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遇核弹攻击,哪个生存机率大,平原还是山区,城市还是乡村?

用户93824912568


如果真到了国家都没了,还要地球干什么的时候,核攻击应该是首选对方的核反击能力,其次是军事再生能力,另外就是心理压力民族意志了。第一种都在无人区,第二种大部分会在有地理屏障的环境,第三种就是一线大城市。完成第一种,一,二百个就够了,完成第二种几千个都未必够,第三种就要面对良知和历史了,毕竟真正的工业能力并不会在大城市,尤其是战时。核战一旦发生,那么全球核储备都会一起释放,不管交战是谁,那么核战之后的核污染和核冬天就会没有赢家。当时可能绝大部分人不会死,但接下来可能生不如死。所以讨论躲避意义不大。


新老头a


核弹爆炸对人的伤害无非就是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污染这几种,要想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就必须想办法规避这几种伤害,而规避伤害的方式无非就是寻找庇护所,利用自然地形进行核爆威力削弱等等,而在这些方面,其实城市、农村、山地、平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并且这四个分类其实也会有重叠,比如农村平原都分布有城市农村,许多地方都是多种特征集于一身,那我们就单独挑出来进行挨个分析。


(核武器各种杀伤效应占比)

如果是这四个地方方同时遭遇核弹攻击,那么总的来说,城市生存概率大于乡村,山区则大于平原,如果是一个国家被核弹无差别袭击,核弹落点是随机的,那么很明显乡村大于城市,但是山区依然大于平原,如果要问为什么,其原因无非是城市预警机制更为完善,各种人防工事更为齐全,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更容易抵挡核弹威力等等。而山区生存率高过平原则有人口密集度更低,山地起伏可以克制核爆威力等等原因,从攻击方目标性选择来看,农村的人口密度显然不需要使用核弹来攻击,下面进行细说。


(核战争)

一旦爆发核大战,这四个地区同时被核弹所袭击,那么城市里的人口在紧张局势趋紧的情况下肯定会进行疏散撤离,各种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库、地铁通道等等都是天然的空袭人防工事,因此在遭遇核弹袭击之前,大部分城市人口就将撤离至地下,地表人口肯定会大幅减少。在遭遇核弹袭击时,由于各种完善的预警系统,城市人口在核弹即将落地之前就会收到多次强烈的核武袭击警报,因此即使来不及躲入地下,也会就近寻找一些遮蔽物进行躲避。

(冷战时期典型的防核爆地下掩体)

在核弹爆炸后,城市内层层叠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群也会一波波削弱核弹爆炸后的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等等伤害,也许在核爆中心,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上亿度的高温和相当于几十上百亿个大气压强的强烈冲击波而摧毁,但是一旦延伸到数公里之外,以目前主流40万吨左右的热核弹头威力,3公里之外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遮蔽作用就会极大凸显。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距离爆心500米处一共有12人幸存,而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建筑物遮挡缓冲抵挡了大部分伤害,其中距离260米的高仓秋子更是因为处于日本银行地下金库内,厚实的钢筋混凝土墙壁隔绝了外界的一切,从而生还。
(广岛原子弹幸存的日本银行地表建筑物,因为它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而如果是农村遭遇核爆炸,那就有点惨了,因为农村房子大部分都是砖木结构和地基较浅的三四层小楼房,这些房子相对于城市动辄几十层的厚实钢筋混凝土建筑来说,抵御冲击波和核辐射的能力几乎没有,核爆的一瞬间就会直接被摧毁,而且因为没有健全的空袭预警和地下人防工事,农村在遭遇核爆之前也无法逃生躲藏,因此一旦被核弹袭击,农村的死亡概率将会更大。当然了,如果一定要躲的话,我建议躲在自家地窖,我有一篇专门论述地窖对于核爆防御性的回答,有兴趣可以看看。(农村三四层小楼房面对核爆炸就是如此不堪一击)

而如果单一的分析地形的话,平原肯定比山地死亡概率要高的多,这个我们从二战中两颗原子弹的毁伤性也能一探究竟。广岛原子弹当量1.5万吨,长崎原子弹当量2万吨,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广岛直接死亡8.8万人,长崎直接死亡只有约4万人,为什么威力更大的长崎原子弹造成的死亡人数只有威力更小的广岛一半呢?主要原因就是地形因素影响!广岛基本上是一个滨海平原地形,开阔的地势几乎毫无起伏,因此核弹的冲击波和光辐射可以肆无忌惮的沿着地面扫荡。而长崎则是多山地区,山体限制了原子弹的威力传播,也就导致损失变得更小了。(平原地形核爆就是如此肆无忌惮)


军武吐槽君


如果这枚核弹是投在自己脑袋上方爆炸,那不管在什么位置,要做的就是静静躺下享受最后一次免费日光浴就好,因为人生能体会一次核爆攻击也算是“美满了”,只不过这个日光浴温度有点高,顶多连人带着骨头给直接雾化了,连点渣都别打算找到。虽然现在世界人民生活在核阴影下,但是大家用不着害怕,核武器既是一种战略打击武器,又是和平的缔造者,任何一个拥核国家都不会轻而易举发动核战争让人类文明毁于一旦。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冷静的释然就可好,因为也没多少生物和空间供人生存了,也不会存在任何留恋的东西了。

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大约都超过一万公里,基本上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或领海发射打击地球任何角落。而且随着定位技术和变轨技术的提升,其打击精度也越来越高,被拦截率大大降低。

实际上所有的炸弹在平原地区才能更好发挥其威力,核武器也不例外,在平原爆炸后核弹的光辐射、核冲击波、贯穿核辐射才能波及更远的距离,如果在山区投放就必然不会取得较好效果。二战中日本两次受到原子弹攻击就是很好的实例,攻击地势平坦的广岛效果显著,而长崎地势崎岖三面环山效果就差很多,这两枚原子弹都是在约600米的高空引爆,给这两座城市带来极大杀伤,而在山后的人和建筑均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山体抵挡了大部分原子弹的冲击波和光辐射。

广岛和长崎遭到原子弹轰炸后均出现较大“失踪”人数,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些人已经被直接蒸发进入气化状态。美国空军退役少将斯韦尼(空投原子弹飞行员之一)在1995年美国国会发表讲话,声称轰炸日本是正义之举,永远不会道歉,验证了那句话“原子弹下无冤魂”。我只想说:炸的好!

再来看一下如果发生核战争那么发展越好的城市越会成为首先攻击的目标,核战争开始后除了重要的军事基地、港口、军工企业外,接下来重点招呼的目标就是政治、经济、金融中心,也就是大城市地区。摧毁这些目标都可以从根本上打击削弱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从根基上彻底摧毁这个国家。那么大家熟知的民兵系列、白杨M、东风系列,都是大国重器,当然最令人恐惧还是水下幽灵战略核潜艇,通常一艘战略核潜艇最少可搭载16枚潜射洲际核导弹,4枚就可以摧毁一个大中型城市,也是最重要的战略威慑力量。

有没有一种恐怖“大黑鱼”的既视感

那么所以从目标选择来看,核武器基本不会轰炸毫无价值的农村地区,所以核武器首先会选择平原地区的大城市,永远不会选择偏远山区的农村。一枚核弹扔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上空可以起到最大的杀伤效果,而农村之间本来大多都相隔较远,又多是平房,人口稀疏,如果还是在山区,那只能是一枚核弹只能炸掉一个村了。所以不管是不是核战争,在乡下受到攻击的几率微乎其微,生存率也是最大的。不过大家该吃吃该喝喝,祖国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保护着,还有东风快递必达着,完全没必要担这个心。

我们要铭记的就是一句话“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我是军武奇兵,欢迎亲们的交流与探讨,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战武奇兵


遭到核打击以后肯定是在躲在山区安全了!一个是因为核弹的冲击波范围有限,掉在山区会被山阻隔杀伤力会下降很多。比如以广岛原子弹跟长崎原子弹为例,作为全球唯一被核爆过的两座城市,长崎的损失就比广岛小得多。广岛原子弹的杀伤半径是4公里,而长崎原子弹的杀伤半径是2公里多,这就是因为长崎是山地周围的群山阻挡了原子弹的冲击波。所以呢,住城市里不管是哪里挨核弹都逃不了,而山区里挨核弹只要不是倒霉刚好在那座山里就大都没事。

其次是核爆会造成的放射性尘埃次生影响。城市里建筑物多,被核爆之后这些建筑物会被高温熔成灰然后再由冲击波卷入大气当中,这些尘埃都是被放射性元素照射过的,核辐射可以让人生不如死。而相对来说山区的植被比较葱郁,可以过滤掉很多放射性尘埃,这也是长崎核爆以后死伤人数比广岛原子弹少得多的主因之一。

第三,因为山区的战略攻击价值不如城市,没有哪个傻逼会把核弹扔到地广人稀没有任何工业价值的山区,而城市的人口以及工业设施则会有价值得多。所以呢,除非倒霉到核导弹打偏了掉到山区里去,否则山区是不可能被核弹攻击的。


优己


其实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普及,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分界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除非是那些真正处于深山老林的那些村落,否则,在城市集群周围的村落跟城市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不管是城中村还是城市郊区的村落,在几十枚、上百枚核弹的洗地之下,还来谈什么生存几率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先来看一张图,下图是冷战期间(50年代)美国对部分城市的核打击计划:

从图中可以看到,不同城市之间因为其规模、人口数量等因素的不同,需要用到的核弹头数量也是不同的,而这里的单枚弹头当量均以50万吨TNT来计算,比如:

莫斯科(Moscow),人口数量为500万,需要用到149枚核弹打击149个目标;

东柏林(East Berlin),人口数量为120万,需要用到91枚核弹打击91个目标;

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人口数量为300万,需要145枚核弹打击145个目标;

华沙(Warsaw),人口数量为100万,需要用到15枚核弹打击15个目标;

布达佩斯(Budapest),人口数量为180万,需要用到120枚核弹打击120枚目标;

也就是说,当一个城市遭到核打击时,砸下来的肯定不可能只有一枚核弹,而是至少几十枚,甚至是上百枚,并且单枚核弹的威力也不可能像二战核打击日本时的那样只有一两万吨的TNT当量,几十万吨TNT当量起步是最少的,比如美国现役的“三叉戟II-D5”潜射弹道导弹的W88核弹头单枚当量47.5万吨TNT就是例子,这么说吧,对于世界上的主要几个核大国(五常)来说,他们手里的核弹头当量肯定都是十万吨级起步的,万吨级别的人家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淘汰了。所以,当一个城市集群遭到上百枚大当量核弹洗地时,这时不管你是躲在郊区的农村,还是市中心的地铁,能活下来的几率应该都不会很大。
最后再提一下平原和山区,这个答案很明显,肯定是山区的生存几率大,首先,平原地区基本上都是城市集群,大城市的所在地肯定都是平原,而山区嘛,因为地形因素的限制,是发展不出大规模人类聚集地的,即使一些是盆地,里面发展出来的基本上也是小县城那种级别的城市,也就是说,平原地区遭到核弹洗地的概率要远高于山区,毕竟是个有脑子的人也不会把核弹往大山里丢。再者就是,核弹在一马平川的平原爆炸时,冲击波、热辐射、电离辐射等杀伤因素的威力会最大化,如果是在山脉嶙峋的深山老林里,威力反而释放不出来。


哨兵ZH


核弹攻击,防不胜防,也防不了。核弹攻击爆炸的地区,人类瞬间死亡,灰飞烟灭,一切化为尘,太可怕了。试想,两国交战,双方都有核弹,打红了眼,打晕了头,失去了理智,最后使出战略核武器,核弹头满天飞,所到之处,人烟灭绝,生物灭绝,变成了人间地狱。

45年美国兵用核弹炸了日本,假如日本也有核弹,回敬过去,那时是一个怎么样的概念。你炸我两次,我还手两次,杀红了眼,是不是又干多几次。

若说到安全,核弹攻击不到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假如发生核战,就看谁的运气好,不被核弹炸到,安全地活下来。

不论平原,还是山区,城市还是乡村。核弹落下的地区,谁也逃不掉,除非发射核弹的人提前三天通知,才有逃生的机会。

核弹攻击的地区可能也有一些生存机会的地点。比如,山洞,地道,地下仓库,地下村庄。

所以,人类应该珍惜和平,保护和平。动不动就拿核弹出来,假若真打,谁也不是赢家,变成了自我毁灭。

世界和平,自由平等,是全人类共同愿望。


岑升广


核武器是一把双刃剑,破坏力巨大,拥有毁灭人类文明的恐怖毁灭能力。但是反过来核武器又是和平的缔造者,正因为其可怕的毁灭能力,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轻易动用核武器。这样一来,各个拥核国家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战略平衡。比如五大国(liu mang),都拥有热核武器,于是五个国家之间就默默达成了一个动口不动手的君子约定,双方就算是利益冲突再怎么激化,也会选择在联合国会议桌上坐下来好好谈判。


但是任何事都没有绝对,再稳的战略平衡也有崩塌的一天。所以核战争虽然可能性小,但也不是不会发生。

那核战争爆发后,究竟是山区还是平原生存几率大?又或者说,是城区生存率大还是乡村生存几率大呢?其实这个问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看核爆中心离你的距离。如果说核弹就在你的头顶发生爆发,那瞬间产生的超高温高压场会让你瞬间升华。没错,就是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只有一个黑影。比如这个▼,就是距离核爆中心比较近,被汽化的人消失后留下的黑影。
这种情况下,无论你是在城区还是乡村,又或者平原还是山区,生存几率都为零。

相对来说,核武器在山区的威力要比平原小更多。核武器的破坏力称为毁伤效应,大致由50%的冲击波,35%的光辐射能量,5%的贯穿核辐射和10%放射性污染组成。可以看到,核武器爆炸主要的破坏是由冲击波和光辐射造成的。在爆炸之后,除了在爆炸中心,冲击波可以向下传播之外,其他位置冲击波都是沿着地面传播,可以摧毁爆炸半径之内的所有建筑物和生物。

如果是平原的话,冲击波和光辐射几乎可以畅通无阻,可以一直向外传播到其衰竭,毁伤半径非常恐怖。但如果在山区呢?当核爆发生在山区时,由于山体可以挡住冲击波和光辐射,所以核武器爆炸产生的能量在传播的时候遇到山体会沿着山体向两侧传播,从而不能破坏山体背后的目标。而且泥土还是阻断核爆贯穿辐射的优良介质,躲在山体背后不仅可以避开冲击波和光辐射的直接伤害,还可以挡住核爆瞬间产生的强大贯穿辐射,从而生存几率大大增加。当年美国扔在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造成的破坏要比扔在长崎的“胖子”大的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广岛是平原,而长崎三面环山。

但是,核武器是一款无论研发成本,还是维护使用成本都超级高的战略武器,它的目标都是早在和平时期就已经确定好的敌方重要战略目标,不会随便扔的。比如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拥有大量国防工业设施的城市,拥有关键交通枢纽的城市。再细化一点到具体目标则是敌方重要的军事基地,后勤中心,通信中心,导弹发射基地,机场等等都是敌方核弹瞄准的目标。这张自动马赛克的照片内容如下▼。
这是去年美国公布的70年代给我国每个城市准备的核弹头清单。从这张图就可以看出,核武器主要对付的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一些有着特殊工业和基地的城市。没有说哪个国家会无聊到把一枚核弹投到一个啥也没有的乡村,除非这个乡村后山沟沟里头有着长波台,再或者是重要的军事基地或国防工业设施。比如韩国人安装萨德系统的那个地方,虽然不是大城市但是因为有着这套系统的存在,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将会是敌方的首要打击目标之一。且不说核弹了,巡航导弹是要至少吃上几十枚的。


赤焰哒哒哒


如果:把所有的核武器全部释放,地球已经无一处安全了。除了爆炸,热,辐射,最要命的是物理反应:降雨会导致核污染散布全球,人类会顺间灭绝。可能有一些动物会存活下来。比如:老鼠,蚂蚁,蛇,某些鱼类。靠粮食,肉类生存的动物,将无一幸免。人类会永远消失了,也许某些人能逃离地球,但也会在太空饿死。因为目前的科技是无法把人运送到另一个类地行星的,此类地而非火星,金星等。是类地球行星。所以:核大战就是自杀,是地球人全体自杀,包括任何人。注:如果是战术需要打几枚,是没多大问题的,今天问答主题:城市没有农村安全,平原没有山区安全,最终解释~山区的农村最安全。因为不够一枚核弹钱,不如鸡肋


老夫有话说5


整体上看,核打击生存概率山区>平原,乡村>城市。当然了,如果处在爆心位置哪怕你在山沟沟里也是要完蛋的。不排除有些极端的个例出现,比如2次遭受核爆但是生存的山口疆,但是这种属于少见现象,本文只做整体概率分析。

先说下地形问题。核武器杀伤主要有5种形式:

  • 光辐射

  • 冲击波

  • 早期核辐射

  • 核电磁脉冲

  • 放射性沾染

其中超高压超高速的冲击波和光辐射在核爆初期对人和物的损伤极为严重,广岛原子弹中爆心1千米内光辐射和冲击波占总杀伤的85%。而山区起伏的地形对于光辐射、冲击波这些爆炸初期的危害有比较大的遮蔽作用,相比于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整体杀伤效果还是有所削减的。长崎本身并不是原子弹攻击的首选城市,很大的因素就是长崎市内的地形情况并不是完全适合核武器杀伤效果测试,只是当天小仓天气不佳才转飞长崎。下图为长崎地形图,市内基本被山地包围住

再说下位置问题。总的来说城市遭受核武器攻击的概率比乡村要大的多,因为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大都集中在大城市中。而且大城市人口密集度高,在核爆后容易造成比较大的后果和损失,甚至严重损害国家机器的运行。所以核武器攻击首要目标就是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很大因素就是因为广岛是日本重要的军事和工业基地,包括:第二总军司令部、第五师团司令部、广岛陆军幼年学校、广岛陆军医院、三菱重工广岛机床厂、三菱重工广岛船厂等等……

而乡村的战略性目标极少,而且人口密集度相对较小,投掷原子弹后造成的后果非常有限,这就等于将这枚核武器“浪费”。所以如果在乡村本身遭受核武器攻击的概率比较小,相比于大城市安全系数自然是高了不少。

当然,如果处于爆心或距离爆心非常近,那么任何因素都很难帮助你提高生存概率,非常近的距离会让强大的光辐射和冲击波带走。至于那些在原子弹爆心生存的个例,只能说他们运气好……遭受核攻击时地下防核工事会帮助你提高生存概率,但是处在城市中的人有多少能在核武器攻击前及时转移到地下防核工事呢?


雏菊西瓜Peterpan


核武器是当今世界上毁灭性最强的武器,遭到核爆炸的地区,主要会受到三种伤害。第一种是核武器爆炸产生的热能,核武器爆炸中心产生的温度非常高,能够将人类直接蒸发掉。第二种是核武器产生的冲击波,核武器的冲击波能够传播很远的地区,爆炸中心以外的地区,主要受到的就是冲击波的影响。第三点核武器的辐射,核武器的辐射性,在核爆炸的同时,会产生很强的光线辐射,核爆炸结束后,被轰炸地区还会有残留的核辐射物。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山区还是平原,在爆炸的时候承受的热能都是一样的。城市承受热能的同时,造成的死伤人数会更多,因为城市的人口密集度高,农村的人口密集度低。冲击波的伤害在平原地区效果最好,在山地区域,因为有崇山峻岭的阻挡,冲击波的伤害会被山体吸收,伤害的效果远低于平原地区。


日本的广岛处于平原地区,长崎处于三面环山的地形。在同样遭到原子弹轰击后,广岛的死亡人数要远高于长崎,实际上双方爆炸中心的死亡人数差距不大,主要是受冲击波影响区域的死亡人数。冲击波在城市能够摧毁摩天大楼,毁坏重要的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毁坏性要大于农村。在农村的冲击波受到的阻力少,传播的范围更广一些,但是造成的损害远不如城市。


平原地区产生的核辐射散播范围更广,但是浓度会降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消散掉。山地的核辐射散播范围小,但是浓度会更高,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城市核辐射杀伤的效率较低,因为城市的混凝土建筑多,辐射常常会被阻挡住。但是城市核辐射杀伤的人数要更多,因为城市的人口密度高,人们的出行频率高。农村核辐射的杀伤效率较高,在冲击波的作用下,农村房屋会大量摧毁,大部分人都会暴露在辐射下。但是农村核辐射的杀伤人数低,农村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不到城市十分之一,很难能够大量杀伤有生力量。

通过以上的对比不难得出,核武器在选择轰炸目标的时候,会选择地处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地区。美国在二战时期轰炸长崎的教训,证明了核武器在山地使用效率低下,因此未来如果爆发核战争,首选目标肯定是对方的平原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