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苏州两地的方言区别很大,但无锡的《太湖美》和《无锡景》用苏州话唱,为什么?

驿路畅通


只有外地人才会把苏州话无锡话分得很清,无锡苏州本土人用方言交流根本没有障碍,苏州无锡本来就是一衣带水的邻居


YFU董延


无锡和苏州两地方言同属吴语方言区,长三角地区和江南名城,探讨两首歌曲正好了解民歌传承和城市文化,并不是为了地域隔离。


1 先说江南吴地名曲《无锡景》


“我有一段情呀,唱拨倷诸公听,诸公要听静呀静静心呀……”一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人们就会知道,这是无锡景,当年这首时调小曲可是唱遍无锡江南,甚至中国更广大的地区,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无锡景的曲调,源自北方传入南方的一首时调,名叫《侉侉调》。流传到江南以后,填上反映江南不同地区风土人情内容的词,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无锡景。

小小无锡城呀,从前到如今,东南西北共有四城门呀,一到子辛亥年起革命呀,新造那一座末光呀光复门。
光复大光明呀,造起电灯厂,四处八路造得能蹊跷呀,日里末暗来夜里格亮呀,勿论那男女末才呀才好行。


2 无锡景调流传广填词多, 如金陵十三钗电影秦淮曲


无锡景从内容讲当然是吟唱无锡景致和风情,但传唱地域空间不止无锡和江南地区。一种无锡景曲调作为母调的小曲,优美柔和,带有鲜明的江南无吴地特色。这些小曲的曲词内容也不仅仅是无锡风情,后面会标注无锡景调。比如《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中十三钗演唱《秦淮景》载歌载舞,其实曲子就来自无锡景调编配而成。曲词影浑然一体,让人引发无限共鸣。

3 无锡景调盛行江南 苏州方言唱不奇怪

总结下,无锡景调来源于北方,盛行江南和更广大地区,改变填词也不少,所以苏州方言唱并不奇怪,人们更欣赏的是那曲调和江南文化相融的艺术魅力,并不局限某一个具体的地域。


4 再说苏州人创作的太湖美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
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
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

据《太湖美》的词作者任红举回忆说,他是在和老搭裆龙飞赶写一曲评弹,特地到吴县体验生活时创作的作品,这首歌的首唱是李惠兰,后来程桂兰用苏州方言唱《太湖美》一举成名。也就是说,太湖美就是在苏州写的,一开始也是苏州人唱的。




既然是苏州人写苏州人唱,为什么会成为无锡市歌呢,因为城市之歌要代表一个城市的精神和历史文化,所以选择必须慎重。


而无锡对太湖进去的开发可谓由来已久,在古代萧梁时期,鼋头渚就有了广福庵,这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郭沫若曾说“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民国时期,也有很多名人来过太湖鼋头渚。来无锡不来太湖似乎说不过去。


无锡对太湖景区和文化开发一直很重视,2002年用重金买下太湖美的版权,定为无锡市市歌,并授予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为无锡市荣誉市民称号。


太湖美自此就成为无锡的市歌,流传开来。


6 太湖美苏州人唱,苏州市歌是无锡人唱

有意思的是太湖美 苏州人创作演唱,而苏州市歌苏州好风光,是无锡人演唱。


从城市品牌看,太湖美对传播无锡太湖文化影响很大的城市精神有重要意义。苏州好风光,则更多讲述园林和水乡对城市的影响,也有自己的特色。




写在后面


无论是传承无锡景母调,苏州方言演唱的无锡景,或者是苏州人创作,今天是无锡市歌的太湖美,其实都传承着吴地文化的余味,原本无锡和苏州都属于吴文化地区,交通便捷,如今又是长三角地区,文化共通交流也很正常。


关于无锡景和太湖美的深入探讨让我们了解了无锡景曲调的传承和创新,又让我们知道了太湖美的创造和城市文化地理,何乐而不为?


了解不同地域特色并不是为了互相隔离,反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地域文化更远,有利传承发扬和创新。您觉得呢?#泛文化写作营# #此刻无锡# #文史知识局# #我要上头条#



怡话人物


太湖美这首歌得确是苏州人创作人创作并演唱的,当时的无锡市政府意识到这首歌魅力无限,就把版权买过来当市歌。待到唱红大江南北时,苏州人才意识到这首歌的重要性,但为时已晚啦。苏州的太湖面积比无锡大几倍,但国人一说到太湖,都会说是太湖是无锡的,除了历史原因外,太湖美这首歌的确起到了宣传的力度和效果……


糜1954312


估计提问者不是苏州无锡本地人,傻傻的分不清无锡话和苏州话。《无锡景》从来就是用无锡话唱的,完全没有苏州话版本。《太湖美》在七十年代末的时候是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歌李慧兰首唱,不久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演员程桂兰用苏州方言唱了《太湖美》,并逐步影响大过了原唱李慧兰。无锡市把《太湖美》定为无锡市歌后,又邀请程桂兰来唱,因为她不会无锡话,所以依然还是用苏州话唱,现在广泛传唱的《太湖美》就是这个版本。


媒体人杨壮波的落脚地


6000多年前,原始居民聚居于戚墅堰圩墩村一带。

周朝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国国王徐祭封其弟季札于延陵,

这是常州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名称。

汉朝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称毗陵。

三国时期吴国大帝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实行屯田,设毗陵典农校尉管辖毗陵、武进(今丹徒)、云阳(今丹阳)3县农事。

①晋朝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废屯田典农校尉,改置毗陵郡,辖丹徒、曲阿、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无锡7县。自此时开始直至清朝结束,常州均为郡、州、路、府所在地。

②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因避晋朝东海王世子毗名讳,改称晋陵郡。

③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侨置兰陵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晋陵郡,置常州,辖晋陵、无锡、义兴、江阴4县。

①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升常州为望,列全国十望之一,辖5县同上(包含武进县)。

②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建吴国,常州属吴,史称“三吴重镇”。

①元朝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置常州路,辖晋陵、武进2县和宜兴、无锡2州。

②元惠宗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改常州路为长春府,辖武进、无锡、宜兴、江阴4县。

明朝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改长春府为常州府,辖县增靖江,计5县。

清朝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8县,史称“八邑名都”。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后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属江苏省。

自公元281年开始至公元1911年,无锡都是常州的下辖县。苏南三府:江宁府,常州府,苏州府。无锡一直都是下属县,与武进,江阴,宜兴,靖江都属常州管辖。


咪来来


《无锡景》是用无锡话唱的,不是苏州话。《太湖美》七十年代末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歌李慧兰首唱,不久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演员程桂兰用苏州方言唱了《太湖美》,并逐步影响大过了原唱李慧兰。无锡市把《太湖美》定为无锡市歌后,请程桂兰来唱,当然就用苏州话了,程桂兰也不会讲无锡话呀!


苏B有耳1125


争个毛线,我一个外地人听都一个样,什么苏州话无锡话上海话,听起来都差不多,超好听超喜欢的[大笑][呲牙]


雪狐27365614


争什么?有什么好争的!无锡是吴语区的老祖宗,泰伯是在周朝从陕西到无锡梅里的,才有了先进的耕作方式带到了江南蛮荒之地,使得江南发展起来!什么苏州话、无锡话、常州话都属于吴语,吴语也是与陕西话有着很大的缘源!


大爱无疆938


歌曲《太湖美》是词作者任红举在苏州吴县采风时完成的,龙飞谱的曲,首唱程桂兰用苏州话演唱一炮打红,本来就是一首苏州歌曲。2002年的时候,无锡市花了24万买断了该歌曲的版权,把此曲列为无锡市市歌。将其占为己有。所以用苏州话演唱很正常。无锡是吴国发源地(梅里)和兴盛地(阖闾城),苏州是后续地,一脉相承。无锡市歌用苏州话演绎更具有吴文化的韵味。


一元复始四通八达


标题就错误了,当年是无锡人唱了苏州好风光,苏州人唱了无锡景,,当时传为一段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