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如来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钝刀直入



答:在佛教中,如来通常指的就是释迦牟尼。

那么,释迦牟尼为什么又叫如来呢?

首先,是两个词语辨析问题。

一、释迦牟尼是什么意思;

二、如来又是什么意思。

“释迦”是两千多年前生活在如今尼泊尔南部一个部落的名字。

有人会说,这个部落就是怪,怎么会给自己的部落起个“释迦”这样无聊的名字。

“释迦”是汉文音译,在人家释迦人的语言里,是个很威武的名字,包含着“无所不能”、“勇猛无双”的意思。

所以,一点也不无聊。

“牟尼”则是释迦人对出家修行获得重大成就的人的尊称,是圣者的意思。

那么,“释迦牟尼”,指的就是“释迦人中之圣者”的意思。

由此可见,“释迦牟尼”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名。

但是,类比一下,如果有人说“中国儒家中之圣人”,大家一定会想到,那是指孔子。

“中国儒家中的圣人”可以有很多,但最有名的就是孔子;则“中国儒家中之圣人”已经和孔子划等号了。

同理,“释迦人中之圣者”可以有很多,但最有名的是乔达摩·悉达多;则“释迦人中之圣者”就可以和乔达摩·悉达多划等号了。

关于这个乔达摩·悉达多的传说有很多,真真假假,这里不展开说了,但有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他佛教的创始人!

注意,“佛”,在印度梵语里又称“如来”,音为Tathāgata,前面的tathā是意为“这样”、“如此”,gata意为“来去”,组合在一起,就是“来去都一个样”,意指永恒不变。

在《金刚经》里,乔达摩·悉达多给“如来”下过一个注解:“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看,和文字游戏里的绕口令一样,是说来也不是来,去也不是去,无所来,无所去,无喜也无忧,无生也无死,一切都是轮回,轮回也是一切,无所动,也无所静,动就是静,静就是动,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怎么样?够玄妙吧?

说了这么多,您应该明白“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佛”了吧?

那么,好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喜欢追本溯源,凡事要探个究竟(这是个极好的优点和习惯),佛教徒总是会想,佛教是个好东西,这么个好东西是怎么来的捏?谁创造的呀?

一来二去,知道了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那么,是创始人,又是死于两千多年前的创始人,是不是尊称他为“祖”?“祖师爷”的“祖”?

当然没问题。

那么,他的“祖”,是什么“祖”呢?

佛教之祖呗!

得,“佛祖”的称呼就这么来了。

则在中国人的称呼里,“佛祖”就是指释迦牟尼了。

前面说了,“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佛”的意思,但这里要以“祖”来尊称释迦牟尼,这么着,“如来佛祖”就成了的释迦牟尼尊称啦。

不过,随着道教、佛教进入了中国神话世界,即“如来佛祖”就身不由己了,在他那个释迦世界里的小神话,什么右胁诞生啦、木枪刺脚啦,以身饲虎啦,割肉喂鹰啦,都是小儿科。

在中国神话系统里,如来佛祖身虽居地西天,却纵横三千大千世界,不处不在,又不处在,既无所住,又无所不住,既在心中,又不在心中,既俱足色身,又不俱足色身,色亦空,空亦色,当真法力无边。

而且,这如来佛祖再也不是那个与孔子同时代的释迦部落的修行者了,我们看《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已经修行了2亿年,如来佛祖更久,他自称现身成佛已经有八千次,简直是无穷无尽,没有时间的概念,没有空间的存在,太伟大了!

也可以这么说,在佛教的经典教义里,如来就是释迦牟尼;但在中国神话世界里,如来不是释迦牟尼,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无所不能的至尊之神。


覃仕勇说史


是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相传两千多年前,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皇室家族。乔达摩·悉达多自幼见多识广,在见识了世间百态后,他对人的生老病死感到痛心,便下定了拯救世人于疾苦的决心。于是他离开皇宫,来到一棵菩提树下修行。经过多年的苦心修炼,释迦牟尼终于修成正果,然后他四处度化世人,从而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佛教。

前面这些是历史,也是常识,没什么争议,有争议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来源,封神演义事实上是西游记的前传(后人补充的),里边有一些描述让人有不同的解读,所以佛祖的来源依据封神演义主要有两种说法:

1、多宝道人说,主要依据:在诛仙阵前,广成子与多宝道人交手,原文说:“一个是广成不老神仙体,一个是多宝西方拜释迦。”若是单独看“拜”字,有两种理解:其一,朝拜,如童子拜观音;其二,担任,如官拜宰相。很多人做第二种理解。即多年之后,多宝道人担任佛祖,成为释迦牟尼佛。

在多宝道人被老子生擒,原文又提及归宿时说:从今弃邪归正道,他与西方却有缘。又结合太上老君化胡为佛的历史根据,有人联想出,后来,太上老君让多宝道人投胎到西牛贺洲并成了释迦牟尼佛。

2,接引道人说,佛教的前身是西方教,接引道人是教主,猜测封神之后,元始天尊硬给西方教安排了很多岗位比如哼哈二将、四大金刚等,本来西方教独立于天庭而存在,现在好像也要听命于天庭,故而接引道人把西方教改头换面成佛教,自已当然顺理成章也改成了释迦牟尼佛。

我个人观点,以上两种说法都是错的,释迦牟尼佛的来源既不是接引道人也不是多宝道人而是通天教主随侍七仙之一的毗卢仙!

何以见得呢?佛教中,佛都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和应身。法身就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第八识(也叫阿赖耶识,亦名如来藏),他就是《心经》中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第八识生万法而不执取,恒常清静,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本源。报身,顾名思义就是报应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动物等,这些都是不同的报应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贵豪门、有些人出生贫贱寒舍,有些人长得庄严俊美身强体健、有些人长得残缺丑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有些人天生愚昧鲁钝笨手笨脚。应身,也就是所谓的“化身”,化身意思就是说变化的身,也就是说佛陀除了用应身要入胎、出胎、示现八相成道,来度化众生之外,事实上他也常常化现化身。

释迦牟尼佛是佛佗的应身,法身是毗卢遮那佛,报身是卢舍那佛。既然在找释迦牟尼佛的来源,那就要从他的法身毗卢遮那佛说起了,毗卢遮那佛的前身就是通天教主随待七仙之一的毗卢仙!《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 写到毗卢仙已归西方教主,后成为毗卢佛,此是千年后才见佛光。(注:封神到释迦牟尼创建佛教将近一千年,许仲琳写的千年应该是约数。)

怎样能否定接引道人说呢?且看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中有证明:

三藏回头,忽见那下溜中有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渡!上渡!”长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乱顽。那里有只渡船儿来了。”他三个跳起来站定,同眼观看,那船儿来得至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儿。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却不题破,只管叫:“这里来!撑拢来!”霎时撑近岸边,又叫:“上渡!上渡!”三藏见了,又心惊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佛祖道:“我这船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孙大圣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

看到没?接引道人后来成了接引佛祖,又称南天宝幢光王佛,也称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孙悟空也认得他。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药师佛合称“横三世佛",也就是并列存在的三佛。看来并不是西方教改成了佛教,而确实是太上老君化胡为佛,新创了佛教,而西方教是被佛教吸收了成了一个分支而已。

那为什么也不是多宝道人呢?因为多宝道人成的佛叫多宝佛,此佛为东方宝净世界的教主,形象和佛佗三身都有明显不同。看来很多人都误解释那首诗:一个是多宝西方拜释迦。这个拜字应该是第一种解释,多宝拜在释迦门下!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医药医疗资讯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天气逐渐变凉,首先非常感激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其次让我带领着大家一起走进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希望以下为大家分享一这个问题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在西游记中,如来佛祖那就是BOSS级别的存在,举手投足间翻云覆雨,拥有至高无上的神通,法力强大,就连孙悟空都无法逃出他的一个手掌心!

这就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求知欲,对如来佛祖神秘的身份感到疑惑,和他那一身的神通又是哪里学的呐?他的师傅是谁?

如来佛祖乃是圣人之身出生,如来佛祖又称:世尊、释尊,是佛教教祖。称号的由来在佛本集经卷里面有所记载。

据说,如来是在母亲回娘家时,途经无忧树下而生。关于如来佛祖的来历有很多传说,相传是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乃是老子出关化胡之时度化的通天道人大徒弟多宝道人。又相传是圣人之一的西方接引道人所化。

上面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最后在这里,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好的心情,明天有一个好的开始,愉快的上班,升职加薪在等你。谢谢!



元元影视大全


去来自在任优游——谁是西天佛祖(原创)

悟空的师父是须菩提祖师,须菩提又拜释迦牟尼佛为师。可是在第34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挪骗宝贝》章中说:

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煠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

你看,“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南海拜观音,书中有交代,两界山拜师父,书中也有交代。唯独西天拜佛祖,查不出由来。并且,他把拜佛祖放在第一的位子上,为什么?因为他误认为当年翻掌将他拿下的的人,除了师父菩提祖师不会有第二个人了。再看,第52回《悟空大闹金山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中:孙悟空的自我介绍:

我说与你听:自小生来手段强,乾坤万里有名扬。当时颖悟修仙道,昔日传来不老方。立志拜投方寸地,虔心参见圣人乡……诸神闭户无遮挡,众圣商量把佛央。其实如来多法力,果然智慧广无量。手中赌赛翻筋斗,将山压我不能强。玉皇才设安天会,西域方称极乐场。

他认为佛祖是很强大的,自己虽然被打击,却也为佛教成名立下了大功劳。这里交待的很清楚,西域方称极乐场。西域不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西方的极乐世界本身就是极乐场,西域是指地球上的西域,这是汉唐时代对疆域西边那些国家的统称。并且下边的话,更证明了他把佛祖当成了自己的依仗。

行者道:“我想起来,佛法无边,如今且上西天问我佛如来,教他着慧眼观看大地四部洲,看这怪是那方生长,何处乡贯住居,圈子是件甚么宝贝。不管怎的,一定要拿他,与列位出气,还汝等欢喜归天。”

关键时候,孙悟空想到的是西天我佛如来,并说他佛法无边。前面还讲西域,这里就变成了西天,什么缘故?有人说西天就是西天竺,也就是西域。对不对那,也对也不对。说他对是因为从地理上讲还是有道理的。说他不对,是因为西天就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西天在哪?西天存在于这个世界中我们不能探知的地方。释迦牟尼活了84岁就涅槃了,然而他的法身,也就是《西游记》中说的丈二金身却仍然在灵鹫峰(灵山)说法。这是一个永恒,然而我们普通人却看不见。如果想看见,必须在本质上提升自己,也就是书中说的脱胎换骨。

孙悟空是可以到达灵山的,西天意义上的灵山。他也可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他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这恰恰是我们这个世界到极乐世界的距离。不过,孙悟空以前到没到过灵山呢?接下来的这段文字就走了消息。

好行者,说声去,就纵筋斗云,早至灵山,落下祥光,四方观看,好去处:灵峰疏杰,迭嶂清佳,仙岳顶巅摩碧汉。西天瞻巨镇,形势压中华。元气流通天地远,威风飞彻满台花。时闻钟磬音长,每听经声明朗。又见那青松之下优婆讲,翠柏之间罗汉行。白鹤有情来鹫岭,青鸾着意佇闲亭。玄猴对对擎仙果,寿鹿双双献紫英。幽鸟声频如诉语,奇花色绚不知名。回峦盘绕重重顾,古道湾环处处平。正是清虚灵秀地,庄严大觉佛家风。那行者正然点看山景,忽听得有人叫道:“孙悟空,从那里来?往何处去?”急回头看,原来是比丘尼尊者。大圣作礼道:“正有一事,欲见如来。”比丘尼道:“你这个顽皮!既然要见如来,怎么不登宝刹,且在这里看山?”行者道:“初来贵地,故此大胆。”

第一,比丘尼尊者,直接叫道:“孙悟空,从那里来?往何处去?”又说:“你这个顽皮!既然要见如来,怎么不登宝刹,且在这里看山?”直接喊出名字,并且又以长者的身份称其为顽皮。可见,这个比丘尼尊者对孙悟空也是相当熟识和喜爱的,是他的师长级人物。

第二,行者道:“初来贵地,故此大胆。”这表明,孙悟空是第一次来到灵山。这就证明了,灵山不是他学艺的灵台方寸山。

再看,接下来孙悟空和如来的对话:

行者低头礼拜毕,如来问道:“悟空,前闻得观音尊者解脱汝身,皈依释教,保唐僧来此求经,你怎么独自到此?有何事故?”行者顿首道:“上告我佛,弟子自秉迦持,与唐朝师父西来,行至金兜山金兜洞,遇着一个恶魔头,名唤兕大王,神通广大,把师父与师弟等摄入洞中。

孙悟空说与唐朝师父西来,而不直接称师父,这证明他从内心里没有把唐僧当作授业恩师,在内心深处,他是希望这个能轻易打败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老师,是菩提祖师修行成的。

这是一个错误认识,等到了最后,与唐僧到达灵山时,他的认识就完全变了。

三藏才转身,轻轻的跳上彼岸。有诗为证,诗曰: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此诚所谓广大智慧,登彼岸无极之法。四众上岸回头,连无底船儿却不知去向,行者方说是接引佛祖。三藏方才省悟,急转身,反谢了三个徒弟,行者道:“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师父,你看这面前花草松篁,鸾凤鹤鹿之胜境,比那妖邪显化之处,孰美孰恶?何善何凶?”

二尊者不肯白手传经时,口气更是大大的不同。

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

这里直称如来,并用叫他自家这样的俚语,同时自称老孙。毫无恭敬之意,给人一种平视的感觉。之所以会有如此变化,是因为唐僧与孙悟空这时已是即将成佛的人。对一切世事已经看透,知道前因后果,自然形成平等心,见佛灭佛。

《西游记》最后说,唐僧加升大职正果,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加升大职正果,为斗战胜佛。都成佛了,是否和以前说的如来一样了呢?这就要系统的了解一下作者安排的佛位体系。

灵山上住着的是释迦牟尼佛,也就是释迦文佛,在《西游记》上,作者或人物称其为我佛如来。这些称呼,都是专指的。因为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佛,我们听闻佛法都是听他讲,其他佛菩萨的故事和修行法门也是经他介绍才知道,他是最根本的老师,故而称其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简称,我佛如来。

佛、如来是两个称呼。之所以连用,是因为佛是十号具足。何谓十号具足?就是在十个方面都取得了大成就。俗称的如来佛或如来佛祖,并不是指一个佛名字叫如来,而是一种将错就错,专指释迦牟尼佛。《西游记》原著中并不这样表述,释迦牟尼更没这样自称过。他介绍自己时,是非常谦虚的。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孙悟空初见释迦牟尼佛时,是不认得他,故而厉声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

看到了没,佛祖称自己为尊者,皈依于阿弥陀佛。这是非常谦虚的回答,同时,也是事实。

《华严经》上说,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娑婆世界的一劫是阿弥陀佛所在的极乐世界的一天一夜。并且,在净土宗的经典《佛说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不问而自说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非常罕见的。一般来讲,佛祖讲经,是要有应机众的,是要有人请法的,佛法不能不分对象乱讲,更不能轻传。否则,会造成增上慢人(傲慢狂妄的人)轻慢佛法,乱扣帽子,增加这些人的罪过。在关于信不信阿弥陀佛这个问题上,释迦牟尼佛顾不上这许多,带头信仰极乐世界。所以,这里的南无阿弥陀佛是有深意的。即使都是领导,下系领导称呼自己的上级为领导,自己是不会自称为领导的。不要说佛这个级别层次的,就是小学生班干部这样自称,也是棒槌一个,会落下笑柄的。

把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就这样区别开了。有人会问,即使真的不是同一个人,又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太大了。如果是一个人,在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的开头:

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

这里提到五方五老,并且以兄弟相待。

什么是五方五老?仙女摘蟠桃时向悟空介绍过:

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

你看,孙悟空同西天佛老是以兄弟相待的。而见了释迦牟尼佛后,却叫到: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这分明是不认识的两个人。怎么解释?西天佛老只能是两个人。

一个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一个是西天灵山胜境的释迦牟尼佛。

在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中有证明:

三藏回头,忽见那下溜中有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渡!上渡!”长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乱顽。那里有只渡船儿来了。”他三个跳起来站定,同眼观看,那船儿来得至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儿。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却不题破,只管叫:“这里来!撑拢来!”霎时撑近岸边,又叫:“上渡!上渡!”三藏见了,又心惊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佛祖道:“我这船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孙大圣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

看见了没,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又称名为南无宝幢光王佛。接引佛是谁?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谁?是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宝幢光王佛等等名字各异的佛。这就好比中国皇帝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称呼一样,是总称与具体称呼的区别。在佛学上叫三身,即法身、应身、化身。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应身佛,宝幢光王佛是其中的一个化身佛。我们这个世界在宇宙中号称娑婆世界,化身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拘留孙佛等等,应身佛是卢舍那佛,所有华藏世界的佛在更高的层面,统一为法身佛,即毗卢舍那佛。所谓成佛就是证得毗卢舍那法身。还用上面的比喻,法身佛就好比元首,不论是古代的皇帝、王、天子、可汗,还是近代的总统、总裁、主席,抑或外国的酋长、执政官等等,这些人都是元首。

回到原来的话题,孙悟空不认释迦牟尼佛是因为他以前没见过,能够一眼认出来接引佛(相当于《封神演义》中的接引道人)是因为以前有过来往。再深一点说,还能分辨出他更具体的佛号是宝幢光王佛。证明他们不是泛交,是实交。

有人要说了,人家作者吴承恩未必这样想,是你过度演绎了吧!

这样看古人,看大家,看高人是不对的,我们曾几何时被误导的怀疑一切,不知敬畏。把伟人庸俗化,把英雄猥琐化,把世界自我化。吴承恩生活在明朝,那是一个“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时代,更何况那时的信息量与文化传承,无非是释道儒占主流思想。一个读书人想不读佛典都无可奈何,不然就无书可读,无话可谈。为了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交谈沟通,也得下力气弄通几本佛经,不然,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贻笑大方。所以,不用怀疑吴承恩的佛学知识,他是绝不会在这些框架常识的问题上出偏差的。

顺着这个思路,再看另外一个佛祖——东来佛祖弥勒佛。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中:

大圣正当凄惨之时,忽见那西南上一朵彩云坠地,满山头大雨缤纷,有人叫道:“悟空,认得我么?”行者急走前看处,那个人:大耳横颐方面相,肩查腹满身躯胖。一腔春意喜盈盈,两眼秋波光荡荡。敞袖飘然福气多,芒鞋洒落精神壮。极乐场中第一尊,南无弥勒笑和尚。行者见了,连忙下拜道:“东来佛祖那里去?弟子失回避了,万罪!万罪!”佛祖道:“我此来,专为这小雷音妖怪也。”行者道:“多蒙老爷盛德大恩。敢问那妖是那方怪物,何处精魔,不知他那搭包儿是件甚么宝贝,烦老爷指示指示。”佛祖道:“他是我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

这里,孙悟空也是一眼就认出来东来佛祖弥勒佛的。严格来说,弥勒佛是未来佛,现在还没成佛,应该称其为弥勒菩萨。但他已经被释迦牟尼佛确定为下一位佛祖,故而大家就高称其为佛了。再者,称其为东来佛祖,东来的和西去的,是一个意思,都是在成佛的路上,故而,这个称呼还是很恰当的。

另外,孙悟空不称其为如来,表明弥勒佛虽然决定成佛,但现在还不是佛,还是大菩萨。孙悟空反复称呼其为“老爷”。孙悟空很少这么谦虚,不过,以前也这么称呼过别人。第2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祖师闻得声音是悟空,即起披衣,盘坐喝道:“这猢狲!你不在前边去睡,却来我这后边作甚?”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

菩提祖师、弥勒菩萨都是被孙悟空称为老爷的人,对西方佛老却以兄弟相待,对西域成佛的释迦牟尼佛也只是自称弟子。何为弟子?修行人以菩萨为兄,以佛陀为父,故而自称弟子。这样一来,弥勒菩萨、须菩提这些见了释迦牟尼佛自称弟子的人反而比佛祖的辈分还高,整个佛的世界全乱了。

真是越看越乱,阅读越理不出头绪。以至于怀疑菩提祖师是须菩提吗?即使须菩提祖师不是须菩提,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又该如何确定呢?

回答是,一定要坚信须菩提祖师就是须菩提就是菩提祖师这个前面论证过的结论。之所以产生上面的混乱,是因为现实中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孙悟空学艺时须菩提祖师的年龄是远远大于孙悟空的年龄的,与须菩提同时代的弥勒菩萨的年龄也是如此。所以,从年龄上来讲,称他们为老爷并不过分。

而对于西方佛老,则是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以后才结识的,来自于两个世界的有身份的人,见面客气一下,当然是要以兄弟的礼节相待才合适。

对于比悟空出世还晚的释迦牟尼佛,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修成丈二金身的佛陀。从年龄上讲,比孙悟空还小,比须菩提和弥勒菩萨更小。但年龄虽小,道行却深。须菩提和弥勒菩萨这些久久修行但不得佛果的人,还是要继续向这位迅速成佛的释迦牟尼佛学习,并且要执弟子礼,称如来为父。同样,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被压于五行山,等唐僧解救后皈依佛门,他和唐僧都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都要自称弟子,视如来为父。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学艺取经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只有如此来理解,才能自然而然的堪破《西游记》中那神秘莫测的佛的世界,得出西天佛祖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一结论。


钝刀直入


不用争议,如来不过是三皇五帝旗下的一名小斯,后入天竺古国,其师真远道佛人,通其佛与道,其师仙逝,为追随仙师遗志,后创佛教,自封为先主,后开坛弘扬。

有争议的是,①佛教是他与其师弟三月星菩提真圣一起创立,关系为师兄弟。②还有就是说,如来创立佛门自立佛主,菩提跟他没有关系,菩提自立道门,广招学徒,弘扬道法,承善除恶,世人根本不知其来历,被世人尊为道主。③从西游记中看出佛主(祖)如来跟道主(祖)菩提根本就是同一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都市如意录


佛教教主,悟空的师傅,跟玉帝勾结要分太上老君的地盘!


逆流的鱼呦


在中国的神话体系里,大日如来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通天教主座下第一多宝,封神之战中被淮提强行渡去西方;另一种说法是大日去来是帝俊的第第十子,陆压。


HOt舞蹈


如来就是如来啊,有什么身份 还有比他大的么????


雷欢同学


释加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达州卷纹石——寡好耍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只是作者一个抽象佛的定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