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北人爱吃炒饼?

成雪涛


我也是一个北方人,作为一个北方人,烙饼可以说是伴着我们长大。因为我们这里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小麦,因此白面和玉米面制作成的各种食物就成了人们餐桌上主食,而烙饼就是其中之一。

  • 河北人吃炒饼是一种习惯


烙饼外面焦酥,里面香软,趁热吃很好吃,就算是没有菜,都能半斤。但是烙饼要是冷之后就会变硬,而且味道也不好。所以我们就把烙饼切成饼丝,然后配一些菜,炒制一下,再点一些清水盖上锅盖一闷,菜的香味和饼丝混在了一起,饼丝也在水分的作用下变软,吃上一口,饼丝软而劲道,夹杂着菜的香味,真的美味。

  • 河北人吃炒饼因为省事

平时做顿饭,又要做主食,还要炒菜,随随便便也要半个小时吧。倘若冰箱里面有张剩烙饼,你只需把饼切成丝,再来两刀白菜或是抓两把豆芽,直接下锅一炒,几分钟完事儿。饭也有了,菜也齐了。倒上点醋,再来瓣蒜,您就吃吧,吃完后保证下次还想吃。

所以说北方人爱吃炒饼真的就是习惯了这一口。

如果喜欢我的菜谱,记得留言、点赞。关注:杨洋洋小厨,我会每日分享我的独家秘方哦。

杨洋洋小厨


炒饼是河北主食,如同陕西臊子面,武汉热干面,当然的爱吃。

单就外形特征来看,炒饼属于面条食品,都是条状,只是做法不同。面条湿着做,叫面条;饼丝干着做,叫饼丝。

在小麦产区,面粉必然的主食,前排三个品种:①块状的馍、片状的饼;②条状的面条和饼丝;③粥状的汤。

面条是生面片切条,饼丝是熟面片切条。所以面条适合煮,饼丝就不能,熟饼丝一煮就成糊,只能炒。但是烙饼可以直接的吃,干吃、就菜吃或卷菜吃都是美味,也是传统吃法。那么为什么要二次加工,切成丝炒出来,岂不是找麻烦吗?

这就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烙饼本来是直接吃的主食,再加工一下更好吃。烙饼最好现烙现吃才好,放一天之后口感就不行了,俗话说的那样,咬起来像“脚茧子皮”。这样的烙饼切切炒炒,味道暴涨,就像剩米饭的炒米、剩面条的炒面,成了家常饭的最美味。



家常炒饼做法如下:

●一张饼切丝,二两绿豆芽,一个鸡蛋,葱段姜末生抽胡椒碎各适量,喜吃辣的切两只辣椒。

●鸡蛋打糊煎老一些,带焦黄,铲起来。

●猪油热锅,爆香葱姜给炒饼丝到回软出香,给豆芽继续炒,烹进生抽,给煎鸡蛋翻炒到整体味道浓郁,关火装盘。


普济


炒饼作为北方主食中的重要一员,大街小巷饭馆和巷边小摊上随处可见,和南方的炒粉其实是一个道理,一般在河北河南,山西北京这几个地方非常常见!

传说以前出门的时候都是怀揣几块饼,那时的饼无油无色,吃起来干硬无比难以下咽,但饼作为干粮是非常抗饿的,尤其把饼和不同食材混合后变得好吃起来,比如用水蔬菜和饼一起炒至加点汤就是烩饼,用配菜和饼一起炒至加上老抽提色就是炒饼,最后放点醋,煎个蛋,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另外,由于炒饼做法简单,荤素搭配自由,里边放豆芽,白菜,蒜苔…都能轻松在短时间内烹饪出一道美味的主食,又省事又抗饿!

但是个人认为,炒饼各有特色,但是做的好吃关键还是在于饼丝!也就是平时烙的油饼在切成丝,这样做出来的才好吃,不粘,炒成之后菜是菜饼是饼。

炒饼已经成为河北的特色,在我们石家庄当地也有很多非常有特色的饭店,吃的人多,所以就爱吃。就如同山东人爱吃大葱大酱,山西人爱吃刀削面,爱吃醋一样的道理。


Cool说


炒饼的饼丝在河北比较的受欢迎主要是当地人做的炒饼好吃,首先必须先过油炸,炸好后再炒菜,菜五成熟下饼丝一块翻炒,炒至菜熟即可出锅,根据个人口味,出锅时可以加入蒜末,香菜,葱末,均可,焖饼一般先炒菜,菜至三成熟时下饼丝。



盖锅盖改小火直至焖熟即可,不建议加水,菜会出汤,原汁原味的好,烩饼先炒菜,菜五成熟直接加开水放入饼丝即可,开锅即可出锅,依据个人口味可以放入很多菜品,木耳,肥肠,丸子,鱼豆腐等,这样饼丝就做好了,吃起来的话味道相当的好吃。


河北人爱吃炒饼也是很正常的,本来我国的北方地区人们就特别的喜欢吃面食,而焖饼,就是炒饼的源头,其实焖饼更好吃点。我是河北保定的,我们这炒饼挺正宗的很好吃的,有时候用肉丝豆芽,有的用蒜台,醋,香油,蒜末,酱油,在锅里焖一会就出锅了香喷喷的。


商丘身边事儿


我就是北方的,现在在南方定居了,有时候特别想吃家里的炒饼,那是真的好吃,我们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在学校对面吃炒饼,那个老板我们也熟了,每次都是给我们加量炒的,用的大白菜的那个硬帮,炒起来特别好吃,然后吃的时候在加醋,然后配两瓣大蒜,那简直了!比什么汉堡之类的好吃多了,每次我们吃炒饼都得放好多醋,用醋拌着炒饼吃,特别好吃。现在每次回老家我还是都得吃份炒饼的,小时候的味道已经深深的烙印在心中了


康小辉


我是河北人,其实,只要是饼,咋做我都爱吃,尤其是闷饼,以前是没有炒饼的,感觉炒饼是快餐,而闷饼是个细致活,三十年前见过一位老师傅的手艺,先说烙饼,烙熟以后,一刀切开,一抖,好多层,他自己说的像一本书,然后凉一些了,刀功开始了,饼丝切出来,都是洋火棍粗细,长短,油热了入锅,一边翻遍一边加油,动物油最好,到一定火候,把调好的作料连碗扣在饼丝上面,关火盖上盖子,闷上一会儿再翻调均匀,讲究的是根根油汪汪的,必须外焦里嫩。当然,这当中还有别的环节,我记不好了。现在这种手艺在我们这已经是见不到了,炒饼到是很多。河北地域很广,可能别的地方还会有很多别的闷饼做法,即便是一个县城,师傅传承的手法不一样,做出来的风格也是不同的。

写到这我都把自己写饿了,您说能不好吃吗?反正我的朋友都爱吃,最佳搭配是再来一份酸辣汤,绝了……



闲品往来


我在北京密云雾灵西峰工作时,和景区照相部的老板兴趣相同,成为哥们。我河北最南端磁县的。照相部老板我哥们是河北保定易县的。一南一北。由于山上的伙食单调,我们经常出去打牙祭。我俩到饭店经常点炒饼吃,每每都要吃上一盘,就上大祘,美的很。时常同行的照相部员工,吴男陕西汉中人氏,远嫁河北的一枚温婉女士,每当看到我俩吃炒饼的样子,不能理解,你们河北人怎么这样爱吃炒饼。不可思议,只摇头。






诗词奴隶


炒饼其实不只是河北人喜欢吃,在山西、河南、北京等地不少地方炒饼都还是蛮常见的,也是很受老百姓欢迎的一种家常吃法,地位就跟有些地方的炒河粉、家里的蛋炒饭差不多一样重要。

而河北人也好、北京人也好,人们爱吃炒饼其实就是觉得炒饼好吃呗。绝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的时候吃什么自然口味就有这个偏好,一个人的喜好是没有办法量化出一个数值来解释的。

而最初北方地区人们喜欢吃炒饼,跟自古“南米北面”的饮食划分也有关系。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自然各种面食就吃的多,而炒饼就是一种介乎于烙饼和面条之间的存在。炒饼的产生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烙饼这种东西几乎只有第一顿比较好吃,放久了就会有点变干变硬不太好吃,那么切成丝改的像面条一样炒着吃就是十分聪明又合理的做法了。

其实跟炒饼类似的东西还有焖饼、烩饼这些美食,在做法上有点相似,只不过是炒饼一般需要先过油炸一下,然后再跟菜一起炒;而焖饼就不需要炸了,配菜炒到3成熟左右下饼丝一起炒,一般也不用加水青菜会出水,炒匀之后盖上盖小火焖熟就好了;烩饼简单的说把菜炒至断生然后下饼丝、高汤煮,烧开之后大火收下汤汁就可以了。

炒饼的区别就是比较干身利落,不会连汤带水的,这个讲究跟干炒牛河有点像。

所以综上所述,河北作为小麦主产区,人们的饮食喜好面食就很正常,而炒饼就是人民群众对于面食的一种物尽其用的创造。而这种创造能流传下来,就是因为炒饼确实也很好吃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炒饼,你觉得好吃吗?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我老家在河北唐山地区。但我父亲1919年十毛岁的时候,就跟随爷爷还有伯父他们到了黑龙江;所以我说不清河北人愿意吃炒饼的事儿。但我二十几年前去过唐山,由此知道了河北人愿意吃面饼的习惯。但我看见的那种饼,并不是炒的,而是不放油的干烙饼。饼很大,擀得也比较厚,我没注意是不是分层和放了油的。只赶上饼要出锅的那功夫,烙饼的师傅把已经八分熟的饼翻个个儿,然后用很厚的木锅盖压在上面。锅是四外有沿的平底锅,锅沿的高度几与要熟的饼等高;所以锅盖压在上面,饼应该是基本透不过气来,能够有效地防止餅里面的水气跑出来,好处当然是省得发干。站那儿看了一会儿,但终于没有买;所以至今也说不清那种烙饼是什么味道,想起来挺遗憾的。


响箭6


作为一个河北人,我发现北京,河北这一带地区都比较喜欢吃,饮食风格有点相似,燕赵大地的人们把炒饼改良的还不错,也是很有智慧的呢!

别的不说,炒饼是真的扛饿,吃一份炒面肯定比吃一份米饭扛的时间久。炒面的存在从来没质疑过,就觉得1+1=2的道理一样,存在既合理。因为从小就吃,也从来没关心过这个饭的由来,。

后来我网上查了一下,原来不仅河北,北京一带喜欢炒饼,河南和山西也喜欢吃,非常标志性的北方汉族美食。

虽然河南和山西也吃,叫法不太一样,做法也不太一样。作为一个河北人还是喜欢自家的炒饼,尤其是妈妈的炒饼。

记得小的时候,不爱吃肉,妈妈的炒饼会放几样青菜,给我炒着吃,那个味道是真的好吃,现在还记得,是一种属于妈妈的独特味道,后来在外边飘着,吃到妈妈做的炒饼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其实还是很想念那个味道的。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这个简单的家常炒饼怎么做好吃吧!

需要的食材:半张烙饼 半个圆白菜 葱 姜 蒜 盐 鸡精 酱油

做法:

1.圆白菜切丝

2.大饼切丝

3.葱姜切片,蒜切沫

4热油下锅爆香葱姜蒜

5.下锅白菜翻炒,放入酱油翻炒7分熟

6.放入饼丝,翻炒,盖上盖,闷一小会儿。

7.饼丝闷软,放入盐和鸡精,就可出锅了。

想到这,就有点流口水了[爱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