志願者突擊隊自1月28日以來的工作時間。他們提供無縫銜接的24小時服務,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投身前線道口防疫工作。

青春战疫|24小时“三班倒”在道口坚守,他们将奉献与温暖无缝衔接

報名二維碼暖意流動

自1月27日晚上接到團區委倡議,區級機關團工委書記石曉勍第一時間就開始召集青年志願者緊急準備一大早的道口防疫工作。當他逐一發動各機關單位時,團員青年們的積極響應讓他感動。他馬上組建了微信群,一張有溫度的群名片二維碼流傳到了很多人的手機屏幕上,當晚群成員就達到二十餘人。從中他確定了第二天,也就是首日上崗的10位青年志願者。第二天中午,群內成員達到四十餘人,現在已經達到七十餘人。

1月28日,石曉勍帶領青年志願者自8點至16點,在G50滬蘇浙高速汾湖檢查站(金澤鎮)進行車上人員體溫測量,經過湖北、湖北始發或載有體溫異常人員的車輛登記,以及為體溫異常者聯繫轉移醫院等工作:“昨天我就碰上一輛從湖北襄陽來滬的車輛,全車人體溫正常。但我們也做了登記,以便後續跟蹤。”

他始終擔心記掛著其他青年志願者的身體狀況。首日上崗中,一位志願者有些身體不適。“我當時緊張極了。”好在醫護人員發現這是因為志願者們幾乎沒有喝水、再加上道口強風導致的。後來其體溫也回到了正常值,才讓石曉勍安下心來。

令人動容的是,面臨可能存在的感染危險,沒有一位志願者想過退縮和放棄,大家依舊爭先恐後地申請來服務。石曉勍都是在前一天徵詢第二天能夠上崗的志願者,最少需要6人,一般招募8至10人。“我也曾擔心過不做硬性安排,會不會大家就不那麼自願主動了?事實證明我完全多慮了。”志願者們報名之踴躍,有一天石曉勍還不得不協調部分志願者延後一天上崗。

青春战疫|24小时“三班倒”在道口坚守,他们将奉献与温暖无缝衔接

“先斬後奏”只為衝鋒前線

原本石曉勍設想道口工作有輪班制度。可從首日工作至今,為了減輕高速公路返程壓力,道口的6條道路全部打開,所有工作人員全部在崗。“第一天醫護人員就向我們傳授經驗:少喝水,這樣也能夠少去廁所。”另外,大家身穿的防護服都是一次性的。“我們知道醫療物資非常緊張;而一旦上廁所,就必須換新防護服。我們忍忍沒關係,有更多人更需要這些寶貴的物資。”就這樣,所有青年志願者在工作期間沒有去過一次廁所,都如螺絲釘般堅守崗位。

“老實說,我們常常忙碌得也忘記喝水和去廁所。”儘管道口全開、全員鋪上,進入道口的車輛往往還要排隊2小時。大家並沒有休息的時間,各個都奮戰在崗位上,只為了在保障防疫的條件上幫助車輛儘快同行。自1月28日-30日,石曉勍所在崗位的青年志願者累計服務的24小時內,共攔截車輛6007輛、測量體溫16259人、登記車輛93量、轉移醫院22人,其忙碌可見一斑。

幹勁十足的石曉勍,其實是“先斬後奏”,起初是瞞著家裡人偷偷開展志願服務的。“那天晚上我還在吃飯,接到一通電話就答應下來。那會兒我只是和家人說明天要出去,沒有詳細說要去做什麼,我擔心他們有顧慮。”第一天工作結束後,石曉勍發了有關工作的朋友圈。“我想家人應該看到了,但沒和我多說什麼。這是一種理解。”在他看來,這就是“小家”與“大家”相互依存的關係。既然國家有號召,自己必當做好先鋒表率。

青春战疫|24小时“三班倒”在道口坚守,他们将奉献与温暖无缝衔接

迎著強風奔跑只為一枚電池

石曉勍等人每天接替的,是從凌晨12點工作到早上8點的一批青年志願者們,組長是金澤鎮團委書記何若安。作為首批道口志願者,她和另外5位志願者在1月27日凌晨就已經上崗。

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晚“鄂牌”車輛駛入道口時,警報猛然作響的聲音。“我們都知道所有車輛,特別是湖北始發、經由湖北來滬車輛需要登記,但聽到警報提示音時,其實內心還是挺害怕的。”隨著服務工作的開展和並肩作戰的醫護人員、警察的寬慰,這樣的情緒不復存在。“當時3位警察已經奮戰了5天沒有休息,醫護人員為了節省護目鏡,都是消毒後再次使用,由於長時間佩戴口罩,有時會有水滴滴下。”他們的一言一行,何若安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深受感動和鼓舞,這也進一步激發了她的志願精神。

由於第一晚準備不夠充分、物資緊缺,當晚也發生過“突發狀況”:有些醫護人員的耳溫槍沒電了。“大半夜的,要到哪裡去買電池啊!”現在想來,何若安還是感嘆志願者的不容易。得知這一情況後,當晚第二班志願者唐聰聰伴著星光,迎著強風,幾乎一路小跑,把家附近的便利店都找了個遍。最後,她在高速服務區找到了還在營業的商店,自費買了電池,再趕快交給了醫護人員,怎麼也不願意接受報銷費用。在此之前,因為時間緊急,區裡還沒來得及配備公務用車,志願者金童和王天益不計個人得失,自己開車沿路一一接送同一班崗的志願者到服務點。“在面對困難時,大家不計較、不抱怨,始終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何若安感慨地說道。

青春战疫|24小时“三班倒”在道口坚守,他们将奉献与温暖无缝衔接

沒有收下水但是留下愛

凌晨期間持續8小時的工作時間,對每位志願者的身體都是巨大的考驗。“我們徵詢過志願者的意見,他們紛紛表示‘沒問題’,會養足精神上崗。”從服務工作情況來看,大家的確精力充沛。“我們青年志願者隊伍共有31人。考慮到身體原因,大家基本只會被安排上崗1次。但一直有志願者問我下次上崗時間,有的則帶著家屬一起報名。看得出來,大家都想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儘管大家熱情高漲,但何若安還是安排大家輪班休息。

寒冷的冬夜,途徑車輛上旅客的高度配合溫暖了志願者的心。“大家會對我們說‘辛苦了’‘感謝你們’,還會比心、送水。”身著防護服,志願者們不便喝水,就婉拒了送水,“但這份心意我們都收到了。”

自1月27日起,他們已連續5天在G50滬蘇浙高速汾湖檢查站(金澤鎮)開展志願工作,共計開展健康監測3189人次、信息登記344人次、防疫宣傳329人次。記者還了解到,青浦區青年志願服務還涉及S26滬常高速澱山湖檢查站(香花橋街道)和S32申嘉湖高速檢查站(練塘鎮)兩處道口,以及街道防疫工作。目前全區志願者超過160人,其中社會招募青年人數接近五成。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周琳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