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撒旦"SS-18洲際導彈的震懾力到底有多大,一枚落到美國能造成什麼樣的破壞力?

Play千年修得段子皇


上世紀60年代,世界兩超美蘇冷戰進入白熱化階段。美蘇兩國秉承確保能將對方徹底摧毀的理念,走上了全面核武軍備競賽的道路。兩國比賽造武器,誰能將對方一“彈”毀滅誰就贏了。

美國的“民兵”導彈先勝一籌,蘇聯不服氣,開始研製SS-18“撒旦”洲際彈道導彈。

蘇聯的SS_18導彈橫空出世,被西方命名與“魔鬼”同名的“撒旦”。

SS-18“撒旦”洲際彈道導彈,長34米、寬3米,起飛重量211噸,有效載荷8.5噸,射程16000公里。該導彈進行了150次試射,研發期間有4次發射失敗,146次全部成功發射。

SS-18導彈是兩級液體燃料慣性制導的重型洲際彈道導彈,從1979年開始裝備部隊執行作戰任務,共發展了6種型號。早期有1、2、3型的SS-18導彈攜帶當量為1800-2500萬噸的單彈頭。4、5型可攜帶10個分彈頭。

SS-18由於其大當量、高精度和分導式多彈頭的特點,具有很強的打擊硬目標的能力,被認為是第一次打擊武器。

據美國防務專家估計,如果蘇聯對美國發動解除武器的第一次打擊,用這部分核力量足以摧毀美國65%-80%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兩個核彈頭打擊一個地下井)。SS-18“撒旦”的設計初衷是摧毀美國的“核彈發射井”和核設施。如果用於摧毀地面目標,一顆SS-18核彈能讓美國的10箇中型城市消失吧!


何由之


撒旦,代號R36M2,人類有史以來威力最大的洲際彈道導彈,沒有之一。很可惜,兩枚已經超期服役的撒旦即將要被拆毀,這型導彈一枚就可以摧毀半個美國,射程高達1.6萬公里,曾經是西方國家的噩夢,而為之取了代號“撒旦”。
撒旦全長34.2米,寬3.05米,自重52噸,可攜帶多達10個核彈頭,每枚當量55-74萬噸,精度350米,也可以攜帶一枚1800-2500噸的超大核彈頭,威力相當於美國投放在廣島那一枚的1600倍,可想而知,摧毀半個美國不是神話。其採用液態燃料,二節推進、慣性制導與冷發射的方式,1975年開始服役。

即便是美國強大的民兵3在撒旦面前也得喊聲老大哥,撒旦一面世就創造了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的記錄,且至今沒有被突破,哪怕是俄羅斯後來的白楊和薩爾馬特的威力也難望其項背。撒旦最多時同時服役了308枚,具備把地球毀滅多次的能力。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連戰略轟炸機也開始注重隱身化了,在那個時代技術領先、毀滅性強的撒旦
在現在看來也有些廉頗老矣,1.採用液體燃料注入,要比固體燃料的準備時間長很多,在第一波次核打擊中是很致命的問題;2.撒旦的彈殼沒有采用熱塑複合材料,也不能降低反射波,沒有吸波隱形能力,與三叉戟2D5潛射彈道導彈相比已經落後一代。隨著美國反導形式的不斷豐富,俄羅斯必須對新一代薩爾馬特進行更多的改進,撒旦雖強,卻已經略顯不適應與時代。


標槍防務


撒旦是西方《聖經》中記載的魔鬼,是邪惡力量的化身,而有一款導彈被西方形象的賜予了撒旦的稱號,這就是蘇聯研製的R36M洲際導彈(北約代號:SS18 撒旦),能將一型導彈視做魔鬼,足見當時西方世界對它的極度恐懼!而R36M也確實不負眾望,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守護了蘇聯和俄羅斯的安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力最衰弱的幾年,也正是有R36M等一系列大殺器的存在,才讓美國不敢輕舉妄動,俄羅斯也才避免了被西方再度肢解的危險!


(蘇聯陸基導彈譜系)

R36M是蘇聯在七十年代開始研發的一型陸基洲際戰略導彈,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取代性能弱雞的R36系列導彈,那麼它的威懾力到底有多強?基本可以概述為四個方面!

第一、運載能力驚人,突防能力超強!

R36M導彈最大起飛重量210噸,最大運載能力高達8.8噸,這使得其能夠攜帶最大當量為2500萬噸的單核彈頭或者10枚40萬噸當量的小型化分導式核彈頭,即使是美國擁有多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面對幾十馬赫奔襲而來的十枚核彈頭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根本無法有效攔截。從這一點看,R36M總體實力不僅比美國現役的民兵3(3枚分導式彈頭)更強,甚至比其80年代末期才部署最後被拆除的和平衛士導彈(10枚30萬噸當量核彈頭)也要強!


第二、運用最新制導技術,精度一騎絕塵!

蘇聯科學家在長時間的核導彈研究中發現,在導彈命中精度不變的前提下,將彈頭威力提高一倍,對目標的摧毀能力只能增加0.6倍,而如果將命中精度提高1倍,打擊效果則會提升3倍!由於早期的R36M導彈採用的是傳統的單一慣性制導方式,圓概率誤差在500米以上,很難起到打擊美國戰略核設施的效果,因此在後期改進中,南方設計局別別出心裁的採用了末端計算機主動制導方式,將民眾精度提高至350米,相比同期民兵3將近400米的誤差,R36M無疑又拿下一局!


第三、新式冷發射,抗打擊能力成倍提升!

R36M的前身R36導彈採用的是熱發射方式,發動機直接在發射井內點火,這樣就必須在導彈井四周佈置排煙管道和排煙孔,這樣不完整的結構直接影響了發射井的耐壓強度。而採用新式冷發射的R36M導彈,使用燃氣助推出井,不僅不用排煙孔,還需要做到完全封閉,因此R36M的導彈發射井全部被澆築上鋼筋混凝土,耐壓強度達到了365千克/cm²,可以抵抗近距離10萬噸級核爆襲擊,相對民兵3的175千克/cm²耐壓強度,R36M繼續實現碾壓!


(R36M超強加固發射井)

第四、數量眾多,飽和打擊防不勝防!

R36M導彈的性能強已經夠可怕了,更恐怖的是它的數量還特別多!在冷戰最高峰的80年代中期,蘇聯在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加盟國一共部署了308枚R36M洲際導彈,總共攜帶有3080枚核彈頭,光是這些核彈頭全部發射出去,就已經足夠毀滅美國和歐洲好幾次了!所以北約送其外號“撒旦”,真的是彈如其名!
(蘇聯解體後被烏克蘭隨意拆除的R36M導彈)

一枚R36M落入美國會造成什麼嚴重後果?

R36M一共擁有10顆40萬噸TNT當量的分導式核彈頭,一枚40萬噸當量核彈頭的絕對致死半徑在5公里左右(47平方公里),有效殺傷半徑廣達10公里以上(314平方公里),也就是說一顆這樣的核彈頭就至少能毀滅一座50萬人口以上的中等規模城市,而一枚R36M能夠直接摧毀10個這樣的城市!目前美國中等城市數量約為500個,也就是說只需要50枚R36M導彈就能夠將美國打入石器時代,你說他們怕不怕?


軍武吐槽君


俄羅斯的P-36M(北約代號SS-18)“撒旦”導彈來源於蘇聯時代的P36(北約代號SS-9)導彈。

1962年P-36導彈開始研製,1963年進行第一次發射試驗,1966年開始戰備值班,1967年正式值班。這型導彈全長32米,直徑3米,起飛重量超過180噸,彈頭重4.5噸,爆炸當量達到2000萬噸。導彈在加註推進劑情況下可以在地下發射井進行戰鬥值班7年。而在接到導彈發射命令後,最快4分鐘導彈就可以點火升空。

1968年,南方設計局開始了新一代洲際導彈的設計。1973年2月,P-36M導彈進行了第一次飛行試驗。在經過43次飛行試驗後,1975年"撒旦"導彈開始裝備部隊。

雖然P-36M是在P-36導彈基礎上的研製的,但是完全是以這種新型導彈。與之前的導彈相比,結構更緊湊,推進劑儲量增加了11%,使得有效載荷增加40%左右。

P36M導彈採用分到彈頭,有3個方案。第一種方案是10個40萬噸子彈頭;第二種方案4個100萬噸子彈頭;第三種方案6個40萬噸子彈頭。除了分導彈頭,導彈還有重型和輕型兩種單彈頭。輕型的800萬噸,重型的2000萬噸。而北約則根據攜帶彈頭不同將攜帶重型單彈頭的稱為SS-18I,分導彈頭的稱為SS-18II,輕型單彈頭的稱為SS-18III。

P-36M導彈的戰鬥部假裝有反導防禦突防裝置,即準重型誘餌。這種誘餌在大氣層外和大氣層內的大部分彈道飛行段軌跡與真彈頭相同,可以一直和真彈頭伴飛。

在整體性能上,P-36M導彈命中精度從原先的5公司提高到1.6公里,反應時間從4分鐘縮短到62秒,導彈有效載荷從5噸變為7噸,保存期限增加到10年。

1980年,P-36M導彈的改進型P-36M УТТХ(北約代號SS-18 IV)裝備部隊。與之前相比,導彈命中精度提高到了650米。導彈採用10個50萬噸子彈頭,1枚導彈毀傷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

80年代末,導彈又進行了新的改型,稱之為P-36M2。導彈有兩種,1種攜帶10個80萬噸子彈頭北約稱之為SS-18 V,另一種攜帶800萬噸輕型彈頭,北約稱之為SS-18 VI。根據測算,1枚攜帶分彈頭的這型導彈覆蓋範圍達到8000平方公里!

從P-36M系列導彈裝備蘇聯戰略火箭軍後,一直成為蘇聯戰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而美國則對此十分恐懼。通過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使得這型導彈裝備數量從308枚變為154枚。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戰略火箭兵依然將這型導彈做為主要裝備。如今隨著新型薩爾馬特導彈出現,這型導彈即將站好最後一班崗。


榮華之武器堂




SS-18採用兩級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最大發射重量200噸以上,最大載荷8.8噸,最大射程10200到16000公里,命中精度200到350米。在攜帶單彈頭時,SS-18的爆炸威力是2000到2500萬噸TNT當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1300到1600倍。在攜帶分導核彈頭時,可攜帶10枚,每枚爆炸威力55到75萬TNT當量。



粗略的計算,打擊城市目標,以空爆方式,單彈頭的SS-18能夠將美國一座大城市摧毀,分導多彈頭的SS-18則能夠一次摧毀或者重創10座美國中等城市。蘇聯時期共生產了350枚左右SS-18,可想而知對美國的威懾力有多大,所以成為美國最害怕的核武器。在美蘇談判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時,SS-18就成了美國極力堅持要蘇聯銷燬的型號。蘇聯解體之後,美俄核裁軍談判,美國依然如此堅持。

根據美俄達成的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SS-18是要全部銷燬的,只是在削減進度方面比較慢,所以俄羅斯現在仍有為數不少的SS-18。而為了保持自己的戰略核威懾能力,俄羅斯又研製了先進的薩爾馬特液體燃料洲際導彈,這樣在SS-18銷燬之後,仍然擁有威力巨大的重型洲際導彈。(S)


聯合防務


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美蘇冷戰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此時的美蘇雙方在秉承著確保能將對方摧毀的作戰方針指導下,以擁有完全可以摧毀對方的能力作為遏制戰爭的前提,從而走上了全面核武器軍備競賽的道路。簡單說,就是這兩位在比賽制造武器,誰的武器能先把對方打倒誰就贏了。美國對“民兵”導彈進行的改進和部署使得美國在這場比賽中暫時領先,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冷戰中對蘇聯來說有著致命的危險,以此為背景,蘇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期開始研製SS-18“撒旦”洲際彈道導彈。


如果問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導彈是哪個?那肯定會有人告訴你是俄羅斯的SS-18。該導彈無論是外形、大小還是威力都是可以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的老大哥。取名為“撒旦”與惡魔同名,也不難看出人們對它的敬畏以及它本身可以摧毀一切的實力。SS-18“撒旦”洲際彈道導彈,寬度為3米,長度為34米,有效載荷8.5噸,射程16000千米,起飛重量可達211噸。截止到2000年,SS-18“撒旦”導彈共進行了150次發射,除了研發時期有4次發射失敗之外,146次發射全部成功。


SS-18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並且還在服役的導彈,俄羅斯方面也在不斷地升級和更新換代,因此該導彈也具備了第四代戰略導彈的技術和特點。第一,該導彈的威力極大。因為SS-18本身就是為打擊發射和加固目標而設計的,所以一開始就將大威力作為目標。注重了導彈的巨大推力,使其有效載荷接近9噸。第二,打擊效率高。分導式彈頭可以分別打擊各自的目標,也就是說以1當10的話,這樣的1枚導彈可以完成10枚導彈的打擊任務。第三,抗打擊能力強。SS-18在陣地建設中非常重視抗核打擊能力。採用類似潛射導彈的地下井冷發射,因此將排煙道的空間澆鑄上了水泥,縮小了發射井的直徑,顯著提高了發射井的抗壓強度,使其具有很強的反擊作戰能力。


冷戰之後的十年,SS-18“撒旦”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外界有猜測稱當時稱霸一時的惡魔導彈因為受到國際條約的束縛已經面臨報廢,可在進入新世紀之後SS-18又重出江湖,並重新迴歸可令敵國聞風喪膽的行列,再次成為俄羅斯手中的壓軸王牌。


興業聚金




如果拒絕回答,好似不禮貌,但我卻不是真正武器迷,不能對各種武器性能和參數如數家珍,不是我記性不好,而是認為那些都不是戰爭環境下真正面臨的問題。

若問撒旦有沒有?那才是真正的自然之謎。但若問世界末日有沒有?我的回答是:可以有,沒問題。

因為我們人類的成長髮展史,也伴隨著逐步升級的戰爭史。人類的不少發明創造,都被投入到武器裝備裡。而且隨著人類的文明進步,殺人已經越來越融化在無形之中,成了某些人眼裡的俗事,小case,不值得一提。那是出於對生命的冷漠。當對於生已經沒有敬畏和感恩時,那麼對於末日或許會有莫名其妙的歡喜和渴望。這就是人類末日終將降臨的原因。



我不認為有終極武器,因為武器再強大,也是暫時的,更何況還關係到使用的場合和目的。我們不能說一顆導彈的殺傷力就大,可能一枚繡花針就能解決同樣問題。以暴制暴只會越暴越亂,我喜歡古人的話:不戰而屈人之兵,上者也。

另外,武器再好,也要看指揮者的智慧、決心和意志力。我相信,“撒旦”在列軍之初就沒有打算使用,因為有些武器的研製,就是為了做展品。只要擺放在那裡,就可以禦敵於千里。

再者,所謂精確打擊,完全是說給小國弱國聽的,而所謂點穴和斬首行動,對於真正的大國就是耳邊風而已。最近日本故意透露某個軍事打擊計劃,設想在戰爭初期對我們沿海軍事設施進行精確打擊。其實,只要它敢動一下,換來的一定是毀滅性的雷霆之擊,根本來不及喘息,甚至都來不及打白旗。這就是來自大國的震怒:沿海雷達可以給你打,而你必須要沉入水底。

至於您關心的一枚“撒旦”打到美國會有什麼樣的殺傷力,我沒有測算過,因為我對俄羅斯為什麼只發射一枚而感到質疑?


我認為大國間的核戰爭,絕不是你來我往的猜拳遊戲,也不是先發過去一兩枚看看效果,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辦的問題。大國間的核戰爭沒有點穴一說,可能永遠沒有開始,但一旦開始,就是末日降臨之季。

或許幾百萬年後,會有新人類在考古挖掘後,發現你所說問題的答案,但對於你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新文化街男孩


一說起洲際導彈,那麼想到就是撒旦這個超級大怪物,它是當今世界上破壞力最強大的洲際導彈了,美國對它非常恐懼,不然早就和俄羅斯打起來了,這就是開始撒旦帶來的作用,而它的代號SS-18。

SS-18彈頭威力達到2500萬噸TNT當量,這個量有多大,我們可以比較現美國對日本的兩個城市使用的原子彈,美國投入的“小男孩”原子彈威力才1.5萬噸,這樣一比較就可以知道SS—18的威力有多大了,相當一千多個的原子彈,想想就後怕,而美國的“和平衛士”導彈才攜帶475千噸當量,如果使用的話,別說美國一個城市了,半個歐洲就報廢了。



SS-18誕生是因為美國和蘇聯的冷戰,在60年代的美國和蘇聯,都想做世界的老大,所以兩個國家都開始拼命的研發戰略核導彈,保證可以把對方置於死地,這樣對方才不會輕易使用核武器,想想冷戰的時候,要是按下那個核武器的按鈕,現在的世界老大會是英國?而當時還有實力的只有英國和法國,德國和日本淘汰了,還好最後雙方都剋制了。

想要關係平衡,那麼就需要射程更遠,威力更加強大的洲際導彈,所以蘇聯在1967開始研發多種洲際導彈,在他們的努力下,到1971的時候,SS—18開始進入演練,到1973年的時候,成功實驗了,到了1975年SS—18真正問世,正式裝備部隊。




蘇聯研發那麼快,是因為美國的“民兵”導彈讓蘇聯的壓力特別大,所以蘇聯快馬加鞭研發出ss—18,SS-18之所以可以那麼快,還是因為建立在SS—9的基礎上,但是它的威力也是特別大的,它可以攜帶1500噸的當量的核彈頭,但是蘇聯需要一個更加的強大來對付,蘇聯這樣沒有自信,是因為蘇聯的經濟無聊很大問題,而美國的工業是世界最好的,他們武器製造也是最強的,如果蘇聯沒有一個壓箱底的洲際導彈,那麼蘇聯隨時被美國攻擊。



蘇聯的的SS—18就是充當門面的,它的設備還是落後的,設計也比較複雜,點燃到發射的時間比較長,可靠性比較差,只是用來威懾美國而已,現在俄羅斯可以那麼安全,就是因為擁有這些洲際導彈,不然以美國的實力,早就攻打俄羅斯,早就不用看土耳其的臉色,土耳其因為擁有土耳其海峽,把美國和俄羅斯變成自己手中玩物,就是因為土耳其海峽是通過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途徑,所以美國和俄羅斯都對土耳其比較客氣,而現在土耳其購買了俄羅斯的S400,這不僅僅說明了土耳其和俄羅斯的合作,還讓俄羅斯可以進入地地中海,讓自己的國貿經濟得到發展。




現在這些洲際導彈,只會在同歸於盡的時候才會用,就像美國和伊朗緊張的關係,如果美國再高壓伊朗,在伊朗擁有核武器以後,那麼伊朗肯定會和美國拼起來,那麼到時候核武器肯定會使用,那麼世界就會動亂,不僅僅中東,還有美國、歐洲都會亂,所以美國就算經濟、軍事強大,對俄羅斯再怎麼討厭,但還是不敢軍事打擊,就是因為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核武器,所以普京經常把核武器掛在嘴邊,就是提示美國,雖然我經濟、軍事、國際地位沒有你高,但是我有核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