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营养需求有哪些特点和施肥技巧?感谢详细回答?

东北磊哥


玉米的营养需求有哪些特点和施肥?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10多种元素,其中氮、磷、钾最多,而且土壤中经常不能满足其要求,所以人们十分关注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特点。在中国东北有部分地块还存在缺钙的问题,需要补充少量的锌肥。其他元素一般都能满足玉米的要求,但是在超高产栽培中也有必要补充。


矿质营养的作用和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很多种营养元素,其中除碳、氢和氧是来自水和空气外,其余都是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需要量较大的有磷、氮、钾、硫、钙和镁6种,需要量较少的有铁、锰、锌、铜、硼和钼等。农业生产上常用的是氮、磷、钾、3种主要肥料,有时也施用锌、铜、硼等微量元素。其他元素因玉米需要量很少,土壤中含量基本可以满足供应。



【1】氮:氮在玉米营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氮是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的16%~18%。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细胞核的主要成分,因而是形成根、茎、叶、花等器官所必需的成分。氮是叶绿素和绿体的成分,施氮后,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明显提高,积累有机物质增多。氮还是酶的主要成分,缺氮影响各种酶的形成与活性,玉米体内各种生化反应就不能顺利完成。

玉米缺氮时,由于影响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合成,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瘦弱,叶片发黄。黄化首先从叶尖开始,而后沿中脉延伸,出现“V”形黄化,严重时整个叶片发黄,直到干枯死亡,此时呈棕色。在缺氮的条件下,下部老叶中的蛋白质分解,并转移至生长旺盛的部分。氮素过多,形成的机械组织少。所以,造成叶片过长过大,茎秆细弱,容易倒伏,同时气孔开大,

易于感染病害。


氮缺乏使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推迟,并且略微降低了玉米叶片生长速度,并强烈的减少叶片伸展速度和叶面持续期, 从而进一步导致辐射截获的减少和辐射利用率的降低,影响到开花期作物生长速度和干物质向生殖器官的分配。据有关的科学研究,当玉米叶片含氮量为3毫克/平方分米时,光合作用陷于停止状态。在3~12毫克/平方分米的范围内,光合强度与含氮量成正比增加,

超过12亳克/平方分米则光合强度不再提高。

氮素供应适宜时,光合强度随着光强度的提高而显著提高,在不利的氮素条件下,对光照强度反应不敏感,光饱和点很低。增加氮素可显著加叶绿素含量和含氮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叶片含氮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三者呈正相关。当氮素缺乏时还阻碍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扩散,降低了有关碳同化酶的活性。因此,适宜的氮可促进叶片的发生和生长大小,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特别是后期氮素可以延长叶片的寿命,增加光合势,减缓后期群体光合速度的下降速度,促进根系的生长,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前期氮素缺乏导致玉米穗行数降低,后期养分缺乏易出现行粒数和粒重的降低,但是玉米发育初期氮素不宜过多,氮过多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使合成的大部分碳水化合物用于形成氨基酸和蛋白质,而形成机械组织的碳水化合物则减少。适宜的氮素使玉米植株发育的雌花多。

玉米在灌浆至成熟期,氮素需求占总量的40%~50%,磷素占30%以上,因此对于瘠薄的土壤必须施足底肥与追肥,防止后期脱肥。尤其是氮肥在田间易挥发,无论底肥施入多少都不能满足玉米生育后期的需要,必须依靠追肥来补充。


【2】磷:磷在玉米植株内的含量要比氮少很多,但磷是核桃白、磷脂等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

磷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等生理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磷素对叶绿素含量无明显作用,其对光合强度的影响,主要是对叶片的厚度,光合机制和植株代谢活化作用结果。磷素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过程,当叶片含磷量增加时,其光合强度成正比增加,含磷量在0.3~0.4%的范围内光合强度最高,超过0.4%以后,光合强度反而下降。磷对玉米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转化,以及重新分配和再利用过程都有促进作用。磷素促进根系发育,磷由茎叶转到果穗,促进雌雄穗的分化,参与籽粒中的淀粉合成,使籽粒得以充实,提高品质,增加千颗重。


缺磷时,叶片小,呈暗绿色、紫绿色或紫红色,特别是苗期阶段表现明显,叶尖干枯,进而变成暗褐色。玉米生育中后期缺磷时,花柱拍出缓慢,造成雌花与雄花花期不遇,影响授粉,果穗变小,行粒不整齐,缺粒、秃尖、成熟延迟。

生长初期适当供给速效磷是非常重要的,此时根系较弱,如果缺磷不利于穗原始体的形成,并促进氮代谢。东北地区春季温度低,土壤速效磷供应不足,玉米易出现苗期缺磷症状,因此必须在基肥或种肥中补充磷肥。在全生育期内保证磷的供应,可促进玉米早熟,使雌穗受精良好,结实饱满,有利于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



【3】钾:钾虽然不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元素,但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钾对呼吸作用有重要影响,钾参与磷酸化过程,还能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钾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有重要作用。叶片中钾素的含量在0.2~2毫克/克鲜重时,玉米光合强度随着钾素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叶片中钾素含量在2~3毫克/克范围为,增加不十分显著,叶片中钾素含量在3毫克/克时,其叶片光合强度达最大,当叶片含钾量由2毫克/克下降到0.2亳克/克时,其光合强度显聚下降,但是叶片外表表现正常,其叶绿素含量也正常。对缺钾数的叶片补充钾肥,玉米在24小时内恢复其光合强度。钾素用量不足或过量均加速玉米叶片的衰老。缺钾导致叶肉细胞叶绿体结构性差,气孔关闭,呼吸消耗增加,维管束鞘细胞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少,由此导致光合速度下降,生长后期代谢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得到及时补充而引起早衰。钾素过多导致维管束鞘细胞碳水化合物积累过多“源”端装载严重受阻,由此反馈至叶片光合酶活性下降,从而影响其光合作用。钾参加氮素代谢,能促进蛋白质合成。

所以,幼嫩器官含钾较多,合成蛋白质也较多。


玉米缺钾时,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谈绿或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节间细而短。缺钾症状首出现在下部叶片上。缺钾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增强,尤其重要的是,在光照强度低的情况下,钾能提高光合作用,在光照强度高时,则能使光能利用更有效。分期施用氮肥,而钾肥供应充足,对光合作用进行有力,可形成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使植株体内碳氮比例偏高,因而促进了雌穗的形成与发育。

供给充足的钾肥,可提高植株的多穗性。氮、磷、钾配合可避免单独大量施用氮素的弊端,过多的氮或钾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不利。


大家好我是乡村徐哥!对于玉米的营养需求有哪些特点和施肥,讲的较详细以上的方案可供参考,如有不同见解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谢谢转发+关注。


乡村徐哥


以亩产1200斤计,需要施纯氮24-32斤,五氧化二磷8-10斤,氧化钾4-14斤,硫酸锌2-4斤。一般秸秆还田地块,钾肥可以少施。

目前玉米多在播种时施入三元素复合肥,因此苗期至拔节期是不必追肥的。而玉米对肥水需求量最大的是开花结穗期,但此期玉米植株已长高,田间郁蔽,行动不便,开花授粉期又不适宜浇水施肥,所以多提前到大喇叭口期追施一次化肥,亩用尿素30-40斤。在抽雄前如果遭遇持续干旱,最好在此时浇水。如果此时水肥不足,会造成减产。

玉米对磷元素的营养临界期为3叶期。对氮元素的临界期比磷稍延后。如果在临界期水肥供应不足,即使日后补肥也会于事无补。

玉米对营养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此时施用肥料对玉米的影响最明显。

叶面喷肥是一种见效快、用量少、利用率高的补肥方式。一般多选用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等,亩用肥液45公斤。连喷2-3次,间隔7天左右。以晴天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为宜,阴天可全天喷施,但遇雨应补喷。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以叶背为主,均匀喷雾。



102705716761五福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大田作物,在我国南北区域均有种植。想要在种植时获得丰收,就要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而营养供应是其中关键一环,而要做好施肥措施,就要在了解了玉米的生长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科学施肥。

一、玉米的营养需求特点

1、玉米对养分的吸收趋势

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根系不断从土壤吸收营养物质供给自身的生长发育和有机物质的合成。在整个生长期,玉米吸收最多的养分有氮、磷、钾、硫、钙、镁。在玉米的全生育期,对氮的需求最多,钾的需求与氮持平或略少,对磷的需求最少

由于部分中微量元素肥基本从土壤中能够获取,所以在施肥时主要以氮、磷、钾为主。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对肥料的需求呈现“少-多-少”的趋势,即在幼苗期,由于植株较小,因此对养分的需求也较少;在拔节至开花期,是玉米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对养分消耗最大,引起需肥也最多;在剩余后期,生长减弱,需肥量又减少。

2、玉米对养分的吸收量

玉米对养分的吸收量受栽培方式、土壤肥力、气候状况、玉米品种等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规律基本一致。从实际种植中的数据来看,每生产100㎏的玉米籽粒,对养分的吸收量春玉米和夏玉米略有差异。

  • 春玉米:需要吸收氮(N)3㎏、磷(P2O5)1.35~1.65㎏、钾(K2O)2.5~3.2㎏,氮磷钾之比为1:0.5:1。

  • 夏玉米:需要吸收氮(N)2.6㎏、磷(P2O5)1.18㎏、钾(K2O)2.2㎏,氮磷钾之比为1:0.45:0.85。

3、玉米营养的关键期

玉米对磷素营养吸收的临界期在三叶期;对氮素的临界期在营养生长转生殖生长期,在临界期,要求养分供应全面,比例合适。虽然临界期的需肥比较少,但植株对养分的反应却非常敏感和重要,在临界期如果养分不足或比例失调,在玉米生长后期,无论怎么补充都无济于事。

玉米对养分吸收的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这一时期对养分的吸收速度、吸收量都是最大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做好养分的供应工作,对于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非常明显。

二、玉米施肥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重化肥轻有机肥

由于化肥增产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在施肥时农民朋友往往大量、过量施用化肥,但对有机肥的施入不怎么重视。

2、养分供应不均衡

对于一次免追施肥,常常是氮素不足,磷钾素过量;经济条件好的往往存在施肥过量而经济条件不好的存在施肥不足的情况。

3、施肥方法不科学

施肥是为了省事,施肥深度不够,甚至撒施在植株附近、种肥同床等,引起烧种、烧苗现象的发生。

4、施肥不分实际情况

市场上的商品繁杂,再加上农民朋友农技知识欠缺,不会根据土壤肥力、气候因素、品种等科学施肥,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5、存在“肥多水多产量高”的错误思想

许多农民朋友潜意识里都认为施肥、浇水多就会产量高,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要根据不同时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来施肥,过量的水肥导致一系列的土壤、环境、食品安全问题。

三、玉米的施肥技巧

1、玉米的施肥原则

玉米的施肥要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底肥以农家肥和磷、钾肥、微肥混合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根据春、夏玉米的差异,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夏玉米应前重后轻

2、玉米的施肥量及比例

不同土壤肥力、不同产量追求,施肥量是不同的。那么如何确定施肥量及比例呢?

一般亩产500㎏玉米中等肥力的土壤施肥的参考量为:农家肥1500㎏、氮素9~11㎏、磷素4~5㎏、钾素5~6㎏、锌肥1㎏。然后每增产100㎏玉米需要增施氮素5㎏、磷2㎏、钾3㎏

3、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

(1)、基肥

玉米基肥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80%,其中有机肥、磷肥、钾肥可一次施入;氮肥的⅓作基肥施入。如果土壤缺锌,可以用细土按照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一并施入。

(2)、追肥

追肥多以尿素或复合肥为主,施用量因春、夏玉米的不同也有差异。

①、春玉米的追肥

春玉米追肥氮肥的用量根据土壤地力的不同一般占到总氮量的⅓~⅔。追肥期和次数应根据春玉米的需肥规律,一般采用前轻后重的施肥原则。在拔节前施入追肥总量的⅓大喇叭口期施入追肥总量的⅔

另外,对于土壤质地黏重保肥力强的土壤应早施,可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一次追入;对于砂质土壤由于保肥能力差,施肥应少量多次,重点要追拔节孕穗肥外,为防止脱肥还应注意后期追肥。

②、夏玉米追肥

夏玉米由于抢茬一般不施基肥,因此,追肥就显得特别重要。一般氮肥的大部或全部都用做追肥。其追肥的关键期有两个:第一次是在定苗后追施促苗肥,追肥以氮、磷速效肥为主;第二次是在拔节后大喇叭口期,要重追氮肥为主,是第一次氮肥用量的2倍,以保证玉米穗的分化。追肥方式采用穴追覆土,忌撒施和表施,以免造成浪费。

4、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具有吸收快、利用率高等特点,尤其是微量元素肥的施用。根外追肥要做到科学合理,有以下几个施肥技巧:

(1)肥料品种的选择

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钾、草木灰浸出液及微肥一般适宜用根外追肥,而含氯离子、易挥发及难溶性肥料都不宜做根外追肥来用。

(2)、喷施浓度

根外追肥适宜的浓度为尿素0.5%~2%、磷酸二氢钾0.3%~0.5%、硫酸铵0.2%~9.3%、钼酸铵0.01%、硼砂0.1%~0.2%、硫酸锌0.1%~0.4%,同时,在根外追肥时还可加入草木灰水、鸡粪液等都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3)、在关键期、适当部位喷施

在扬花灌浆期喷施叶面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另外,当植株表现出脱肥症状,也可通过根外追肥及时补充。喷施要重点喷在玉米茎叶上,要两面都喷并且以背面为主,喷洒时要细致均匀。

总之,对于玉米的施肥,要根据土壤的肥力、肥料利用率、目标产量、茬口等因素综合考量,尽量做到用肥合理、不偏施,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新农鸣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三元素需求量最多,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等元素,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生产实践,玉米施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依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以及品种和密度等综合应用。

1、需肥规律

  (1)玉米吸收氮、磷、钾元素数量和比例

  玉米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随产量水平提高而增加外,还因土壤、肥料、气候以及施肥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据1989年新疆土壤普查结果表明,新疆土壤含钾比较丰富,而缺氮少磷。根据试验测定,平均每生产100kg籽粒平均需吸收氮素2.6kg,磷1.21kg,钾2.18kg。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0.46:0.84,这一数量和比例可供制订施肥方案时参考。

  (2)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吸收氮、磷、钾的速度和数量,都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来说,玉米幼苗时生长较慢,植株小,对氮的吸收量较少,约占总氮量的2%左右;拔节至开花期,进入快速生长,此时正值雌雄穗形成发育时期,吸收营养元素速度快、数量多,是玉米需要营养元素的关键时期,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50%左右;籽粒灌浆期,吸收速度和数量逐渐缓慢减少,此期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45%左右。玉米对磷的吸收规律基本上与氮素相同,拔节孕穗至抽雄达到高峰,授粉以后减慢。

  而玉米对钾的吸收,在抽穗授粉期吸收50%左右,至灌浆高峰时已吸收全部的钾。新疆土壤一般富钾,一般不考虑钾肥的施用。

  2、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主要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玉米高产施肥技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

  (1)深施基肥

  基肥是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通常应该以优质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其重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给玉米苗期和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目前兵团团场有机肥料肥源紧张,基肥基本上以腐熟的油渣、有机复合肥、秸秆还田、绿肥和化肥为主。一般结合秋耕将所有有机肥、氮肥总量的40%~50%、磷肥总量的70%~80%全层深施。

  (2)用好种肥

  种肥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以速效性化肥为主。由于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会引起烂种,因此要与种子分开施入,深度8~10cm。种肥数量:氮肥总量的10%左右及施基肥后剩余的全部磷肥,加入腐熟过的油渣或羊粪20~30kg。

  (3)分次追肥

  ①提苗肥:没有施用种肥的地块,结合第二次中耕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相当,加入腐熟过的油渣或羊粪20~30kg。

  ② 孕穗肥:玉米拔节至抽雄是施肥最大效应时期,此期正值雌穗小穗分化盛期,营养生

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果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需要较多的养分和水分。孕穗肥宜采用速效氮素化肥,数量占氮肥总量40%左右,结合开沟培土施入,灌水后可迅速发挥肥效。

  ③花粒肥:玉米已完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籽粒中干物质产量90%以上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此时保持叶片青绿,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由于这个时期玉米植株高大,无法进行田间机械作业,使用滴灌或自压软管灌溉的地块,可随水滴施5~10kg喷滴灌专用肥或其它速效氮肥。或在开沟追肥施加入一定数量高效涂层尿素,控制并延缓速效氮肥的释放速度,延长尿素的肥效期。

  ④叶面喷肥:叶面喷肥操作比较简便,营养元素运转快,起效快,是根外追肥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对玉米缺素症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叶面肥的种类主要有微量元素叶面肥,稀土微肥,有机化合物叶面肥及部分生物调控剂等。一般结合打药等措施一起使用。

  3、施肥量的确定

  精准施肥就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与肥料效应,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等适宜的用量和比例,实现经济合理施肥。目前主要按产量目标测土配方施肥,常用的有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氮磷钾比例法等方法。


林增绿农增收


说到高产稳产,我们第一时间肯定回想起玉米,玉米在我国种植面积也很大很多地方都有种植,在谷物中他的产量也是非常高的。玉米从播种到成熟要经过三个阶段和不同生育时期,在不同生育期有着不同的特点,管理方式和主要任务也不同。看看各个阶段玉米的管理和施肥技术吧。

一、苗期阶段

苗期为玉米最前期的生长时期,它是指玉米从播种出苗到拔节前的这一段时间。这期间玉米是以长根为中心,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苗期阶段的特点是:此阶段玉米地上部分生长较慢,而地下根系发育较快,要在拔节前形成较强大的根系。此时,我们应重点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要达到出苗早、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这是影响后期产量、质量,避免倒伏的一个基本要求条件。

二、穗期阶段

穗期是玉米非常重要的生长阶段,它是指从玉米拔 节到抽雄时期,为玉米的穗期阶段。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育最旺盛,需水需肥最多的阶段,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此时期,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茎秆、节间迅速伸长,叶片猛增,雌雄穗分化形成,田间需要较多养分。管理中心应以促进叶片生长、增大,实现茎秆粗壮,达到穗多、穗大的丰产架势。

三、花粒期阶段

这是玉米第三个生长阶段,是指从抽雄到玉米籽粒成熟,这一段生长时期为玉米的花粒期。花粒期是玉米的生长后期,此时期营养生长逐渐减慢、停止,以生殖生长为中心。

这个时期玉米茎叶基本停止增长,雄花、雌花先后抽出,接着开花授粉,籽粒开始形成、灌浆,一直到成熟,这一阶段对形成产量比较重要。管理上主要做好,保叶护根,防止植株早衰,保证粒多粒重,从而实现高产。

四、各个时期施肥技术

1、重施基肥。基肥应与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施入,一般亩施入优质有机肥5000斤左右为佳。

2、施好种肥。种肥用无机肥和有机肥均可,需要注意的是,施入种肥时,肥料应和种子隔开下地,不能混合播种,且种肥深度应比种子深。

3、重施拔节肥。拔节后玉米进入茎叶生长果穗分化的两旺时期,需要养分较多,此时肥水充足,可促进茎叶伸长和加快幼穗分化的作用。玉米拔节时,田间尚未封垄,便于行走操作,一般亩施氮磷复合肥50斤左右即可。

4、后期补施。穗期幼穗分化,仍需要一定的养分支持。但此时,田间已封垄,植株较大,很难实行机械操作,我们可以进行人工穴施。一般亩施二铵15公斤左右。

5、在灌浆后,为防止植株早衰和病虫害,可采用氮肥、生长调节剂,农药相混合的方式进行叶面喷施,以起到防虫治病,抗衰老的作用






黄勇在新农村


一、玉米需肥规律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主要需要氮、磷、钾三种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这三种主要元素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需求是有差别的。要达到科学施肥的目标,必须要了解需肥规律。

1、氮元素。在整个生长期都是基本平稳的,中间会有小幅波动,一般在抽雄吐丝阶段达到峰值,从灌浆开始直到成熟阶段,基本呈逐渐减弱趋势,但在整个生育期玉米都在吸收氮。如果缺氮,植株叶片会变黄,生长变慢,植株矮小,下部叶片尖端会呈黄色。

2、磷元素。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也都在吸收,同氮肥一样,抽雄吐丝阶段达到高峰,然后下降,但后期的需磷量也在三分之一左右。如果缺磷,叶片会全部变成黄色,并有褐色斑点出现,出现干枯叶。

3、钾元素。拔节到孕穗期慢慢上升,在开花期达到最高,以后就不再吸收,但植株体内的钾会因外渗而呈减少趋势。如果缺钾,老叶和新叶的中心会有老绿色出现,叶尖、叶边变黄甚至出现坏死,有明显的分界线,叶片变弯曲。

除上述三种基本元素外,锌、钼等微量元素也是玉米种植不可缺少的,它们不足都可能影响玉米生长。比如若土壤缺锌,玉米植株的第7-9叶片呈现花白色,在6月中旬左右集中出现此症状。

二、玉米施肥技术

合理的施肥要结合玉米的需肥特点、土壤肥力情况、肥料中的养分含量自然条件等因素,确定肥料的种类及用量。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测土,然后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来确定配方,再进行施肥,这样才能科学的进行养分配比、施肥量及施肥时间和方法,做到既能满足玉米植株生长需要,同时提高肥效,节约成本。

1、重施基肥。基肥也就是底肥,要重施,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再加上一些氮磷钾复合肥,如果缺锌再适当添加。基肥以农家肥为主,主要是畜禽粪便经过沤制腐熟而成,富含微生物,具有肥效长、养分充足的特点,对土壤的理化特性改善有明显作用。在施用时要根据地力情况,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吨左右,并配合铵肥10千克,磷肥20千克,钾肥6千克。如果地块出现锌肥不足,还应适当增施硫酸锌肥料2千克左右。基肥一般在播种前结合翻地施用,可以穴施或条施,施后在肥料上覆盖4厘米左右厚的细土,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烧种。

2、早施苗肥。苗肥一般在出苗后植株长到3-4叶时施用。随着植株的快速生长,需肥量不断增加,苗肥应遵循早施、轻施的原则。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500千克左右、尿素3千克即可,将两种肥料混合后进行条施,促进幼苗快速生长,起到壮苗的作用。如果地块前茬种的小麦,则要适当增加肥量,可亩施粪肥1吨,尿素4千克。

3、巧施拔节肥。当玉米进入了拔节期,气温也逐渐升高了。在这期间,植株的根茎、叶片都处于旺盛生长时期,根茎、叶片生育器官发育需要大量养分。此时要巧施肥,要掌握好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避免玉米疯长,能起到壮秆促穗作用,减少玉米空秆、秃顶和倒伏的情况出现。当玉米长到6-7片叶展开时就要施肥了,可每亩穴施或条施有机肥900千克、尿素4千克。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随意加大肥量,容易造成营养生长过旺,从而影响玉米的生殖生长。

4、足施攻苞肥。在玉米孕穗期,即玉米出现“大喇叭口”后,玉米的雌穗小穗、小花开始分化,及时重施攻苞肥,能促进果穗正常发育、增加籽粒,一般在抽穗前14天适时追施攻苞肥。如果基肥不足、玉米的长势偏弱,则需加大施肥量,可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5吨和尿素8千克;如果玉米长势一般,可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吨,尿素6千克;如果地块土壤肥沃,则可每施用腐熟农家肥600千克,尿素5千克。同时,还要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补足水分。

5、酌施攻粒肥。在开花期适当施肥,能延长玉米的灌浆期,促进灌浆,提高结实率,增产效果明星。如果在前期管理中,施肥不足,土壤养分欠缺,则最好施用适量的攻粒肥。可每亩用尿素4千克,并与适量细土混匀,施加在植株的根部附近,但不要与根系直接接触。要是土壤墒情不足,可配成肥水对植株灌根。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农民应该足够重视施肥环节要引起,但前提需要对玉米的需肥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肥重点有差别。如果盲目乱施肥,既对玉米增产没啥作用,还浪费农资产品,增加种植成本。只有懂得玉米的生长需肥规律,按照“重施基肥、早施苗肥、巧施节肥、足施苞肥、酌施粒肥”原则,适时适量施肥,以达到玉米个大粒多、增收创优质的目的。


Mr一Rich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玉米是五谷之一,在畜牧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我国南北地域差异很大,土壤中营养比例和含量略有不同差异,一般北方黑壤分布较多,南方酸性红壤较广。

其实不管那种土壤,玉米生长都离不开水,光,磷,钾,钙,氮,及铁,铜,锌,镁,锰,硒,硼微量元素,氮肥是这些元素中需求量最大,药占总元素的40%左右,一般播种一个月可每亩施氮肥15一30公斤,出穗期过磷酸钙与氯化钾分别为40公斤和10公斤左右,其它微量元素可进行叶面喷施。

也可在播种期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200一300斤,复混肥20公斤,不需在喷施微肥,因为农家肥中含有各种所需的微量元素。

注意玉米在前期一定要施氮肥,如尿素,中期施磷,钾肥,中耕出草要勤,及时打药防虫。


河水淌响


玉米前期需要磷、钾肥料较多,后期需要氮素较多。

根据玉米不同时期,化肥需求量也不同,施肥技巧也有所区别。

(1)基肥

化学肥料氮、磷、钾和有机肥等要配合使用,其中氮肥占总用量的30%左右,磷、钾肥料可全部作基肥施用。有机肥料要先堆沤后再施用。开沟后将肥料条施。微量元素肥料可以拌种或浸种施用。

(2)追肥

玉米在生长中有三个施肥高效期,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

①苗肥:亦称提苗肥。一般在幼苗4~5叶期施用,或结合间苗(定苗)、中耕除草施用,应早施、轻施和偏施。一般,玉米苗期不至于缺肥,但对于苗期环境不良,影响群体整齐度时,可每公顷45~50kg尿素兑水或兑清粪水浇灌。

②秆肥:又称拔节肥,一般在拔节前施用,即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时追施。在土壤肥力中等情况下,秆、穗肥采用前重中轻模式,秆肥的用肥量约占总追肥量的50%~60%。在土壤肥力较高、计划产量也高的情况下,秆、穗、粒肥的施用采用前轻、中重、后补的模式。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开花期分别占30%、50%、10%~15%。此外还要注意追肥位置,拔节期应距玉米10~15cm,拔节至开花期距15~20cm,深度不应低于6cm,以10cm为宜。

③穗肥:是指雄穗发育至四分体期、雌穗发育至小花分化期追施的肥料。此时为玉米大喇叭口期,距出穗10天左右,是决定雌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根据具体情况,土壤肥力和植株长势,合理安排秆肥和穗肥的比重。一般来说,土壤肥力较高、基肥足、苗势较好的,可以稳施秆肥,重施穗肥;反之,可以重施秆肥,少施穗肥。

④粒肥:是指玉米授粉前后所施用的追肥。在穗肥不足,果穗节以下黄叶多的田块,补施粒肥有很好的效果。但对穗肥足、长势旺、叶色深、果穗节下绿叶多的不宜施用。根据情况,粒肥一般在抽雄开花到吐丝时施用,使肥效在灌浆乳熟期发挥作用。粒肥用量不多,对施用时间和施用对象要掌握好,因此通常称巧施粒肥。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农民二磊


玉米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管理方便,病虫害少,而且产量非常可观,所以现在种植玉米的农民越来越多。但是玉米要想高产,玉米的营养供应和肥料需求一定要把控好,科学施肥、积极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玉米稳产高产不成问题。

玉米等粮食作物要想丰收,首先要明确作物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哪些营养元素,只有在对应的时间段保证营养供应达到作物需求,精准施肥,粮食才能高产稳产。下面二妮就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玉米的营养需求。

一、玉米的营养需求

玉米的一生大概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苗期、穗期和花粒期,这三个时期对营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苗期是扎根、长叶为主;穗期主要是拔节和抽穗;花粒期是雄穗抽出、灌浆、蜡熟到成熟的过程。

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对水分的需求都很大。而且对氮磷钾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玉米每个生长时期,营养元素的需求是有一定差异的。

苗期对氮磷钾的需求不是很大,拔节期需求明显增加,孕穗到抽穗期对氮磷钾的需求最大。所以玉米的营养需求是逐渐变大的,而且玉米除了氮磷钾肥的需求,对

硫肥、钙肥和镁肥也有一定的需求。

二、玉米的施肥技巧

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的栽培方式,施肥的用量和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下面二妮以北方地区的春玉米为例,简单介绍一下玉米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玉米施肥用量

二妮是河北人,我们这边的土地大多缺磷,所以玉米施肥磷肥应该施加足量。

一般每亩地施加磷肥4~8公斤效果比较好;春玉米对钾肥的需求也是比较大的,而且要想玉米产量高,钾肥的施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亩需要4~6公斤即可;氮肥是玉米需求量最大的肥料,要想达到亩产600公斤,氮肥的需求量得是20~25斤。肥量的供应充足,玉米的生长发育才能保证。

玉米施肥方法

春玉米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产量高,所以施肥标准一定要施足基肥、适量追肥。施肥量一般是保证“前轻后重”的施肥方法。

基肥:基肥一般在整地的时候施入,每亩可以施加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

种肥:种肥就是玉米播种时一起施用的肥料,一般每亩可以施用玉米专用复合肥30公斤和玉米种子拌种播撒到大田中。

追肥:玉米拔节期(展开6~7片叶子)时,可以第一次追肥。每亩可以追加尿素3~4公斤或者碳铵10~15公斤,采用穴施或者条施都行。要是出现玉米疯长的情况则酌情减少拔节期的施肥量。

玉米在雄穗抽出前的10~15天,这个时间段是决定玉米果穗大小、籽粒多少、饱满情况的关键时期,这个时间段每亩可以追加尿素8~10公斤或者碳铵20~25公斤,穴施或者条施都行

叶面追肥,穗期也可以给叶面喷施硼砂和硫酸锌,促进玉米花粉管延长,可以有效的减少秃尖的现象。

总的来说,玉米的施肥量是根据玉米的品种、土壤肥力和亩产要求来决定的,只要可以做到合理施肥,保证每个阶段玉米的长势良好,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关注好天气因素,自然因素,玉米稳产高产就一定可以保证。

我是新农人郑二妮,上面就是二妮对玉米营养需求和施肥量、施肥方法的一些简单介绍。文章介绍的不是很全面,假如大家还有其他问题想要咨询二妮的,可以在下面评论留言,二妮一定会第一时间和大家探讨,共同进步!

新农人郑二妮


玉米是高产杂粮,含热量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以及维生素A等。

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有80%的根分布在20厘米的土壤中,所以要进行深耕,深耕以4O公分左右为宜。

玉米种子萌发时,首先长出粗壮的初生根来吸收土壤中的养料。幼芽开始逐渐向上生长,待芽鞘伸长接近地面时,第一片真叶突破芽鞘露出地面2公分时,为出苗。苗出土后六天左右,就形成最初的三片叶子,为初生叶形成,主要靠胚乳供给养分。种子大,胚乳多,初生叶就大,供给的养料就多。

主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要有适当的磷、钾肥配合,施肥方法因地制宜。一般每亩施用八十多斤左右有机肥,必须与种子旁边离开十公分左右,否则,有伤害种子发芽生长。若基肥充足时,可以撒施后耕翻入土,大部分撒施,小部分集中施。如果基肥不足可在翻前全部沟施或穴施。

种肥的作用主要在于刺激幼苗的生长,促进叶片和根系的发育,这对于缩短从出苗至叶片封行的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率,非常重要。

玉米苗期茎正在分化和形成,生长量不大,但若苗期水分和氮肥过多,会造成植株徒长,茎基部1.一2节间幼嫩细长,招致倒伏。所以氮肥要适当施用,确保足够的磷肥配合。

玉米在各生育期对肥料的吸收量不同,春玉米抽穗开花期需肥最多,夏玉米拔节孕穗期需肥最多。老农民们的经验是:“头遍追肥一尺高(拔节前后),二遍追肥正齐腰(大嗽叭口期),三遍追肥出毛毛(开花期)。也就是攻秆、攻穗、攻粒,追肥法。夏玉米重点是攻杆、攻穗。

攻秆肥是奠定有效穗数,促进根深杆壮的基础,追施肥时应根据地力,基肥数量和苗情而确定追肥数量。攻秆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酌情施磷钾肥,若用有机肥料作攻秆肥,要适当早施。

攻穗肥,既能满足果穗分化对肥料的要求,又能促进上部叶片生长,有利于后期粒多粒饱满。只要苗期生长正常,都要重施攻穗肥。如果追肥量较少,可不用攻秆肥,集中一次略早施攻穗肥。

以上就是玉米的营养需求有那些持点和施肥技巧。希望能对你有益起到良好的效果。感觉有点道理那么请您给个好评或点个👍!在此,谢谢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