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榨油不能吃?老人吃了一辈子,真的有问题吗?

隋中平


就我的生活经历来看,自榨油是可以吃的,能够吃上自家压榨的油,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会特别的高兴。只是在这几年里,很多专家都提到过这个问题,认为自榨油是不可以食用的,这个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毕竟自榨油是一种安全放心的油脂,吃起来的口感也很不错,老人都吃了大半辈子了,但并没有因此而造成健康的隐患。

当然专家之所以这么说,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在专家的分析看来,工厂的压榨油是包含着特殊的制作工艺,在复杂的流程下制造的,这样的话就可以压榨出更优质的油脂,不会有什么病菌的出现,出油率也会更高一些,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油作物中的特殊风味物质自然也会减少很多,营养成分也会有一定的流失。 因此很多农村人发现,在超市里购买的桶装油,吃起来的口感相比自榨油来看香味少了一点。

而专家之所以说自榨油不卫生,还在于有些小作坊的加工环境确实不干净,他们可能用上那些霉变的谷物,压榨的机器比较脏,在卫生上让人担忧,在生产中总会有程序会污染油脂。 不过如果是农村人自己去压榨油脂的话,首先原料是可以放心的,不会将霉变的油作物放在其中,在操作流程中大家也会在一旁盯着,生怕老板会添加色拉油在其中掺假,这样的话吃起来的口感比较好,不需要担心食用的健康问题。 不过如果是农村集市上贩卖的自榨油,大家要好好观察一番,我们这集市上也有几家是散卖的大豆油,拿回家里发现油质量不是太好!


惠农圈


先说一个当地农村的真实故事,在90年代我奶奶经常和我们讲这个故事。当地农村属于赣南地区,我们小山村是依山傍水,物产丰富。就拿食用油来说,有猪油、菜籽油、茶籽油、花生油。在七八十年代,有个媒人给我们村的小伙子说媒,媒人到小伙子家看看小伙子家的家底怎样?小伙子的父母带着媒人去仓库,看到整个房间摆满了坛坛罐罐,有猪油、菜籽油、茶籽油、花生油,还有几大缸米酒。光是这些油都能吃两三年,在七八十年代温饱成问题的年代,油、酒、土特产堆满仓库的农村家庭算是非常富有的。那时我们村的小伙子根本不愁娶不到媳妇,物产丰富,不用为柴米油盐和温饱而烦恼。媒人在小伙子家打探实情之后,把情况给女方说了之后,不到三天就把这门亲事定下来了。女人嫁过来后,一直勤勤恳恳,现在六七十岁了还在下地干活,就是为了吃到自己辛苦劳动,自榨的食用油,她家也是全村唯一个不吃市场上买的食用油的人。吃了大半辈子的压榨食用油,身体还是非常硬朗健康。

其实在当地农村,那些高龄老人哪一个不是吃了大半辈子的自榨油,而相反一些长期在外的年轻人却得了怪病,不治而终,白发人送黑发人。从身边的事实就可以看出,农村自榨的菜籽油、茶籽油、花生油,并不是那些“砖家”所说的“自榨油致癌”。

农村的自榨油,都是物理压榨,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的健康油。刚榨出来油有很多残渣,都要使用滤网过滤,再存放到油桶或者油罐中。自榨油要静置7天以上,让自榨油的残渣沉淀。农村还有一套保存自榨油的方法,能让自榨油保存两三年不变质。只要油不变质,这样的自榨油才是最健康的油。

而现在市场上买的食用油,都是用七号轻汽油采用浸出法得到的食用油。每年农村小油坊压榨的花生油、菜籽油、茶籽油的枯饼残渣全部回收转卖给食用油工厂。这也是为什么农村压榨油小作坊,不收榨油的加工费反而倒贴钱的原因。市场上的食用油大部分采用七号轻汽油浸出法榨油。你说是使用轻汽油,使用色素香精的食用油更健康还是物理压榨不使用任何化学用品的自榨油更健康呢?为什么吃了一辈子的自榨油的农村老人比长期在外吃垃圾油的年轻人更健康呢?


昕瑞生态


农村自榨油不能吃?老人吃了一辈子,真的有问题吗?

农村自榨花生油,是胶东农村的特色农产品。

记得叔伯弟兄搬上新居,老家的长辈来城里安锅的时候,带的是农家自榨花生油,自己种麦子磨出来的面粉,农家大土灶里蒸出来的面食,农家小菜园长的各种农家菜,以及两只屠宰干净的农家土鸡……,各种各样的农家特产,把兄弟媳妇高兴的合不拢嘴,如今这些带农字的食品在城里可是很吃香的,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城里人,十分青睐农村产品。


农村自榨花生油,是农村人吃的放心油。

奶奶从年轻时候就患有高血压,不过那时候不叫高血压,叫头晕病。总是经常听奶奶唠叨:我头晕病又犯了,躺在炕上一动不动还好,只要一起身,就觉得天旋地转的,站都站不稳,总觉得要摔倒似的。后来大夫嘱咐她,要在饮食上注意忌口,比如不能吃猪肉、鸡蛋等各种油腻食品。

一开始奶奶还是谨遵医嘱的,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直到七十岁那年爷爷去世了,奶奶便也看开了:什么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的,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有几年活头,喜欢啥吃点啥吧。

记得奶奶最爱的烹饪方式是蒸着吃,农家大白菜或者小油菜以及各种叶类蔬菜,切细放入盆里,舀上一勺自榨油,加上食盐适量,放入农村大土灶蒸着吃。就连大鲅鱼,奶奶也是去内脏洗净切段,加入自榨花生油和食盐适量,上锅蒸着吃。

儿孙小辈们过年过节的各种孝敬,奶奶反而不喜,总是说:营养太高了,吃了犯头晕病。自家榨的花生油,自家种的土家菜,自家种的粮食,吃了百病不犯。奶奶身体好,一直不用家里人贴身照顾,自己去赶集挑选中意的东西,自己发面大锅灶蒸馒头,走到哪里步履轻快虎虎生风,村里的老姐妹夸赞她能干,总是高兴得笑眯了眼。



奶奶高寿九十多离开我们,是因为年老瓜熟蒂落安然离去,并没有现在人们的通病,高血压引发的诸多并发症状。如今父亲也己经七十多岁了,依旧生活在农村,吃着自榨花生油和各种农家产品,身体健康,并且种着两亩农田,忙忙碌碌闲不住,干起农活来,作为年轻人的我,都不及他。

农村自榨花生油,有一套严格的挑选工序。

花生从地里收获后,要经过好几道工序,才能变成食用油,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首先从花生蔓上摘果后,要在平房上晾晒几个秋日,直到花生果拿在手里轻轻晃动,有轻微的咔啦作响声,剥开尝尝果仁,嚼起来没有水份咔嘣干脆,就可以装袋归仓了。

等花生脱粒机挨家挨户过来加工时,脱皮成粒。下面的工序成了细致活,家家户户大人孩齐上阵,用簸箕细细筛去杂质,然后逐粒挑选,眼神不济的会戴上老花镜,霉变的、发芽的都要挑选出来,自家吃的东西,谁都马虎不得。

一切挑选结束,和油坊提前预约好日期,就可以推着装好袋的花生米去榨油了,随着一步步的炒胚制作,清亮亮的花生油炼成了。

农村花生自榨油,每道工序都是农民亲身参与,精挑细选,严格把关,并且经过祖祖辈辈亲身验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我是家在南乡,期待您的点赞、关注和转发。


家在南乡


眼下又快到农村收获花生的时间了,今天是阴历八月初八,我们胶东半岛农村这边基本上是八月十五前后就开始拔花生了。将花生收回家后,将花生果从花生蔓上摘下来晒干,然后就得扒花生,挑选花生米,到村里的油坊榨油。因为农村人都是在秋后或是冬季农闲的时候,将花生米榨成油,这可是来年一年的油料,马虎不得。农村人吃了几辈子的自榨油,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记得从小,家里吃的油都是用自家种植的花生,经过精挑细选之后,运到油坊,经过炒胚、粉碎、压榨等一道道传统工序之后,才成了我们吃的花生油。那时候,出油率基本上是41、2斤的光景。也就是说,100斤花生米能压榨出41、2斤的花生油,剩下的是麻散饼。

如今农村开油坊的到了秋天花生收获完了以后,就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通常每个村都会有个小型的自榨油作坊,当然也有的村人口少,需要到邻村去榨油。不过,农村人榨油基本上都是提前预约,和油坊主预定好榨油的时间,这样到时候推着花生米和柴禾直接去,不用在油坊内耗时间。

在选取榨油的花生米的时候,人们都会将生了芽的花生米和发霉的花生米挑选出来,因为这种花生米含有黄曲霉,如果混入榨油的花生米中,就会影响人体健康。而农民榨的花生油大都是自己吃,或者是与城里的亲戚在“人情往来”中,当做礼品送人。不管是自己吃,还是送人,这质量上都得把好关。

农村人之所以都吃自榨油,而且已经吃了好几代,主要是自家种植花生,自榨油吃着放心不说,而且只要付上加工费,原料都是自家的,不用花钱。而且,如今一些油坊甚至不再收取前来加工花生油的农民的现金,而是用麻散饼抵顶加工费。所以,有些农民只当是将麻散饼卖了,还省事省劲。往回走的时候,只推回花生油就行了。而油坊主则有专门的麻散饼销售渠道,以麻散饼抵顶加工费,自己还能多赚一点差价,可谓两全其美。

当然,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质疑,农村小作坊压榨的花生油卫生等方面有所欠缺。不过,农村人压榨花生油都是炒胚熟榨,高温下基本上不存在食用风险,而且熟榨花生油闻起来都香喷喷的,只要是到了榨油的季节,农村里打老远都能够闻到这股香香的气味。

当然,农村自榨油属于无任何添加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农民将压榨的花生油运回家都会找一瓷缸存放,当然存放时间不会过长,也就是一年的时间,因为第二年的时候,新的花生米收获之后,还要榨油。

对于农村人吃的自榨油,你觉得能不能吃?欢迎朋友们留言参与话题讨论,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建行渐远


农村自榨油不能吃?老人吃了一辈子,真的有问题吗?说句公道一点的话自榨油有没有问题,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自榨油是好,吃起来比现在榨油技术的油更好,但是自榨油的不足我们也不能忽视,科技在发展,以前没发现的问题不代表没有问题。


自榨油最大的不足就是可能存在霉菌毒素超标的问题,霉菌毒素一直都存在只是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才意识到霉菌毒素对人体的危害,才知道霉菌毒素有致癌性,搞养殖的农民都知道,发霉的玉米、饲料是不能用来喂猪、喂鸡的,因为霉菌毒素会导致动物的抵抗力下降,引起动物发病,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其实霉菌毒素对人的危害也是一样,长时间大剂量摄取霉菌毒素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

但是只要自榨油中的霉菌毒素在可控合格的范围之内,那么就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要求农民在自榨油时需要对提供的原料进行筛选,霉变严重的花生或者菜籽是不能使用的,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霉菌毒素,使用后势必会导致油中的霉菌毒素超标。

其实农民朋友也不要排斥成品油,成品油采取的是更为先进的压榨方式,而且对于原料质量会进行监管,成品出厂前也会进行管控,以保证油品的质量。而农村自榨油因为缺乏这些必要的品控,就很容易出问题。为了防止自榨油的不安全,农民朋友完全可以将自家的粮食作物卖掉,然后再买油吃,虽然可能这样的花费更高一些,但是也更安全一些。


果然悠


题主问:农村自榨油不能吃?老人吃了一辈子了,真的有问题吗?

看来题主也和农嫂一样,也是一位对这网上传闻说:农村自榨油不能吃的持疑者。其实,近几年只要你从网上看,就不光是关于农村自榨油能不能吃的问题,现在是只要关乎于农村里的东西,就会有些自认权威的人对此提出质疑,就会在网络里发声:像什么农村里种植的蔬菜喂人粪尿的不能吃、农村里自家榨出来的油不能吃、农村里街边小吃不能吃、农村里的水不能喝、更有甚者质疑我们农村土灶里做的饭也不能吃,总总理由皆都是一个“脏”、不卫生、质量不过关。


那么,农村里的这些百姓们生活里的必需品到底能不能吃,脏吗?今天在这里,咱们先抛开蔬菜等哪些能不能吃的问题不谈,咱们先聊一聊农村人吃了几辈子的自榨油到底有没有问题呢,到底农村的自榨油能不能吃。

在农村,被网络上有些人所质疑不可以吃的自榨油品,我们农村人不知道吃了多少代,代代相传农村自榨油吃着香,吃着放心,而且吃农村自榨油的农村人,个个体格超棒,对于那些上了岁数大老人来讲到现在也算是吃了一辈子了,也没发现吃出了什么问题。


特别是像我们胶东农村这里,村民们吃的油基本上都是用自己家种植的花生压榨出来的花生油。在花生收获以后,民户们就会将晒干的花生用机器剥去外壳,然后家中的妇女会在闲散时间里,用簸箕将花生米扇干净,一粒粒的扒拉,捡出花生米里的杂质,将出芽的、变质的、发霉的、破损的花生全都挑捡出来,真可谓是精挑细选。清理工作完备以后,家家户户便会去周边或是自村的油坊加工处提前预定好榨油的时间,等到轮到自家榨油的时候,用车将精挑细选的花生米拉到油坊等待压榨。

压榨整个工序要经过粉碎、高温炒胚工序,最后才是将经过高温炒胚的碎花生米运送到机器里压榨,经过压榨后花生油便会由油管流出来,整个过程花生根本不沾地,大家说说这样的自榨油怎么就会不能吃了呢?



我们农村人用自家种植的可以榨油的作物,不管是压榨的花生油,还是菜籽油,只要储得当油不“咔啦”,吃了就没有问题。再说我们农村所吃的油大多是当年油,时间最长也就放个一年半载的,根本不会在质量上出现问题。这样的油就怎么会被那些所谓的权威专家们,认为是不能吃的问题油了呢?

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应该理解那些所谓的权威人士们的所想和所说,毕竟,专家们是站在专家立场上,用专业的角度去看待农村里的自榨油。他们对于标准要求的比较严格,以专家的立场上来看,他们认为农村小型自榨作坊简陋,卫生环境差,设备不先进,不管从各个方面与现在那些大型的先进榨油设备备都是无法相比的。所以也就有人发声农村里作坊榨出来的自榨油指标不合格,所以不能吃。


的确,用专家们这种角度看待和分析,农村里的自榨油作坊确实是不管葱卫生条件还是到设备方面都不如那些国标型的企业产家。但是,在这里农嫂想问那些提出说农村自榨油有问题的人,油,做为我们人们日常生活里的辅助品,哪家在吃油时不是经过高温高热做熟了吃的?难道炒菜时是把菜炒熟了在放油?还是包着吃时蒸熟了包子饺子然后在掰开包着将生油放进去?可能这种做法也只有那些所发声的人士家庭能做的出。

所以说,之所以,对于那些提出质疑、会认为农村自榨油不能吃的人士们,农嫂认为,那是你们不了解农村的生活,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去判断事物。在这里农嫂敢说:被那些所谓权威人士所质疑的农村自榨油,只要是农户家是用自己种植的作物去压榨,油里面绝对没有掺假成份在里面,自榨油可以放心的吃。相反,那些权威人士们认为可放心吃的哪些大作坊里加工出来的成品油,我们百姓到是感觉吃着不放心。从超市或是市面上买回家的哪些油品,吃着没有纯正的油香味,况且里面包不准不会添加些防腐剂,和添加剂,这点不知道权威们会不会认同。





最后,做为一个地道的农村人,农嫂这里想说,农村自榨油能吃,农村老人都吃了一辈子了什么问题都没有,我们还有什么不敢吃的呢?难道谁的命还比谁高贵吗?大家说是不这个理!


农嫂话农事


农村自榨油不能吃?老人吃一辈子了,真的有问题吗?在六十年代,我发现农村人吃的就是自榨油,那时候的榨油工具是木榨,木榨就是用木头制成的,做木榨要用粗大的树木合在一起,这样压力大,用人力抬杆猛击碰撞,这样才能让油菜和棉籽压搾出油。
在榨油前,榨油师傅首先用锅炒籽,把油菜和棉花籽炒熟杀青,这样处理的油菜籽和棉花籽才上榨压油,那时用木榨榨油出油率低,100菜籽只能出30斤油,100斤棉花籽只能出15斤棉油,榨出的油,微黄清香,营养丰富,炒菜时放一勺炒出的菜味道鲜美,吃完菜时碗上还挂着油珠。


有人说农村
自榨油不能吃,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我们把油菜籽、棉花籽晒干后除去泥土和杂质,榨油师傅用火杀青,榨出的油还有沉淀除去油渣,通过这样的处理,油脂是卫生的。
那时候在皖南山区,我们祖祖辈辈,爷爷奶奶父母兄弟姐妹都吃这种自榨油,人们身体健没有三高症。自榨油在生产时没有添加任何化学制剂,是安全的纯绿色食品。记得在一九七八年,我父亲带着我去南京看爷爷,我家穷没有带任何食品,只带了10斤菜籽油和5斤棉花籽油,爷爷全家如获似宝,都说农村自榨油卫生质量好,以后每年都委托我在农村买油,他和婶婶吃了几十年农村自榨油,没有三高,耳聪目明,活了八十九岁才离开人世。

现在农村自榨油改为机械了,榨油工序严格,要求农户除去油菜籽杂质,把油菜籽晒干,没有霉变的油菜籽炒熟炸油,也不添加化学制剂,生产出的油经过过滤,金黄色芳香,食用有利于身体健康。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油,成份都标名是调合油,有商标生产产家,这种油符合食用标准,食用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是近些年来各地出现了生产"地沟油"的报道。"地沟油"就是回收酒店饭店的剩菜,通过熬制添加化学制剂加工而成,包装后在市场上鱼目混珠出售,长期食用这种"地沟油",会让人患上"三高症"等病,影响身体健康。我是农村人,我在外地上班,我食用自榨油。


安徽农村广播听评员


自榨油不能吃,危言耸听了吧!农民不会相信的;农村老人还真的是吃了一辈子自榨油了,还没有听说有一例是因自榨油身体出了啥问题。

农民觉得自榨油吃着就是放心。自榨油不就是农民自己种的油料,去榨油坊亲眼看着油料被榨出油来。要知道,花生、胡麻、菜籽等油料,都是农民像呵护孩子一样看着它们长大,结果。相对而言,油料作物比蔬菜施用的农药少到哪里去了!蔬菜不是天天还吃,还是反季节蔬菜,也没有说蔬菜有问题;至于说自榨油的高温下压榨而出油,那不压榨又怎么出得油来?大型的油料加工厂不是也用榨油机在榨油,而且还是更大型的,是一次性将油榨尽。只不过运用了诸如过滤、浸渍等手段。超市里不是也大量供应,也没有说这种方法榨油是有“问题”的。如果让农民放着自己种的油料去自榨油食用,而是让他们买超市的油,99%的农民不会去买,主要原因是不放心。


这里有一个我听到过的例子,有一位粮油供应商对我说过:“靠零售油品的卖油,还不得困死我。有一处油品作坊说是油料榨油,一年我卖给他的油你们十家卖油的都没有这个量”。原来所谓的榨油卖油,也添加了成品油。成品油哪来的?还不是大型油品加工厂的。榨油坊卖的油,超市的油都是合格的,农民自产自榨的油就应该更没有问题。

自榨油有“问题”的说法是一种偏见。自榨油被定性为“问题”的多是花生油,因为仅凭人的肉眼是不能完全别剔除苦的花生,就是这些苦的花生是被一种叫黄曲霉素素而感染了。而黄曲霉素B1中的苯并芘是压榨前烘烤花生生产的一个风险物质。而这个风险指小型榨油坊无法控制的。

不过,也有食品专家说,花生油只要经过100度+高温烹饪,微生物都会被杀死。而人们在食用花生油,还是其他类油品时都是100度煎开并在此高温下烹饪,应该也消灭了那些有害的微生物了。在这一点上也不用担心,食用自榨油也应该没有问题。


农民还的确是一直食用自榨油,不但是放心,也省钱。对农民自榨油有“问题”的问题,不要只停留在所谓的不卫生,不安全上,而是要引导农民在会用自榨油时一定要做到“100度+高温烹饪”,这样才能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农民享受自给自足的满足感。


为生活而提神


农村自榨的油是能吃的,但具体情况也要因人而异,油菜籽油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对及少数个别特殊情况的人,好处不大。

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一种食用油。菜籽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有一定的刺激气味,民间引叫作“青气味”。这种气味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优品种的油菜籽则不含这种物质。

菜籽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主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西北等地,产量居世界首位。人体对菜籽油的吸收率很高,可达99%。菜籽油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功效。

由于榨油的原料是植物的种实,一般会含有一定的种子磷脂,对血管、神经、大脑的发育十分重要。


被遗忘角落


质量决定结果。

👮自榨油的品种,主要包括:自已种植、或自已购买的食用油原料(成品),菜籽、花生、芝麻……等。从食用性质看,若没有发生质变,是能够吃的。至于有没有问题,应该是根据质量检测报告(结果),方可定论。

👩因为,影响食用油原材料的质量问题,究其因素较多。比如在收获、晾晒、储藏时期,受自然因素的制约。阴雨连绵,久雨不晴,气温高、湿度大,致地里的农作物,无法及时收割,或已收获堆放于家中,而无法及时晾晒,或晾晒干度不够,含水量超标……等。

👧重者发芽、发霉,产生质变;轻者影响食用油的保质期,口感、营养价值……等。特别是发生质变的原材料,或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则具有致癌物质,经常食用类似食品,将会影响身体健康,或致病变。

🙎如果自己能够用感观、经验、目测识别、确认自榨油的原材料质量可靠,其食用油质量会相对较好。例如:识别颗粒饱满、颗粒匀称、色泽度好、无泥沙杂质、无霉臭气味。

👸查水分或干度时,用力施压颗粒,花生会脱红皮,成碎率高;施压油菜籽、芝麻时成不规则的破碎粒,但不会成扁小饼状,亦是合格的。反之水分不达标。但自测一般都很难做到彻底或完美。尤其是霉变少、半霉变、初始霉变的颗粒,或占总量不大的情况下,其识别难度,就更为突出。

🧑但不排除有自我认识模糊的人,认为“眼不见为净”,“不干不净,吃了免得生病”。虽然恍惚有点说服力,但若细想起来,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而且有点自我忽悠。

👧简言之,在科学技术领先的今天,只有相信科学技术鉴定结论,亦是正确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